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以稀土复合氧化物 La0 .8Sr0 .2 Co O3为活性组分 ,Zr O-Ce O2 为载体 ,采用浸渍法制备出负载型燃烧催化剂 La0 .8Sr0 .2 Co O3/Zr O2 -Ce O2 .用 XRD、TPR、二甲苯完全氧化研究了催化剂的晶相、还原性能及催化活性 ,并与负载型催化剂 La0 .8Sr0 .2 Co O3/堇青石和单一相 La0 .8Sr0 .2Co O3催化剂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 ,负载型 La0 .8Sr0 .2 Co O3/Zr O2 -Ce O2 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抗高温性能 .  相似文献   

2.
采用原位水热合成法合成了La1-x Ce x CoO3/SBA-15(x=0.05,0.1,0.15,0.2,0.25,摩尔分数,下同)催化剂,并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N2物理吸附-脱附表征仪(BET)和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e掺杂对催化剂的结构和CO催化氧化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在Ce掺杂部分取代La之后,催化剂形成了La1-x Ce x CoO3钙钛矿相,CeO2和Co3O4物相;当Ce的掺杂量为x=0.2时,催化剂的CO催化氧化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 ,聚乙烯醇 ( PVA)为络合剂 ,合成出尖晶石型大比表面纳米粒子Mg Al2 O4 ,用硝酸盐浸渍分解法制备出负载型 La0 .8Sr0 .2 Co O3/ Mg Al2 O4 催化剂 ,以 XRD、BET、TPR、二甲苯完全氧化等手段 ,研究了合成条件对形成的 Mg Al2 O4 性质的影响及催化剂的性能 ,并与负载型 L a0 .8Sr0 .2 Co O3/堇青石、La0 .8Sr0 .2 Co O3/ γ-Al2 O3催化剂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 ,活性组分在 Mg Al2 O4 载体上是高度分散的 ,负载型 La0 .8Sr0 .2 Co O3/ Mg Al2 O4 催化剂具有优良的催化活性和抗高温烧结能力  相似文献   

4.
采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了La BO3(B=Fe,Co,Ni)钙钛矿催化剂,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室温下测定了其对H2O2的催化分解能力.结果表明:催化分解能力依次为La Ni O3>La Co O3>La Fe O3,说明Ni较Co和Fe能更好地分解H2O2.通过改变La Fe O3催化剂的形貌也能提高催化剂性能,如多孔状La Fe O3较负载在SBA-15上的La Fe O3具有更好的催化分解活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3种不同助剂的Au/Fe Ox/Al2O3、Au/Ce O2/Al2O3、Au/Ti O2/Al2O3纳米金复合催化剂,其中Au负载量为1%(质量分数).利用XRD、BET和透射电镜(TEM)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通过室温催化氧化甲醛进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在3种不同助剂的复合催化剂中,Au/Fe Ox/Al2O3、Au/Ce O2/Al2O3表现出较好的甲醛催化氧化活性.其中,1%Fe Ox为助剂的复合催化剂的甲醛完全转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在 p H≈ 6.5及稀土盐 Gd Cl3 · 6H2 O或 Ce( NO3 ) 3 · 6H2 O的存在下 ,Na2 WO4· 2 H2 O与Na As O2 及 Co( NO3 ) 2 · 6H2 O反应 ,得到了夹层型杂多钨酸盐 N( CH3 ) 4 Na6[Na3 {Co( H2 O) }2 WO( H2 O) ( As W9O3 3 ) 2 ]· 35 H2 O单晶 ,用 X射线单晶衍射法及元素分析确定了其结构 ,晶胞参数为 :a=1 .395 ( 1 8) nm,b=1 .90 ( 2 ) nm,c=2 .2 9( 3) nm,α=1 0 2 .3( 4 )°,β=94.7( 3)°,γ=1 0 5 .3( 3)°,V=5 .65 6( 1 2 5 ) nm3 ,Z=2 ,空间群 Pī,R1=0 .0 60 0 ,w R2 =0 .1 2 0 7( I>2σ)。[Na3 {Co( H2 O) }2 WO( H2 O) ( As W9O3 3 ) 2 ]7-具有 C2 v对称性 ,Co2 +的配位数均为 5 .对题示化合物进行了 IR,UV- Vis表征 ,讨论了其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7.
采用柠檬酸 -乙醇络合溶胶 -凝胶法合成了两个单一相钙钛矿型稀土复合氧化物 La-Co O3和 La Fe O3并对其进行了结构 ,电阻率 ,比表面积 ,表面氧特性和 CO氧化催化活性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它们有几乎相近的大比表面积 ,但它们的晶系不同 ,La Co O3属三方晶系 ,La Fe O3属正交晶系 ,La Co O3比 La Fe O3具有高的吸附氧量和导电性及 CO低温催化氧化活性 ,初步解释了它们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TiO2光催化剂日光催化性能及解决催化剂回收问题,采用微乳液法制备了La3+、Fe3+、Co2+、Ce4+共掺杂TiO2/粉煤灰微珠光催化剂,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了光催化剂的可见光吸收性能,用能谱仪(EDS)分析了催化剂的元素含量,以甲基橙为模型污染物考察了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掺杂复合粒子在可见光区吸光性能均高于TiO2/漂珠;且多元素掺杂有协同作用,催化剂的吸收边带红移更多,对可见光的吸收也更强。日光照射下(,Co2+,Fe3+,Ce4+)三元共掺杂催化剂的活性≈(La3+,Ce4+)二元共掺杂催化剂的活性>Fe3+、La3+单掺杂催化剂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有效地在较低温度下催化氧化消除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 CO和烃类 ,根据需要特研制出 3类不同 B′离子 (B′=Ti,Fe,Zn)参与的四元复合氧化物系列 La1 -x Srx Mn1 -x B′x O3 催化剂 ,通过 XRD,ESR等多种波谱技术的表征 ,全面地考察了不同 B′离子同晶取代后引发的作用及其 CO催化氧化活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推出的 La0 .8Sr0 .2 Mn0 .8Zn0 .2 O3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在 1 30℃就已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氧化性能 ,它的活性启动温度远低于 La0 .8Sr0 .2 Mn O3三元复合氧化物所显示的活性启动温度 .为低温高效催化体系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  相似文献   

10.
用浸渍法制备负载型La0 .8Sr0 .2 CoO3 燃烧催化剂 ,比较了γ Al2 O3 和堇青石 (Cordierite ,2MgO·2Al2 O3 ·5SiO2 )载体的负载效果和这两种催化剂对二甲苯完全氧化的催化活性 ,用XPS着重研究了不同载体所引起的催化剂物相变化和过渡金属元素钴的结合能变化  相似文献   

11.
利用浸渍法制备了四个系列分子筛型催化剂 :Cu/ZSM- 5、 Ag/ZSM- 5、 Cu/SAPO-1 1及 Ag/SAPO- 1 1 ,研究其在贫燃条件下对 C3H6 选择催化还原 NOx的反应性能 ,并通过FT- IR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 .红外表征显示 Ag/ZSM- 5催化剂中担载的 Ag导致催化剂骨架结构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其他三个系列催化剂的实验结果表明 :在加水反应条件下 ,ZSM- 5担载的催化剂在 2 5 0℃时有最佳活性 ,而 SAPO- 1 1担载的催化剂最佳反应温度是35 0℃ .但后者的催化活性比前者好 .7wt% Ag/SAPO- 1 1催化剂对 NO转化率达到 63.2 2 % ,C3H6 转化率达到 1 0 0 % .而 3wt% Cu/ZSM- 5对 NO转化率为 43.43% ,C3H6 转化率为69.81 % .三个系列催化剂反应活性高低如下 :7wt% Ag/SAPO- 1 1 >3wt% Cu/SAPO- 1 1 >3wt% Cu/ZSM- 5 .说明 SAPO- 1 1分子筛有望作为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的载体 .  相似文献   

12.
促进剂对乙醇水溶液光催化脱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担载各种不同过渡金属的CdS粉末光催化剂的脱氢活性,得出活性顺序为Pd(5%)/CdS(化学镀)>Pt(5%)/CdS(机械混合或化学镀)>Rh_2O_3(1%)/CdS(机械混合),否定了Cu和Ag作为主催化组分的可能性,在Pt/CdS体系中,Pt的最佳担载量为5%左右,研究了包括第二金属组分作为可能的促进剂的双金属组分M_1+M_2/Cds光催化剂的脱氢活性,肯定了Cu和Ag是Pt/CdS和Pd/CdS体系的良好促进剂,有明显助催作用.实验证明Pt(5%)+Cu(5%)/CdS为这两种金属组分的最佳匹配量。  相似文献   

13.
NO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生成酸雨和破坏大气臭氧层的前驱气体之一,消除NO巳成为近几年国内外催化界的研究热点,Cu0-ZSM-5是国内外研究最成熟的催化剂,但实用性差,本研究以HAuCl4为前驱体,沉积-沉淀法制备Au/CeO2/Al2O3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XRD)进行表征,考察了加入CeO2对Au/CeO2/Al2O3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l2O3、CeO2/Al2O3表面的Au晶粒小,分散度高,Au/Al2O3的deNOx活性较低,而含金复合催化剂Au/CeO2/Al2O3的活性高于Au/Al2O3及Cu-ZSM-5。  相似文献   

14.
Cu-ZSM-5分子筛吸附NOx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对Cu+在ZSM—5分子筛孔道内的位置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NOx(NO,N2O,NO2)分子在Cu—ZSM—5不同孔道内的吸附进行了考察。采用包含完整直孔道、正弦孔道以及两孔道交叉处的22T模型,确定了Cu+在ZSM—5分子筛内的三种可能位置:直孔道内、孔道交叉处和正弦孔道内。研究结果表明,Cu+与2—3个骨架氧原子形成配位键负载于ZSM—5分子筛内;三种结构模型中,Cu+在孔道交叉处的构型最稳定。对Cu—ZSM—5吸附NOx的研究表明,NOx与分子筛均可通过形成Cu—N键而发生较强的相互作用,从而不同程度地削弱了NOx分子中的N—O键,使N—O键长增长。在Cu—ZSM—5的三种结构模型上,NO,N2O,NO2分子的吸附情况有所不同,其中NO,NO2在Cu+位于直孔道的模型上的吸附均引起铜向孔道交叉处迁移,形成的吸附复合物与Cu+位于孔道交叉处的吸附复合物几乎收敛于同一构型。表明由于孔道交叉处空间较大,使NO,NO2更容易达到稳定的平衡状态。吸附复合物总能量数据表明进一步的反应很有可能发生在Cu—ZSM—5分子筛的孔道交叉处。  相似文献   

15.
气固相同晶取代法Ti—ZSM—5沸石的表征及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TEABr作为模板剂合成的ZSM-5沸石为母体,采用固相同晶取代法制得Ti-ZSM-5沸石。苯酚与稀双氧水的羟基化反应结果表明,Ti-ZSM-5沸石具有显著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6.
纳米银催化的甲烷选择还原NO反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浸渍方法制备银担载量为3%-15%的Ag/H-ZSM-5催化剂,考察其在CH4选择还原NO反应中的活性和选择性。结果表明分子筛中3%-5%银的引入对催化剂活性提高较小;在银担载量高于7%的催化剂样品上,NO转化率显著提高,通过XRD、UV-vis和TEM技术对催化剂样品的表征,发现在担载量高于7%的催化剂样品上有聚集的纳米银颗粒的形成,并且银颗粒的大小随银担载量增加而增大。将表征结果与反应数据相结合,说明了分子筛外表面纳米银颗粒的形成,提高了银催化剂在CH4选择还原NO反应中的活性。银催化剂上NO/O2共吸附后的TPD和TPR研究揭示了纳米银颗粒参与选择还原反应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富氧条件下NO_x的选择催化还原:载体与活性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不同载体 ,如微孔沸石 P、ZSM- 5和 Beta,中孔材料 MCM- 41以及 γ- Al2 O3 等负载Co催化剂在富氧条件下对丙烷选择性催化 NOx 还原的活性 .用 N2 吸附等温线、程序升温还原( TPR)及 X光光电子能谱 ( XPS)等方法表征了载体的孔结构和 Co的化学态并与反应活性关联 .结果表明 :载体的结构和孔道以及 Co组分的化学态决定了 NOx 选择催化还原活性 ,催化剂对 NOx催化转化活性次序如下 :Co/Beta>Co/ZSM- 5 Co/P≌ Co/γ- Al2 O3 >Co/MCM- 41 ,适宜的孔径以及保持 Co组分在孔道内为 Co2 + 结构是 Co/Beta活性最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Cu—ZSM—5上NO催化分解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考究了不同温度及不同空速条件下,Cu-ZSM-5、Cu/Al2O3及Cu/SiO2等催化剂上NO直接分解的性能,并采用XRD,TPR及SE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将表征结果与催化剂活性相关联,探讨了Cu-ZSM-5催化剂活性较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以Cu/ZSM_5为催化剂,在新型微波催化反应器上进行了微波协同催化分解NO反应.初步探讨了微波协同催化分解NO反应的宏观动力学,并与常规加热条件下催化分解NO反应的宏观动力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在微波辐射条件下,该反应的活化能为14.6 kJ/mol.而常规加热条件下,该反应的活化能为75.6 kJ/mol.微波辐射条件下该反应活化能仅仅是常规加热条件下该反应活化能的1/5.177.这说明微波作用不仅具有致热效应,而且大大降低了反应活化能,具有微波催化效应.  相似文献   

20.
首先, 以微孔结构的ZSM-5沸石为前驱物, 经碱液处理不同时间后与介孔模板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混合, 水热处理后制备微孔-介孔ZSM-5分子筛, 并用X射线衍射(XRD)、 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FT-IR)、 N2吸附 脱附和透射电镜(TEM)等方法表征微孔-介孔ZSM-5分子筛的理化性质. 其次, 将微孔 介孔ZSM-5分子筛作为苯酚叔丁醇烷基化反应的催化剂, 利用苯酚转化率与2,4-二叔丁基苯酚的选择性测试所得材料的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JP2]碱处理1 h可获得微孔和介孔复合较好的ZSM-5, 且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苯酚叔丁基化催化性能, 苯酚的转化率最高为86.2%, 大分子2,4 二叔丁基苯酚的选择性可达5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