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水温下蓝藻水华生消模拟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藻是河湖水华中常见优势种群,其生命活动、物质代谢与水温密切相关,针对该问题,以铜绿微囊藻为供试对象,利用物理模型模拟了不同温度下该藻引发的水华生消的过程.结果表明:该蓝藻水华生消与水温密切相关,当营养物质及其他条件适宜时,水温为28±1℃可促进水华发生;此时藻类比增长率最高,可达1.05;水体氮磷营养在藻类进入对数生长期即消耗殆尽,水体pH和溶解氧受藻类光合作用影响发生变化,经一个周期后达到稳定状态,水体电导率主要因氮磷营养含量降低而降低.以28℃下蓝藻叶绿素a随时间变化的观测值建立时序模型AR(3)进行预测,经检验,模型模拟精度较高,在实际工作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黄萍 《科技资讯》2011,(24):129-130
2005年至2006年,深圳市某两座重要水源水库水质呈现偏碱现象。通过水样水质指标、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分析及各指标间相关性分析,发现水体pH与氨氮、溶解氧、水温和水体蓝藻种群数等指指标呈现显著相关关系,其污染的规律性与浮游藻类强烈的光合作用特征十分一致。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用藻类技术调控生态结构和化学环境,通过在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池中接种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观察了水体浮游生物和和化学环境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小球藻可以明显改变水体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群的组成、数量、比例及生物量等;为虾提供藻类及动物性食物;同时,还可以降低水体的氮、磷浓度,增加溶解氧,从而调节水体的化学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4.
水体大气复氧能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气复氧是水体中溶解氧的一个重要来源,复氧能力的研究是正确确定水中溶解氧浓度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对大气复氧理论简要分析,指出水体中存在大量气泡情况下,如大坝泄洪下游水体或波浪破碎水体中,不仅需考虑自由液面质量传输,更需考虑气泡界面传质.概括了水体自由界面传质和气泡界面传质计算公式,指出目前还没有一个公式对所有河流水体有较好适用性,而误差较小的公式,也可能漏掉了一个或多个主要的影响因素.引入水体中溶解氧的"有效"饱和浓度和气泡穿透水体的"有效"水深两个参数,指出水中溶解氧的饱和浓度与水深相关,水深越大,溶解氧的"有效"饱和浓度越大,水体中溶解氧浓度愈有可能超饱和.  相似文献   

5.
程鹏  汪明礼  潘乐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6):56-56,144
本文对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进行了综述、指出富营养化是危害水质的重要因素,而藻类在富营养化的水中会迅速繁殖和生长,导致水华和赤潮的爆发,对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及对有害藻类的控制已受到国内外有关专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饮用水中藻类及藻毒素去除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藻类及藻毒素给饮用水处理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对饮用水中藻类与藻毒素去除技术从物理、化学、生物及其他方法进行具体论述,系统分析了各种技术的去除效果和局限性,并对饮用水中藻类及藻毒素去除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在静态供试水体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Ce(IV),利用定期测定水体中N、P、DO、COD含量及藻类叶绿素水平的方法,研究Ce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浮萍藻类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添加较低浓度Ce(0.15,0.25,0.50 mg/L)能促进红浮萍生长和实验水体的富营养化,但随着浓度的进一步升高(1.0 mg/L),则对红浮萍生长和实验水体的富营养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UV-B辐射对藻类的伤害效应,主要表现为影响藻类的存活率和生长,改变藻类的细胞形态,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刺激呼吸作用,改变藻类细胞内的蛋白质、核酸、糖类含量,破坏藻类的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同时探讨了UV-B辐射对藻类的伤害机制。  相似文献   

9.
邢旭英  郭靖  付荣霞 《科技信息》2010,(17):J0271-J027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环境污染和水质恶化日趋严重。其中,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异毋增殖,形成水华或赤潮:使水体腥臭难闻,透明度降低,溶解氧减少,大量鱼类死亡。本文着重综述了生物技术在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滇池外海的三维水动力-水质模型,模拟湖泊水动力及水质的动态过程,识别湖泊水体中溶解氧特征,并通过设置外部负荷削减情景,探究溶解氧浓度对底泥内源释放以及氮磷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1)由于藻类爆发与水体氧传输受阻的共同作用,滇池底层水体6—9月间存在较严重的缺氧现象;2)溶解氧调控底泥氮、磷营养物质的释放,进而显著地影...  相似文献   

11.
丁晓岚 《科技信息》2009,(5):44-44,32
介绍东营市引黄水库原水中蓄水水体藻类增长情况、基本特征、滋生条件、及其对制水的影响。从净化水厂实际情况出发提出藻类的防治和去除方法。  相似文献   

12.
郭小颖 《科技资讯》2014,(29):105-105
大量的生活污水、农田排水或含氮工业废水排入天然水体中中,使水中有机氮和各种无机氮化物的含量增加,生物和微生物大量繁殖,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水体质量恶化.若湖泊、水库中的氮含量超标,会造成浮游植物繁殖旺盛,出现水体富营养化状态.因此,总氮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长江和嘉陵江交汇段营养限制因子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重庆三峡库区富营养化发生务件与机理研究中,针对营养限制因子与富营养化的重要性和复杂性,通过藻类潜力试验(ACP试验)确定长江和嘉陵江交汇段水体营养限制因子.研究认为:单独的氮对藻类增长无明显促进作用,磷则构成水体藻类增长的限制性因子;TN/TP值高藻类现存量就小,TN/TP值低藻类现存量就大;原水中磷含量越高,添加磷对藻类增长的促进作用越大.这为重庆两江交汇段水体富营养化发生条件及机理分析提供了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4.
水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如何恢复自然水体生态、改善水体质量,在今天更显得意义深远.大量研究证明,水生植物可吸收、富集水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元素,有抑制有害藻类繁殖的能力,遏止底泥营养盐向水中的再释放,并可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更有利于水体的生态平衡等.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添加生物膜对表流湿地水体系统净水能力、湿地植物及藻类群落的影响,设置6个不同生物膜载体密度的表面流芦苇人工湿地,比较其对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及水体中DO、浊度的变化。调查对表流湿地中芦苇、着生藻类、浮游藻类的影响,并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添加生物膜显著提高了表流湿地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对COD_(C_r)、TN、TP、氨氮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4.7%~12.8%、3.2%~11.9%、-1.3%~7.6%、5.9%~11.7%,生物膜添加量与污染物去除率间有明显正相关关系。添加生物膜对水体中DO、浊度影响较大,当载体密度较高(≥3.3棵/m2)时,水体DO、浊度明显改善,生物膜添加量与浊度存在明显的线性负相关关系。研究发现添加生物膜对芦苇的生长状况、着生藻类密度和结构均没有显著影响,而水体中添加生物膜促进了浮游藻类的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16.
YSI6600型水质多参数监测仪在太湖藻类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YSI 6600型水质多参数监测仪对太湖藻类密度进行监测,发现蓝藻在水中呈垂直分布。选取不同水深对太湖藻类密度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水深0.5m处的藻类密度监测数据较能反映水体中藻类密度的实际情况,以此制定了太湖蓝藻水华状况评价及水源地藻类应急处置级别推荐标准(试行)。最后提出了YSI 6600型水质多参数监测仪在监测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17.
自然界的水体尤其是内陆水体常常会受到大面积污染并且富营养化,而水中藻类物质的大量繁殖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藻类中叶绿素的含量是比较稳定的,并且测量方便,因此在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监测中,将叶绿素浓度作为其重要参数来研究是科学可行的。本文通过完整测量和分析不同叶绿素浓度水体在2π空间上的偏振反射光谱数据,总结出其中的变化规律,为以后利用偏振光谱监测水体富营养化状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2种藻类储磷释磷过程与生长情况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氮磷比的培养条件下,利用实验室静态培养试验,通过结合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生长情况分析对比了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的储磷能力和营养利用特征.结果表明,在培养环境下,2种藻类都能够在最初的延滞生长期首先将水中全部磷吸收并储存于细胞体内,而后随着生长的需要和环境的变化,适时将体内的磷释放出来供细胞繁殖所用,但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在不同氮磷比的营养条件下释磷生长的规律表现有所差别.因此,在以磷作为水体是否会发生水华的监测指标时,应注意到对藻类生长而言水中磷的存在具有隐蔽性这一特点,需要使水中的磷质量浓度始终保持较低水平,包括在藻类的低速生长期,这样才能确保减少水华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南方某水库原水模拟藻类的原始生长条件,通过探讨水体中初始氮磷浓度与藻类生长潜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了以初始总氮和总磷浓度为因子的藻类生长潜力回归模型;通过对藻类生物量变化与各种环境因子变化的回归分析,筛选出溶解氧、氨氮和总磷作为影响藻类生物量最显著的变化因子,并以这些变化因子建立了藻类生长速率回归模型.验证结果表明,两个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程度良好,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池塘陆基围隔实验,研究了恶劣天气对凡纳滨对虾低盐度养殖水体的影响,早晨7:00平均水温29.2~29.6℃,溶解氧平均3.9~4.6 mg.L-1,pH值平均7.7~8.1,下午6:00平均水温31.5~31.6℃,溶解氧平均5.2~5.8 mg.L-1,pH值平均8.3~8.8,实验期水体平均盐度3~5,水体理化因子组成及变化范围控制在对虾生长最适要求.各围隔养殖水温、溶解氧和pH昼夜差异显著,高温晴好天气水温和pH昼夜差明显加大,台风和强降雨使水温和pH下降.养殖水体化学耗氧量平均10.41~12.64 mg.L-1,透明度平均20cm,二者主要受藻类培养和对虾养殖时间影响.恶劣天气和水体藻相对养殖水体环境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