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2004~2010年宿州市5条主要河流的水质监测数据,分析水体中污染物 CODMn、BOD5、NH3-N、CODCr、TN、TP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并利用内梅罗综合指数评价法对水质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除TP以外,其他5类污染物质量浓度均呈总体下降的年际变化特征,而在年内变化方面,各污染物总体呈“上升-下降-上升”特征,质量浓度高值集中于3~6月份;6类污染物质量浓度最高值均出现在奎河杨庄断面,而最低值除CODMn出现在沱河东关闸断面外,其余5类污染物最低值均出现在新汴河泗县汴河桥断面。评价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各河流水体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其中奎河水质最差,而新汴河和浍河水质较好,多数河流断面水质较2004年有明显改善,其中以沱河芦岭桥断面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畜禽粪便污染对水体的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江苏省畜禽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以2008—2018年十年间的畜禽养殖数量计算出各种畜禽粪便的产生量,在此基础上计算江苏省近十年各畜禽粪便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结果显示,近十年江苏省畜禽粪便年产量平均值已达14337.75万t,生猪和家禽所占比重较高,畜禽粪便污染物平均产量已达1023.10万t,在畜禽粪便污染物中COD和BOD5污染程度较高,2012年分别占污染物总产量的44.02%和39.60%.2012年畜禽粪便污染物等标排放量最高,各污染物等标排放量COD、TP、TN、BOD5、NH+4-N分别占总量的4.85%、46.72%、19.71%、21.83%、6.89%,说明江苏省畜禽粪便对水环境危害的主要污染物是TP.综合近十年各项指标的变化是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2008—2009年与2017—2018年数据几乎处于同一水平,说明该地区畜禽粪便污染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该研究结果可为江苏省水环境污染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选取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3-N)、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总氮(TN)、总磷(TP)、悬浮物(SS)为统计指标,对采用氧化沟工艺的重庆市城镇污水处理厂2015—2017年的出水水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项指标的达标率均在97. 8%以上,平均去除效率较高的是NH_3-N和BOD5,较低的是TN和TP;NH_3-N和BOD5去除效率比较集中,TN和TP去除效率则比较分散;由于受季节和进口浓度的影响,各项指标出水浓度离散程度较大,TP和TN出水浓度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出水水质95%的置信区间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标准,BOD5和COD出水浓度取决于出口水质中的还原性有机污染物的总量,除NH_3-N与TP之间呈负相关外,其余两两指标间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选取了CODcr、NH3-N、TP、BOD5和CODMn作为主要水质污染因子指标,对金堤河末端2013年水质现状和2009-2013年水质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2013年金堤河末端水质为劣IV类,枯水期污染最严重,主要污染物为NH3-N和CODCr;其次是丰水期,主要污染物为BOD5和CODCr.近5年来,各污染因子的年均值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不同年份和不同污染因子的变化具有波动性.2009年水质污染最为严重,2012年污染最轻;CODMn、BOD5和TP的含量变化基本一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NH3-N和CODCr的含量变化基本一致,但变化幅度呈锯齿状.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洞庭湖水体污染来源及其对洞庭湖水环境的影响,在对2020年水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现状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以2014年为基准年,对洞庭湖入湖河流及周边等污染来源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1)2020年洞庭湖水体主要污染因子为TN、TP,入湖河流总体水质为优,湖体和出湖口断面总体水质为轻度污染,全湖属中度富营养水平.与2014、2017年相比较,入湖河流、湖体总体水质为优和轻度污染的状况没有变化,西、南洞庭湖区域中营养水平亦未变化.(2)2014年输入洞庭湖TN、TP、COD污染负荷总量分别为56.45×104 t、26.97×103 t、280.01×104 t,以入湖河流污染物通量为主,占入湖总负荷的88.4%、78.7%、86.5%,其中TN通量以沅江、湘江、松滋为主,分别占入湖总通量的73.3%、74.4%、81.2%.(3)入湖河流污染物通量是洞庭湖污染物输入的主要来源,对洞庭湖水质状况起着决定性作用,大气降水、航道航运污染对洞庭湖水环境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6.
山美水库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4-2006年监测数据,运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对山美水库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山美水库主要污染因子的污染程度大小排列次序:总氮(TN)总磷(TP)粪大肠菌群高锰酸盐指数(CODMn)溶解氧(DO)NH4+-N5日生物耗氧量(BOD5);山美水库水质总体达Ⅱ类水标准,满足水体功能区Ⅱ类水目标,但主要污染因子中有TN,TP,粪大肠菌群等3项水质指标超标,尤其是TN严重超标,达到地表水标准劣Ⅴ类;而TP和粪大肠菌群达到地表水标准Ⅲ类;总的来说,TN的严重超标,TP含量的逐年上升,表明水库富营养化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7.
洪泽湖7条入湖河流的水质动态及其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6—2008年江苏省泗洪县境内洪泽湖7条入湖河流的水质监测数据,应用综合污染指数、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入湖河流的水质变化规律及水质指标的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河流按区位及水系特征可分为西部河流、东部河流、中部河流。1996—2008年间,在研究区西部较短的输水性河流水质呈现显著恶化,但中部和东部的河流水质恶化趋势不显著。(2)区内的水污染主要属有机污染,但不同区位的主要污染物不同。中部河流主要污染负荷为全氮(TN)、氨氮,西部河流主要为石油类、化学需氧量(COD),东部河流主要为石油类、TN;污染负荷存在一定的区位差异。(3)石油类、BOD5、COD、挥发酚和汞等属于相对广域性的水质指标,总体上其变化过程具有较高的区域一致性;而氨氮、TN等多为局域性水质指标。  相似文献   

8.
根据可鲁克湖2014-2015年水质测定数据,采用灰色聚类分析方法,选用总氮、总磷、氨氮、透明度、化学需氧量、叶绿素a、溶解氧作为聚类指标,对可鲁克湖水质富营养化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可鲁克湖特征性污染物主要为TN、COD和NH3-N.2014TN浓度的平均值为1.11mg/L,属于地表水Ⅵ类水质,2015年为1.54mg/L,属于地表水Ⅴ类标准,表明总氮呈现增加趋势.COD在2014年平均值为17.92mg/L,2015年平均值为18.19mg/L,两年均属于地表水Ⅲ类.NH3-N在2014年平均值为0.22mg/L,属于地表水Ⅱ类,2015年NH3-N浓度平均值为0.69mg/L,属于地表水Ⅲ类标准.可鲁克湖水质BOD5、CODmn和TP指标在两年均优于Ⅱ类水质.灰色聚类评价显示可鲁克湖处于中富营养状态,并且有向富营养化状态转化的趋势,TP是可鲁克湖营养化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草海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草海23个采样点的CODMn、BOD5、NH3-N、COD、TP、TN、DO共7个水质指标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计算,提取前四个主成分对草海水体的污染程度进行定量化评价分级,评价草海主要污染物的污染程度。分析结果表明,草海的主要污染因子是CODMn、BOD5、TN、TP、COD,草海湖内水体污染程度具有上游污染较下游轻的明显的区域差异,水体污染主要受外源污染。草海水体的污染源主要是威宁县城居民生活污水和草海周边农业污染源,降低生活污染和科学使用农药及化肥是改善草海水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以矿山湿地(MW-1和MW-2)为对象,对水体有机物(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5)及营养盐(总氮TN,氨氮AN和总磷TP)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1年的监测分析发现:不同矿山湿地水体水质差异明显,其中MW-1的COD和BOD5质量浓度分别为8.91 mg/L和5.81 mg/L,TN,AN和TP质量浓度分别为0.57mg/L,0.30mg/L和0.06mg/L;MW-2的COD和BOD5质量浓度分别为16.80mg/L和10.21mg/L,TN,AN和TP质量浓度分别为1.19mg/L,0.58mg/L和0.25mg/L;矿山湿地水体水质季节性变化显著(p<0.01);富营养化评价分析发现,矿山湿地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季节性变化显著,MW-1富营养化程度低于MW-2,总体富营养化程度从小到大依次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武汉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巡司河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附近居民生活垃圾渗滤液以及生活污水的排放是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经过对巡司河为期两个月的实地调研,选取5个监测点的代表性指标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NH3-N、BOD、COD、TP等指标均严重超标;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评价了水体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巡司河5个监测点的水质为重污染或严重污染.针对巡司河的污染状况,提出相应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以济宁市污染源普查数据和南四湖湖区监测结果为基础,对湖区富营养化状态和济宁市各类污染源进行了分析.2011年与2006年相比,湖区COD,氨氮,TP,TN浓度分别下降33%,53%,29%和52%,湖区水质明显改善,主要水质指标中,TP问题仍比较突出.济宁市各类污染源COD,氨氮,TP,TN排放总量分别为15.45万吨,2.59万吨,0.18万吨,3.26万吨.农业面源污染源成为首要污染源,TP,TN占所有污染源排放比例最大;生活污染源c0D排放量最大,占各类污染源COD排放总量的45.76%;工业点源污染得到治理,但对输水水质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提出了改善水质的合理对策和保障南水北调东线输水水质安全的合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基于SWAT模型的江西八里湖流域氮磷污染负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SWAT模型, 通过社会调查和统计数据获取模型所需的空间数据及污染源输入数据, 构建江西八里湖流域的氮磷负荷模拟模型, 并利用当地 2010—2014年的气象、径流和水质观测资料, 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依据该模型, 分别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研究流域的氮磷污染物分布进行模拟。结果表明: 流域氮磷污染主要来自城镇生活源、农田施肥和畜禽养殖, 工业源最少; 氮磷负荷主要集中在汛期(5—9月), 占全年的55%, 汛期污染负荷主要受农村生活和农业施肥的面源影响, 随着降水增大等因素导致冲刷作用增强, 径流中总氮和总磷的负荷也随之增大。氮磷等营养物负荷主要分布在流域内人口密集的九江县、浔阳区和庐山区, 与对应区域大量城镇生活污水的排放相关。  相似文献   

14.
淮河污染物质主要来源于各小流域支流,因此研究支流污染物质输出特征对淮河的污染物质减排和水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选取淮河支流西淝河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1—12月期间对流域出水口断面水量、水质[高锰酸盐指数(permanganate index,CODMn)、总氮(total nitrogen,TN)和总磷(t...  相似文献   

15.
探讨青藏高原若尔盖盆地放牧背景下非流动性地表水的质量特征,以禁牧草场为对照,针对长期过牧的夏秋草场、冬春草场的地表水,采用国标、ICP-OES等方法测定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及重金属共18种质量指标.结果表明,两种放牧草场地表水质量指标COD、TDS等高于禁牧草场(P0.01);夏秋草场地表水Cr、TP、粪大肠菌群高于禁牧草场(P0.01或P0.05);冬春草场地表水TP、TN、粪大肠菌群等高于禁牧草场(P0.01).冬春草场地表水COD、TP、TN、粪大肠菌群等高于夏秋草场(P0.01或P0.05).并且,BOD_5、TN、TP、粪大肠菌群等之间都存在高度正相关(P0.01或P0.05),具有共同来源;放牧草场地表水COD、BOD_5、TN、TP超过国家地表水Ⅴ类标准,Cr和粪大肠菌群超过国家畜禽饮用水标准.结论:长期过牧背景下,草场非流动性地表水质量下降,冬春草场下降较夏秋草场严重;草场非流动性地表水质量存在潜在风险,放牧应避开流动性小的地表水.  相似文献   

16.
广州城区雨水径流非点源污染特性及污染负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州市新河浦社区部分排水区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区域划分为居住区、马路、草地3种典型下垫面,在各典型下垫面分别进行若干场雨水径流水质监测,主要分析雨水径流中的化学需氧量(COD)、生物需氧量(BOD5),以及总悬浮物固体(TSS)、总氮(TN)、总磷(TP)、氨氮等污染物的浓度,探讨TSS和COD的相关性,揭示污染物的时空变化规律和径流的初期冲刷效应。基于暴雨径流管理模型(SWMM)建立了研究区域降雨径流非点源污染的模型,根据研究区域的水质监测资料率定模型参数,结果表明:水样中TSS和COD的相关性不明显;居住区、马路存在较为明显的初期冲刷效应,草地的初期冲刷效应不如居住区和马路明显;所建立的非点源污染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利用该模型分别模拟不同重现期、不同降雨类型及不同下垫面类型的非点源污染负荷,所得负荷量结果较为合理,可以为城市雨水径流非点源污染的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镜湖水质富营养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镜湖水体溶氧丰富,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总氮(TN)、叶绿素a(Chla)严重超标。对单项污染指数(Ii)、卡尔森富营养化指标(TSI)的测算和评价也表明镜湖水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本文并提出了治理的初步措施。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鄱阳湖水体营养盐的污染状况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鄱阳湖总氮(TN)含量在20世纪90年代增速快,2000年后缓慢增长,总磷(TP)含量保持稳定,TN、TP含量呈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的特征; 湖区氮磷污染总体呈东部和南部污染重,西部和北部污染轻的特征; 入湖河道输入是鄱阳湖氮磷污染的主要来源,其中赣江贡献率最大,修河最小; 目前研究存在采样频率低、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迁移转化机理研究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Non-point source(NPS) pollution is the main threat to regional water quality,and the estimation of NPS pollution loa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for NPS pollution control in China.Combined with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CIS),the longterm hydrologic impact assessment(L-THIA) model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temporal-spatial changes of 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total nitrogen(TN) and total phosphorus(TP) in Nansi Lake basin from 2000 to 2010.The results show:1) the estimated COD,TN and TP loads in 2010 are260017.5,111607.7 and 6372.0 t with the relative errors of 2.1%,2.0%and-8.8%respectively,and more than 90%concentrated in the raining period from June to September;2) cultivated land and construction land take up more than 80%of the whole Nansi Lake basin,and the proportions of the three kinds of NPS pollution loads coming from cultivated land and construction land are more than 98%;3) during 2000-2010,the COD,TN and TP loads increase by 8801.6,180.3 and 71.9 t respectively,and become the main impact factors on the water quality of Nansi Lake.  相似文献   

20.
辽河COD变化规律及其原因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辽河干流从福德店到赵圈河8个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得出辽河干流水体污染的内梅罗指数,并以图表形式揭示了辽河干流COD时空变化的规律,总结出了辽河COD污染的两个主要特点:(1) COD绝对值高;(2) COD/BOD相对比值也明显偏高.通过对COD与SS、COD与水质参数的相关性分析,从工业点源、水土流失面源、城市生活污水及农业用水等方面的污染解释了上述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