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常远 《科技信息》2012,(30):177-178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也是哲学的一门衍生物,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数学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其产生的踪迹。一、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素材来源于生活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恩格斯在学习生活中,要考虑所学数学知识的作用,需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位小青年来到卖螃蟹的李大爷跟前问:"螃蟹多少钱一斤?"李大爷说:"30元一斤。"甲青年说:"我喜欢吃身子,只有一半应按15元一斤算。"乙青年说:"我喜欢吃  相似文献   

2.
吴银平 《科技资讯》2010,(12):245-245
数学是一门具有广泛应用性的学科,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我们的数学知识也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应用于生活实际,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建立于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小学数学是整个数学教育的基础,那么如何教好数学就成了我们每位老师的一块心病,数学本身是一门枯燥的学科,我们应该把它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  相似文献   

4.
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如何使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要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的。下面就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起点,是数学学习的归宿.数学教学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就应该把和时代特征的现实性、生活化、亲切感的内容引入课堂,让数学走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有效地学好、用好数学.  相似文献   

6.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一观点深刻地揭示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本身所涉及的都是一些具体问题,这些具体问题都离不开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就应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且用于生活的理念,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  相似文献   

7.
数学来源于生活。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杜思友 《科技信息》2007,(30):263-263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中。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教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  相似文献   

9.
“学习数学”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件沉闷、无趣、被动的事情。而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一般只强调定义的解释、定理的证明和命题的解法,却忽略了从生活经验中去理解数学的需要。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说到处都充满了数学问题和模型,我们既可以用数学方法去理解周遭的事物,也可以利用生活的素材去加强对数学概念的认识,使数学知识得以注入生活的生命气息。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想、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相似文献   

11.
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入自然。走入社会,投身于一种别开生面的学习生活。孩子们的生命和童真有机会在生活教育的阳光里真实地绽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省实施以来,许多学校看到了课程实施对教学方式、学校文化、办学特色甚至教育品牌的影响,对课程功能产生了普遍认同,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观摩、赛课活动等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2.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学起来感到自然、亲切、真实,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周围的事物。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把数学课上得生动、有趣、有效。  相似文献   

13.
陈丽 《科技知识动漫》2009,(17):134-135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学起来感到自然、亲切、真实,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周围的事物。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使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对学生来说,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呢?“数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学生现在和未来社会生活中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5.
数学建模思想是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提出、抽象、简化、解决、处理问题的思维过程,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简化后建立数学模型并解释验证的.本文从数学建模与基础知识的地位、教学建模类型及应用等建模方面阐述了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数学来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新课标指出:数学教育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出发,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对于小学数学,更能再生活中找到其原型。因此,为了能给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我们应该开放课堂,还数学以生活本色,让生活走进数学,让数学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7.
应用意识的培养是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的一个核心。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信息;面对实际问题时,鼓励学生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运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问题;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促使学生寻找实际背景,探索应用价值,从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8.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现实世界中各种自然和社会的问题,把数学教学和数学应用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是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教学目标的要求.近年来的数学高考,也把应用问题作为命题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笔者认为,必须靠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从平时教学中每一个环节抓起,日积月累,必有所成.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数学贴近生活,倡导数学知识要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将数学问题与生活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主动发现数学规律,并根据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0.
200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明确指出:"中学数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和概率统计、微积分的初步知识,并形成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进一步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同时指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指:会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或在相关学科、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会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形成用数学的意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有目的、有步骤的引导学生建立数学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