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首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3年8月10日至14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来自大陆,港台、美国、新加坡,韩国等136名学者出席了这一盛会。会议期间成立了以夏传才为会长的中国诗经学会。这次提交大会的论文共94篇,现依《诗经》文艺学、《诗经》文献学、《诗经》文化社会学,《诗经》美学,《诗经》学史,海外《诗经》学六类分别评述如下: 一、《诗经》文艺学 《诗经》是代表中国文化的重要典籍之一,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它一直是中国人的经典。然而,它毕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它的研究首先应该是艺术的,这次为会议提供了这个专题的论文达16篇之多,体现了学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第二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5年8月10日至14日在著名避暑牲地北戴河召开,154名海内外学者出席了会议,并提交了106篇论文。与第一届会议相比,论文的质量有提高,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也有可喜的拓展,现综述于下。 一、文艺学研究 (一)专题研究 〔新加坡〕周颖南《继承诗经优良传统发展新文艺》是篇具有方向性的重要论文,文章认为:我们正处在伟大变革的时代,改革开放的中国正在飞速地进行现代化建设,这是由12亿中国人民和全世界炎黄子孙共同参加的一次革命的大进军,在这伟大的进军中,需要我们总结《诗经》创作经验,作为新诗创作的借鉴。该文提出一个研究《诗经》创作经验的  相似文献   

3.
《诗经》产生于中国文化由巫到史的演变过程中,“上帝”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意象,而在《诗经》的接受史上,这一文化意象千百年来却一直受到曲解。在《诗经》和《圣经》的参照阅读中,我们发现《诗经》中的上帝确曾有过与《旧约》中耶和华相似的位格,上帝与人之间那种既亲密又紧张的父子般的关系,也为中西方经典所共同关注。上帝的身上,寄托了先民的道德精神、社会关怀及其希冀和理想。但在《诗经》中,上帝没有被理解为人类精神的航标,灵魂最终的归宿,而是被理解为可以满足人的欲望的神灵,上帝对人来讲始终是外在的,人对上帝有敬畏之心,有怨愤之情,而从来没有想到要回归上帝。人,最终疏离了上帝。  相似文献   

4.
正对话古代中国——《晏子春秋》英译本首发式暨新时期先秦诸子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8年10月8~9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国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共同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古代文本文化国际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5.
曾汉祥 《韶关学院学报》2005,26(11):120-120
第20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于10月12日-14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家乡亲约3000人参加大会。与此同时,由国际客家学会主办、四川省客家研究中心协办的第九届国际客家学术研讨会隆重召开,国内外客家学学200多人围绕“移民与客家社会”这一主题进行探讨。我院曾汉祥编审向研讨会提交了两篇论:《移民视角下的客家》与《连州的传统经济、宗教与民俗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当代历史题材创作”国际学术研讨会(Modem Chinese history literatur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于2003年10月29日~11月1日在杭州召开,由浙江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评论》杂志社共同承办。会议学术负责人为吴秀明教授、陈坚教授、黄健教授、吴晓教授和陈建新副教授。实际到会的国外代表为10人,台湾地区代表2人,香港特别行政  相似文献   

7.
中国诗经学会和日本诗经学会合办的第三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8月4日—9日在风景如画的桂林召开,出席会议的中外学者和来宾共302人,其中各国和台湾地区及香港特别行政区65人,提交论文152篇.会议贯彻了学术民主、百家争鸣的方针,各抒己见,自由答辩,气氛异常热烈.论文的数量与质量都超过两前届,展现了当代诗经学的新成果和新水平,现综述于下:  相似文献   

8.
文化生态环境与建国后十七年文学历史评价国际学术研讨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on 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Historical Apprais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17 Years after the Founding of PRC)于2006年4月20-23日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召开。此次会议由浙江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评论》编辑部共同主办,与会中外学者人数76人,其中外宾10人,国内学者66人(含港台学者)。  相似文献   

9.
文化播报     
正弘扬条约精神,深化友好合作——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2018年8月1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承办、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协办的"弘扬条约精神,深化友好合作——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前国务委员戴秉国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辞,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谢伏瞻、日本前首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4届年会暨2006年明代文学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8月21~23日在浙江大学举行。这次会议由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文学评论》编辑部、《文学遗产》编辑部和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主办,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承办,浙江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杭州师范学院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协办。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1月11-13日,“东方智慧与广告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举行。会议由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与国际阴阳学会共同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新闻与传播》编辑部、浙江电脑广告机构、杭州神州广告公司协办。来自海内外大学、科研机构和著名广告公司的67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其中日本学者13人,台湾学者1人,美国学者1人。会议收到了学术论文52篇。除大会基调发言外,共设立了东方智慧与广告文化、  相似文献   

12.
“茶”与“茶”原非同物异名,一为木属,一为草属,原本异物异名。历代学者认定中国茶文化最早的文字记录见于《诗经》,说《诗经》中就已有咏茶的民歌或咏茶的诗句,乃是一种以讹传讹积非成是的误解。但谈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或讲文学与茶的缘份,总是绕不过《诗经》。这就是“茶”由《诗经》“茶”字演化而来,其字形、音、义的定型和确立,大约是在唐代。《诗经》和茶文化的渊源关系,就在于“茶”为“茶”之字源,仅此亦可见《诗经》不愧为华厦文化内涵丰富的渊薮。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和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联合发起并主办的“第二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将于1990年10月16日—19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美国、苏联、日本、联邦德  相似文献   

14.
《文心雕龙.宗经》篇认为"经"是"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是总结了历代文化精髓的经典。《诗经》则由于其艺术特性而最能深入人心。但"五四"新文化运动颠覆了《诗经》的经典地位,造成了《诗经》研究的偏差。今天,我们应联系经学史的发展过程,重申《诗经》的这一历史文化本质。  相似文献   

15.
文化播报     
正"新科技革命与国际安全"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9月27~28日,由国际关系学院主办、《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承办的"新科技革命与国际安全"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研讨会为国际关系、国际安全研究注入了科技元素,架起了文理交融、共话安全的桥梁。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5月25~26日,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成功举行了由该学院主办及《复旦学报》协办的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儒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美国、日本、韩国、越南等海内外儒学研究专家25人在会上宣读了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17.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代表了中国文学起始阶段的最高成就。《诗经》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诗经》衍生出来的成语经过两千多年的使用和流传,已深深植入华夏民族的日常生活,成为保存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一部《诗经》国风诗歌研究的新著《<诗经>郑、卫诗歌研究》,是潍坊学院教师杨洁潜心研究《诗经》的学术结晶,也是地域义化研究和当代《诗经》研究相结合的新成果。正如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尼山学者丁鼎先生在该书序文中所评价的,"是新近完成的一部从地域文化的视角对《诗经》中的郑、卫诗歌进行系统探讨的新著,本选题对于丰富《诗经》研究很有学术价值,值得学术界关注和重视"《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其中的郑、卫诗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10月22~23日,由武汉大学文学院、闻一多基金会、中国闻一多研究会、《文学评论》编辑部、中国现代史学会主办,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大学文学院、中南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西南大学新诗研究所协办的"2016年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开幕式上,武汉大学人文社科院副院长夏堃义、《文学评论》副主编高建平、武汉大学文学  相似文献   

20.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诗经》中,内容最生动、数量最多、最富色彩、最有价值的是爱情婚姻诗。从民俗学的角度看,《诗经》又是一部反映我国民俗的生活画卷。《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诗从岁时节日、社会生产、衣食住行、爱情婚姻、宗教信仰、文化娱乐等方面展示了西周到春秋五百多年间的民俗文化内涵及当时人们的审美取向。对《诗经》爱情婚姻诗的民俗进行研究,可以促使我们不断汲取和继承《诗经》的艺术营养,丰富和繁荣我们祖国的灿烂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