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海鱼寄生吸虫,过去顾昌栋、申纪伟(1962,1965,1978,1979)先后作了囊双吸虫、半尾吸虫和寄生鲈鱼、带鱼的吸虫等方面研究报告。在福建唐仲璋等(1962)亦进行过研究。作者(1982)曾报告30种。近年来,我们在福建沿海各县又采得一批标本,经鉴定,其中过去未报告的种类有12种,分隶于8科、10属,9种为新种,2种为我国新纪录。兹报告如后。标本保存在福建师范大学寄生动物研究室。  相似文献   

2.
我国脊椎动物寄生吸虫的种类,过去研究报道很多,有杨复曦(1959,1962,1965)在广东进行鸟类寄生吸虫的调查;李敏敏等(1978)、汪溥钦(1980)、林金兰(1981)发表两栖爬行类寄生吸虫的研究报告;唐仲璋等(1941,1962,1964,1979)则较全面研究福建各种脊椎动物寄生吸虫。近年来,我们在福建各县及其他一些地区作动物资源调查时,亦检得一些种类,经初步鉴定有14种,分隶于10科、10亚科、14属,其中有1新属、8新种,3种为我国新纪录,兹报告如后。标本保藏于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3.
福建几种两栖和爬行类寄生吸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两栖和爬虫类寄生吸虫,过去唐仲璋(1941、1959)、江静波(1951)、金大雄(1963)、童远瑞、孙超白(1964)、李敏敏、顾昌栋(1978)等先后发表了研究报告.我们近年来在福建进行动物资源调查中,在闽侯、莆田、惠安、福鼎、屏南、福清等县采集得一些种类,经初步鉴定,福建过去未经报告的种类有30种,分隶于13科19属,其中有2新属,12种是新种,10种是我国新纪录,标本保存福建师范大学寄生动物研究室.兹将各种类记述如后.  相似文献   

4.
我们于1981年经初步调查,报告武夷山脊椎动物寄生蠕虫120种,其中寄生吸虫61种。近年来我们继续进行采集,又检得过去未经报道的吸虫50种,分隶于12科21属,其中5种是新种,1种是我国新纪录,兹记载如后。新种模式标本藏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寄生动物研究室。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家鸭光口科吸虫及其病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寄生于我省家鸭的光口科Psilostomidae吸虫4属11种,其中2种为国内新记录;发现淡水虾类充当福建光孔吸虫新的第二中间宿主,首次报道杯叶科Cyatho-cotylidae的囊蚴寄生于福建光孔吸虫裂蚴体内;种不同科的吸虫蚴虫寄生于蚴虫属罕见寄生现象;对单睾球孔吸虫和福建光孔吸虫的流行病学、病害和防治作了叙述;试验表明硫双二氯酚是治疗本病的高效、低毒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关于我国鸟类的寄生吸虫,唐仲璋(1941、1979),陈心陶(1954、1956、1965),顾昌栋等(1958、1965、1973、1979),汪溥钦(1959),杨复曦(1959、1962、1965),金大雄(1963、1976),王耕南(1963),沈守训等(1964),李敏敏等(1973),柯小麟(1976),Faust(1966)等人先后进行了研究,并有书面报告。近年来,我们在福建各县进行动物资源调查时,采得一批鸟类寄生吸虫标本,经初步鉴定有30种,隶于16科,18亚科,26属,其中有2个新属和11个新种,3种是我国新纪录,兹记录如后。模式标本保存在福  相似文献   

7.
福建几种鸟类寄生吸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我国鸟类的寄生吸虫,唐仲璋(1941、1979),陈心陶(1954、1956、1965),顾昌栋等(1958、1965、1973、1979),汪溥钦(1959),杨复曦(1959、1962、1965),金大雄(1963、1976),王耕南(1963),沈守训等(1964),李敏敏等(1973),柯小麟(1976),Faust(1966)等人先后进行了研究,并有书面报告。近年来,我们在福建各县进行动物资源调查时,采得一批鸟类寄生吸虫标本,经初步鉴定有30种,隶于16科,18亚  相似文献   

8.
<正> 阔盘属吸虫主要寄生于牛、羊、骆驼、河麂等反刍动物胰脏中,也能感染人体,引起人兽共患的阔盘吸虫病.我国牛、羊寄生的阔盘属吸虫虫种,目前已知有胰阔盘吸虫(Eurytrema pancreaticum)腔阔盘吸虫(E.coelomatieum)、枝睾阔盘吸虫(E.clado-rchis)福建阔盘吸虫(E.fukienensis)和圆睾阔盘吸虫(E.sphaericrchis)5种,其中以胰阔盘吸虫、腔阔盘吸虫和枝睾阔盘吸虫最常见.  相似文献   

9.
对于福建鳗鱼寄生虫,我们曾于本刊1976年1期报导了13种。近来又在莆田、龙溪和宁德等地区剖检一些淡水鳗和海鳗,发现本省过去未报告的寄生蠕虫15种,其中5种是我国新纪录,6种是新种,初步整理如后。一、独睾科 Monorchidae Odhnor,19111.瓣睾后宫吸虫 Genolopa loborchis Wang~**新种(图1)从福清和宁德两县的日本鳗鲡肠中各检得本种吸虫2个。虫体呈卵形,体长1.36—  相似文献   

10.
叶形吸虫(PhyHodistomum Braun,1899)属于蛇颈科[Gorgoderidae(Looss,1899)],叶形亚科[Phyllodistominae(Nybelin,1926)]。其种类很多,已知有100多种,主要寄生于鱼类的膀胱中,进行为害,少数寄生于丽栖类。我国巳报道的鱼类叶形吸虫有21种,见表一。近年来,我们在福建各地进行鱼类寄生蠕虫调查,检得叶形吸虫有13种,其中有6种是新种,兹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寄生于脊椎功物的棘头虫 Acanthocephala(RudoIphi,1808),作者(1966,1980,1981)曾先后作过报告。近年来作者在福建各地又采得一些标本,经鉴定有14种,其中有3新种,3种未定种。兹记述如下。模式标本保存福建师范大学寄生动物研究室。  相似文献   

12.
细背孔吸虫Notocotylus attenuatus(Rudolphi,1809)寄生于家鸭和家鹅的盲肠和小肠中,引起肠糜烂等疾病,遍布世界各地.在我国台湾、浙江、福建、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吉林、安徽、江苏、江西、宁夏、陕西等地均有发现,它是多宿主的吸虫,曾经报导的宿主有斑嘴鸭、绿翅鸭、绿头鸭、琵嘴鸭、赤颈鸭、罗纹鸭、长尾鸭、潜鸭、秋沙鸭、麻鸭、白额雁,天鹅、黑雁等20多种野生雁鸭,家鸡亦有发现.很多生物工作者研究它的生活史,但所报告的中间宿主各不相同,如扁卷螺、椎实螺、罗卜螺、土埚螺、纹沼螺和黑螺等.折叠背孔吸虫Notocotylus imbricarus(Looss,1839)发现于欧洲、美洲和亚洲等地,我国福建、北京等地亦有发现.寄生于家鸭、家鹅和罗纹鸭、赤颈鸭、白眉鸭、绿头鸭、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继续报导作者自1975—1982年以来在鄱阳湖所采集的鱼类寄生吸虫中的牛首科(Bucephalidae Poche,1907)吸虫,包括六属10种,其中两种为新种,一种为国内新记录.新种描述系根据活体标本及盐酸卡红整体染色制片标本观察、测量(单位:毫米)结果.模式标本存江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种的记述  相似文献   

14.
本种吸虫的标本系上海第一医学院叶英教授生前赠送的。本种吸虫寄生在猕猴 Macacamulatta mulatta Zimmer.肠内。猕猴系我国南方普通猴类,据以往的报告,广布于横断山脉以东、秦岭以南的地区。据文焕然等(1981)的研究报告,地方志、物产志的记载以及实地调查,知道我国境内猕猴的分布可达到陕甘秦岭以北北纬40°或稍北的地区。在福建省建阳地区以往也有猴群。  相似文献   

15.
蛇类寄生蠕虫的调查研究,在国内报导不多,尤其是寄生吸虫报导更少。就我们看到的文献只有三篇。一是华理斯(Wallace F.G.)于1936年在广东蛇类中发现二个新种寄生吸虫,定名为不对称环宫吸虫(Encyclometra asymmetrica Wallace,1936),和广东显颈吸虫(Saphedera cantonensis Wallace,1936);二是Tang.C.C.于1941在《福建鸟类、爬行类  相似文献   

16.
我国寄生于鸟类的吸虫种类很多。过去有陈心陶,金大雄,李敏敏等,顾昌栋,唐仲璋等,唐崇惕、汪溥钦等的研究。我们近年来在福州采集一些鸟类,检得的吸虫有10种,分隶6科,8属,其中有2个新种,5种增加新宿主、兹记载如后。  相似文献   

17.
枝腺科(Lecithodendriidae Odhner)吸虫一新属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种吸虫的标本系上海第一医学院叶英教授生前赠送的。本种吸虫寄生在猕猴 M acaca mulatta mulatta Zimmer.肠内。猕猴系我国南方普通猴类,据以往的报告,广布于横断山脉以东、秦岭以南的地区。据文焕然等(1981)的研究报告,地方志、物产志的记载以及实地调查,知道我国境内猕猴的分布可达到陕甘秦岭以北北纬40°或稍北的地区。在福建省建阳地区以往也有猴群。经过详细的形态学考察和文献的比较,发现本种吸虫是科学上未经报道的侧孔亚科的吸  相似文献   

18.
云南部分地区两栖类寄生吸虫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云南部分地区的两栖类动物寄生吸虫进行调查,共采集到2目6科6属9种两栖动物,在解剖的228号标本中,仅在无尾目的 4种192只蛙体内查到吸虫13种,其中单殖目吸虫1科1属3种,复殖目吸虫5科6属10种.在滇蛙(Rana.Pleuraden Boulenger)直肠、小肠、膀胱内检获吸虫10种,其中重盘吸虫属2种(Diplodiscus spp.);在云南双团棘胸蛙(Rana yunnanensis)膀胱内检获拟发状吸虫属1种(Gorgoderidae spp.);在无指盘臭蛙(Rana.grahami Boulenger)、日本林蛙昭觉亚种(Rana.japonica chaochiaoensis Liu)中分别检获多盘属吸虫各1种(Polystoma spp.).  相似文献   

19.
福建几种鱼类寄生吸虫记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脊椎动物寄生吸虫的研究,始于二十年代前后。开始报道人畜寄生虫,进而哺乳类和鸟类寄生虫。鱼类寄生吸虫早年仅有曾省(1930),秦素美(1933)报道一些种类。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鱼类病原的研究也迅速开展。诸如郎所等(1958),唐  相似文献   

20.
福建海产鱼类半尾类吸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尾类吸虫(Hemiuroidae Faust,1929)种类很多,据 Yamaguti(1971)记载,共有9科420多种,其中大部分是鱼类寄生虫,少数寄生于两栖和爬行动物。过去我国的曾省(1935),郎所(1963),顾昌栋等(1964、1965、1979),唐仲璋等(1981),汪溥钦(19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