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0年12月9日是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90周年诞辰。为了表示对李约瑟博士九十华诞的庆贺,本刊特辑“李约瑟难题’征答”专栏。所谓“李约瑟难题”,就是指李约瑟博士提出的一个历史之谜,即“中国古代有杰出之科学成就,何以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中国?”这一难题的提出曾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极为广泛的兴趣,为此先后举行过几次学术讨论会,发表过相当数量的论文。这无疑对解答“难题”,开拓视野,启迪思想,大有助益。李约瑟博士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对中国古代文明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卓越的研究成果,为世界所公认。 1980年12月,值李约瑟博士80周年诞辰之际,本刊曾发表了徐迓亭先生的专文《李约瑟博士与中国科学》,简要介绍了李约瑟博士生平及其在中国的科学活动,以此表示我们的友好情谊,1981年9月,在李约瑟博士千里迢迢再次来华访问期间,本刊又专辑了李国豪、张孟闻、曹天钦、胡道静等专家学者的文章,介绍了李约瑟博士的在华活动及其丰硕成果。在10年后的今天,李约瑟博士90周年诞辰之际,本刊特举办“李约瑟难题’征答”活动,以示祝贺。自1989年11期本刊刊出“李纷瑟难题’征答”启事后,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响应和支持,陆续收到了60余篇应答稿件。借此机会,我们对广大读者对本专栏的热情支持深表谢意。由于篇幅有限,这次仅选入11篇有一定代表性观点的文章,供有兴趣者探讨。我们深信,无论是提出这个“难题”的李约瑟博士,还是关注和探索这个“难题”的海内外学者,都希望振兴中国科学技术,使具有五千年悠久文明历史的中国重新崛起,并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本专栏曾得到胡道静、吴德铎、马伯英等先生的大力协助,在此特致谢意。  相似文献   

2.
谈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着发达的科学技术传统的古代中国,在明末清初,即从十六世纪开始,科学技术就逐渐地落后于西方国家,其原因曾引起国内外人士的注意。本文就明、清时期我国科学技术的落后问题谈点看法,供同志们批评、讨论。一、简短的回顾中国的近代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的原因,是逐渐被人们提出来的;讨论这个问题的重要意义,也是逐渐地被人们所认识的。当近代自然科学在十六、十七世纪开始诞生和成长之时,正处在兴起阶段的西方资本主义渴望敲开古老的东方大门。它们在派遣传教士到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同时,也夹带了西方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古代是先进的,进入近代后变得落后了,这确实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现在就农业科学技术这个侧面分析一下它在古代发展的情况,近代落后的过程,落后的原因以及应吸取的经验教训。一、中国农业历史之谜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高潮。那时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科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察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移植过程,指出在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中,特定的价值取向对科学传播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历史遗留下来的以及现实向我们提出的研究课题也愈益广泛而深刻。“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也可以说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为此于1982年10月16日至10月22日在四川成都召开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原因”学术讨论会,会上宣读并交流的学术论文近五十篇,到会代表74人。我参加了这次会议,学到了不少知识,感到很有收获。现在想就这个问题的研究发表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6.
现代中国科学技术比欧洲落后了,这是客观事实。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也并非在一切领域,或任何时代都落后。中国人从来就不比外国人笨,中国的自然环境也并不比外国差。从世界自然科学技术发展史看,中国古代科技有它光辉灿烂的历史事迹。在世界历史的黎明期,我国就有了“四大发明”。约在纪元前400—200年,中国人就发明了勺状柄向南的“司南”,那是指南针的雏形;《南史》上的罗盘,此后北宋曾公亮笔下的  相似文献   

7.
吴大猷 《科学》2007,59(6):52-55
吴大猷先生(1907~20OO年)出生于广州,1931年赴美,入密歇根大学物理系,1933年获博士学位。1934年吴大猷先生从美国学成回国后,开始其半个世纪的教学和研究生涯,对中国物理学的研究和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培育了多位优秀物理学家,其中有我们熟悉的马仕俊、郭永怀、黄昆、杨振宁、李政道等。1997年。吴大猷先生在台湾大学等校开设讲座,主题为20世纪上半叶中国物理学的发展。海峡两岸学者根据该讲座录音整理出版了《早期中国物理发展之回忆》一书。今年是吴大猷先生诞辰100周年,本刊特节选该书中的部分内容,谨此纪念。[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未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的几种观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化凯 《大自然探索》1998,17(3):110-116
中国为何未来生近代科学?这是科学史界长期探讨但又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对国内外一部分著名学者关于这一问题所提出的一些重要观点作了系统考察和简要分析,由此可深化我们对这类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吴文俊教授是国际上著名的数学家,过去的研究领域以几何、拓扑为主,近十余年来又潜心研究中国数学史,成果卓著。他在1986年国际数学家代表大会上所作的英文报告《中国数学史的新研究》,内容十分精采,并早已在数学史界流传,这次本刊有幸将吴教授审阅过的译文发表,既可供数学史工作者学习参考,又可供对此有兴趣的广大读者欣赏。  相似文献   

10.
自1607年到1911年这个时期,在中国是封建社会最后一段漫长的历史阶段。腐朽落后的势力在垂死挣扎,先进科学的力量在崛起,总的来看,在当时世界各民族之间,遵循谁进步慢谁就受欺的规律。中国落后了,从“天朝大国”转变成了即将崩溃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在这时期内的中西接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契机。西方的科学技术与思想、制度在和中国原有的科技与思想、制度之间,有过两次大交流,一次在明朝末期,一次在清朝末期。其交流的形式,有静静地在书生之间交流,亦有  相似文献   

11.
倾向大科学的预算为了支持军方和民间的研究开发,布什总统要求议会拿出712亿美元,增额约为45亿美元,相当于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7%。即使将估计为4.5%的通货膨胀率考虑进去,也可以说研究开发预算是增加了的。人们都一定以为此事是值得庆贺的,然而,科学界半数以上的人却对新预算持一种无所谓的冷淡态度,原因何在? 理由有二,首先是财源的相当部分落在军方的研究所;再就是民间部门的大部分增额被人类基因组计划、超导超大型加速器、宇宙空间站之类巨大项目所吞没。预算对小科学来说所剩无几。在这个预算方案中大科学得势了。  相似文献   

12.
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史学家普遍地承认,在公元1400年以前,中国的技术是胜于欧洲的。我只举一个例子:公元1405年到1433年,这是在明朝初,有有名的三保太监郑和七次下西洋的记载。根据中国的历史记载,郑和用过60条船,其中最大的船有440尺长,这样大的船当时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别的地方可以制造,西方的历史学家很长时期都认为这是不可靠的历史记载。  相似文献   

13.
欧洲中世纪晚期的文艺复兴,最伟大的意义在于人类开始摆脱宗教的精神枷锁,关注真实的世界,关注人本身。神学想要继续凌驾于科学之上,已经不可能了。自由的理性思考必然导致科学。 科学对神学的挑战 科学对神学的挑战是从天文学开始的。1512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潜心的天文观测研究;在他的著作《浅说》中阐明;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着太阳运行,而不是人们所笃信的公元2世纪一位天文学家托勒密所说的那样:“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包括太阳在内,一切天体都绕着地球旋转”。教会一直维护托勒密的宇宙观,绝对不允许有其他的宇宙观。哥白尼的著作被斥为欧洲最大的“异端邪说”。经过31年沉默之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在1543年正式发表,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天文观测和理论研究结果,指出托勒密的宇宙观是错误的,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人们把哥白尼的理论简称为 “日心说”。这一年,哥白尼在世人惊愕与愤怒的目光中离开了人间。赞同支持“日心说”的学者相继遭到教会的迫害。充满激情传播哥白尼学说的意大利学者布鲁诺, 1592年被教会逮捕,经过8年审讯之后,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在行刑前,他的舌头被特制的钳子从嘴里拉出来,用木头夹住,使他不能再向公众讲话。 哥白尼去...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全国数学史年会于1985年8月27日~9月2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召开。全国近70位数学史工作者出席了会议,交流了自1981年第一次全国年会以来在中外数学史研究和教学方面的成就,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注意。现摘登这次年会的几篇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美国产业界的人们总喜欢把联邦科学政策看作是和税收、贸易政策相同的协调政策。更确切地说,民间产业界只用一个标准来判断联邦科学政策,即看它是否能把握住总统产业竞争委员会所指出的基本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上半叶,西方学者对中国数学知之甚少。1852年,英国来华传教士、著名汉学家伟烈亚力第一次向西方全面介绍中国古代数学文献以及大衍术、开方术、天元术等中国数学成就,指出它们的世界意义,反驳当时西方学者对中国数学所普遍持有的错误观点,在西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伟烈亚力成了西方中国数学史领域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7.
简评《中国数学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迪 《科学通报》1965,10(11):994-994
数学史是研究数学发展规律的科学,也就是研究人类认识现实世界中量的规律的科学。由于“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所以在阶级社会中人们对于数学发展规律的认识必然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数学史的研究领域,历来是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斗争场所之一。目前,国内外尖锐的、复杂的阶级斗争,在数学史研究中也必然会有所反映。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数学史工作者,固不待言,就是在一些现代修正主义思潮笼罩下的国家的某些数学史工作者,  相似文献   

18.
张剑 《科学》2006,58(6):26-28
任鸿隽作为中国近代科学最为重要的组织者之一,他是中国科学社的灵魂人物,先后出任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中基会)领导人、四川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兼化学研究所所长等。他关于中国近代科学全面发展、优先发展与有序发展、国家发展的科学发展战略理念,通过这些职位与实践,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年是任鸿隽诞辰120周年,梳理他的科学发展战略理念及影响,不仅是对他的缅怀,对今天我国科学发展也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随着航天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利用多种手段与地球同步的人造卫星,每天从宇宙空间周而复始地收集到大量综合反映地表形态、结构、规律的数据和图像,作为认识自己生存的星球,开展资源调查、区域整治、环境监测等的一种新手段,揭开了人类从宇宙空间来观察研究地球的新时代。目前世界上已有不少国家,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把多景卫星影像按照一定的数学基础,与地理要素、名称注记综合表示在同一个平面上,编制成各种比例尺的影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