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植物乳杆菌R23在枇杷酒中的生长特性及厌氧条件、接种量对其生长及苹果酸乳酸发酵(MLF)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R23的菌体生物量在枇杷酒中总体呈下降趋势,厌氧条件能明显提高R23菌细胞在枇杷酒中的存活率和MLF降酸效果;随着接种量的增加,菌体生物量的衰减速率和降酸速率增大.枇杷酒生物降酸以接种菌量1×108cfu.mL-1为宜,25±1℃、厌氧发酵2d即可将枇杷果酒中的苹果酸完全转化为乳酸.  相似文献   

2.
为葡萄全汁乳酸发酵饮料研制提供优良菌株资源.以"桂葡1号"葡萄果汁为原料,以耐酸性及风味评价为指标,筛选葡萄果汁乳酸发酵的优良菌株,研究优选菌的单菌及复配发酵对果汁风味物质的影响.植物乳杆菌R23及副干酪乳杆菌R37能耐受pH值3.0高酸,其发酵香与葡萄果香协调;两菌复配生长是共生型,其发酵风味比单菌更饱满丰富;乳酸发酵增加了葡萄果汁酸、酮、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增加了酚类和有机酸的成分数量.植物乳杆菌R23及副干酪乳杆菌R37是葡萄果汁乳酸发酵优良菌株,其复配发酵能赋予葡萄果汁更丰富的发酵风味.  相似文献   

3.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产朊假丝酵母CU-6的枇杷酒降酸工艺,应用中心组合Box-Benhnken实验设计进行响应面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经优化后的产朊假丝酵母CU-6降酸最佳工艺参数SO2质量浓度为50mg·L-1,酒精度为7.8%,残糖质量浓度为4.3g·L-1,在苹果酸质量浓度为4.5g·L-1,接种量为1.5%,发酵温度为24℃,发酵周期为5d的条件下,枇杷酒的理论降酸量可达到1.82g·L-1.采用优化后的工艺枇杷酒的降酸量达到(1.80±0.02)g·L-1.  相似文献   

4.
酸适应乳酸菌的筛选及其酸适应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4株包括双歧杆菌、植物乳杆菌、乳酸乳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在内的4类乳酸菌酸耐受力进行评价,结果发现除4株保加利亚乳杆菌有较强的酸耐受力外,其余20株均为酸敏感菌株。将这20株酸敏感菌株酸适应(pH 4.5,1h)后,有13株菌的酸耐受力得到提高。其中,乳酸乳球菌KLDS4.0312酸适应能力最强,酸适应后其酸耐受力可提高7542倍。确定了乳酸乳球菌KLDS4.0312最佳酸适应条件为pH 4.5,30min,且稳定期的菌体酸适应后,酸耐受力仅能提高27倍,酸适应能力明显低于对数期菌体。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两株自选乳酸菌的益生特性,为其应用于果蔬汁乳酸发酵的功能性饮料研制提供理论依据.以自选植物乳杆菌R23和干酪乳杆菌R35为目标菌,以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6045为对照菌,考察各菌对模拟胃液酸度和肠道胆盐的抗逆性以及凝集能力、表面疏水性等黏附性能,并评价其发酵液对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等体外抗氧化功能.结果表明:两菌株对酸度和胆盐的耐受能力均优于对照菌,植物乳杆菌R23的抗逆性最强,能耐受pH值2.5、胆盐质量浓度5 g.L-1.干酪乳杆菌R35的黏附能力强,而植物乳杆菌R23疏水性较强而凝集能力较弱.各菌株的胞外代谢产物均有抗氧化能力,以植物乳杆菌R23为最强,其培养24 h后的发酵液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达77.8%和80.94%,分别比对照菌高36.72%和5.81%.  相似文献   

6.
葡萄酒苹果酸-乳酸发酵层析分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苹果酸是葡萄浆果的主要酸类之一,它在苹果酸 乳酸发酵(MLF)过程中逐渐消失,大部分红葡萄酒和少数白葡萄酒工艺中的苹果酸 乳酸发酵是一种严格的生物脱酸方法。若MLF能顺利完成则可显著改善葡萄酒的质量,使之更为柔和,同时可获得葡萄酒的生物稳定性。层析分析可以监测到MLF是否触发,还可直接观测到苹果酸 乳酵的变化,确知苹果酸是否消失。葡萄酒在经过苹果酸 乳酸发酵后有如下变化:1)酒的总酸下降;2)葡萄酒中细菌的稳定性增强;3)主要副产物双乙酰等给予葡萄酒以良好的风味。在层析分析过程中,纸张的厚薄经常影响点样次数和观察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直投式发酵剂制备过程中菌体细胞存活率的变化,选择植物乳杆菌R23为实验菌,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正交试验等手段对收集条件、预冻条件和冻干时间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R23优化收集时间为15h,此时菌量达到最大且活力较高;在优化的离心条件下菌体细胞存活率达92.4%,其中离心力起关键作用;采用梯度预冻即-20,-40,-80℃各1,2,3h,可使物料达到较优冻结效果;发酵剂物料冻干至水质量分数为1.20%时最有利于贮藏。研究在明确菌剂制备关键因素对菌体细胞干预机制的基础上,还获得了适宜的制备条件,对直投式发酵剂的规模化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菌肥用光合菌在纤维素水解液中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光合菌在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以及来自植物纤维素水解液的半合成培养基中的培养进行了研究 ,对适宜的培养基、营养物质的稀释度、菌种接种量、pH值等进行了选择 .对选出的 4号加有纤维素水解液的培养基 ,接入 5 %的菌液 ,pH为 7.0~ 7.5 ,温度为 2 5~ 30℃ ,厌氧条件下 ,光合菌生长良好 ,菌量达 2 .2× 10 9亿个/mL ,在加入光合菌生长促进液 (1% )后 ,菌量达 4.0 1× 10 9个 /mL .  相似文献   

9.
比较了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KLDS 1.9201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生长速率和产酸速率,分析了在乳清培养基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酵母粉(0~20g/L)对该菌株分批发酵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添加酵母粉与否,KLDS 1.9201的增殖速率和产酸速率均成正比例递增关系。随着酵母粉质量浓度提高到10g/L,KLDS 1.9201生长偶联期的持续时间由6 h缩短至4h,最高生长速率达到1.28g/L·h,在3h减速期内产生的乳酸量几乎占总产量的39%。但酵母粉添加量超过20g/L时对菌体生长反而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将肠膜明串珠菌,植物乳杆菌,短乳杆菌分别接种在A1-A8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观察其生长状况,并将这三种菌长势良好的几种培养基进行综合对比,拟设新培养基A9-A12进行二次筛选,得到A11是肠膜明串珠菌的最适培养基.A5和A12为植物乳杆菌的最适培养基,短乳杆菌的最适培养基是A12.  相似文献   

11.
利用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方法评价发酵复合果蔬汁饮料的品质,研究了发酵时间、发酵 温度、果汁添加量、接种量等参数对感官综合品质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植物乳杆菌发酵复 合果蔬汁饮料工艺条件。通过回归模型预测得到乳酸菌发酵复合果蔬汁的最佳工艺为发酵温度 31 ℃,发酵时间24 h,接菌量3%,果汁添加量50%,在此工艺条件下发酵复合果蔬汁感官得分为 80.33分,样品中的菌落数达到2.56×1010 CFU/mL。响应面优化法和模糊数学品质评价用于植物 乳杆菌发酵复合果蔬汁的制备评价真实可靠,本研究可为植物乳杆菌发酵复合果蔬汁的制备及工 业化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利用从水煮笋漂洗液中分离的一株植物乳杆菌对水煮笋漂洗液进行发酵酸化处理,试验探讨了补充碳源和氮源对植物乳杆菌生酸的影响.经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于20 ℃温度条件下对水煮笋漂洗液接种酸化的适宜条件为:m(竹笋)∶m(水)=1∶1.5,w(植物水解蛋白)=0.1%,w(蔗糖)=2%,w(接种量)=2%.酸化18 h,漂洗液pH降至4.18,比自然发酵酸化大大缩短时间.  相似文献   

13.
测定不同温度、转速、酒精浓度、接种量条件下醋酸菌在梨渣为主的半固体培养基中的产酸量,观察菌种的生长情况.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醋酸菌生长条件.结果表明:醋酸菌较佳发酵条件为转速136 r.min-1,温度32℃,梨渣量28%,乙醇体积分数3.6%,接种量4.0%.  相似文献   

14.
双歧杆菌与嗜热链球菌混菌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短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breve)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thermophihus)的选择性培养条件,探讨了两菌在单一菌种培养和混菌培养状况下的菌体生长和产酸特点,发现该两菌种之间的生长及产酸存在着明显的互相促进作用,在牛乳培养基中混菌培养状况下两菌的生长及产酸代谢均优于单菌种培养.在两菌的接种量体积分数各为1%的条件下,不但能获得较高的活菌数,而且凝乳状态及风味都比较好.  相似文献   

15.
从奶粉中分离到一株同型乳酸发酵杆菌,编号TQ33,主要特点:产生芽孢,生长温度范围(20~63)℃,最适生长温度(45~50)℃,接触酶试验阳性,通气条件下生长良好,厌氧条件下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主要产L(+)乳酸,菌体(G+C)为(32.45)%,生理生化性质特殊,据以上特点,将TQ33菌株鉴定为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coagulans),LD_(50)试验表明,菌体和代谢产物属无毒物质。  相似文献   

16.
动胶菌HP3利用溴胺酸生长的温度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胶菌HP3是一株从某溴胺酸生产车间排放废水的污泥中筛选的、能以溴胺酸为惟一碳源和氮源的菌株。正交试验表明,在pH、盐质量浓度、供氧量和温度等影响HP3菌生长的诸因素中,温度的影响最显著。建立了温度-菌体比生长速率关系方程,并探讨了温度影响菌体比生长速率的过程。发现HP3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2.3K,最大比生长速率为0.2151h^-1.  相似文献   

17.
唐劲松  张璟晶  牛林 《科技资讯》2009,(33):114-116
本文对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为发酵剂,对豆乳进行乳酸发酵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豆乳乳酸发酵的最佳条件为:菌种配比1∶1,接种量4%,发酵温度43℃,发酵时间12h时发酵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选择野大麦为供试植物,用两种不同的ACC脱氨酶细菌菌体(U4和SY-1—1)浸泡法接菌,种植于不同石油浓度的土壤中,5个月后对野大麦的生物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土壤中的石油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含石油1%和2%量的石油土壤中接种ACC脱氨酶细菌(U4和SY-1-1)可以明显促进野大麦植株的生长和发育;同时也可以促进石油的降解;野大麦植株体内可溶性蛋白和植物的生长态势呈现正相关,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植物的生长态势呈现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9.
以荚膜红细菌(Rhodobacter capsulatus)XJ-1为研究对象,在光照厌氧条件下,采用吸收光谱法、薄层层析(TLC)法和图像灰度分析法研究了NaCl对菌体生长、类胡萝卜素和细菌叶绿素生物合成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0~0.2mol/L NaCl范围内,随盐度增加,菌体生长速率、最终生物量以及菌体积累的细菌叶绿素(BChl)a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升高,继续增加盐度,菌体的生长速率、最终生物量以及菌体积累的BChl a和Car含量又逐渐降低。未添加NaCl时,菌体细胞主要积累5种色素组分,分别为BChl a、脱镁细菌叶绿素(Bphe)、球形烯(SE)、球形烯酮(SO)和羟基球形烯(OH-SE),其中Bphe和OH-SE相对含量很低;但当添加0.2~0.4mol/L NaCl时,菌体额外积累了一种Bphe组分。随NaCl浓度增加,菌体积累的BChl a和SE的相对含量降低,2种Bphe组分的相对含量则增加,而OH-SE和SO则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由此可见,随着盐度的变化,菌体光合色素的积累量与菌体的生长相关联,光合色素的组分和相对含量也随之发生了规律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西藏地区传统的发酵牛乳中乳酸菌的菌属以及其相关性能。方法以西藏拉萨当雄县、那曲比如县、昌都八宿县、山南扎囊县以及日喀则江孜县五个地区采集的传统发酵牛乳为研究对象进行鉴定和性能测试分析。结果分析结果发现其中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1株,干酪乳杆菌3株,植物乳杆菌1株。通过对分离菌株抑菌性能的测试,发现5株菌都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但s012-2菌株对革兰氏阴性菌也有抑制作用。在对菌株产酸、生长速率的测试中发现只有s007-2产酸及生长速率都较慢,几乎不生长。S017-1在8~10h几乎不生长,10~14h产酸和生长较快,其余3个菌株的生长及产酸都在8~16h最快,在16~20h处于稳定期。结论通过对西藏不同牧区传统发酵牛乳中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鉴定和发酵性能的测试,对以后设定最优发酵工艺或是将优势菌种应用于食品工业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