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水平速度、助跑速度与成绩关系的比较和分析,阐述了水平速度对三级跳远远度的影响,为教学和训练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中外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有关速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与成绩有着密切的关系,助跑速度越快则成绩越好;助跑速度的利用率和水平速的损失率是衡量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跑跳型”技术风格符合这种要求,它映了现代三级跳远运动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在高校大学生女子三级跳远训练中速度训练文章记为:运用速度型训练模式可以提高大学生女子三级跳远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4.
三级跳远技术已由高跳型、平跳型、速度型向速度-力量型发展.为了适应这种技术,应该重新认识现代三级跳远的运动员的速度和力量,它包括发展运动员的速度和跳跃力量能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研究,充分发挥和利用三级跳远的助跑速度及三级跳水平速度,是提高三级跳远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杨里平 《科技信息》2008,(36):251-251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综述、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国内外一些优秀运动员进行研究,从中找出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助跑速度和三跳速度损失的情况中与世界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差距,为我国三级跳远运动员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浅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速度和力量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阅读整理国内外有关三级跳远方面的文献资料,分析国内外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有关运动学参数,运用训练学的理论,围绕着以速度为核心、以力量为基础的训练模式,重新认识三级跳远速度训练和力量训练的特点,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训练方法供教练员和运动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解析法、拍摄法,对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第一、二的速度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同时与世界优秀运动员进行对比。探讨女子三级跳远技术中第一、二跳速度分配特点。  相似文献   

9.
速度型三级跳远技术已成为现代和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培养速度型三级跳远运动员,业余训练专门采用了以走步式技术为基础向跑步式技术即速度型过渡的训练模式,并进行了两年的训练实验,试图为三级跳远早期训练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根据少年运动员的生长发育特点和实际水平以及速度型三级跳远技术的专项所需,通过对刘星和吴明铭的训练方法、手段的分析和探讨,拟在找出更适合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发展的专项身体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1.
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世界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阶段部分生物力学参数及其运动成绩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跨步跳阶段水平速度是决定最终成绩的关键性因素,其次是跨步跳距离,而最小膝角和单脚支撑时间也是影响其最终成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在三级跳远技术过程中,合理的起跳技术是决定三级跳远成绩的根本原因.通过对三级跳远力学结构和三跳距离各时相技术特点的研究,设立相关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推导出各跳飞行轨迹、速度的动力学公式,由此建立三级跳远中三次起跳技术的动力学模型,为提高三级跳远的教学与训练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国内外优秀女子三级跳运动员某些运动学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阐述了目前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运动员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从而为我国女子三级跳远项目的迅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从节奏出发对世界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进行对比与分析,探讨现代三级跳远的训练趋势。  相似文献   

15.
运用因素分析法对构成三级跳远主要因素的专项素质和专项技术进行了探讨.通过实验对比法所得的结果,揭示了在三级跳远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练习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重要性,它是充分发挥学生跳跃能力和提高三级跳远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三级跳远技术结构是由一次助跑与三次起跳动作组成。由于助跑产生的水平速度会随着单足跳与跨步跳和跳跃的依次出现而逐渐递减。因此,在三级跳远中的三次起跳过程如何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和获得必要的垂直速度,成为完善三级跳远技术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难题。而在普通高中的课余训练中又有诸多因素制约了训练的正常进行。根据所带三级跳远运动员吴丽娜(国家一级运动员)3年的课余训练,进行分析探研,供同行们商榷。  相似文献   

17.
三级跳远是运动员经过助跑,沿直线连续进行三次水平跳跃的田径项目。髋关节训练在完整的三级跳远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助跑到三跳的技术中都离不开髋关节的发力。可以说作为人体"发动机"的髋关节力量加强了,才可以跑的更快、三跳才可以跳的更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