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疏离感量表以及卡特尔16PF量表对民办高校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贫困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在疏离感、乐群性、稳定性、怀疑性以及忧虑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也表明疏离感与16PF因子中自律性、稳定性呈显著负相关,与忧虑性和敏感性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的回归分析表明人格因子中稳定性、敏感性以及忧虑性是形成疏离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自尊、疏离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采用自尊量表、青少年疏离感量表和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对28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测查.结果发现:共41人具有明显的手机依赖倾向,占总人数的14.43%,大一年级学生手机依赖得分显著高于大三年级;疏离感与自尊、手机依赖均存在显著相关,自尊与手机依赖之间相关不显著;疏离感及其各子维度的得分能够显著预测手机依赖的程度.结果说明,自尊不影响手机依赖,而疏离感能够较好地预测手机依赖.  相似文献   

3.
以334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运用多元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考察大学生学业情绪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学生学业情绪不存在年级差异,大学生学业情绪存在性别、专业显著差异;(2)学业情绪的4个维度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相关;(3)自豪、兴趣、放松、学业情绪维度中的积极低唤醒情绪和积极高唤醒情绪对学业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说明学业情绪与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存在相关关系,学业情绪对学业自我效能感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了解大学生亚健康的现状,分析在校大学生发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提出消除大学生亚健康的可行性措施,促进在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以济南大学、山东财政学院和山东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访问法.结果显示在校大学生对亚健康的概念了解甚少,对亚健康状态的内外表现认识不全面.学业负担重、不规律的生活节奏、网络的诱惑、就业压力等是导致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结论:大学生是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多发群体.学校和社会以及其它各个阶层应对大学生的健康给予更多的关注,正确引导大学生预防和消除亚健康.  相似文献   

5.
通过问卷对4所高校791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大学生学业自豪感的特点,为大学生积极学业情绪的研究和培养提供一定依据。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学业自豪感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学科差异;大学生学业自豪感在是否独生子女、年级、生源地上的总体差异不显著;大学生学业自豪感在性别和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和生源地上的交互作用明显。最后得出结论,大学生学业自豪感总体水平不错,在培养大学生学业自豪感方面应多关注男生、理工科学生、大城市学生和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学生学习能力问卷》、《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问卷》,对43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析了大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适应性的关系。结果显示:大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适应性存在显著正相关;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教学模式是大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7.
采用大学生学业倦怠调查问卷,对贵州省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表明贵州省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业倦怠。男大学生在倦怠的三个维度上与女大学生达到显著水平,男大学生在身心耗竭和学业疏离方面高于女生,女生在低成就感方面高于男生;理科大学生学业倦怠程度明显高于文科和体艺科大学生;不同民族、生源地和年级学生在学习倦怠及各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大学生,通过发放问卷收集调查数据,运用相关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探讨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学业情绪与学业倦怠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学业情绪与学业倦怠整体状况良好;自我效能感与学业倦怠之间有负向相关,自我效能感越高,学业倦怠水平越低;学业情绪在自我效能感与学业倦怠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姣姣 《科技信息》2012,(22):466-466
实施大学生学业规划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职业规划是学业规划的导向和目标,学业规划是职业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学业规划就是为自己确立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业目标,为成功实现就业或开辟事业打好基础。推行"大学生学业规划"的意义在于:使大学生增强自我约束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增强青年大学生的主动性,使大学生积极向上和自我完善,有助于大学生进行自我定位。  相似文献   

10.
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存在学习目标缺乏、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较差等问题,而现有研究仅从学籍管理、专业促进等方面进行,存在"事后纠正"的现象,因此,对大学生的学业发展极其不利;为了实现从"源头"进行防患,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学业发展,通过问卷调查和面对面咨询学生,将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基于FAHP模型,建立大学生学业发展预警系统,对学业困难学生、学业平常学生、学业优秀学生采用具有差异性的分层指导;通过FAHP模型的分析,让大学生学业发展预警实现了从定性到定量的可能,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通过对随机案例进行验证,提出的方法及体系构建可行,对学生在自我基础上实现最好的学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元情绪操作是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技巧之一,具体操作方法有五种引导大学生战胜自卑,积极面对现实;调整心态,消除不良情绪;引导大学生善于调节情绪;运用自我暗示,有效控制自我;教育大学生用乐观的心态面对现实.  相似文献   

12.
信息异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信息异化的内涵,分析大学生信息异化的成因及表现,剖析信息异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提出大学生信息异化的扬弃要通过优化信息环境;增强大学生主体意识;开展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增强大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强化大学生人格教育,增强大学生自觉调节能力;发挥社会系统统帅和规范功能.将信息异化问题纳入制度、法律和核心价值体系框架等途径.  相似文献   

13.
选取325名品行障碍中学生和160名普通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品行障碍中学生学校疏离感的现状及与普通中学生的差异,探究品行障碍中学生学校疏离感在人口学变量上的特点。结果显示:品行障碍中学生的学校疏离感水平较高,年级差异显著,随年级增高逐渐递增;男生高于女生,易产生无规范感;单亲家庭学生高于非单亲家庭学生,容易体会到无力感和孤立感;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高,易产生无力感、孤立感、无规范感。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条件下,大学生的和谐发展由于种种原因面临异化。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会进一步促进当代大学生与自然和谐共生、与社会和谐并进、与他人和谐相处以及自我内外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布依族主要聚居地的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布依族大学生以及汉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布依族大学生健康意识、健康知识、健康态度与体重之间进行比较研究。为布依族大学生指出不良的生活习惯,养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享受经济带来成果的同时,在思想上也受到各种诱惑影响,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的思想在部分大学生头脑中存在,这一现象的存在,给高校的学生管理教育工作带来新情况、新问题;为了更好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合肥地区6所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状况、学习动机、家庭教育、学校管理内容的抽样调查,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归纳、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考察了大学生安全感的基本情况,探讨大学生安全感与自我接纳、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可为大学生合理对待人生以及进行自我心理疏导提供借鉴。采用问卷法对山西大同大学2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大学生安全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57.81±8.942);安全感与自我接纳呈负相关(r=-0.629,P〈0.01);安全感与领悟社会支持呈正相关(r=0.345,P〈0.01);自我接纳对安全感有正向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对安全感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安全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安全感与自我接纳程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自我接纳和社会支持对安全感都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幸福感关乎对大学生生活状态和生活态度的理解,也是转型期我国社会文化特征一定程度的反映.为研究转型期背景下我国大学生的幸福感状况,对长春市某所全国统一招生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大二学生及其父母共917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基于比较视角的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与父辈不同,并且大学生的幸福意识和追求幸福的动机更强;城镇大学生与农村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幸福意识、追求幸福动机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城镇大学生的成就感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男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幸福意识和追求幸福的动机差异显著,同时影响幸福感的因素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陈玉 《科技资讯》2011,(34):202-202,205
师生关系是影响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代环境下,师生关系的日渐疏离和冷漠主要与师生现实交往中信息交换的不完全、不对等以及教育价值观的错位等原因有关,针对以上原因,提出了建立平等、有效的师生关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