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珊瑚海海战后,日本虽然遭到暂时的挫败,但仍然没有放弃向中太平洋和两南太平洋扩张的决心.1942年6月初,日本海军向中途岛发动了策划已久的大规模进攻.在浩瀚的太平洋上,美日两军投入了太平洋战场的所有航空母舰,进行了一场决定太平洋战局的航母编队大决战——中途岛海战.  相似文献   

2.
<正>2023年春天,科学家从大西洋海底之下取得了一批地幔岩,这一珍贵的发现有助于我们书写地球生命故事的第一章。1961年3月26日,临近午夜时分,一艘经过改装的海军驳船在太平洋上不安地摇晃着,深暗的海水拍打着它的船体。这艘船刚刚抵达眼下这个位置,此处距离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大约240公里,在与波涛汹涌的海洋抗争三日后,船员们不得不用沉重的链条将船上设备绑在甲板上。当时,小说家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也在船上,后来,他在为《生活》杂志撰文时写道:“那仿佛一头失控的大象。”  相似文献   

3.
正是利用无人驾驶深海探测器,2006年4月,一个由日本和美国的研究人员组成的科研小组,对太平洋海底的一欢火山爆发进行了两三米范围内的近距离拍摄,取得了迄今最为清晰的图像。这是人类首次在如此近的距离拍摄水下火山爆发情景。  相似文献   

4.
首次航母编队大海战 1942年3月末,在偷袭珍珠港后不到4个月,日本在太平洋上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的目标就已达到.数百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沦入日军之手;中途岛以西中部太平洋数以千计的岛屿和大约3000万平方海里的广阔海域,一时成了日本的"内陆"和"领海".最重要的是,婆罗洲、苏门答腊和爪哇的高产油井为日本提供了所需的原油,日本称这片地区为"南方资源区".  相似文献   

5.
据7月19日英国《卫报》等媒体报道,由于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不断上升,太平洋弹丸岛国图瓦卢的近万居民随时面临水淹岛国的灭顶之灾。为了不至于在小岛覆灭之后沦为“坐在船上”的国家,图瓦卢政府官员日前正积极游说澳大利亚当局,“借”他们一个荒凉之岛充当新国土。  相似文献   

6.
作者介绍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太平洋沿岸近海的M9.0特大地震的震后研究情况,日本列岛M8.0以上大地震发生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地理环境,大地震在东北太平洋沿岸地区、关东地区、东海道地区的活动历史以及对下一次东海地震发生时间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地震中长期预测的现状及相关基础研究应努力的方向,提出了在工程应用研究中应该避免的错误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7.
沉宝之谜     
在江西省都昌县老爷庙附近的鄱阳湖水域,历史上已沉没过上千艘的船只,被称为是“东方的百慕大”。人们在湖边建了老爷庙,就是为了祈求航船过湖时能够平安无事。抗日战争中,日军侵入江西,在南昌、景德镇等地掠夺了一批金银财宝、古董文物,集中到鄱阳湖分别装箱,于1945年4月16日用“神户丸”号轮船运回日本。不料这艘装满奇珍异宝的轮船却在老爷庙附近的水域沉没了,船上的200多人没有一人生还。运宝船的沉没震惊了东京,日本军部立即电令驻江西的海军部队寻找并打捞沉船。沉船的第二天,6名日军潜水员来到出事地点,但他们潜入湖底后…  相似文献   

8.
东亚的夏季低温与厄·尼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绍武 《科学通报》1985,30(17):1323-1323
中国东北的夏季低温经常带来冷害,造成作物歉收,因此已成为长期天气预报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的研究表明,东北低温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升高有关。日本夏季低温也是重要自然灾害之一,而且亦发现与太平洋海水温度有一定联系。因此,我们把研究范围扩大到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地区。  相似文献   

9.
<正>废弃塑料污染是当前令人头痛的一个环境大问题。微塑颗粒究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怎样的影响,是目前人们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2010年,“大太平洋垃圾补丁”成为头条新闻。太平洋环流形成的巨大涡流困住了漂浮的塑料垃圾,形成了大太平洋垃圾带。在这个巨大环流中充满了微塑颗粒,导致海龟和海鸥等海洋生物死亡。但微塑颗粒污染只存在于海洋系统中吗?事实上,它们也存在于其他系统中,  相似文献   

10.
日本的地震防灾应急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太平洋西岸的日本,虽然国土面积只有37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陆地的约1/400,但是从她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来看,是一个地震、台风、暴雨、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容易发生的国家。日本列岛的附近有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海板块、北美板块、欧亚大陆板块。列岛正好位于这世界4大板块的活动地带。太平洋板块和非律宾海板块向北美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的下面俯冲挤压,形成由5大岛弧(弧形状列岛)和5大深深的海沟构  相似文献   

11.
潮汐波——或更确切地说——海啸预报跟地震预报不一样,并非是当今心醉神迷的研究领域,但事关重大。太平洋某一部分的大地震(海啸的最普通起因)所掀起的波浪,能把北美、南美和亚洲沿海一带的村村镇镇以及太平洋的岛屿一下子淹没,其破坏性令人惊愕。1896年,海啸袭击日本,吞噬了27,000人。1960年那一次海啸,使智利沿海800公里一线的每个城镇都遭到摧毁或严重破坏。然而,从1948年起,有了海啸预报,使1948年以来横扫太平洋的四次主要海啸的死亡人数极大减少。  相似文献   

12.
桂南晚古生代放射虫硅质岩及广西古特提斯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吴浩若 《科学通报》1994,39(9):809-809
近10年来,随三江地质工作进展,滇西古特提斯的存在已普遍接受.最近,日本学者提出,日本石炭-二叠纪火山岛弧和海岭组合形成于低纬度的原太平洋(Proto-Pacific)海域,三叠纪后才分别北移到现在位置.从而,古特提斯从滇西如何东延及其与原太平洋的关系,成为值得探讨的重大问题.本文根据近年对广西南部晚古生代放射虫硅质岩及有关地质问题的研究,对此进行初步探讨,并相应地对广西地质提出某些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夜走塔希提     
那年4月的一天,我正在一艘科考船上百无聊赖地望着空阔无边的太平洋打发时光,我已经记不清是多久以前离开繁华的城市和人烟稠密的岛屿,也记不清绿色世界的美丽迷人的风采,因为这艘船在大洋的波涛里颠簸了半个多月,举目四顾,除了波涛的涌动和几乎凝固不变的风景,便什么也看不见。  相似文献   

14.
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日本是世界闻名的多地震国家,在日本,一年一度全国统一的“地震防灾日”甚至像节日一样,搞得轰轰烈烈。在全民参与这一基础上,日本的地震预防预报研究始终处于世界前沿。 推测中的日本东海大地震 1944年,日本东南海域发生海底地震,并引发一场特大海啸。震前,专家发现震区曾有海底的地壳隆起现象。以此为契机,日本政府设立了“东海大地震预测”这一大型科研项  相似文献   

15.
前面我们已经对火山及火山爆发的有关知识有了一些初步了解。一般来说,只有活火山(包括休眠火山)才会发生喷发,才有可能发生火山灾害。如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等环太平洋岛弧地区有众多的活火山并常有火山喷发,其中的一些喷发曾引发火山灾害。冰岛,意大利,中、南美洲,滨太平洋各国,美国的夏威夷和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俄罗斯的堪察加和库页岛以及千岛群岛,还有东非裂谷地带诸国,也都是多火山的国家或地区。目前全球有1300余座活火山,每年都会有多次火山喷发事件发生。 中国有活火山吗 至此读者自然会…  相似文献   

16.
太平洋也有魔鬼三角区 翻翻历史资料,远古的不论.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无数巨轮在日本以南空旷清冷的海面上神秘失踪,其中大多数在失踪前没有能发出求救信号.也没有任何线索可以解答它们失踪后的相关命运。如在地图上标出这片海域的范围。在西太平洋海域上,它恰恰是一个与百慕大极为相似的三角区域.这就是令人恐惧的日本龙三角。  相似文献   

17.
<正>一艘由日本制造的新型自动化远洋货轮,正行驶在前往澳大利亚的航线上。这艘货轮的外形并不特别,但它却有着过人之处——货轮的船长随身携带着一只无线话筒,无论在船上的哪个区域,只要他对着话筒发出操纵货轮航行的口令,船上的主控电脑就能接收信号并予以识别,然后由它发出相应的操作信号,自动操纵货轮航行。以上情景就是靠近年来最新声  相似文献   

18.
何京 《科学之友》2005,(6):29-30
据资料表明,海洋的神秘地带并不止百慕大三角区一个。“神秘地区”至少有7个:百慕大三角区、日本海域三角区、大西洋附近海域、太平洋夏威夷至美国大陆间的海域、葡萄牙沿海、非洲东南部海域以及哈特勒斯角。  相似文献   

19.
江淮梅雨和赤道太平洋区域海温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江淮梅雨由江南梅雨和淮河梅雨两个部分组成. 江南梅雨集中在6月下旬, 淮河梅雨出现在7月上中旬. 1998年以来, 江南梅雨、赤道太平洋的表层和次表层海温异常都经历了重大的年代际调整. 进入21世纪以来, 江南梅雨量与淮河梅雨量之间出现了完全相反的趋势变化和准两年振荡. 1999~2000年的强La Niña之前, 海洋增暖在赤道东太平洋. 进入21世纪以来, 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距平信号集中在日界线附近露头, 是赤道中太平洋表层海温增暖的早期信号. 2003, 2005和2007年是淮河流域的多降水年, 也是前期冬春赤道中太平洋海温正距平的年份. 一个关系表明, 冬春赤道东(中)太平洋的增暖事件对应江南地区(淮河流域)梅雨量偏多.  相似文献   

20.
武炳义  张人禾 《科学通报》2007,52(10):1190-1194
揭示了1968~2002年期间西北太平洋夏季平均海表温度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经历了一次年代际变化, 该年代际变化表现为西北太平洋(100°~180°E, 0°~40°N)夏季海表温度经验正交分析的第一模态由频繁的负位相转变为强的正位相, 该模态解释了总方差的30.5%. 在1968~1987年期间, 海表温度第一模态的负位相盛行(平均偏差为-0.586), 相应地, 负的海表温度异常占据了日本以南的西北太平洋和中国边缘海区; 而1988~2002年期间, 海表温度第一模态显示出强的正极性(平均偏差为0.781), 因此正的海表温度异常出现在西北太平洋. 伴随着夏季海表温度的年代际变化, 中国南部和东南部夏季平均降水量的增加超过了40 mm, 达到了0.05统计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