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北魏杨衒之所撰的《洛阳伽蓝记》中保存有大量中古时期的词语,研究这些词语可有助于了解中古时期汉语词汇的发展状况,并且这些词语可作为语料以补正《汉语大词典》在收词及书证等方面的阙失,为大型辞书的编纂及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洛阳伽蓝记》是一部与佛教有着密切关系的著作,它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其志人小说秉承了史传文学实录的精神,作者在叙写这些人物的命运或佚闻趣事的时候,也有意无意地向我们传达出了诸行无常、诸受皆苦、因果业报等佛教义理。而志异小说多与佛教相关,这些作品或隐或现地向我们传达出了一些基本的佛教义理,给我们不少人生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洛阳伽蓝记》一书很多人关注到他的历史、地理以及佛学价值,然而其中的叙事内容向来少为人所关注,尤其是叙事内容中体现的小说特色.根据书中出现的叙事内容,可以分类为轶闻传说和神怪传说两大类,而轶闻传说又有着历史逸闻、人物品评以及佛教传说;神怪传说又有谶纬异象、佛教志怪、道教志怪之分.  相似文献   

4.
东汉洛阳城门体现了多种布局思想。借鉴《周礼·考工记》"方九里,旁三门"的布局理念,但又非完全遵循其体制;以重德轻刑、贵阳贱阴思想为主导,兼以因地制宜;又贯穿十二地支、月令思想以体现天人合一理念,足见东汉洛阳城门布局思想之融合性。  相似文献   

5.
河流对于一个城市选址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处理好河流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才能使这个城市接受历史的考验。洛阳作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大都市之一,它的兴衰与其洛阳盆地的河流网的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东周时期洛阳城市的兴起,汉魏时期洛阳城市的发展,隋唐时期洛阳城市的繁荣,以及后代洛阳城市的衰败,都与河流水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隋唐洛阳城里坊住宅时空变化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解析隋唐洛阳城里坊住宅的时空变化,探讨这一变化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方法 采用出土墓志和文献资料分析、数据统计及动态分析等方法.结果 发现隋唐洛阳里坊住宅呈满天星斗与局部簇群状分布,具有发展和分布两方面皆不平衡的特点.结论 里坊住宅的发展和变化蕴含着与该时期特定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变迁的信息.隋唐洛阳城里坊住宅的发展及分布变化,是人地关系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五亭记》全名为《白蘋洲五亭记》,是白居易六十八岁“得风痹之疾”那年,在洛阳应友人湖州刺史杨汉公之请,根据杨汉公送去的五亭图而写的一篇记文。全文刊载在明《万历湖州府志》卷四第十三、十四页。  相似文献   

8.
邺下文士的公宴诗对曹氏父子歌功颂德,游览诗呈现出与曹氏父子的冲突,邺下文士的两个情感世界预示着生命意识浓烈的魏晋时代即将到来。谢灵运的士族身份和贵族情趣使《拟邺中》正文充满对贵族式饮宴、游览的向往之情,刘宋统治者对士族的压迫促使谢灵运在诗序中表达了不满和怨愤。在怀旧与现实的冲突中,谢灵运的情感世界出现分裂,《拟邺中》的创作主旨遂发生了偏离。所以,《拟邺中》有深刻的意蕴,并不是为了追攀陆机的炫耀文才之作。  相似文献   

9.
具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之称的洛阳是我国第一批通过审批的历史文化名城,本文在总结洛阳城市旅游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洛阳具有的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与悠久历史文化的资源特色,探讨了洛阳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0.
大力发展民办博物馆,对于提升洛阳城市软实力、塑造洛阳城市文化形象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洛阳民办博物馆得到了快速发展,总体发展形势喜人,但在发展中仍存在规划滞后、馆点分散、知名度低、管理水平落后等问题。建议洛阳采取措施,统筹规划,依托市博物馆建设博物馆集群,打造集展示展览、研究品鉴、学术交流、文化旅游和市民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新景区,并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对民营博物馆予以扶持。  相似文献   

11.
《洛阳文化与洛阳经济》是紧扣洛阳未来命运而撰写的学术专著。专著作者纵论洛阳古今的沧桑变化 ,从古都洛阳文化的独特性出发 ,作出了振兴洛阳现代经济的战略思考。作为区域文化和区域经济的研究成果 ,专著高度重视对史实和资料作理论上的概括 ,从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关系出发 ,提出了一些带规律性的见解。专著采用文化学、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 ,具有极大的开拓性和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运用古都城市旅游竞争力分析模型,将古都洛阳与西安在城市旅游竞争力各方面的要素与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与西安相比,洛阳旅游竞争力的优势不突出,洛阳应该围绕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核心内涵来确定古都旅游发展的战略定位并完善旅游体制创新.在保持古都特色同时,深入挖掘几千年来形成的悠久历史文化底蕴;另外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通过"千年帝都"的品牌打造,提高洛阳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13.
甲戌本是乾隆十九年(甲戌年)脂砚斋的抄本。脂砚斋为了纪念曹棠村,因袭了曹棠村初评石头记的体例与次序,称自己的甲戌年初评为脂砚斋再评石头记,书名则定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曹雪芹新成之书已定名《金陵十二钗》,因为脂砚斋要纪念曹棠村,曹雪芹仍用本名《石头记》。这样原来删去的石头的神话及曹棠村的原序就在甲戌本保留了下来。  相似文献   

14.
“N级编码理论”的理论基础是物质文化研究与叶舒宪的“大/小传统理论”,该理论力图结合共时和历时研究、实证与人文阐释,体现一种寻找文化一级编码的努力,这种努力也契舍了国际理论界对结构主义的反思,以宇宙观为例,在东汉洛阳城的礼仪空间布局上,可以辨析出宇宙观大传统对小传统的影响,并可以观察到宇宙观与意识形态、礼仪、政治、身体的交错关联。  相似文献   

15.
叶昌炽是清末民初著名的金石学家,其《语石》一书是金石学学科的概论性著作,被后世当作金石学入门的典范之作。在叶昌炽的金石交游圈中,以潘祖荫、缪荃孙、吴大澂对他的帮助和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6.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其更具文化优势。邺城虽较洛阳经济上处于优势,但都于邺城的皆短命王朝,因而不被其选中。对迁都的总体评价:积极因素大于消极因素,对整个中国历史有贡献。  相似文献   

17.
拓跋鲜卑从大兴安岭渐次南迁,经大泽而漠南,辗转定都平城,最后移都洛阳;从狩猎而游牧,在进入中原的过程中完成了向农业经济的进步。在“变俗迁洛”的过程中,以其历史主动精神,进行制度文化的改造,在继承中创新,协调发展,整体推进,促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皈依与融通。  相似文献   

18.
洛阳智慧交通系统的最佳路径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时间消耗的城市道路运行测度空间,是一个非欧氏距离空间.根据洛阳城市交通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基于非欧氏距离空间的最佳路径选择算法,它是一个多阶段决策过程,通过递推方法来实现,并通过一个实例,详细讨论了算法的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19.
论洛阳古代墓葬在我国古代墓葬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洛阳古代墓葬资源丰富而独特,在全国墓葬中皇家墓葬堪称最多,是中国古代墓葬的“首善之区”;洛阳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适合墓葬的“风水宝地”;洛阳出土墓志,尤其是唐代墓志,学术价值高,可以补史、证史;洛阳出土文物精品多,丰富了我国的艺术宝库;洛阳地灵人杰,有众多的名人墓葬。洛阳墓葬资源的综合实力在全国属于上乘,有独特的、持久的文化吸引力和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马大康、叶世祥和孙鹏程合著的《文学时间研究》一书结合具体的文学现象,对文学时间问题作了深入探讨,阐释了文学时间特性即“封闭性”、“现实性”、“包容性”、“双重个体性”以及既“异在”又“属己”性,同时又从怀旧、悲剧、庸常生活和后现代等方面探索了文学时间的生存维度,拓展了丈学时间研究的空间,对文学时间研究既具有现实意义又具有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