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80年代中晚期 ,我国文坛上出现了一大批问题报告文学作品。本文试图从复杂的社会生活、文学传统、读者的精神需求、活跃的中国理论界这四个方面探讨问题报告文学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80年代文学的启蒙主题适应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要求,从而使文学备受关注,产生极大的轰动效应。而90年代以来,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启蒙价值内涵悄然变异。文学专注于抒写琐碎人生、个人体验以期重振文坛,而由此造成文学除了个性、自我、欲望、性之外所剩无几。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角度来说,文学作为人学,应该与人的自由与社会的全面发展相联系,文学需要介入生活,介入社会,坚守启蒙的立场。  相似文献   

3.
"眷村"是台湾社会政治体制下的特殊产物,代表着台湾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过去,是大陆与台湾之间的文化身份认同等的重要象征。眷村文学从上世纪80年代兴起到90年代的式微,其创作见证着台湾社会环境的变迁,从早期的召唤集体记忆到后期的正视族群、省籍问题,对家国想象的深层次发掘,围绕这几个特点,加以眷村作者的双重的创作视野,为读者提供了另一种探究台湾历史的文本见证。  相似文献   

4.
"新三十年文学"的发展频频受制于政治、商业和电子媒介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文学与政治、90年代文学与商业、当下时代文学与电子媒介这三个维度大致勾勒出了"新三十年文学"的生态面貌.80年代文学以1985年为分界线,之前是文学与政治的合谋期,之后文学与政治走向疏离;90年代文学背离纯文学传统,投入到商业的怀抱中;当下时代文学受电子媒介影响,进一步走向式微,甚至有人宣布文学已死亡,但文学的终点也正是文学的起点.  相似文献   

5.
在报告文学评论界,只有少数人认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报告文学反映现实更深入,文化底蕴更丰厚,也更理性,因此,90年代报告文学的成就超越了80年代。然而更多的评论家则认为90年代乃至新世纪之初,中国报告文学走人了低谷,其成就远不及80年代。无论肯定还是否定,90年代报告文学的发展与80年代不一样,这应该是无异议的。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新时期报告文学发生和完成了的第一次嬗变,呈现出诸多较之80年代前期完全不同的艺术新质.政治环境的宽松自由、西方文化的相继涌入和"文学主体性"的论争与初步确认等时代原因共同带来了这些变化.  相似文献   

7.
海岩是当代最有市场号召力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创作持续而稳定,时间跨度达二十多年,每一部小说的推出都造成了轰动效应和流行趋势。本文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试图回到上世纪80年代文学历史的现场,在诸多的比较和选择当中,结合海岩自身的阅历和思维特点,来探讨他以故事为中心的创作路向的个人化定位。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华裔文学逐步受到美国主流文化的关注和美国主流文学界的承认,成为具有新兴文化动力的文学。美国华裔文学的生产与美国华人移民的历史以及美国社会的政治文化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探寻美国华裔文学生产的历史语境是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中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深圳当代文学是在改革开放中萌生、发展、壮大的,在全国文坛占据着醒目位置,小说、报告文学、散文、诗歌等各类文体创作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与深圳在全国的经济地位相比,深圳的文学界差距还比较大,深圳文学应确立未来创作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与其他文学样式一样,新时期的散文创作也呈观蓬勃向上,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随着文学观念的变革,新时期散文从内容到形式都呈现出新的风貌,突破了传统的审美观念,在表观手法、艺术形式上大胆创新。尤其是1990年代,在诗歌、小说、戏剧相继失去了轰动效应、从某种话语中心退却到边缘地位之后,散文领域忽然热闹起来,出现了一股引入注目的“散文热”。  相似文献   

11.
时光的列车在二十世纪的最后十年中迅疾地奔驰着,世纪末的车站已隐约可见.此时,如有意对整个90年代的中国文学做一次回眸与凝望,我们可发现;虽然文学似乎失去了新时期最初的那种轰动效应,虽然好像仍没有出现一部足以流芳百代、译破后世的经典之作,虽然在奔腾的文学之流中夹杂着喧哗与躁动的泡沫,潜伏着多欲和迷失的泥沙,但是,我们仍可以说,90年代的中国文学较之新时期的最初十年,无论是从广度、还是从深度上讲,都正在向前有力地发展着.在这个活动中,各种新的倾向与选择纷纷涌现.而女性创作的繁荣,则为其中一个比较引人瞩目的现象.单以小说家为例,就可以列出下面一大串名单:王安忆、池莉、方方、赵玫、铁凝、毕淑敏、陈染、林白、徐坤、迟子建……在这些女性小说家中,有的继续采用传统的“男性话语”从事创作,凭着勤奋努力和不凡才华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如王安忆、池莉等;有的则有意识地尝试以女性主义的视角来思考和写作,虽然她们目前的成就似乎还不是很高,但因其前卫、边缘性的女性叙事态度,在90年代的女性写作中体现出了一种鲜活的生命力,故而一直也很受批评家的青睐,比如陈染、林白等.本文对以上两类人们业已论述甚多的女性创作没有什么兴趣,将试图讨论的是介于以上认同男性话语传统和拒绝认同这两  相似文献   

12.
报告文学是一种年轻的文学体裁,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处理新闻题材,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写作内容,以文学笔法为表现手段的特殊文学样式。它以真实的内容区别于小说,以具有艺术感染力区别于一般的新闻通讯。它又以客观的记述成为“向外”的文体,从而区别于主观“向内”的纯文学文体。 报告文学的文体是纪实文学发展的结果,是从新闻“母体”中分娩而出的,在我国它萌芽于本世纪二十年代,成熟于三十年代,渐渐成为独立的带有自己鲜明特征的文体。而在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中,报告文学以视角的不断调整和变换,展示出自己巨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二士世纪九十年代对中国文学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的改革和变动为文学提供了新的语境,文学也因此发生质的变化,这就求必须以新的范式和思路来进行研究。在政治方面,政治不再直接干预文学艺术领域,而是采取间接的方式进行影响,文学与政治保持一定的距离。在经济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经济为文学发展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价值规律影响了文学生产的各个环节。在社会方面,  相似文献   

14.
激烈的社会变革与历史演进,为文学创作蓄备着丰富而亢奋的生活素材;同时,也激发起文学的责任心与历史感,从而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与繁荣。这是一种规律,一种真理,纵观新时期以来我国报告文学的发展历程,我们欣喜地看到,报告文学为中国文坛增添了耀眼的光辉。据不完全统计,粉碎“四人帮”后到1983年,报告文学作品就发表了1800多篇(部),近十年来(1983—1992年)发表的报告文学作品就更不可数。其中许多出色的篇章,不胫而走,传诵一时。人们从这些来自生活的真实图画中,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已经不再有20世纪80年代那样的轰动效应,这个时期的小说创作形成了迥异于新时期小说的叙事特征。全球化是20世纪90年代文学所处的文化环境,市场化是中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转型得以实现的巨大动力,而现代性则更是中国文学自新文学诞生以来甚至更早的时间内持续的现代化诉求。把20世纪90年代的小说放在这样的全球化、市场化,追求现代性的历史背景下来考察,会发现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有了期盼世界认同的努力和尝试。在这样的理想下,小说创作在思想表现方面虽然失却了深度模式但是却成就了叙事意义上的另一种成绩。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当代的民族主义思潮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经历政治风波后中国民众在外交领域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并且是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逐渐崛起并迅速高涨起来的,进而成为目前中国最主要的三大社会思潮之一,它在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1世纪中国民族主义的特点是随着国力的强大,在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上主张和平与发展。中国根据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发展的特征强化民族主义,已成为外交政策变化的重要因素。本文探讨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起源,20世纪后期形成的新民族主义,并分析其特征及对国内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由于承担推进无产阶级政治文化世俗化、社会化重任 ,左翼文学政治化倾向突出 ,体现有三 :个体向群体转移 ;社会价值高于审美价值 ;“社会化”创作倾向加重。选取阐述政治与文学关系问题较好的过渡中介———政治文化 ,作为研究视角 ,考察左翼文学政治化倾向的成因及影响 ,更能接近原貌和本质。显然 ,这种倾向一定程度限制作家对艺术本质的追求、主体个性充分的发挥 ,但推进文学平民化、大众化 ,具有相当功绩 ;使 2 0世纪 30年代文学拥有新的美学内涵、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8.
文学、作家总是与时代息息相关,与当地的经济、文化状态密不可分,作家只有沉潜到生活的最深处,感受到时代的强有力的脉动,才有可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作家张廷竹和他的“大时代三部曲”(《大路朝天》、《盛世危情》、《清平世界》)以严格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深刻介入社会问题,展现社会众生相,揭示人本性中的善与恶在非常状态下的激变,着力于对人的灵魂的探索与改造,探索未来发展之路,不失为一个时代的“醒世恒言”,也为改革文学提供了新的范本。  相似文献   

19.
底层社会的出现是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我们不期望回到过去那种人人都贫穷的年代,但是得努力提高底层人群的生活水平。综合各种因素,底层社会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整个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与制度设计上的漏洞交织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黄金辉向志将他近几年发表的报告文学作品汇集拢来,加以选择,编为一集。题曰《人之忧 人之乐》。细审书名,可以觉察到,他的创作有一种文学观念作指导,他有自己的经过慎思而建立的报告文学观。进入新时期以来,社会的锅炉沸腾。生活场景迅急地变换着。人们的观念迅急地变换着,大家都有某种紧迫的心情,在观察,在思考,努力把握历史潮流的走向。在这样的背景下,报告文学获得空前的繁荣,许多优秀的,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