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关于窃国大盗袁世凯一生中的下面三个问题:一、袁世凯为什么能够飞黄腾达;二、袁世凯为什么能够轻易地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三、关于袁世凯的私生活和死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关于辛亥革命结局之表述,存在孙中山让位说、袁世凯窃取说、孙中山还位说、袁世凯上台说、北洋集团与同盟会共建说等不同观点.这些观点是基于不同的事实认识和背景考量而形成,应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客观、真实的历史为基础,推进历史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3.
袁世凯十分重视直隶商业的发展,他的举措具体而言有三:一是拯救北方巨埠天津市场;二是减轻商人负担;三是解决一些商业方面的实际问题;就宏观而言主要是发行公债、整顿税收,开办银行、进行币制改革,再就是致力于改进交通、以法治商。由于袁世凯的努力,直隶商业得到极大发展,直隶也因此取代湖南省成为全国的模范省。晚清重商思潮风起云涌,袁世凯乃其实行者,以往学界重思想、轻实践,并不足取。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运动。武昌的革命义旗一举,革命就迅速地走向全国高潮,在革命潮流的冲击下,清王朝的统治很快就崩溃了,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但是后来革命却没有得到发展,胜利也没有能够巩固,革命果实很快就被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地主买办阶级的新集团篡夺了,使革命从胜利转向失败。辛亥革命为什么走向失败?多年来,我们一直认为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国内外压力下向地主买办新代表袁世凯妥协的结果,资产阶级软弱性是这次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民国初期传媒关于袁世凯对藏政策的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破坏镇压人民斗争、强化独裁统治、投靠帝国主义、出卖国家利益是舆论界对袁世凯的基本评价。关于袁世凯在对藏政策方面的评论和介绍或语焉不详,或很少介绍。通过对民国初期传媒材料的梳理并结合各类历史资料,发现袁世凯执政时期,继承了孙中山“五族共和”思想,主张以汉藏民族间平等团结为基础,以“谋内政之统一”和实现“民族之大同”;在中英交涉中,充分利用外交手段、依据国际惯例,拒绝签订出卖西藏的各类条约;调整政府机构,采取由剿到抚的策略,争取西藏内向中央。袁世凯在处理边疆西藏危机时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使萌芽中的“现代中国”在西藏主权问题上占有一定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6.
袁世凯与维新运动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上方面:一是甲午条陈,通过全面审视其内容可知,袁世凯作为洋务派的后起之秀,其思想在渐渐滑向人新派的阵营,而处于二之间。二是上翁同无说贴,袁世凯在说贴中所提建议,与康有为相比,似更切实可行,且利于变法。三是戊戌告密,袁世凯之所以未成为维新派的同路人,与其认为康有为的“杀禄围园”计划根本行不通有关,故自身利益计而厕身后党。总的说来,袁世凯在维新运动中的活动不应一概理解成投机行为,而应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7.
张振武是辛亥武昌首义人士之一,因与黎元洪不合,被其电请袁世凯秘密枪杀于北京.张振武案的发生及其结果,是革命党人对反革命势力的再次妥协,此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旧势力逐渐染指革命势力较强的南方各省,并掌控了中央政权,黎元洪也被迫背离革命力量转而投靠袁世凯,革命力量得到削弱,并为革命党人二次革命的失败埋下隐患.  相似文献   

8.
民国著名外交家顾维钧在晚年撰写的回忆录中,较为详细地叙述了民国初年他在袁世凯身边任职的经历,其中不仅描写了他对袁世凯的总体印象,还揭示了袁氏对民主共和的认知水平和他对袁世凯办理外交事务的观察.重读顾氏的评说,也许能使我们对前人多一份了解,对中国早期步履蹒跚的民主化进程多一层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正> 有一些数学专业或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生以为学数学只要会推导定理的证明,会解习题,就算完事了,其实学习过程还没有完,还要学会研究数学,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记下来,写成数学论文.至于研究生,青年教师,那更应学会写数学论文。本文仅就为什么写,写什么与怎么写三个问题,谈谈我们关于数学论文写作的一些看法与意见,供青年朋友们参考.  相似文献   

10.
袁世凯法律思想集中体现在建立君主立宪政及清末的司法改革等方面,由于他始终未能摆脱中国传统的人治思维的影响,导致其法律转型的失败.探悉袁世凯法律思想及其局限性,对今天的法治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将军拾簪     
素有知兵之誉的袁世凯在小站练兵成绩显著昭彰,袁世凯手下的人更懂得审时度势。慈禧以巡视之名到了天津,在袁世凯的陪同下来到小站。袁世凯命令新军全部到操场上列队站好等待慈禧观阵检阅。慈禧由太监搀扶,袁世凯尾随其后,绕场一周。  相似文献   

12.
将"六个为什么"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需要统筹考虑,找准切入点,重点突破.在教学目标的整合方面,把"六个为什么"与"三个选择"有机统一起来;在教学内容的充实方面,用历史事实和历史逻辑对"六个为什么"进行全面解答;在教学方法的创新方面,使"六个为什么"的理论灌输与历史论证有机结合;在实践环节的强化方面,推动"六个为什么"由理论感知向理性信念转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汪精卫早期历史的三大疑点:一是1905年汪精卫参加革命是否为投机;二是1908年汪精卫暗杀清摄政王行为是否反映出他对革命失去信心,在狱中是否被肃亲王招安;三是南北议和时期汪精卫是否投降袁世凯,叛变革命。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关于稳定问题论述的体会。全文从稳定的含义,为什么要强调稳定,如何保持稳定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张勋和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是富有戏剧性的:从最初张对袁的效忠、到发生冲突、再到张对袁的扶保,历经了三个阶段.透过张袁关系二十余年的变化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利益,始终是他们行动的唯一出发点.  相似文献   

16.
刍议列强对洪宪帝制的态度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帝制初起时,一战方酣,西方列强无暇东顾,对华政策大多以日本的意志为意志,为了争得对袁世凯政府的控制,列强争相怂恿袁世凯称帝。当袁世凯称帝之事呼之欲出、反对之声叠起时,日本为了乘中国国体变动之机扰乱中国以达到其侵略之目的,联合西方列强出面干涉,劝告袁世凯延缓帝制,煽动中国内部叛乱,并对袁世凯施加经济压力。以日本为首的列强的出尔反尔是袁世凯政权走向灭亡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根据四月二日内瓦电讯,因为阿根廷和智利两国的出任调解,开战将近三年的巴拉圭玻立维亚的大厦谷争夺战已经有和解之可能了.这两个南美洲大陆内地的小国为什么要战争?为什么能够支持到这么久?牠们背后的后臺老闆是谁?我们乘这机会再来分析一下,似乎不是没有意义的.巴玻的战争从一九三二年六月开始以来,一直到现在,已经快  相似文献   

18.
知识快餐店     
<正>知识快餐,我的智慧营养餐为什么越野车能够翻山越岭?无论是沙尘飞扬的沙滩荒漠,还是泥泞崎岖的山区公路,都阻止不了越野车勇往直前的车轮。为什么越野车能够轻松地翻山越岭呢?原来,越野车的设计结构  相似文献   

19.
郭琳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4):19-20,23
传统观点认为,“二十一条”是袁世凯为了换取日本政府对其称帝的支持而以国家利权做的肮脏交易。本文则试图从“二十一条”提出的背景,袁世凯在谈判过程中所做出的抗争与努力,谈判结束之后袁世凯的所作所为等方面以客观的角度向大家展示一个真实的袁世凯,一个也有爱国心、也想过保我疆土,但最终因多种原因向日妥协的袁世凯。  相似文献   

20.
民初封建专制被打破,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又因民主基础薄弱无法建立起来,社会陷入了严重的失范状态,只有实行具有一定现代导向的新权威主义统治才能渐进地从封建专制过渡到现代民主.袁世凯在政治上专制集权,同时推行一系列具有现代导向的行政改革,使中国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统一时期;在经济上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迎来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在教育文化方面,鼓励现代教育文化的发展,同时用传统文化整合意识形态,使教育文化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洪宪帝制前袁世凯的新权威主义统治符合当时的中国实际,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