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安舒克栓酶(Antithromboase,AT)是本实验室从枯草杆菌N18中分离得到的具有强烈水解纤维蛋白活性的蛋白酶.研究表明,该酶具有直接纤溶和纤溶酶原激活剂的双重作用,且有较强的纤维蛋白亲和性,是极具开发价值的溶栓药物.来源于医用水蛭的水蛭素(hirudin,Hir)是凝血酶的最强有力的天然抑制剂,是极具优势的抗凝药物.但仍各有不足:安舒克栓酶只有溶栓功能,不能抗栓,不能解决血栓治疗中再栓塞的问题;水蛭素只有抗凝作用,不具溶栓功能.如果将这两种从不同途径治疗血栓的药物.通过融合  相似文献   

2.
3.
采用分子克隆方法获得5拷贝口服长效促胰岛素多肽(rolGLP-1)和水蛭素(rHV)融合基因促胰岛素水蛭素(5rolGLP-HV),并将该基因克隆至pET22b(+)表达载体上,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实现了高效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电泳及Western blot鉴定后用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得到高纯度的5rolGLP-HV.用STZ诱导Ⅱ型糖尿病小鼠和血栓模型鼠进行药物功能分析,结果表明,5rolGLP-HV有较好的降糖和抗血栓效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分子克隆方法获得5拷贝口服长效促胰岛素多肽(rolGLP-1)和水蛭素(rHV)融合基因促胰岛素水蛭素(5rolGLP-HV), 并将该基因克隆至pET22b(+)表达载体上, 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 实现了高效表达. 表达产物经SDS-PAGE电泳及Western blot鉴定后用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 得到高纯度的5rolGLP-HV. 用STZ诱导Ⅱ型糖尿病小鼠和血栓模型鼠进行药物功能分析, 结果表明, 5rolGLP-HV有较好的降糖和抗血栓效果.  相似文献   

5.
水蛭素是从医用水蛭唾液腺中分离纯化的一种多肽,分子量约为7 kD.它是天然存在的最专一有效的凝血酶抑制剂,无明显毒副作用,用量低,因此可作为抗栓药物用于治疗血栓性疾病.RGD 序列是纤维蛋白原等粘附因子上以 Arg-Gly-Asp 为核心的小肽序列,通过与活化血小板上纤维蛋白原受体 GPⅡb/ Ⅲa 结合而导致血小板聚集.因此外源 RGD 序列可通过竞争性结合该受体而阻断血小板的聚集,抑制血栓的形成.RGD 序列与水蛭素融合可获得同时具有抗凝血酶和抗血小板聚集双功能的新型抗栓剂.本文首次报道重组水蛭素 HV3与 RGD 序列融合蛋白基因克隆并在枯草芽孢杆菌中表达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从天然蓝藻水华藻粉中提微囊藻毒素,以及对提取物纯化的方法。通过对比不同提取剂的提取效果,发现浓度为80%的甲醇溶液提取效率最高,但采用乙醇作为替代提取剂也有较好的效率,且方法更为安全。对于提取物的纯化,可通过调节溶剂的pH至等电点以除去对反相填料具有负作用的藻胆蛋白。研究结果为更高效地纯化微囊藻毒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红木食用色素的提取与纯化新方法,同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对产品的应用亦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灯盏细辛中灯盏花素的提取纯化工艺,以70%乙醇溶液超声波提取灯盏细辛药材,醇提浸膏进行HP-20大孔吸附树脂洗脱和酸沉工艺纯化,在(335±1)nm波长处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野黄芩苷的含量.以乳糖、蔗糖和微晶纤维素为填充剂,以交联聚维酮为崩解剂,制备了灯盏花素片剂(野黄芩苷标示量20 mg)并开展了质量检查.结果表明:大孔吸附树脂20%,50%,80%乙醇洗脱部位经酸沉后测定的含量分别为98%,79.8%,42.1%,而50%乙醇洗脱部位的得率最高达到12.14%.优选灯盏花素片剂处方为主药12%,MCC 40%,PVPP 30%,蔗糖13%,乳糖5%,硬脂酸镁0.5%,50%乙醇适量.该提取纯化方法能获得较高野黄芩苷含量的灯盏花素,制备的片剂质量检查合格.制备工艺操作性强,重现性好,能适应于工业大生产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正交实验对经发酵的玫瑰香葡萄皮渣的总色素、食用色素的优化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同时对粗色素的纯化工艺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微囊藻毒素的提取纯化方法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从天然蓝藻水华藻粉中提微囊藻毒素,以及对提取物纯化的方法.通过对比不同提取剂的提取效果,发现浓度为80%的甲醇溶液提取效率最高,但采用乙醇作为替代提取剂也有较好的效率,且方法更为安全.对于提取物的纯化,可通过调节溶剂的pH至等电点以除去对反相填料具有负作用的藻胆蛋白.研究结果为更高效地纯化微囊藻毒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孕发尿液蛋白丙酮粉粗提液经Bio-gelP-10凝胶层析获得五个组分,经免疫点印渍分析后,证明其中组分Ⅲ的活性最高,该组分再经SephadexG-15凝胶层析,又得到A、B、C和D四个组,hEGF活性主要分布在组分A中。本文建立了免疫点印渍方法并应用于hEFG的活性检测。  相似文献   

12.
衡水湖样品中粘细菌的分离与纯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衡水湖区域采集的水样、泥样、草样以及岸上沉积物样品预处理后,利用兔粪诱导、滤纸诱导、滤膜过滤等方法进行了粘细菌分离,共纯化得到24株粘细菌.根据营养细胞、粘孢子、子实体和菌落形态等特征可将所分离纯化粘细菌鉴定为珊瑚球菌属(Corallococcus)、囊球菌属(Angiococcus)、原囊菌属(Archangium)和粘球菌属(Myxococcus)4属.首次从淡水环境中分离出粘细菌.  相似文献   

13.
紫芝多糖的纯化及组分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紫芝(Ganoderma Sinense)多糖是紫芝抗肿瘤的主要成分,不同浓缩方法对多糖提取率及结构有较大影响。以超滤法浓缩为最佳,三氯乙酸法除蛋白比常用的Sevage法效果更好,利用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G-100凝胶层析对粗多糖多离纯化得到5种不同的多糖组分PW1,PW2,PJ,PW3,PS,并对各组分的组成,分子量和解性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4.
海金沙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抗菌活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海金沙中提取水溶性粗多糖,用Sevag法脱蛋白后,经DEAE-纤维素52柱层析和葡聚糖凝胶G-200柱层析可得到纯品,利用纸片法进行了抑菌实验.结果表明:海金沙多糖显示了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对普通变形杆菌和稻瘟病病原菌有相对较强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5.
蓝隐藻藻蓝蛋白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验室培养的蓝隐藻(Chroomonas placoidea)为材料,经过压力破碎和高速离心分离去除膜成分,得到的上清液分别采用50%、70%、80%、90%和100%的硫酸铵分级沉淀.沉淀经2次葡聚糖Sephadex G-100层析,得到了纯化的藻蓝蛋白,并对各级藻蓝蛋白的吸收光谱、荧光谱、亚基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隐藻藻胆蛋白呈现出很宽的硫铵沉淀范围,但各种沉淀样品具有几乎相同的光谱特性和相似的亚基组成,说明其不同的水溶性质可能与其亚基聚合程度不同有关;得到的藻蓝蛋白经HPLC和中性PAGE检测,基本不含杂质,A645/A280比值最高可达7以上.结果为今后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紫球藻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紫球藻中提取的水溶性粗多糖,用Sevage法脱蛋白后,经DEAE-纤维素52柱层析可得到纯品.利用圆形纸片法对紫球藻多糖提取物进行了抑菌实验.结果表明,紫球藻多糖提取物对稻瘟病病原菌和赤皮病病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抗细菌活性与抗真菌活性没有明显差别,对稻瘟病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6.25mg/mL.  相似文献   

17.
绿色木霉产纤维素酶的提取分离及其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木霉926液体达发酵终点(6~7d)后,所得纤维素酶中CMC酶活最高可达20U/ml,滤纸酶活最高可达5.5U/ml.发酵液纤维素酶中CMC酶组分经硫酸铵沉淀,SephadexG—100柱层析后可提纯6倍左右.紫外光谱分析表明:纤维素酶及其组分在280nm附近有强的吸收峰;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纤维素酶在O—H,N─H,C—N,C=O有吸收带;CMC酶学研究表明,CMC酶作用的最适反应PH为5.0,最适反应温度为60℃,常温下稳定的pH范围是4.5~6.0.  相似文献   

18.
天门冬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部分理化性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药天门冬冷水提取物,通过脱蛋白、丙酮分级及柱层析纯化,得到三种级份多糖:PA-W、PA-I和PA-Ⅱ,凝胶柱层析测定,它们的分子量分别是158万、219万和219万。三种多糖中均含有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但各自的摩尔比相差很大。此外,PA-Ⅱ中还含有一种未知的糖醛酸。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红外光谱和13C核磁共振谱表明,PA-Ⅱ含α和β两种构型,具有1→4和1→6两种糖苷键,二者比例为5~6:1,是一种具有高度分枝结构的半乳甘露聚糖。  相似文献   

19.
Bioassay-directed fractionation of the chloroform extract of the neem oil has resulted in the isolation of one new esters derivatives named 2-Octadecanoic acid-4-Palmitic acid-2, 4-Pentanediyl ester (compound 1). Its structure is deduced on the basis of spectroscopic evidence. The test of in vitro spermicidal activity of the compound 1 shows that the compound 1 can kill all sperms of Kunming mice in vitro in less than 20 sec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2mg/ml.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