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物质水平得到空前提高,作家更加关注现实生活,文学作品也如雨后春笋纷纷冒出,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其中,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和法国作家梅里美《嘉尔曼》中的女主人翁简爱与嘉尔曼,都以追求人格尊严与精神自由且极具反抗与叛逆精神的形象给当时乃至现在的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魅力经久不衰。文章着重比较二者性格中平等自由和反抗叛逆精神的异同,并探索这种异同产生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
张凤丽 《科技信息》2012,(19):176+171-176,171
简·爱,夏洛特·勃朗特《简·爱》里的女主人公,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一直秉承着独立和平等两大原则,她的这种爱情观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她早期的童年生活。本文将着重从简·爱童年时期的遭遇分析简·爱对爱、独立和平等的渴求。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地把握《简·爱》作品主人公的艺术特征,从人格之美的“双性气质”视角分析了简·爱的自尊自爱、平等自由、独立自主的人物性格,探索了简·爱在“双性气质”下完美展现尊严与爱,最终实现人生价值气质,进而引领当代青年不断完善自我,追求幸福,实现人生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4.
靳慧敏 《科技信息》2009,(27):154-155
《简·爱》是一部多年来深受读者喜爱的世界经典名著,祝庆英译的《简·爱》和黄源深译的《简·爱》,两个中译本在语义和文体上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5.
简·爱的经历,形成了她高度自尊后面潜抑着深深的自卑这一独特的心理特征;而简的出走应该是一种宿命,是她自尊与自卑的性格事先决定了的,疯女人的存在只是为简的出走提供了契机;简的愤怒来自于出身地位的不平等和超越自卑的焦虑,实则是她心中自卑与自尊的较量。  相似文献   

6.
孙素莲 《科技信息》2011,(18):171-171,173
英国20世纪著名的女性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经典之作《简·爱》从女性的视角审视女性和人的命运,勘称一部女权主义宣言,创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验和创作实践对艺术创作中女性内心世界进行揭示和对后现代文论发展进行预设。此篇文章试从《简·爱》的时代背景,作者的自身经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以及追求平等的爱情来分析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7.
《公孙九娘》是《聊斋志异》中具有强烈艺术魅力的一篇小说,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立足于小说文本,分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尝试着分析它在《聊斋志异》中独特的悲情结局,以引导读者更好地欣赏《聊斋志异》和作为今天创作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问世后,一百多年来始终保持着历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女主人公曲折离奇而又缠绵动人的爱情故事,使世界各国无数的读者为之  相似文献   

9.
《简·爱》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其中展现了大量的哥特色彩。作家夏洛蒂在人物形象和意象等方面都借鉴了哥特传统并有所突破;她凭借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将现实与象征、恐怖、神秘等哥特元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给陈旧的形式注入了激烈情感和活力,达到哥特形式与激情的完美统一。本文试图从夏洛蒂的写作手法方面浅析女性哥特元素在《简·爱》中的体现。同时也希望通过笔者的解析,让越来越多的读者能够从女性哥特的角度解读这部小说。  相似文献   

10.
在以男性话语为中心、男性审美价值上升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体系中,现实与文学中的女性形象都表现为男性向往的产物——内向、无私、温顺。十八世纪的英国女性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从自身的体验和感受出发,向传统的父权社会挑战,以女性话语为中心,展示了一个相貌平常但个性独立的女权主义的典型。女权主义意识渗透到作者及女主角简·爱的方方面面,本文从生活、爱情和经济的角度来探讨作者的经历对简·爱形象的塑造的必然影响。  相似文献   

11.
叛逆者简爱     
王若水 《科技信息》2011,(12):168-168
《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位生而不幸却又敢于与命运抗争的极富个性的"女英雄"式的叛逆人物。她抗争命运的不公,追求自由与平等的爱情,她的叛逆性格随着她的成长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12.
《简·爱》中的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留给读者许多的悬念和神秘,根据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从基督教的角度来解读罗切斯特,人们自然会将他与伊甸园中的亚当、蛇、甚至魔鬼撒旦等形象联系起来,这正是《圣经》对作者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必然结果。罗切斯特的命运真正阐释了“犯罪——受罚——忏悔——救赎”的《圣经》模式。  相似文献   

13.
杨柏勤 《科技信息》2010,(10):I0063-I0063
本文就读者权益平等化中存在的隐性问题进行了三个方面(图书馆管理、图书馆规章建设、图书馆文献保障功能)的探讨,并对如何解决读者权益平等化中的隐性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人类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认知、思维和体验的对象是同一个客观世界。本文试以认知语言学的体验观为指导,以文学巨著《简·爱》为蓝本,从读者角度探究作品中的主题意象之一"月亮"的认知解读对于语篇连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在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存在着"归化"与"异化"之争。文中引入西方的解构主义与读者接受理论,从文化交流和读者期待角度分析归化、异化翻译法,并结合具体翻译实例,指出异化翻译法体现了对原语语言、文化的尊重,更易于为译语读者接受,促进了文化的平等交流。  相似文献   

16.
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自19世纪发表以来,在中外文学史上一直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其中伊甸园场景的再现、丰富的圣经典故和引喻、意象手法的运用以及独特的情节设计等,均体现了浓郁而复杂的圣经情结。  相似文献   

17.
将《简·爱》的创作与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个人经历及社会环境联系起来,显然,我们可以看出,小说中主人公的一言一行正是作者本人生活经历的映射,其追求独立平等的思想性格也是作者思想观点的写照;小说客观地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更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8.
《简·爱》的几个汉译本的序言运用现实主义的批评方法,对作品的人格力量、社会意义及宗教进行了评价,而且70余年来观点具有内在的连贯性。中国“文以载道”的文化传统和现实主义的文学批评方法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对《简·爱》的接受,其接受是一个文化过滤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译者序对《简·爱》的接受起着相当重要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9.
《简·爱》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虽出身悲惨却能够自强自立、积极进取、自尊自爱、追求平等的女性形象。它所表达出的思想,即妇女不甘于社会指定她们的地位而要求在工作上以及婚姻上独立平等的思想,不仅在当时的影响不同凡响,就是在当今,尤其对在校贫困生的心理塑造方面,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简·爱》中女性意识主题的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爱》的女性意识主题主要体现在与生俱来的反抗;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婚姻;追求经济上的独立。夏洛蒂·勃朗特给我们塑造了一个自主、自重、自尊、自强、自立的女性形象,使其成为那个时代女性意识觉醒的典型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