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世界知识》杂志第17期"外交管窥"栏目《袁士槟:外交官出身的教授》一文介绍了外交学院教授袁士槟同志.一晃11年过去了,袁士槟教授于2012年1月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一生所热爱的事业.生前,他对外交事业忠诚尽责的品格,对教育事业开拓创新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  相似文献   

2.
《外交学院学报》是外交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设有外交工作与回忆、外交学探讨、国外见闻、学术论文、中外学术交流、教学法研究、研究生园地等栏目,主要刊登国际关系史、国际法、中国对外关系史、世界经济、世界史、各国政治制度、英语、法语、公共课程等学科的科研成果、教学经验以及外交工作实践与回忆、  相似文献   

3.
12月3日,《世界知识》参加了外交学院举办的2005年国际形势务虚会,来自外交学院、外交部、中联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社科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新华社等研究单位的几十名学者就2005年国际形势、大国关系动向、  相似文献   

4.
我谈世知     
我是一名高一学生,自从在学校阅览室偶然地发现了《世界知识》之后,便一期不落地看了下来,惊喜之情无以表达,我对贵刊喜爱至极!伴着对贵刊的阅读,我对时下之世界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而且我也更关心中国外交了。我从小就崇拜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他们超人的智慧常常令我惊叹不已,在外交方面,我崇拜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同时,我还希望中国多出几个沙祖康那样的外交家,让中国的外交挺起来。也许再过两年,我就在外交学院给您写信了!在此,我衷心祝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美好,我们的《世界知识》越办越好!在逛书店时,我看到了仰慕已久的《外交…  相似文献   

5.
<正>5月12日,由外交学院外交学系和外交学院东方外交史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东亚区域意识与合作历史经验"学术研讨会在外交学院举行。来自外交部、商务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世界知识》杂志社和日本早稻田大学等单位学者参加了会议。外交学院外交学系主任唐晓教授、商务部研究院唐淳风研究  相似文献   

6.
《世界知识》2015,(2):31
<正>2014年12月27日,第一次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基地联席会议暨2014年缅甸政局与对外关系研讨会在外交学院召开。来自外交学院、云南大学、广西大学等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中方基地单位代表,以及从事东南亚问题研究的相关政府部门、科研机构、有关企业近百名代表与会,《世界知识》杂志社的代表应邀与会。  相似文献   

7.
从建构主义出发,针对目前《运输经济学》课程存在的不足之处,从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并以"运输企业"教学内容为例,运用建构主义的原理进行教学案例设计,不断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相似文献   

8.
国际法视野下的世界现代史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法主要是调节国际关系的法律,世界现代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国际关系,两者都涉及到国际关系。世界现代史的某些问题可以运用国际法的理论和知识予以分析、理解。本文将世界现代史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问题、《巴黎非战公约》的评价问题、苏俄《和平法令》的影响问题等置于国际法的视野下进行分析,使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理解更为全面、准确、科学。  相似文献   

9.
刊社动态     
“世知人”参加黄枝连教授在外交学院举办的学术报告会应外交学院外交学系主任张历历教授的邀请,澳门大学黄枝连教授近日在外交学院为外交学系师生作了题为《走向新千年新世纪的华侨华人》的专题学术报告。《世界知识》记者胡孝文也应邀参加了这次学术报告会。在报告中,黄教授不仅阐述了自己多年对华侨华人研究的精湛成果,更为重要的是提出了对当前海外华侨利益保护的若干新思考与新建议。在报告中,黄教授还严格地界定了“海外华侨”和“世界华人”的概念,认为以“世界华人”概念取代过去的“海外华人”的概念更为科学准确。2006年9月29日,…  相似文献   

10.
来函照登     
尊敬的《世界知识》编辑: 非常感谢贵刊1986年第二期刊登了详细而又很有意思的介绍奥地利的文章。大使馆对象你们这样有威望的杂志如此广泛介绍我国情况,感到满意。我冒昧地对文中奥地利中立的段落作些补充,这样做主要是使你们和读者能够对奥地利的政策有更全面的了解。首先,我想指出,奥地利同所有国家,其中自然也包括两个  相似文献   

11.
章百家 《世界知识》2014,(18):16-19
作为《世界知识》80华诞系列纪念活动之一,杂志社邀请众多学者,举办以"中国外交新思想及建立国际话语权的努力"为题的专题学术研讨会。世界知识出版社社长闵永年大使出席研讨会并致辞。他说,胡愈之先生在《世界知识》创刊词里作出了"中国是世界的中国"这一著名论断。80年来,《世界知识》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她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周恩来同志亲自关怀和指导下、在许多共产党人和进步知识分子的努力下创建和发展起来的,她永远站在传播世界知识的前沿。她为传播世界知识、让国人了解世界、让世界认识中国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为中国外交事业做出了贡献。如今,她的办刊理念就是"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认知世界,打造外交文化,传播世界知识"。  相似文献   

12.
##正##虽然孑然一身,一生坎坷,一事无成,特别是下岗后生活无着,孤苦无助,但再困难我也没有放弃购买《世界知识》、阅读《世界知识》,毕竟我在"睁眼看世界",没有被世界抛弃。世知是我的人生支柱。1979年,我下乡插队回家过年时结识了《世界知识》。1986年是世界和平年,我参加了世知举办的"世界知识竞赛",得了优秀奖。后来我还在世知社订阅过一年的《世界知识》。每年单位报刊征订时我都订《世界知识》,现在  相似文献   

13.
何博渊 《甘肃科技》2001,17(6):17-19,20
1 概述 进入90年代后期,我国大吨位载重汽车逐年增长,由于利益的驱动,超限运输较普通,不但对公路的桥梁、路面等设施造成极大损坏,也影响车辆本身行车安全。为此,交通部于2000年以2号部令公布了《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依法规为依据,加强超限运输的监管力度。超重运输是超限运输中对公路设施损坏最为严重的因素,根据规定下列情况属超限运输中的超重运输。 (1)车辆车货总重超过40t; (2)车辆轴载质量超过规定值。 超重车辆过桥首先要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与调查,由桥梁修建历史判别当时设计荷载值;…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世界知识》杂志的一名老读者。记得在1956年我12岁时,从《世界知识》上读到“怎样学习国际时事”笔谈会的文章,作者有刘思慕、李纯青、王铁崖、梅汝璈等专家。笔谈会向读者介绍学习国际时事的方法和体会。我如获至宝,把那些文章汇集在一起,保存至今。从1957年开始,我就坚持订阅《世界知识》,直到“文革”《世界知识》停刊。1979年《世界知识》复刊的消息传出时,我正在南京护理沉疴不起的父亲,我当即汇钱给泗阳的亲戚拜托他为我订阅《世界知识》。从那时至今我一直订阅这本我喜爱的杂志不辍。  相似文献   

15.
我谈世知     
最近看到贵刊刊登的一位读者来信,说他是在1978年认识贵刊的。根据笔者的资料,《世界知识》是1979年复刊的!我自1979年至今一直购买和订阅《世界知识》,阅读贵刊使我增长了很多国际知识,至今受益匪浅。我记得当时的绘图是寒放先生,我很喜欢他的绘图。今年是《世界知识》复刊26周年,在此向各位编缉致以最良好的祝愿!!一个《世界知识》的读者我谈世知  相似文献   

16.
本刊过去曾多次向读者介绍浙江海宁高级中学的学生社团组织———“世界知识之友”。本期我们再向大家介绍杭州外国语学校“世界知识之友”。两个同质社团的创建人和指导教师都是同一人———朱建国老师。朱老师生于1959年,从《世界知识》复刊起,他就是忠实订阅者和实践者。他说:《世界知识》成就了他的教育特质。以《世界知识》为素材和灵感源头,他试图实现对良好教育的理想追求———从1981年至今,他在历史学科必修课中追踪现实世界的最新发展,关注全人类的话题;从1985年至今,他坚持开设“中国和世界”系列讲座160余讲;从1998年至今,开设…  相似文献   

17.
该文对近3年呼铁局"白货"运输及内蒙古地区公路"白货"发运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呼铁局"白货"运输体量不大的主要原因,提出改善货运服务质量、建立可靠的营网络和集疏运渠道、发展多式联运、行集装箱班列、实现集装化运输、争取总公司支持等发展呼铁局"白货"运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读编往来     
编辑者:你好!我是一个18岁的高二学生,过去就听说过世界知识》这本杂志,可当时还不知在哪儿能买到。一天上政治课时,老师问我们订不订报刊,这时老师拿出了《世界知识》。我十分高兴,因为我想了解世界上的知识,也想拥有自己的《世界知识》杂志,我就第一个订了这本杂志。我很高兴,但我写这封信的目的是提一个建议:我觉得这本杂志出版得太慢了,十五天才能看到一本,我觉得不过瘾,获得的知识太有限了,等待的时间太长了。一期杂志看完了,下一期还未到。我有些等待不住了,时常把一本杂志翻看多遍。我想建议,能不能让刊期更短些!安…  相似文献   

19.
黄书海 《世界知识》2014,(18):75-76
<正>我与《世界知识》的接触,时间并不算短。我出生第二年,便迎来《世界知识》的诞生。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胡愈之老先生和其他同仁分别于1934年在上海和1945年在新加坡创办了具有深远影响的国际政治经济文化性杂志——《世界知识》和《风下》。  相似文献   

20.
“我的理想是将来成为一名外交官……”许多年轻读者在给编辑部的信中,都表达了这样的愿望。以上两位同学的来信只是我们在大量来信中随意抽取的。《世界知识》长期致力于对中国外交成就的介绍和对我国优秀外交官的宣传,“外交”也成为《世界知识》的特色栏目。我国越来越深地融入了外部世界,我国外交工作的成就越来越突出,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外交工作,也就有越来越多的学子对外交官这个以往披着“神秘面纱”的职业产生了兴趣。有不少读者还向我们询问怎样报考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北大和人大等大学的有关院系,甚至怎样报考外交部公务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