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新品种保护同专利、商标、著作权一样,是知识产权保护的一种形式. 国际上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方式主要有:(1)专门法律保护:通过专门法律授予植物新品种所有权人在一定时间对授权品种享有独占权.植物新品种保护是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对育种者权利进行保护的一种形式.(2)专利保护:考虑到植物品种的特殊性,多数国家的专利法明确规定不授予植物新品种的专利权.但有少数国家对除块根植物外的无性繁殖品种给予专利保护,如美国.  相似文献   

2.
1目前品种权发展现状 1997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颁布实施,作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农业科研单位,这是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盼望已久的.  相似文献   

3.
植物新品种是原始创新研究成果,严格区别于其他科技成果;植物品种权管理是新时期农业科技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农业科技管理单位面临的新课题.请关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品种权管理工作的具体经验与作法,希望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04,(17):39-4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已逐渐成为21世纪新的经济主体.作为知识经济在农业领域的产物和载体--植物新品种权,从法律角度保护育种家们的智力劳动成果,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认可;在保护农作物新品种方面,更是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对于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07,(17):58-58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主持、全国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联合攻关的“十五”国家863计划“蔬菜高效育种技术及优质、多抗、专用新品种选育”课题(编导2001241121),从蔬菜作物育种技术、育种材料创新和新品种选育3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2003-2005年,通过上百名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选育和创新优良的育种材料41份;培育新品种34个,申报植物新品种保护4个;获奖成果2项,发表论文共81篇,其中SCI收录5篇。课题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种植业 (1)超高产、优质、高效新品种培育.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大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始终将是我国农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我国超级稻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突破,今后要加大超级稻的产业化开发力度,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使其始终处于世界前列.提高单产的同时,应注重提高品质抗性,小麦主攻加工品质,玉米重点选育粮饲兼用品种,棉花仍以基因抗虫棉为重点.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育种方面寻求突破,强化育种工作的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一项发明、一项新技术可以通过申请专利,保护发明者的权益。在农业领域,对新品种的发现和培育,同样可以获得专利保护,这就是“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8.
优质、多抗棉花新品种--"浙905" 浙905是复合杂交组合{中棉所19×[(中8×争31)×(250×兰5)]F8}F6中,通过多种育种方法选育而成的棉花新品种,2002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渝早橙”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经过30多年的选育,由江津地方实生甜橙“桐子柑”辐射诱变选育出的早熟甜橙新品种。2010年4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0年1月申请了品种保护,现已通过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的田间测试和资料审查。今年2月被纳入重庆市柑橘产业发展目录,并于5月进行了成果登记。“渝早橙”具有以下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10.
湖南是我国的产茶大省,茶树种质资源非常丰富,茶树育种具有较大的优势.本文从茶树种质资源、育种方法、新品种选育3个方面对湖南省茶树育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同时对该区域的茶树育种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糯玉米生产和市场需求,选育出7个各具特色的系列糯玉米新品种.分别是"京科糯2000"、"京科糯120"、"京紫糯21 8"、"京黄糯267"、"京科糯2008"、"京花糯2008"和"京科糯123".其中4个通过国家审定,3个通过省级审定,"京科糯2000"还在韩国审定,成为我国率先在国外审定的玉米品种.申报植物新品种权6项,已获得3项.熟期上有早、中、晚,颜色上有白、紫、黄、花等搭配,满足了生产和市场多样化需求.且具有高产稳产,品质优、多抗、广适、易制种等综合性状优良特点.所育系列杂交种及创制的优良自交系,已成为我国糯玉米育种的主要种质资源,创新和拓宽了我国糯玉米种质,并改变了以往主要以硬粒型地方农家种质为主的模式,创新采用Lanc硬粒型×Reid马齿粉质型模式,提高了杂种优势水平和广适性,显著改善了品质,引领了糯玉米育种的杂优模式.  相似文献   

12.
植物病害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是危及我国粮食安全的重大祸患,在防控过程中发生的农药滥用则危害食品安全。发展绿色、高产和精准的抗病新策略、培育推广作物抗病新品种是解决技术障碍的根本途径,而这方面工作的有效开展依赖于在植物免疫机制基础理论和抗病基因系统发掘方面做出重大突破。通过对模式植物拟南芥免疫机制的研究,本领域在理论体系和研究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突破。近年来,以水稻、小麦等作物为模式的抗病机制研究,直接为作物抗病分子育种提供了重要支撑,有力地推动了基础研究成果向实际应用的转化速度。面向学科基础前沿和抗病育种中的关键问题组织重大项目研究,将会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做出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3.
本项目组针对染色体加倍技术、培养基研究、试管苗移栽技术、花药接种、外植体播种时期等花药培养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了小麦花药培养高效植株再生技术体系;通过对花培育种的亲本选配、世代选择方法研究,建立了小麦花培育种技术体系;利用花培技术体系培育出了7小麦新品种,获3项新品种权;创造小麦新种质1141份,其中30份编目入国家种质资源库,并构建了2个DH群体.  相似文献   

14.
植物根系可塑性发育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通过根系固着在土壤中生长,获取赖以生长的水分和养分,并与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因而根系无论对植物基本的生长发育还是对植物响应外界环境都至关重要。根系发育的可塑性是指同一基因型的植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根系构型可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其强弱决定了植物对逆境的适应能力,因此根系发育的可塑性是作物根型改良和抗逆育种的重要基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根系可塑性发育的研究进展,并对根型改良在作物抗逆育种和营养高效育种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作物种质资源是控制作物性状的基因载体,是作物育种及其相关学科的生命物质基础.如何从丰富的种质资源中快速、准确地鉴定出育种上迫切需要的新的优异基因,是我国作物育种的急需与作物种质资源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我国农业上的第二次"绿色革命"应以培育"少投入、多产出、保护环境"的新品种为突破口.因此本项目以发掘抗旱、抗病(虫)、肥料高效利用及优质基因为研究重点.我们将植物基因组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基因资源研究,提出了核心种质构建→重要新基因发掘→基因克隆的技术路线.项目近两年取得如下进展(1)明确了建立核心种质的策略与方法,建立起了水稻、小麦、大豆初级核心种质.(2)明确了新基因发掘的方法,构建了一批基因作图群体.(3)已克隆到水稻抗白叶枯病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6.
《科学大观园》2023,(3):16-19
<正>太空水稻其实就是利用空间诱变育种的方式,将水稻的种子或者是诱变材料送到太空中,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来进行诱变,使得种子产生某种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专家在培育新品种的时候,都是通过特定的环境或者是方法来使种子产生一定的变异,再根据变异的结果进行研究培育,形成新的品种。太空水稻其实就是利用空间诱变育种的方式,将水稻的种子或者是诱变材料送到太空中,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来进行诱变,使得种子产生某种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2014,(7):10-10
1 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内容 建立健全“中草3号”紫花苜蓿新品种的四级繁育体系;以育种家种子和原种的生产为基础,良种生产150亩,完善良种繁育的栽培管理技术,种子亩产45公斤;优化与“中草3号”紫花苜蓿新品种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亩产干草1000公斤;建立4个“中草3号”紫花苜蓿新品种中试示范基地,建植“中草3号”紫花苜蓿新品种高产栽培示范田3000亩。  相似文献   

18.
辽宁华曦集团金州珍贵毛皮动物公司于1988~1998年独立完成了金州黑色标准水貂育种工作,该成果于1999年6月通过部级成果鉴定,1999年末荣获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现商务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金州黑色标准水貂作为新品种于1999年6月通过专业委员会品种审定,2000年5月通过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于7月份被农业部批准为水貂新品种通报全国.金州黑色标准水貂快速繁育和规模化生产成果转化项目,2001年在国家科技部立项,并分别于2002年4月和2003年8月,连续两年获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无偿资助,经费共计80万元.  相似文献   

19.
近日,美国得克萨斯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证明,简单地捕捉和分析植物释放到空气中的DNA,可以帮助追踪气候变化如何改变植物群落的组成,并提供人侵物种的早期预警.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BMC生态学与进化》. 植物会在空气中释放出对任何过敏者来说都很熟悉的示踪物:风媒花粉.这些颗粒独特的形状使人们可以通过捕捉花粉来识别看不见的物种...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4):21-22
1课题简介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病、家蚕浓核病毒(BmDNV-Z)病是两种危害性较大的蚕病,其中BmNPV病害更为严重.每年世界养蚕业蚕茧损失中,BmNPV病害占蚕病总损失70%左右.抗BmNPV育种,由于常规选择周期长、进程慢、不准确、效率低,至今没有成功.目前对该病的防治仅有消毒预防,这不仅效果差,而且造成环境污染.家蚕抗浓核病毒(BmDNV-Z)由隐性单基因控制.在回交育种中,不能对抗浓核病性状直接选择,现行生产种都是敏感性的.DNA分子标记辅助筛选是通过利用与目标性状紧密连锁的DNA分子标记,对目标性状进行间接选择的现代育种技术.本研究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筛选家蚕抗BmNPV和BmE)NV的DNA分子标记;创建简易实用的家蚕分子标记辅助筛选技术;应用该技术使家蚕抗BmNPV和BmDNV两种病毒基因聚合于一体;利用分子标记辅助技术定向改良现行生产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