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李庆逵 《科学通报》1964,9(2):118-118
中国土壤学会在1963年举行了学术年会。在这次二百多人参加的会议上,检阅了我国近几年来在土壤科学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并且根据国际上土壤科学的发展趋势和我国国家建设中的需要,讨论了各学科分支的发展方向。本文是根据会议上所反映出的一些情况,谈谈我们对于我国土壤科学的研究现状和今后发展中的几个问题的看法。一我国土壤科学在最近两三年来,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有了迅速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2.
气候因素对土壤磁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磁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其核心内容之一是关于土壤磁性的发生学意义的研究。1975年,泰德(Tite)从灼烧试验的角度探讨了气候条件对土壤磁性的影响。王永焱等关于土壤磁性的研究,显示了黄土与古土壤形成时期的气候差异,而欧亚地区的一些土壤磁测工作则显示了整个欧亚大陆土壤的磁性,在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发生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红壤中磁性矿物的磁性与含量的穆斯堡尔谱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尧德中 《科学通报》1989,34(16):1263-1263
土壤中的磁性矿物的磁性与含量,是研究土壤磁性的发生机理及其在地球物理、考古学和环境科学中应用的基础,本文根据前人关于磁赤铁矿、磁铁矿和赤铁矿等的穆斯堡尔谱研究结果,提出了以四极分裂(Q。S。)区分磁性矿物(磁铁矿、磁赤铁矿)与赤铁矿等的土壤穆斯堡尔谱分析法。采用FH—1918型穆斯堡尔谱仪鉴定矿物,NaOH熔融土壤测土壤全铁量,WCL-1型磁化率仪测定土壤磁化率,然后综合三部分资料,对红壤中磁性矿物的磁性与含量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何万云 《科学通报》1965,10(11):1022-1022
中国土壤学会于1965年8月12—20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了盐碱土改良学术讨论会。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有来自我国北方16个省、市、自治区的土壤和水利科学工作者,以及农业劳动模范共75人。会议收到论文100篇。这次会议主要交流了近几年来我国盐碱土改良工作的经验,讨论了盐碱土改良的目的和途径。会议分交流经验和问题讨论两个阶段进行。会议一致认为,盐碱土改良的目的,应该是从生产出发,解决盐碱土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不仅要消除有害的盐分,还要提高土壤肥力,变低产为高产,把盐碱土改造成为稳产高产的良田。各地经验证明,排除盐分和培肥土壤是改良盐碱地、提高农业生产的两个中心环节。事实上,培肥有助于消  相似文献   

5.
《科学通报》1959,4(1):7-7
1958年我国的农业生产大躍进,突破了古今中外的丰产记録,同时,对生物科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许多根深蒂固的观点和理论成为了过时旧物,不少生气蓬勃的新的观点、新的理论、新的体系已经樹立,或者正在形成。1958年11月,在中国科学院的土壤工作会议上,参加会议的土壤学、土壤微生物学和植物生理学方面的科学工作者就曾经对此进行了讨论。当然,这些问题还必须很好地继续加以全面和深入的研究。现在先把他们的意见发表在这里,是为了便利大家参考、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我国若干土壤类型剖面中汞的自然含量及其分异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夏增禄 《科学通报》1984,29(10):620-620
关于土壤汞的自然含量,我国少数地区曾通过土壤背景值调查作过一些报道。但有关我国各类土壤汞的自然含量,却还未曾见到报道。一、材料和方法采样点选在远离人类活动未受污染的山区或乡野。土壤样品风干、细磨、过100目网筛后以硝酸、硫酸、五氧化二钒催化硝化,用CG-1型测汞仪测汞。有机质用常规方法测定。  相似文献   

7.
我国专门研讨熵(信息)及其应用的学术会议于1987年8月13日~18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议收到论文近百篇(本刊1987年第1期曾为这次会议刊登了会议征文)。与会的近百名代表中不仅有物理学家,还有地理、地震、化工、机械、气象、生态、土壤、生物、生理、环保、新闻  相似文献   

8.
《科学通报》1965,10(2):176-176
中国土壤学会和中国微生物学会于1964年11月2—10日在武汉联合召开了全国土壤微生物学术会议。到会的有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43个研究机关、大专院校和生产单位的正式代表50人,列席代表30人。会议共收到专题报告20篇,研究报告摘要87篇。专题报告包括“土壤生物学活性的微生物学方向”、“真菌在土壤中的作用”、“土壤中硫的微生物转化作用”、“土壤生物化学的研究近况”、“高湿嫌气纤维素分解细菌”、“根瘤菌遗传变异研究的现状”以及“目前根瘤菌研究工作的某些方面”等问题,这些报告各自就选题范围做了较全面的介绍和评论。研究报告所报导的绝大多数是我国的青年科学  相似文献   

9.
林华顺 《科学通报》1965,10(6):562-562
根据国家科委林业组指示,由江苏、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所主持,于1965年2月22—26日在天津市召开了全国盐碱地林业利用及其改良土壤效能问题研究协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有关单位的代表24人。会议共收到有关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17篇,内容包括防护林的规划设计、盐碱地立地类型的划分与林业利用土壤改良措施的研究、盐碱地的造林树种选择等方面的问题。会议着重交流与讨论了以下三个问题: 1.交流了情况,提高了认识,鼓舞了干劲。我国东北、内陆和沿海都有大面积的盐碱土,这些盐碱土的性质又各不相同,如何进行林业改良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科学通报》1965,10(8):750-750
全国脂肪酸分析技术交流会议全国脂肪酸分析技术交流会议于1965午4月25—29日在上海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16个有关单位的代表28名。在会议上宣读并讨论了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第一轻工业部食品研究所等五个单位提出的用气体层析、纸层析、X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来分离、分析、纯化以及鉴定脂肪酸的12篇工作报告。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气体层析是比较先进的方法。它的分析速度快、分辨能力强、精确度高,但要求应用较为复杂的仪器。纸层析法所需的设备简单,  相似文献   

11.
宣家祥 《科学通报》1965,10(3):271-271
关于土壤胶体对阳离子的结合能问题,Marshall等已应用粘土膜电极,从粘土矿物的类型、阳离子的种类、阳离子饱和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本工作是应用对钠离子或钾离子具有专性反应的玻璃电极进行测定,并试图将土壤对阳离子的结合能与土壤的电荷性质联系起来考虑。材料和方法选用了两种电荷性质不同的土壤。砖红壤(广东徐闻)的负电荷量较少,其数量具有很大的可变性,并带有大量正电荷;黄棕壤(南京)的负电荷量较多,但其中可变电荷量很少。在电渗折或用酸处理后的氢铝质土壤悬液中加入不同量的NaOH(或KOH)与NaCl(或KCl),平衡后用玻璃电极测离子活度,并按照Marshall的公式△F=RTlnc/a  相似文献   

12.
同亮 《科学通报》1965,10(12):1126-1126
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土木建筑学会于1965年10月24—31日在黑龙江省龙凤联合召开了爆扩短桩基础和浅基础学术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除有东北地区各有关设计、施工、科学研究和高等院校等有关部门的代表及特邀代表70人外,中央有关部门、北京、上海、武汉、西安等地区也派人出席了会议,列席74人。会议共收到论文和经验总结20篇,大会介绍了5篇。会议认为,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中,基础工程始终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由于东北地区气候寒冷,土壤冻结深度较大,为避免土壤冻胀对建筑物的危害,有大量的建筑物基础砌置在冻结线以下,  相似文献   

13.
刘宗善 《科学通报》1965,10(12):1125-1125
棉花黄、枯萎病学术会议于1965年9月21—28日在西安举行。会议宣读了有关病害调查、综合防治样板、群众经验总结、消灭种子和土壤菌源、抗病品种选育等专题的研究以及报导国内外研究动态的论文共28篇。会议就如何解决我国当前黄、枯萎病传播蔓延与推广棉花良种等问题充分进行了讨论。会议认为近两年来在棉花黄、枯萎病的学术研究上是有成绩的。如初步总结了劳动模范吴春安“三看、五选”精选棉种与苗期、成株期和收花期清除病株残体以减少菌源为主的综合防治黄、枯萎病  相似文献   

14.
沈允庆 《科学通报》1962,7(9):57-57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中国肥料概论”是1959年2月全国农业科学研究工作会议决定编写的农业理论著作之一,全国有关科学研究机关和高等农业院校的许多专家教授参加了编写、审查和修改的工作。“中国肥料概论”是我国大跃进的产物,也是群众丰富的生产经验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成果。它是  相似文献   

15.
《科学通报》1959,4(20):694-694
土壤普查鑑定是我国多、快、好、省的土壤調查研究方法。它是以耕地为中心,公社为基础,“領导、技术、羣众”三結合的羣众运动。不仅在生产实践上有重大意义,也是我国土壤科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1958年我所研究人員在广东省委領导下,积极参加了我国首次的土壤普查。1959年配合土壤普查运动在全国的开展,我們又分別参加了江苏、湖北、甘肃、云南、安徽、广西、江西等省的土壤普查,广泛地总結了耕作土壤的发生过程、羣众分类命名、土地合理利用,以及土壤改良的經驗。以江苏为重点,完成了江苏省土壤志和20万分之一、50万分之一的土壤图,以及50万分之一低产土壤分布图。在土壤志中闡明了土壤特性、分布規律和土壤耕作、土壤改良的經驗。土壤图的图例是运用发生学的观点,总結了羣众分类命名的經驗而編制的,反映了土壤的耕  相似文献   

16.
《自然杂志》2013,(1):79
雨雪分寸是一种对一地雨雪状况进行量测和评估的天气气候档案记载,由清代的各地方官员负责观测和记录,并以奏折形式向皇帝呈报,现存于中国历史档案馆,是研究我国历史气候变化的主要资料之一。内容主要包括:每次降雨之后的雨水渗入土壤深度记录或降雪之后的积雪厚度记录;一个时段(如一旬、一月等)降水状况的总体记述;  相似文献   

17.
铝的环境生态学研究,随着酸雨问题正在国外掀起高潮。现已普遍认为铝是一个新的有毒元素,尤其在酸雨地区及酸性分壤地带,由于地表水和土壤的酸化,铝已成为死鱼、森林枯萎及农业减产的关键致毒因子。实际上,在五十年代以前,就有大量涉及铝是农田减产的关键因子和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报导。长期以来,涉及铝的毒性资料,在农学家、植物学家、生态学家和地球化学家之间缺乏交流,从而导致彼此工作重复,既浪费了研究经费,还推迟了关键性问题的重大突破。1983年9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植物系教授荷得生(T.C.Hutchinson)在“国际环境重金属会议”上对铝在酸性土壤及湖泊中毒性  相似文献   

18.
矢量磁测技术是工程和环境地球物理勘探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与传统总场强度或总场梯度测量相比,可同时获取地磁场模量大小和方向信息,有效减少反演中的多解性,有助于对磁性体的定量解释,获得更多更准确的反映场源的信息,提高目标体的探测分辨率和定位精度.本文根据不同应用环境,介绍了地面矢量磁测、井中矢量磁测、海洋矢量磁测、航空矢量磁测及卫星矢量磁测等技术的应用情况和技术特点,综述了各矢量磁测仪器装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分析了矢量磁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即由单一的总场或总场梯度测量,转向为多信息的矢量场测量或多参量测量;从低效率、探测深度浅的地面磁测转向高效率航空、大深度井中或深海目标体的快速定位与探测,并逐步发展为地面、井中、海洋、航空、卫星联合磁测和解释.通过各磁测技术和方法的优势互补,提高地球物理磁场测量精度和反演分辨率.  相似文献   

19.
随着计算机、地面测量仪器、数字化测图软件的应用,论述了数字化测图的发展、应用及特点。  相似文献   

20.
潘根兴 《科学通报》1992,37(13):1223-1223
苏北岗地的岗间洼地,广泛分布着砂姜黑土,根据美国农业部和我国的最新土壤系统分类,分别属暗色湿润变性土和浊粘土,其上段是厚可达40—80cm的暗色粘性层,堆积于草甸-沼泽环境,~(14)C年代在2500—7000年B.P.;下段是棕黄色亚粘土层,其中有一厚约40cm的钙积层,该层含有占容积10—15%的3—4cm直径的浑圆形钙质结核。根据CaCO_3的~(14)C测年,其年龄在13000—45000年B.P.。目前土壤本体已无游离CaCO_3。本文从钙积层土壤和钙质结核的铁锰氧化物性质的分析和观察探讨其与晚第四纪环境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