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玉米淀粉渣中富含醇溶蛋白,醇溶蛋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但不溶于水.因此,研究其提取工艺有重要意义.以玉米淀粉渣为原料,优化玉米醇溶蛋白的提取工艺,以物料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进行单因素实验,考察其对提取醇溶蛋白的影响.利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以吸光度为指标,确定了最优条件为物料比1:13、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1.5 h.  相似文献   

2.
玉米渣皮是玉米淀粉加工中的下脚料,含有天然色素和其他可食性成分.本文从浸提溶剂、温度、时间及提取次数等方面探讨了自玉米渣皮中提取玉米黄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确定了色素提取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3.
以高粱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提取剂、提取剂用量、浓度和还原剂浓度对高粱种子醇溶蛋白提取的影响.蛋白浓度测定和SDS PAGE电泳表明,DDT浓度为4%的60%叔丁醇溶液,样品质量比提取剂用量为1∶8(g/mL)是提取高粱种子醇溶蛋白的最佳条件.该条件下,提取高粱属不同种的种子醇溶蛋白,得到的高粱属种子醇溶蛋白的“指纹”图谱,可以用来区分高粱属内的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4.
以玉米蛋白粉为原料,采用DS32-Ⅱ型双螺杆挤压膨化机进行挤压膨化,以处理后的蛋白粉为原料提取玉米醇溶蛋白,研究挤压膨化对玉米醇溶蛋白结构及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挤压膨化工艺可使玉米醇溶蛋白的结构特性发生改变,微观结构中蛋白聚集体发生融合,FT-IR光谱中蛋白酰胺带出峰位置与强度发生变化,二级结构中α螺旋和β转角转化为β折叠和无规卷曲,热学性质中蛋白变性温度减小.蛋白的物性研究结果表明,挤压膨化的玉米醇溶蛋白物性得到改善,持水力、吸油性和黏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玉米蛋白粉综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玉米淀粉厂副产品(玉米蛋白粉)酶解,除臭处理后,可以提取食品级天然黄色素和广泛用于食品医药行业的辅料玉米醇溶蛋白,该工艺反应条件温和,易于工业化生产,并可显著提高玉米蛋白粉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6.
研究利用乙醇连续回流法和超声波技术提取玉米醇溶蛋白的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取得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采用65%乙醇为溶剂,料液比为1∶6,先进行30min超声处理,然后在40℃下提取3h。试验结果为提取率27.54%,产品纯度为83.65%。  相似文献   

7.
研究利用乙醇连续回流法和超声波技术提取玉米醇溶蛋白的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取得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采用65%乙醇为溶剂,料液比为1:6,先进行30min超声处理,然后在40℃下提取3h.试验结果为提取率27.54%,产品纯度为83.65%.  相似文献   

8.
利用穗离体培养技术和A-PAGE技术研究了不同氮素浓度影响下小麦籽粒醇溶蛋白的表达差异,研究发现低氮条件下(0%~0.09%)小麦籽粒醇溶蛋白的表达不受影响,但在高氮(0.12%~0.2%)胁迫下,籽粒醇溶蛋白出现了差异表达,共产生了4条特异蛋白谱带,其中2条在ω区,另2条在γ区,且γ区的蛋白特异带表达比ω区强。  相似文献   

9.
以花生粕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分级提取法研究花生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提取工艺,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花生清蛋白的较佳提取条件:提取温度为50℃,时间为12 min,料液比为1∶12,提取率为53.59%,清蛋白质量分数为72.14%;花生粕球蛋白较佳提取条件:提取温度为50℃,时间为10 min,NaCl溶液质量浓度为0.4 g/L,料液比为1∶10,提取率为9.03%,球蛋白质量分数为73.20%;花生醇溶蛋白较佳提取条件:乙醇溶液体积分数为70%,提取时间为12 min,料液比为1∶6,提取率为8.62%,醇溶蛋白质量分数为64.28%;花生粕谷蛋白较佳提取条件:提取温度为45℃,时间为15 min,pH值为8,料液比为1∶10,提取率为4.85%,谷蛋白质量分数为68.79%.通过扫描电镜观察,4种花生蛋白表面具有不同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
大麦醇溶蛋白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条件的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栽培大麦和中国近缘野生大麦为材料,用复合提取剂(内含25%2-氯乙醇和1%2-巯基乙醇)对其种子醇溶蛋白过夜提取后制备的样本液,在保持凝胶浓度(18%)不变的基础上,通过改变交联度,催化剂用量,进样量以及电场强度和电泳时间所获得的不同电泳图谱,经比较分析可知,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体系中,交联度为3.33%,催化剂(0.6%H2O2)用量在26μL~30μL之间,进样量控制在5μL~10μL之间,室温下500V稳压电泳90min左右对醇溶蛋白分离效果好,电泳图谱清晰,分辨率高。实验结果亦表明,适当提高交联度和H2O2用量,有助于增加凝胶硬度,加快凝胶聚合速度,缩短制胶时间。  相似文献   

11.
铜胁迫下玉米叶绿素质量比与光谱反射率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程度重金属铜污染土壤(16个样本)上玉米叶绿素浓度和相应的玉米冠层光谱反射率数据测试,进行铜胁迫下玉米叶绿素浓度与光谱数据相关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铜胁迫下玉米叶绿素浓度与其光谱反射率之间具有相关性,在350~695nm光谱区内相关性最好,且在464nm处两者达到最高的相关性;铜胁迫下玉米的"红边"随着铜污染程度的加剧而发生有规律地"蓝移";铜胁迫下玉米的"红边"波长位置与其叶绿素浓度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复相关系数为0.884,由此可看出利用野外地物光谱数据定量估算和分析铜胁迫下玉米的叶绿素浓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Kill king corn     
《Nature》2007,449(7163):637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秸秆不同处理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特征的影响,将破碎秸秆、腐熟秸秆和秸秆炭添加到模拟施肥的土壤中,研究了秸秆还田后对玉米生长发育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模式下,秸秆不同处理方式对玉米株高促进作用的顺序为:2.0%秸秆炭1.0%秸秆炭0.5%秸秆炭腐熟秸秆破碎秸秆;秸秆炭处理均能提高玉米的叶宽。在传统施肥模式和测土配方施肥模式下,单穗籽粒重提高5%~7%;秸秆炭处理都能提高玉米产量(P0.05)。  相似文献   

14.
以玉米淀粉和糯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微波加热制备玉米淀粉糊,并与水浴加热制备的淀粉糊相比较,以碘兰值和酶解力为指标,研究了微波法对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糊化过程中水浴法和微波法糊化淀粉的碘兰值和酶解力均随糊化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其中微波糊化淀粉的速度比水浴快,但微波加热玉米淀粉糊的碘兰值和酶解力比水浴加热低.  相似文献   

15.
生物修饰玉米粉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谷氨酰胺转氨酶修饰玉米粉和植物乳杆菌修饰玉米粉两种生物修饰玉米粉后,分析了玉米粉生物修饰前后的凝胶特性、黏度特性和结晶结构的变化.玉米粉的凝胶特性经生物修饰后得到改善,表现在膨胀度、保水力、溶解度、透明度的提高,凝沉性下降.生物修饰玉米粉的糊化时间比原玉米粉明显缩短.生物修饰处理对玉米粉的结晶结构影响不大,仍保持A型X-衍射结构,结晶度稍微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6.
17.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碱法提取戊聚糖,选择合适的酯化体系(氯磺酸/吡啶法、三氧化硫吡啶复合物/吡啶法、三氧化硫吡啶复合物/N,N-二甲基甲酰胺法、浓硫酸法),磺化修饰制备戊聚糖硫酸酯。实验最终确定了采用氯磺酸/吡啶法合成戊聚糖硫酸酯,产物结构特征经UV,IR确证。  相似文献   

18.
测定了玉米粉和玉米芽粉的全氨基酸含量和主要营养物质的含量,发现玉米芽粉中的氨基酸总量、限制氨基酸得分、维生素 B_2、尼克酸和还原糖含量均高于玉米粉,说明玉米芽粉的营养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20.
结晶法精制玉米须中植物甾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甾醇具有重要的食用和药用价值,研究了农业废弃物玉米须中植物甾醇的提取结晶工艺.玉米须经过皂化处理后,通过超声波辅助提取,得到的粗品经氯仿萃取后,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结晶工艺条件:粗品和乙酸乙酯以1mL∶1g的料液比在0℃处理12h,可得到植物甾醇的结晶,再滴加甲醇抽滤后得到植物甾醇重结晶,纯度为92.36%±0.33%(w/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