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较复杂的EDTA六元酸、铜氨配合物为例,利用Origin软件简单快速地绘制酸碱平衡和配位平衡中弱酸和配合物各种存在形式随酸度和配体浓度变化的分布曲线.这将为分析化学中分布曲线的绘制提供一种方法,并且该法对学生准确而深入理解分布分数和分布曲线具有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本文自编程序计算了d~8低自旋配合物中不同方向上的配体与不同电子构型的中心离子相配位所产生的分子轨道稳定化能(MOSE),并绘制了分子轨道稳定化能曲面,从而满意地解释了d~8低自旋配合物的几何构型.  相似文献   

3.
采用直接法制备了主族金属元素铅取代的以锰为中心原子的杂多配合物,经ICP,TG曲线确定其化学式为K14[Pb(MnW11O39)2].49H2O,采用IR,XRD,183WNMR等手段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表明配合物具有Keggin结构.同时对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自编程序计算了d8低自旋配合物中心离子不同d电子分布时配体在不同空间方向上与中心离子配位所产生的分子轨道稳定化能 ,并首次绘制了分子轨道稳定化能曲面 ,由此阐明了该类配合物的配位数、几何构型、配体配位方向等随中心离子电子排布不同而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用含氮配体Mdcp和柔性的二元羧酸戊二酸为混合配体合成了一个新型的镉配合物[Cd(Mdcp)(GTC)]n(1),并且通过元素分析、热失重分析、红外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1)进行了表征,结构表明此配合物为新颖的二维层状结构,并且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三维的网状结构,热失重曲线清晰的表明了各个温度区间内的失重情况.此外研究了配合物(1)的荧光发光性质.  相似文献   

6.
给出了混配配离子MAABB分布系数取最大值的必要条件:nA=a和nB=b(其中:nA和nB分别为混配配合物体系对配体A和配体B的平均配位数);对具有饱和配位数,即MAABn-a型混配配合物分布系数的极值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利用Authorware平台。绘制函数曲线,取代了人为手工绘制曲线的方法,同时也是同类软件中,功能,质量。开发速度均占优势的曲线绘制方法,使枯燥。静态,复杂的曲线制作变为有趣,动态,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弱酸溶液中各型体的分布分数(δ)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介绍了Origin软件计算分布分数的具体步骤.在此基础上绘制了乙酸、碳酸、磷酸和焦磷酸的δ-pH关系图,并阐述了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掌握简单乙酸分布分数的计算,可以推导其它多元酸δ的计算.采用Origin软件能精确计算各种弱酸溶液的分布分数,其分布曲线有助于阐释各型体间相互转换对化学反应所构成的影响.该研究不仅有助于认识化学形态间变化和控制反应条件,也为涉及到化学平衡体系的计算和形态分布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推导论证了均匀带电细圆环周围空间电势和电场的级数解,对其收敛性、误差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根据级数解用MATLAB编程计算绘制了电势、电场分布曲线.  相似文献   

10.
CASS软件中,一般通过赋予直线端点高程绘制三维图形,而圆曲线只有圆心高程,无法绘制三维图形。因此,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CASS软件和Ecxel软件协同绘制以圆曲线为轴线的无规则扭曲面三维图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甲醇溶液中,以乙酸钴、氯化钴、硝酸钴和缩二脲为原料合成了3种结构不同的缩二脲钴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热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其化学组成为[Co(bi)2(H2O)2](Ac)2·H2O(1),[Co(bi)2Cl2](2)和[Co(bi)3](NO3)2·2.5H2O(3)(bi=NH2CONHCONH2).配合物1中每个Co2+与2个缩二脲分子中的4个羰基氧原子和2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配位,配合物2中每个Co2+与2个缩二脲分子中的4个羰基氧原子和2个氯原子配位,而配合物3中每个Co2+与6个全部来自缩二脲分子的羰基氧原子配位,均形成了配位数为6的配合物.配合物1和3的热分解过程包括失水和配体的分解,而配合物2的热分解过程只是配体的分解过程,最后完全分解形成氧化钴.  相似文献   

12.
以含非对称N2O2配体异丙氧基铝配合物1催化外消旋丙交酯(rac-LA)开环聚合,研究了单体与催化剂的摩尔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对丙交酯开环聚合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可制得分子量分布为中等程度的聚丙交酯(Mw/Mn=1.26-1.45).  相似文献   

13.
从合成介质角度考察钐有机配合物的发光性能。通过元素分析、差热-热重、红外光谱等表征,确定了不同合成介质(甲醇、乙醇、正丙醇、正丁醇)下钐-间苯二甲酸-邻菲罗啉三元配合物A、B、C、D的组成和可能的配位结构;结果表明:间苯二甲酸的两个羧基氧和邻菲罗啉的氮原子及合成介质均与稀土离子配位。不同合成介质下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和荧光寿命值顺序如下:A>B>C>D;2K~300K的变温磁化率曲线表明,四种配合物的磁学性质均相似,表现为顺磁性。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利用金属离子副反应系数直接用于测定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方法.即使用金属离子副反应系数对数值对自由配体浓度负对数作一阶微分图,找出曲线上r(L)=dlgαM(L)/dpL=-i(i为配离子配位数)对应的pL值,这些pL值处有lgαM(L)︱r(l)=i,=lgβi-ipLr(L)=-i-lgφGM,max,后者被用来测定配合物稳定常数.使用了2个配合物体系用于验证,它们相邻2级稳定常数对数值之差最小仅为0.42,计算结果与真值一致.  相似文献   

15.
以实测为例,采用CSK-Ⅲ标准试块直接在超声波探伤仪示波屏上绘制距离-波幅曲线的方法与步骤.为实际探伤提供方便,提高制作曲线的速度和准确度,为实际缺陷定量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常规溶液法,通过控制溶液的pH,合成出2种结构新颖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经元素组成分析和ICP确定其化学式为H[{Cr(OOCCH3)2(H2O)}3O]2[CrMo6O24H6]·24H2O(1)和[Cu(OOCCH3)2(H2O)]2.5(2),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其晶体结构表明,化合物1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该化合物是由一个Ander-son[CrMo6O24H6]结构和[{Cr(OOCCH3)2(H2O)}3O]通过氢键形成1D结构.化合物2为单斜晶系,C2/c空间群,配合物之间通过氢键形成2D结构.利用IR光谱、UV光谱、TG曲线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化合物1具有很好的电化学和电催化性质.  相似文献   

17.
根据被萃取至有机相的混配配离子最大分布系数的性质,提出一种萃取法测定饱和配位数为3的混配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新方法.该方法测定原理简单,且能给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以Bi(NO3)3·5H2O和吡嗪-2,3-二羧酸(2,3-H2pzdc)为原料,在100℃的水溶液中回流反应合成了铋(Ⅲ)配合物Bi(2,3-Hpzdc)2(μ-OH),采用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热重分析等方法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X射线粉末衍射数据指标化计算证实该配合物晶体结构属于单斜晶系,晶胞参数为a=1.7143 nm,b=1.383 0 nm,c=1.832 1 nm,β=95.63°.与DNA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存在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9.
以四氨基铜酞菁与Keggin型磷钼钒杂多酸为原料,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在35℃下通过离子交换法合成了一种新型有机/无机复合配合物——氨基铜酞菁/磷钼钒杂多酸荷移配合物.对这种产物进行了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的表征.结果表明,这种新型配合物中仍然保留着酞菁的环状结构和杂多酸的笼状结构,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中特征吸收峰出现一定程度的红移,说明两者之间是以化学键的形式发生了键合.  相似文献   

20.
在乙腈和乙醇的混合溶剂中合成了两个新的镧系(Ⅲ)配合物,[Nd2L3(NO3)6]n(1)和[CeL(Phen)(NO3)3]n(2)(L=1,2-亚乙基二磷酸四异丙酯,Phen=邻菲罗啉).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磷谱和热重分析对两个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是由Nd(NO3)3?6H2O和L以2:3的比例混合得到的配合物.由亚乙基二磷酸四异丙酯及硝酸根离子提供的O原子与Nd3+离子配位形成9配位构型.配合物1通过桥联的双磷酸酯配体形成二维网状结构.与配合物1不同,配合物2由Ce(NO3)3?6H2O、L和Phen以1:1:1的比例混合得到.配合物2通过L连接成为一维无限链,再借助大量弱作用力形成三维立体堆积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