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试析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的对华政策与对日政策是密切相关的。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对日政策既有矛盾性的一面,又有妥协性的一面,反映在对华政策上,则表现为鲜明的两面性特征。本文着重剖析了美国两面性对华政策背后诸多历史的和现实的、内部的和外部的复杂原因。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中美关系,尤其是美国对华政策是中国现代史上颇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这不仅仅因为它是中外关系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更主要的还在于它是正确把握这一历史时期的关键。近年来,发表了不少具有独到见解的论著,从不同角度对抗日战争中中美关系进行了热烈而广泛的探讨。笔者从中得到很多启示,受益不浅。然而,对一些文章的观点和结论自不敢苟同。本文不揣浅陋,拟就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如何看待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的美国对华政策,学术界存有争议.从现有资料及其分析看,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美国的对华政策已经改变,正向援华抗日方向发展.这种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此时确定了"先欧后亚"战略.因此应从二战的全局高度,全面审视美国的对华政策.  相似文献   

5.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出于军事上的考虑,迫切需要利用中国战场牵制日军,继而,美国又提出与中共合作的主张,中共抓住时机努力开展对美外交工作,既坚持了革命的原则性,又注意了斗争策略的灵活性,这一时期是我党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开始。为尔后我党开展外交工作,积累了经验。本文分三部分集中论述了抗战后期中共对美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6.
太平洋战争前夕,随着日本南进态势的日益明显,英国为自身利益计,其对华政策开始由观望转向谋求有条件地与中国合作。这一政策调整有助于远东抗日合作阵线的形成,但其局限性亦为双方日后的政治关系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7.
太平洋战争时期,美蒋双方的战略目标存在严重对抗,使得作为美国战时对华政策具体执行者的史迪威将军与蒋介石之间的矛盾势在必然。当对日战争胜利在望,美国战时对华政策被置于战后全球战略的考虑之下,美国对华政策的实施重心开始由战时军事目标转向战后政治和经济目标。罗斯福“舍史取蒋”,由此导致了所谓的“史迪威事件”。  相似文献   

8.
卡特总统上台后,在对华政策上采取拖延战术,但苏联的扩张最终使卡特决定推动中美建交,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相似文献   

9.
卡特总统上台后,在对华政策上采取拖延战术,但苏联的扩张最终使卡特决定推动中美建交,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相似文献   

10.
欧战方酣之时,日本在远东也加紧了侵略步骤,使日美矛盾空前激化,终于迅速地导致了一场大战. 贪得无厌加速南进早在1936年8月,日本制定了“国策基准”,规定了“外交国防相辅相成,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发展”的方针.根据这个方针,日本既想北攻苏联,又要南侵东南亚,为此,它进攻中国.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迷梦.为了摆脱困境,日本统治阶级,有  相似文献   

11.
太平洋战争前夕,正值中国的抗日战争爆发,美国从本国的政治、经济利益出发,对中国、日 本双方采取了"平衡外交"的政策,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太平洋战争前夕,正值中国的抗日战争爆发,美国从本国的政治、经济利益出发,对中国、日本双方采取了“平衡外交”的政策,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中美两国关系中存在着矛盾和分歧,但在经济和安全等领域有着许多共同的利益。在和平和发展成为主题的时代,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利益主要以经济利益为主。国家的对外政策的根本依据就就是国家利益。为了更好的维护和获取美国的国家利益,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具有遏制和接触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14.
拜登政府上台以来,已就如何定位中国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位置,以及采取何种对华政策,做出一系列表态。总体而言,美方明确将中国视为美“最严峻的竞争者”,以“战略竞争”作为处理对华关系的基本框架,力图综合、动态地运用竞争、对抗、合作三种政策手段同中国打交道。拜登政府强调对华外交要“务实且以结果为导向”,注重通过激活壮大盟友体系等方式,确立和巩固自身的“强势地位”,以赢得与中国的“战略竞争”。  相似文献   

15.
美国在战后选择了一方面援助国民党在中国确立其权力,一方面鼓励国共协商,尽力避免内战的自相矛盾的对华政策,这对战后的中国政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自德蘇戰爭在六月二十二日爆發以后,当晚英国首相邱吉尔便发表了一篇重要演说,表示了英国援蘇的態度,同時英国也掀起了援蘇的高潮,不過,英国内部就在这个时候依然主張反蘇 甚至进行反蘇的,也还有人在,自然,無论如何,他们是無能为力的。在这里,本文是值得我們參考的一篇短的報告。原文载於本年七月八日出版的“新羣众”週刊。  相似文献   

17.
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外交思想及政策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和强烈的进攻性。冷战后,新保守主义者仍然奉行冷战思维,鼓吹"中国威胁论",主张对华奉行强硬的"遏制政策"。他们通过参与政治实践、操纵媒体引导舆论、控制国会影响立法等手段,影响克林顿、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使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具有明显的新保守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8.
‘美國民意研究學院’主任加洛浦博士(Dr. Georse Gsilup)於七月中旬測驗美國民意對於羅斯福總統的擁護及反對,會把所得結果,發表於‘紐約時報’。這測驗結果可以使我們知道八個月來美國人民對於羅氏的心理趨向,可供我們在研究美國政治情勢中的參。加氏報告,七月初羅斯福開始了一九三八年第一次的宣傳旅行之後,全國人民護羅氏的  相似文献   

19.
有些读者来信问,美国第32任总统、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为何一反美国惯例,连任了四届总统?现请肖旅同志对此作一简复。罗斯福一直是美国一位有争议的总统。在他执政期间,曾搞了”新政”来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他第三次就任总统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时刻,因此罗斯福在美国历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对他的评价和他连任四次的原因,在美国众说纷纭。本文作者表达了他的看法,仅给读者提供一个参考。——编者  相似文献   

20.
1932年,50岁的F.D.罗斯福为了争选票,让人们将他集邮的照片刊登在美国各地的报刊上。你看他,端坐在写字台前,面前摆着展开的集邮册,手拿放大镜,仔细玩味着他的邮票,简直是一个十足的“集邮迷”!罗斯福在集邮界的名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