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野味山鸡走俏随着对外开放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野味食品除出口国际市场外,国内市场也日益走俏,各种野味食品正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宾馆、饭店、酒楼、餐厅与家宴上的美味佳肴,据各地市场信息反馈,各种野味食品正供不应求,而且需求量激增。七彩山鸡,又名野鸡、雉鸡,我国许多省区都有山鸡,品种不下40多种。但自然界的山鸡繁殖慢,肉质粗,同时猎获的山鸡不辨鸡龄大小。往往肉质老而不鲜美。为满足人们对野味食品的需求,饲养七彩山鸡是一条养殖致  相似文献   

2.
山鸡,又名美国七彩山鸡、雉鸡,它在市场很畅销,是餐馆、饭店首选野味食品。美国七彩山鸡,是美国育种专家几十年的人工孵化和科学选育形成的珍禽中的一个新品种。浙江省永嘉岩头镇溪南村卢建平引种20只“美国七彩山鸡”饲养获成功。在97年,卢建平投资30万元。建起4329平方米物种养殖场,  相似文献   

3.
七彩山鸡俗称野鸡、雉鸡,学名环颈雉,由于鸡羽华丽,七彩斑斓可与孔雀媲美,故又称“凤凰鸟”或“龙凤鸟”,在动物学分类隶属于鸟纲、鸡形目、雉科。 七彩山鸡不仅体羽绚丽、色彩斑斓、尾羽修长,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而且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为野味中的上品。山鸡肉含有蛋白质29.6%、脂肪4.1%,富含人体必需的18种氨基酸,还含有钙、磷、铁、铜、锌、硒等多种元素及维生素。为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高蛋白、低脂肪野味食品,中医认为,山鸡肉性  相似文献   

4.
1993年4月~1996年4月,笔者对雉鸡行为进行了3年的观察.结果表明,人工定向选择使驯养雉鸡摆脱了自然选择的压力,某些行为与野雉有了明显的不同,出现生长不足(驯化雉表现的某些行为模式较野雉少)或生长过度(驯化雉表现的某些行为模式加强)现象.人工驯养使雉鸡的警卫和逃避行为减弱,取食和产卵行为加强,雉鸡对人工环境的适应逐代加强.  相似文献   

5.
雉鸡又名山鸡、野鸡 ,是一种很有经济价值的鸟类 ,既可观赏 ,又可食用。雉鸡形态似鸡 ,雌雄异色 ,雄鸡羽毛斑斓、绚丽多姿 ,如雄孔雀。雌鸡体型较小 ,羽毛为沙褐色 ,有斑点。目前对雉鸡消化管的组织化学研究较少 ,为了探讨雉鸡消化管的结构特点 ,为雉鸡的科学饲养和繁育提供形态学依据 ,进行了本研究。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动物发育正常、健康、成年雌、雄雉鸡各 3只。1 .2 切片制作雉鸡颈部动脉放血致死 ,取消化管的食管、腺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组织块 ,入Bouin氏固定液 ,逐级酒精脱水 ,二甲苯透明 ,5 4~ 62℃浸蜡和…  相似文献   

6.
利用生物显微技术和透射电镜技术对短耳鹗(Asio flammeus)和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的肝脏进行了比较.结果 显示:与大多数鸟类相似,短耳鹗和雉鸡的肝小叶分界模糊,肝细胞成索状或团块状围绕中央静脉呈放射状排列,门管区较明显.短耳鹗肝小叶的肝细胞排列较为规则,雉鸡的肝细胞大多3~6个聚集成团,雉鸡肝血窦较短耳鹗的丰富.短耳鹗肝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的数量多于雉鸡,但雉鸡肝细胞内糖原颗粒、溶酶体的数量及胆小管切面的微绒毛数目明显多于短耳鹗.这表明短耳鹗和雉鸡肝脏组织结构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其食性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7.
汤绍贤 《科技信息》2012,(22):364-364
鹊山鸡营养价值丰富,通过数年的放养技术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放养鹊山鸡可以节省土地利用,增强鹊山鸡的抗病能力,但是关键要做好茶园养鸡的技术配套工作。  相似文献   

8.
采用直接相对数量调查法和间接相对数量调查法两种方法 ,对氵曳湖林区栖息的狍、野猪、草兔和雉鸡的分布及数量进行了初步调查 .确定年猎取量狍为 40~ 5 0只、野猪 80~ 12 0头、草兔 60 0~ 63 0只、雉鸡 5 3 0~ 5 80只 .并对狩猎场建设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  相似文献   

9.
我国于80年代初开始人工驯养野生雉鸡,由于其野性强、繁殖率低而被淘汰;90年代初转向饲养美国七彩雉鸡,虽然其繁殖率高,但因其肉质粗糙、肉味清淡而销路不畅。1996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推出的“改良雉鸡”,因其产蛋量高,肉质好,受到消费者青睐。一、生产性?..  相似文献   

10.
至美雉鸡     
<正>包括家鸡在内的雉鸡类共有超过160种成员。我国拥有其中的62种,且近半为特有种,堪称雉鸡类的王国。雉鸡类有着鸟类中最美丽的一批成员,比如红腹锦鸡、环颈雉、孔雀等,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喜爱。鸡年已至,让我们一同去探访野生雉鸡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戴年华  刘玮 《江西科学》1997,15(4):243-246
1993-1994年,对江西省官山片段保护我鸟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已知鸟类78种,繁殖鸟56种,非繁殖鸟22种,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白颈长尾雉1种,还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0种。  相似文献   

12.
1993-11-1994-03对南极长城站地区的企鹅种群的数量和分布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6种企鹅即阿德利企鹅巴布亚全鹅,南级企鹅,长冠企鹅,王企鹅和帝企鹅。其中前3种企鹅在本地区繁殖,后3种企鹅为本地区鸟类分布的新记录。在长城站地区繁殖的企鹅总数约为1.1万只,繁殖成功率为1.30-1.57只/对。  相似文献   

13.
中国龙虾亲虾培育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100 L水缸中进行中国龙虾[ Panulirusstim psoni(Holthuis)]亲虾培育试验。亲虾按2 雌1 雄放养, 充气, 投喂虾类、贝类、鱼类等活鲜饵料。结果表明, 中国龙虾嗜好活饵,也食鲜饵, 不食粤海牌对虾料, 最爱吃虾类。致死水温为11℃以下, 12℃~13℃冻僵, 14℃~15℃反应迟钝, 16℃~17℃恢复摄食, 18℃~30℃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 31℃以上易患病死亡。繁殖季节为2 月~10 月。当水温升到18℃以上, 雌雄拥抱交配, 20℃以上开始产卵及抱卵, 26℃以上孵化出叶状幼体。胚胎发育适宜温度为23℃~30℃。共培育出6 尾雌虾产卵并孵化出叶状幼体。其中2 尾雌虾1 年繁殖3 次, 3 尾1 年繁殖2 次, 1 尾1 年繁殖1 次。病害是困扰亲虾培育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雉鸡在西方     
雉鸡是我们都十分熟悉的美丽鸟类,隶属于鸡形目雉科,包括两个种、33个亚种.原产地在亚洲,包括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和日本、朝鲜、蒙古、苏联、越南、阿富汗的部分地区.目前,雉鸡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分布的鸟类,并在西方各国的狩猎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雉鸡是何时被引入到西方国家的呢?据文献记载,第一批雉鸡可能是在公元前1300年到达欧洲的.当时,一群乘坐亚尔古舟去海外寻找金羊毛的西方人,在高加索科尔奇思地区的费塞斯河谷(现苏联大高加索山脉之南)发现了这种美丽的动  相似文献   

15.
雉科动物,通常称雉鸡类,属鸟纲鸡形目。全世界有149种,我国就有49种,占雉鸡类总数的三分之一,是我国极为宝贵的动物资源,具有较高的观赏及经济价值。保护雉鸡迫在眉睫雉鸡类是鸟纲中的大型种类。多雌雄异色。雄鸟往往有着五彩缤纷的羽毛,艳丽非凡,如被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的红腹锦鸡。其雄鸟集七、八种美妙的色彩于一身,美丽绝伦,是中外驰名的观赏鸟。同为二级保护动物的白冠长尾  相似文献   

16.
山西雉鸡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3年11月至1994年4月对山西省宁武县境内雉鸡的食性进行了研究。从野外共获取嗉囊标本37个,其中雌雉20个,雄雉17个。对其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雉鸡取食的植物性成分达41种(涉及37种植物),动物性成分有7种;在食谱组成中,野生植物的种子和果实为最主要的成分(重要值为184.5%),其次是农作物的种子(重要值为89.5%),植物的根、茎、叶及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较小(重要值为24.07%);  相似文献   

17.
除虫菊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成功地进行了除虫菊的试管繁殖。探索出除虫菊的快速繁殖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MS附加2mg/1BA及0.1mg/LNAA中,下胚轴能够很好地诱导芽的产物,幼芽地此培养基中能够极快地增殖。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994年~2001年对三江自然保护区鸟类的调查 ,记录鸟类206种 ,另8个亚种 ;分属于17目40科 ,占全省鸟类355种的58 %。其中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34种、《中日候鸟保护协定》鸟类140种、《中澳候鸟保护协定》鸟类23种。由于保护区的成立 ,几年来从鸟的数量上看 ,鸟的栖息、繁殖生境的改善 ,食物的丰富和人为干扰的减少 ,数量有增多的趋势 ,特别雉鸡类、雁鸭类、鹬类、鹭科鸟类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七彩山鸡 (5♀ ,4♂ )安静状态下、10~ 3 0℃时的能量代谢情况 .结果表明 ,无论雌雄 ,其平均耗氧率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但由于处在繁殖期 ,雌性七彩山鸡的耗氧率较雄性七彩山鸡高 .  相似文献   

20.
2007~2008年对妥打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计发现鸟类85种,隶属于12目34科.其中发现原来在核心区大量分布的白冠长尾雉现已消失,而白腹锦鸡和雉鸡则占领了核心区.本文对白冠长尾雉消失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