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山西雉鸡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3年11月至1994年4月对山西省宁武县境内雉鸡的食性进行了研究。从野外共获取嗉囊标本37个,其中雌雉20个,雄雉17个。对其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雉鸡取食的植物性成分达41种(涉及37种植物),动物性成分有7种;在食谱组成中,野生植物的种子和果实为最主要的成分(重要值为184.5%),其次是农作物的种子(重要值为89.5%),植物的根、茎、叶及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较小(重要值为24.07%);  相似文献   

3.
4.
文章报道了小云雀inopinata亚种(Alauda gulgula inopinata)(以下称为小云雀亚种)在西藏拉萨地区的繁殖生态。小云雀亚种在拉萨地区一般4月下旬进入繁殖期,选择本地的冬小麦地等作为它们的繁殖生境。雌雄鸟均参加筑巢,筑巢期为3.8±1d(n=4),10个巢的大小为5.6±0.7cm×8.7±0.9cm(n=10),巢深4.1±0.3cm(n=10),巢的平均重量24.6±4.3g(n=5)。平均窝卵数为2.6±0.5枚(2~3枚,n=7),其中3枚者居多;产一窝卵需要2~3d,卵平均重量2.2±0.3g(1.8~2.8g,n=7),卵的大小为20.4±0.5mm(19~21)×14.2±3mm(14~15),(n=7)。平均孵卵期为15±0.6d(14~16,n=6),孵化率为67%,育雏期12±0.6d(11~13,n=6),雏鸟成活率仅50%。农业活动及天敌是影响孵化率及雏鸟成活率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5.
我国于80年代初开始人工驯养野生雉鸡,由于其野性强、繁殖率低而被淘汰;90年代初转向饲养美国七彩雉鸡,虽然其繁殖率高,但因其肉质粗糙、肉味清淡而销路不畅。1996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推出的“改良雉鸡”,因其产蛋量高,肉质好,受到消费者青睐。一、生产性?..  相似文献   

6.
7.
生态条件对籼粳稻杂交后代亚种特性与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两个典型的籼粳交重组自交系F6群体(RILSA:中优早8号/丰锦、RILSB:七山占/秋光)为试材,分别在四川和辽宁同年种植,研究亚种特性和经济性状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结果表明,不同生态条件下籼粳交后代的亚种特性和经济性状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生态条件对程氏指数和构成性状的影响因群体和性状而异,RILSA群体在四川和辽宁都呈偏粳分布,RILSB群体在辽宁接近正态分布,在四川呈偏粳分布,总体上四川表现比辽宁更加偏粳.与辽宁相比,四川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因而产量极显著下降,而穗粒数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间差异不显著.程氏指数和构成性状与产量和经济性状有正相关的趋势,据此进行人工选择可能是北方稻区籼粳稻杂交育成品种仍然基本保持粳亚种特性的重要原因.此外,还讨论了籼粳分化与生态条件的关系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香花槐生物学特性及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笑然 《太原科技》2003,(5):73-73,75
论述了香花槐生物学特性,繁殖技术。指出香花槐适应性强,耐旱耐寒,可降低土壤盐分改良盐碱地,可兼作风景林、水土保持林、速生用材林、农村薪炭林及饲料用途林。  相似文献   

9.
1993年4月~1996年4月,笔者对雉鸡行为进行了3年的观察.结果表明,人工定向选择使驯养雉鸡摆脱了自然选择的压力,某些行为与野雉有了明显的不同,出现生长不足(驯化雉表现的某些行为模式较野雉少)或生长过度(驯化雉表现的某些行为模式加强)现象.人工驯养使雉鸡的警卫和逃避行为减弱,取食和产卵行为加强,雉鸡对人工环境的适应逐代加强.  相似文献   

10.
对新疆北部繁殖季节四种JiLing属的鸟类进行了研究事理认为过去文献对其中的黄LiLing,黄头JiLing和灰JiLing的亚种鉴定有值得商榷之处,并提出了不同的分类意见。  相似文献   

11.
对绵油7号的繁殖制种进行了初步研究,总结了一套科学的繁殖制种规程和技术方法。制种的最佳行比为3:1,密度12万/hm^2较为适宜,繁殖制种区的隔离条件和制种田可育株的及时去除是确保种子纯度和关键。  相似文献   

12.
雉鸡又名山鸡、野鸡 ,是一种很有经济价值的鸟类 ,既可观赏 ,又可食用。雉鸡形态似鸡 ,雌雄异色 ,雄鸡羽毛斑斓、绚丽多姿 ,如雄孔雀。雌鸡体型较小 ,羽毛为沙褐色 ,有斑点。目前对雉鸡消化管的组织化学研究较少 ,为了探讨雉鸡消化管的结构特点 ,为雉鸡的科学饲养和繁育提供形态学依据 ,进行了本研究。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动物发育正常、健康、成年雌、雄雉鸡各 3只。1 .2 切片制作雉鸡颈部动脉放血致死 ,取消化管的食管、腺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组织块 ,入Bouin氏固定液 ,逐级酒精脱水 ,二甲苯透明 ,5 4~ 62℃浸蜡和…  相似文献   

13.
14.
对生活在秦岭地区的蝮蛇秦岭亚种(Agkistrodon halys Qinlingensis)的核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生物显微技术和透射电镜技术对短耳鹗(Asio flammeus)和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的肝脏进行了比较.结果 显示:与大多数鸟类相似,短耳鹗和雉鸡的肝小叶分界模糊,肝细胞成索状或团块状围绕中央静脉呈放射状排列,门管区较明显.短耳鹗肝小叶的肝细胞排列较为规则,雉鸡的肝细胞大多3~6个聚集成团,雉鸡肝血窦较短耳鹗的丰富.短耳鹗肝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的数量多于雉鸡,但雉鸡肝细胞内糖原颗粒、溶酶体的数量及胆小管切面的微绒毛数目明显多于短耳鹗.这表明短耳鹗和雉鸡肝脏组织结构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其食性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6.
综合论述了模式识别的基本数学模型和方法,建立了川金丝猴亚种的模式识别模型,得出了与川金丝猴亚种的实际模式完全吻合的结论,为样本的模式识别提供了一个很有价值的方法和范例.  相似文献   

17.
亚种间杂交稻强弱势粒的灌浆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籼粳亚种间杂交组合 优2070、 优419及其恢复系2070、中419为材料,研究强弱势粒的灌浆动态和籽粒淀粉磷酸化酶活性的变化,认为强势粒灌浆启动早,对弱势粒有明显的灌浆抑制,这种灌浆动态与强弱势粒淀粉磷酸化酶的活性是相适应的.虽然亚种间杂交稻组合强势粒与弱势粒的结实率低于其恢复系,但由于组合具有穗大粒多的高库容特点,使其产量仍高于恢复系.  相似文献   

18.
对生活在秦岭地区的蝮蛇短尾亚种(Agkistrodon halys brevicaudus)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并在方法上有所改进  相似文献   

19.
20.
杜鹃花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杜鹃花孢粉学、繁育系统及传粉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提出杜鹃花属植物繁殖生物学未来的研究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探讨杜鹃花属孢粉学线形结构的花粉呈现的进化意义;(2)在中国喜马拉雅地区,研究不同地点的相同物种和不同物种繁育系统,分析杜鹃花繁育系统多样性的相关因子,了解传粉系统及传粉昆虫的多样性,揭示杜鹃花属的传粉者特点;(3)选取合适的基因片段,重建杜鹃花属的系统,通过系统树找出可能是杂交起源的种类,纠正经典分类学在杜鹃花属系统位置构建方面的偏差;(4)对比不同杂交群体的繁殖生物学特性,找出传粉昆虫对不同亲本和杂交个体施加选择压力的差别,明确在物种的杂交形成过程中传粉昆虫对生殖隔离的选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