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惠能赴黄梅求法之前,曾到过乐昌坐禅,因而衍生出一系列传说、故事。  相似文献   

2.
吴小文 《广东科技》2011,20(8):44-45
本文从生物生态学特性、采种、育苗、造林技术等方面对乐昌含笑的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为发掘适宜南方林区造林的优良阔叶树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广东乐昌第四纪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计有5目15属16种,主要属种有大熊猫洞穴亚种、东方剑齿象、中国犀、中国黑熊、水鹿和水牛等,这些都是南方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典型分子,与曲江马坝动物群、封开黄岩洞动物群比较接近,时代为中更新世末期或晚更新世早期.动物群反映的当时的生态环境除了森林比较茂密外,水草也比较丰富,气候温凉而不很干燥.该动物群是广东粤北地区继曲江马坝动物群、罗坑动物群以及灵溪暗岩动物群之后又一重要发现,对研究华南地区第四纪动物群的分布、变迁以及当时的古气候和古环境等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蓝必强 《广东科技》2010,19(24):45-46
本文主要介绍乐昌含笑的育苗栽培技术,包括播种育苗、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5.
深山含笑和乐昌含笑的抗寒性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3年生和6年生深山含笑和乐昌含笑为试材,通过低温处理,用电导法测定含笑叶片相对电导率.并用Logistic方程拟合求拐点值来估计其半致死温度,探讨其抗寒性。结果表明,经过冬季低温锻炼,除3年生乐昌含笑的半致死温度略高于-10℃外,其余均低于-11℃。深山含笑的抗寒性大于乐昌含笑,且随着树龄的增大、生长地气温的下降,抗寒性增加。在南京地区引种这两个树种成功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乐昌峡水利枢纽导流隧洞为例,介绍了该工程在工期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在合同工期内结合自身特点,从施工技术、进度、成本、安全等方面采取了有效措施,为工程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7.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之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本文以<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为例,就其中的祭日、祭祀场所、祭典等问题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8.
祭祀起源于原始社会,是人类对“万物有灵”的信仰,对超自然力的神灵的崇拜。它是为了建立、维护或恢复人与神的良好关系,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目的,将物品奉献给神灵的一种宗教仪式。《诗经》全部作品中,祭歌占有很大的比重。“祭必有尸”。“尸”在古代祭礼中,扮演着必不可缺的重要角色。《诗经》中的“尸”,是活人装扮的作为死者或鬼神的替身,即亡灵或鬼神附“尸”之体,借“尸”还魂,由其享用祭品,使献祭者信以为真。祀典中的“尸女”,在《诗经》时代是充作祭品的活人,而在原始时代当为祭典被杀的“人牺”。到战国时代,“祭必有尸”的古法才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9.
粤北清远-英德地区震旦系乐昌峡群变质地层是新洲褶皱式逆冲推覆构造的外来系统。对其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乐昌峡群为Au-As-Bi-W组合型含金类复理石建造。建造中金含量是上部大陆地壳金平均含量的两倍左右,而砷、铋、钨含量则为地壳平均含量的五倍以上;同时,锑、锡、铼、镱等元素轻度富集,并以金与其它微量元素关系均不密切以及银、铜、铅、镍含量较低为其特征。含金类复理石建造中金的富集与该建造中普遍分布的含金黄铁矿密切相关;建造中金、砷、银、铋、钨及稀土等元素的分布状态与新洲金矿物质组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0.
"妈祖信俗"的申遗成功是妈祖文化正式成为全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标志,而妈祖祭典则是妈祖信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肩负着弘扬妈祖文化的特殊使命。妈祖祭典历经千年,其文化元素极其丰富,包含了建筑、哲学、宗教、艺术、礼仪等。在现代文化旅游不断升温的背景下,妈祖祭典文化元素还可以在品牌、语言、生态和教育文化元素方面进行再造和创新,以有助于祭典更好地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1.
女娲、伏羲神话是中国神话史上流传最长、演变最多的神话,较早时期各自独立叙述,女娲神话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显示出一种农耕民族"地母"和女性始祖神的特质。伏羲神话的流传地区似乎与女娲神话流传地区相近;以后,逐渐靠拢。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显示他们互相联系的最早文本是出土于南方的长沙子弹库楚墓帛书乙篇,这就似乎为这样一种假说提供了证据,即伏羲、女娲相互联系起来以至与洪水兄妹婚神话三者联系起来可能是在南方完成的。于是,女娲在作为女性氏族首领、地母、造人神、高禖神等等之后,与伏羲连称并列,更明显地突出了其生育崇拜的意味,与伏羲一道成为整个人类女性和男性始祖神,以至阴和阳的象征(在北方地区)。当其随着民族的迁徙流传到南方以后,与南方各民族的洪水神话结合起来,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神话中藏葫芦避洪水繁衍人类的姐弟或兄妹。  相似文献   

12.
湖北利川的鱼木寨现存大型古墓葬共有10余座,其中精华三处的石碑上都刻有一个亦字亦画、耐人寻思的“福”字。它是一种装饰设计,既与汉族的“福”相同,又独具本民族的文化内涵,如生育崇拜、图腾崇拜、宗教崇拜、自然崇拜等。  相似文献   

13.
周人通过"祭祖诗"追忆先祖,实现族人自我认知和异姓诸侯认知的意图,建立了以"德"为核心的价值体系,确认了周王朝的合法性。以"德"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也同时造成了周代后人对政权合法性的焦虑,他们需要通过祭祖、求德来消解这种焦虑。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文山壮族土支系的原始宗教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其祖先崇拜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根深蒂固。文山壮族土支系早期的祖先崇拜,是维系家族、氏族的强大力量,而今又作追念祖先艰苦创业、弘扬传统优良道德的家教材料来约束子孙和教育后人。  相似文献   

15.
民俗学界多数专家学者认为,石大夫是石敢当的一种变异形式。近年在田野调查中,发现石大夫与石敢当同属于灵石崇拜,但它似乎有着自身的历史源流。《章丘县志》及鲁中山区各地的田野调查,为研究石大夫信仰活动提供了新的佐证。  相似文献   

16.
从绕家人的民族节日、婚礼习俗、丧葬习俗、民间禁忌等方面论述了祖先崇拜在绕家人生活中的作用,并简要分析了绕家人祖先崇拜的原因和特点,认为祖先崇拜是维系绕家人作为一个群体的重要信仰纽带,为文化人类学者研究绕家人以及绕家人的群体认同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7.
在家庭和祠堂里祭祀祖先是有选择的。祖先因为子孙的成长和增加,面对被新去世的子孙取代、失祀或失去个人性格的危机。因此,祖先可以是善意的、泽惠子孙的,也可以是恶意的、嫉妒子孙的。祖先和子孙之间是合作的、也是竞争的。香港新界粉岭围彭氏宗族通过太平洪朝、清明和太平清醮等周期性的节日,一方面组织地域社会人群、确认宗族成员身份;另一方面调合地域宗族里的祖先和子孙之间的紧张关系,在"祖先"和"孤魂野鬼"之间,小心翼翼地祭祀拥有集体性格的、既亲近又疏远的"先祖",免使其沦为无祀的游魂野鬼,危害生生不息的子孙。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农村,清明节、中元节和冬至等,村民会在家宅、寺庙和村内空地举行各种祭祖活动。从他们的祭祖活动中,可以看到各种佛教元素。如在墓前焚烧念诵有佛经的"经",在寺院和庙宇举办放焰口、放蒙山等佛教仪轨以超度祖先。通过列举在尼庵、家宅、村内等不同场合举行的祭祖活动,从而揭示当代浙江农村汉民族父系血统观念的实际运作及其变化,并以超度、轮回等概念为着眼点,分析佛教对乡村祭祖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清代前期钱谦益的《钱注杜诗》和浦起龙的《读杜心解》运用传统阐释观念对杜诗进行阐释。前者力图考辨史实,批驳旧注,后者力图阐发杜甫的"蔼然忠厚之本心";前者侧重"知人论世",后者侧重"以意逆志"。两者各有特色而又互补,共同丰富和发展了杜诗学。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历史上所造就的诸多先王圣祖中,伏羲和大禹的形象及其所负载的内容,显得最为丰富和完整,从原始信仰和民俗的角度讲,也只有他们两人几乎体现了全部的要素,将生殖神、图腾神、发明神、文化神和社稷神集于一身,可称之谓“全能型”始祖。其内涵乃是新石器时代整个历史文化积淀的浓缩与提炼。如此丰满而明晰的形象,其发生离不开核心文化区的依托。伏羲所依托的以大地湾为中心的渭河流域文化和大禹所依托的以河姆渡、良渚为中心的宁绍平原文化,分别被誉为我国南北两处新石器文化的光辉代表。“全能型”始祖的酿造过程比较复杂,存在着文化上的后果叠前和前果累后的“双向整合”现象。这个人物不一定受严格的时空限制,关键在于符合体现本民族发展足迹的需要,并能够在面向未来时成为新型共同体的精神寄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