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用电子光谱、荧光淬灭光谱和循环伏安的方法,研究了(苯丙氨酸缩5-硝基水杨醛)铜(1)和(组氨酸缩5-硝基水杨醛)铜(2)与DNA的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均以插入模式与DNA作用;配合物与DNA作用强弱为:配合物(2)>配合物(1).  相似文献   

2.
采用电子光谱、荧光光谱、循环伏安法研究了[Cu(phendio)(L-Phe)(H2O)](ClO4)·H2O(简称CuPP,phendio=1,10-菲咯啉-5,6-二酮,L-Phe=L-苯丙氨酸)和小牛胸腺DN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当加入一定量的DNA时,电子光谱的最大吸收峰明显红移,产生减色效应;循环伏安法中配合物的氧化还原峰电流明显降低.同时,配合物也能较大程度地淬灭EB-DNA复合物的荧光,证明配合物与DNA存在插入结合.凝胶电泳法研究发现,该配合物在抗坏血酸和H2O2的存在下能有效地将超螺旋型质粒pBR322 DNA切割为缺刻型DNA和线型DNA.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1个多吡啶类三齿单核镍配合物,用红外、元素分析表征了该化合物并解析了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中金属Ni(Ⅱ)中心为六配位的畸变八面体结构.利用电子光谱、荧光淬灭光谱、凝胶电泳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并利用MTT法测定了该配合物对体外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能力.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发生一定程度的键合作用及切割活性,对MCF-7、Hep G-2和SGC-7901肿瘤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4.
用多吡啶配体L(L=4′-苯基-2,2′:6′,2″-三吡啶)合成了两个镍配合物[Ni(L)2](NO3)2(1)和[Ni(L)2]Cl2·10H2O(2),其单晶结构均属于三斜晶系.中心镍离子与两个配体上的六个氮原子配位构成变形八面体结构.配合物2中由Cl2A…O6A…O5A… Cl2B…O6B…O5B构成的六员氢键环呈椅式构象.用电子光谱、荧光光谱研究了它们与小牛胸腺DNA之间的相互作用.随着DNA的加入,电子光谱的最大吸收峰明显红移(14nm)并伴随有减色效应;同时配合物也能较大程度淬灭EB—DNA复合物的荧光,表观键合常数疋,,分别为1.34×10^6和1.27×10^6mol^-1L.结果表明,两配合物均以较强的插入方式与DNA作用.  相似文献   

5.
参照文献以2-羟基-1-萘甲醛为基础合成了含萘环结构的4种Salen-稀土配合物,研究了这4种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是以插入方式与DNA结合,与DNA的作用强度呈一定规律变化,原子序数越大,与DNA结合常数Kb越小.同时发现,与Salen–过渡金属配合物不同,Salen-稀土配合物在固体及非水溶剂中具有荧光,在水溶液中荧光强度减弱,但随着DNA浓度的增加,配合物荧光呈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一种新的锌-尼古丁配合物Zn(nicotine)2Cl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紫外-可见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运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LANL2DZ水平上对其结构进行优化,计算其振动频率.通过使用TD-DFT方法对标题配合物和尼古丁的自由配体的电子谱进行预测.计算表明,B3LYP/LANL2DZ法可近似模拟配合物与尼古丁电子光谱,配合物与配体有相似的电子迁移模式.荧光光谱测定表明,该配合物发出蓝色荧光.  相似文献   

7.
氨基酸席夫碱铬、钼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合成了L-天冬氨酸缩水杨醛合铬(Ⅲ)、L-天冬氨酸缩水杨醛舍钼(Ⅵ)、L-天冬氨酸缩邻香草醛合铬(Ⅱ)、L一天冬氨酸缩邻香草醛合钼(Ⅵ)、谷氨酸缩水杨醛合铬(Ⅲ)、谷氨酸缩水杨醛合钼(Ⅵ)、谷氨酸缩邻香草醛合铬(Ⅲ)、谷氨酸缩邻香草醛舍钼(Ⅵ)8种过渡金属席夫碱配合物,并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磁距等测试,还测定了配合物与DNA作用的电子吸收光谱.这些配合物与DNA均有较强的键合作用,在配合物中加入一定量DNA时,电子光谱的最大吸收峰位置明显红移。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一个草酰胺桥联的异三核配合物,并解析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处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n,a=1.424 2(7)nm,b=1.227 6(5)nm,c=3.464 8(15)nm,Z=8,R 1=0.079 1,wR 2=0.159 2.研究了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电子光谱以及荧光光谱.对电子光谱进行了G auss ian分解,求出了相应的配体场参数.比较了配合物与金属盐的荧光强度,并对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在合成染料木素钐(Ⅲ)配合物的基础上,以荧光光谱法、紫外吸收光谱法和粘度法研究了染料木素及其钐(Ⅲ)配合物与DNA的作用.结果发现,该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在加入DNA后增大,而染料木素则降低;配合物使DNA-EB体系的荧光强度降低要明显强于染料木素;配合物相较于配体与DNA相互作用之后,其紫外光谱的减色效应以及红移现象均强于配体;配合物使DNA粘度的增加的程度也大于配体.结果显示,染料木素及其钐(Ⅲ)配合物都能与DNA发生插入结合作用,但配合物与DNA结合得更加紧密.抗肿瘤活性体外测试的结果表明,无论染料木素还是配合物对于筛选的瘤株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配合物对瘤株的抑制强于配体。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一个水杨醛甘氨酸Schiff碱铜配合物.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铜离子通过配体羧基氧桥联形成一个三维的孔洞结构.采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电化学、凝胶电泳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化学核酸酶作用机理研究表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参与氧化断裂DNA反应.  相似文献   

11.
 在Tris-HCl(pH7.2)介质中,研究了1个新的苯甲酸氮芥铕(Ⅲ)配合物(Eu(BANM)3·H2O)与DNA相互作用的荧光性能,表明此配合物可作为DNA定量测定的荧光试剂.此外以溴化乙锭(EB)为荧光探针,对配合物与DNA的结合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证明DNA与配合物之间存在插入和沟结合2种非共价作用方式,配合物与DNA的平均结合常数为7.19×105.  相似文献   

12.
用L-半胱氨酸、水杨醛和醋酸铜合成了一种新的希夫碱铜(Ⅱ)配合物(Cu(Ⅱ)L),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荧光、黏度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该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希夫碱铜(Ⅱ)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模式是插入和吸附的混合模式,测得Cu(Ⅱ)L与CT DNA的键合常数是1.63×104L/mol.该配合物与单链DNA和双链DNA有不同的电化学性质,利用这种性质可以作为识别dsDNA和ssDNA的探针试剂.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4-氨基安替比林缩对苯二甲醛双希夫碱,并用量子化学的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优化.研究了该配体与钴离子作用的电子光谱与荧光光谱.结果表明,配体在和钴离子作用后,最大吸收位置红移,荧光光谱的激发和发射最大值向长波方向移动,且强度增大.探索了配体与钴离子形成稳定配合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邻菲啰啉铋配合物[Bi(phen)2(NO3)3](phen=1,10-邻菲啰啉),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测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通过紫外吸收、荧光和圆二色光谱法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作用方式为插入模式,计算得到了配合物与DNA的结合常数Kb为1.11×105 L·mol-1,配合物对EB-DNA体系的荧光猝灭常数Ksq为2.23.圆二色光谱表明配合物的加入引起了CT-DNA分子中碱基对π-π堆积的变化,使其构象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三爪结构配体稀土配合物的组成、可能的配位状态及与DNA的作用方式,合成了新型三爪结构配体——三[(5-亚甲基-8-羟基喹啉)氨基乙基]胺及其5种稀土配合物.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IR光谱和TG-DTA方法分析了该类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通过UV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与CT DNA的作用方式.结果表明,该系列配合物的组成为[REL(NO3)2]NO3.4 H2O(RE=Eu,Tb,Nd,La,Ce),其中2个硝酸根以双齿形式与金属离子配位,总配位数为10;配合物与CT DNA之间存在着插入作用.  相似文献   

16.
几种特殊功能基的不对称卟啉及其配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分别带二藏钛,5-氟尿嘧啶和乙酰氧基等三种不对称自由卟啉配体和后两种配体的金属钴配事物。经元素分析,电子光谱、荧光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结构表征,催化实验发现两种配合物在用分子氧氧化苯甲醛的反应中具有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制备了5-Br-PADAP与Co(Ⅱ)、Ni(Ⅱ)两种固态金属配合物。借助顺磁波谱法、电导法、质谱法和元素分析法获得的物理化学数据,给出了配合物的组成、化学式和结构。采用红外光谱法、电子光谱法和磁化率法,研究了配合物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几种新近合成二氰基二硫纶.取代邻菲罗啉金属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研究了这类配合物在中见光区配体间的荷移跃迁现象带(LL′CT)与配合物中心金属离子本性,配合物构型配体上取代基电子效应及溶剂的关系,探讨了配合物电子光谱性质与结构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合成了一种尾式亮氨酸卟啉[5-对(N-亮氨酸丁氧基)苯-10,15,20-三(对甲氧苯基)卟啉]H2Pleu和它的铁、锰、钴、钯四种金属配合物MPleu,用元素分析、电子光谱、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对它们进行了表征,表征的结果与它们的结构相符。  相似文献   

20.
以1,10-菲口罗口林为起始原料,合成了4,5-二氮杂芴-9-酮缩甘氨酸、4,5-二氮杂芴-9-酮缩丙氨酸两种配体,并用IR、UV-Vis和NMR进行了表征.利用两种配体分别与铜(Ⅱ)形成了金属配合物,对两种配合物进行了电子光谱、热稳定性的研究,发现合成的两种配合物均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能,发射波长分别为408和409 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