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9 毫秒
1.
半月新闻     
10月23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在华盛顿签署临时和平协议。23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在华盛顿签署临时和平协议。6日耶路撒冷发生汽车爆炸事件,死3人,伤21人。以色列内阁宣布无限期推迟审议巴以和平协议。阿富汗武装派别塔利班与联合国在伊斯兰堡签署安全保障协议,为联合国工作人员和国际非政府组织返回阿富汗工作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2.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能够坐到谈判桌前,是因为他们不得不放弃他们一直走、又总走不通的死胡同———半个世纪的战争与武力。然而不幸的是,巴以双方如今似乎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又开始信奉武力。以色列有核弹,巴勒斯坦有人体炸弹,他们都不惜拿百姓的性命做赌注。一提到人体炸弹,人们就想到巴勒斯坦的伊斯兰抵抗组织哈马斯。的确,哈马斯在巴以间一轮又一轮的报复与反报复行动中冲到了最前沿。哈马斯在风风雨雨中走过了整整14年。一位巴方官员说,“在和平环境中,支持哈马斯的巴勒斯坦人不到5%。但在以色列的镇压下,支持哈马斯的巴勒斯坦人达到95%”。这位官员的话令人深思。支持哈马斯从某种程度上讲反映了巴勒斯坦人对和平进程的失望与无奈,是一种弱势群体的无力反抗。哈马斯人望大增,那么,阿拉法特是怎样一种境况呢?以色列和美国不断对阿拉法特施压。阿拉法特被逼到墙角。关于哈马斯及其相关问题,下面这组文章有各种阐述,呈现给大家,希望引起更多思考。———主持人手记  相似文献   

3.
正5月中旬,巴以爆发自2014年以来最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在埃及斡旋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于5月21日实现无条件停火,冲突共造成两百余名巴勒斯坦人和十余名以色列人死亡。尽管目前冲突已暂时平息,但其将对地区局势和大国与中东关系带来多方面影响,也彰显重启中东和平进程更为急迫和艰难。  相似文献   

4.
局势又趋紧张7月30日,发生在西耶路撒冷闹市区的两起恶性爆炸事件,再次冲击了已停顿数月的巴以和平进程。以色列国内极为恐慌。以色列不仅立即取消了原定恢复的巴以谈判,并关闭加沙与埃及之间、杰里科与约旦之间的通道,对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实行“完全封锁”,而且还冻结了巴勒斯坦人上缴的、由以政府代为转交巴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在今年1月的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选举中,哈马斯击败法塔赫这一颇有戏剧性的结局出乎许多人意料的话,那么此后双方发生的一系列摩擦和争斗却在多数人的意料之中。哈马斯上台之后遭遇的困境,是历史的必然。“狱中协议”引发危机今年5月,被关押在以色列监狱中的巴勒斯坦各派别领导人联名签署了一份18点建议方案的“狱中协议”,其中包括在1967年被占领土上建立巴勒斯坦国、组建联合政府、承认以色列国等条款。这一协议一经公布,立刻引起哈马斯的强烈反应。为此,阿巴斯与哈马斯领导人进行对话,试图说服哈马斯接受这一协议。5月25日,阿巴斯…  相似文献   

6.
美、以、阿以及叙伊四方态度就像一辆车的四个轮子,它们相互拧着——哈马斯组阁一波三折,在试图与“法塔赫”或者“人阵”联合组阁碰壁后,不得不推出了一个以哈马斯成员为主体的新政府。就在新政府成立的同时,以美国和欧盟为首的西方社会宣布对其进行经济制裁和政治孤立,使人不禁对其今后的命运产生疑虑:哈马斯究竟能够走多远,要回答这一难题不能不察有关各方的态度。以色列:盼哈马斯“自行”垮台沙龙曾经将阿拉法特的逝世称为中东和平新希望的开始,这一方面反映了沙龙对阿拉法特本人的厌恶,同时也反映出他对阿拉法特的继任者阿巴斯的情有独…  相似文献   

7.
陈双庆 《世界知识》2008,(10):38-39
4月24日,哈马斯(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同意首先在加沙地带与以色列实现停火。之后,哈马斯还放出风来,称将通过埃及与以色列商谈有关释放被绑架的以军士兵沙利特事宜。作为停火条件,哈马斯要求以色列取消对加沙的封锁。哈马斯之所以突然调整对以政策缘于其所处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及内外重压。  相似文献   

8.
自2000年9月爆发巴以冲突以来,和平的希望渐趋暗淡。在沙龙政府的铁血高压下,激进分子的自杀爆炸事件接连不断。下面记录的是伤亡人数较多的自杀爆炸事件。2000年11月2日,耶路撒冷耶胡达市场附近发生一起汽车爆炸事件,2人死亡,10人受伤。11月22日,在哈代拉市的主街上,一枚威力巨大的汽车炸弹在一辆公共汽车经过时爆炸,2人死亡,60人受伤。2001年2月14日,一名巴勒斯坦人驾驶一辆公共汽车,冲入在特拉维夫的一个公共汽车站等车的以色列士兵和平民之中,造成8人死亡,25人受伤。5月18日,一名巴勒斯坦自杀性爆炸袭击者穿着装有爆炸物…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哈马斯是1987年12月在亚辛领导下创立的,作为一个具有影响力的抵抗运动,在内外压力下顽强地存在了15年之久,近些年,在巴以间一轮又一轮的报复与反报复行动中冲到了最前沿。由于哈马斯反以态度坚决,并不断在以境内制造自杀性爆炸事件,以色列对其恨之入骨,坚持推行“定点清除”政策。2002年7月,以出动F—16战斗机,投下一枚重1吨的炸弹,将哈马斯“卡桑旅”领导人谢哈德和其家人炸死在家中。2003年3月,以两架“阿帕奇”直升机向加沙城发射导弹,炸死哈马斯创始人之一易卜拉欣·穆卡达…  相似文献   

10.
3月末的两天内,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都发生了至关重要的大事。3月28日,以色列举行第17届议会选举;同一天,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即巴勒斯坦议会)开会讨论哈马斯内阁名单及施政纲领。3月29日,以色列议会选举结果初步揭晓,奥尔默特领导的前进党得票领先;当天,哈马斯内阁获得信任投票,并举行了就职仪式。以色列举行大选与哈马斯走马上任是两个毫不相关的事情,还是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未来前进党领导的以色列联合政府将如何与哈马斯一党执政的巴勒斯坦政府打交道?“哈马斯坦”阴影笼罩以色列大选“哈马斯坦”(H am astan)是近来以色列和西方媒体广泛…  相似文献   

11.
牛新春 《世界知识》2023,(22):70-71
<正>10月7日早晨,1500名哈马斯武装人员多点突破以色列隔离墙,突进到以色列境内35公里处,杀死1400多名以色列人,劫持220多名人质。事前以色列没有得到任何情报,亦无任何军事准备。有说这是1973年以来以色列遭受的最大军事挫败,也有说这是1948年以来以色列本土遭受的最沉重打击,更有人将其称为以色列的9.11事件、珍珠港事件或赎罪日战争的翻版。  相似文献   

12.
向右看齐:以色列弥漫右倾气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内部有两大阻碍和平的势力:一是哈马斯等巴勒斯坦激进组织;一是以色列右翼势力。在中东和平进程中,以色列右翼势力的影响不容忽视。人们不会忘记,1995年当奥斯陆和平进程正取得积极进展时,以色列右翼极端分子沙米尔枪杀了和平斗士拉宾,从此中东和平走入低谷。如今,正当以巴双方顺着美国提出的和平“路线图”开始新一轮艰难跋涉时,一些右翼极端分子又扬言要暗杀沙龙。6月4日,两万右翼人士在耶路撒冷市中心锡安门外集会,翌日四万人示威,抗议沙龙接受“路线图”,其规模为近年最大。利库德集团、全国联盟党…  相似文献   

13.
牛新春 《世界知识》2023,(24):66-67
<正>全面消灭哈马斯是此轮加沙冲突中以色列的首要目标,但多大程度上能实现这个目标还是未知数。不过,几乎可以确定的是冲突结束后加沙的哈马斯政权不会存在了。那么,未来的加沙会是什么样的呢?最理想的前景是这轮加沙冲突能为重启两国方案创造条件,使两国方案得以起死回生。这轮加沙危机可能会打破当前趋势的惯性,为两国方案或巴以和平提供一线新的希望。1973年的中东战争改写了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要闻存档     
17日,以色列特拉维夫市中心汽车站发生两起自杀性爆炸事件,造成5人死亡,约40人受伤,其中包括4名中国工人。此后,约旦河西岸及加沙地带又多次发生爆炸和枪击事件。75万英国市政工人举行为期一天的罢工,造成学校关门、图书馆与游乐中心杜门谢客的尴尬局面。这是英20年来首次全国性罢工活动。瑞士正式申请加入联合国。19日,纽约华尔街股市全面下跌,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暴跌390.23点,跌破了9.11后的底线,滑到了自  相似文献   

15.
9月8日晚,以色列总理沙龙飞抵印度新德里机场,开始对印度为期四天的国事访问。虽然访问日程被国内发生的两起哈马斯自杀袭击事件打断,这次访问仍然不失为一次成功的外交活动。以色列人对于沙龙的此次访问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以色列人是在1992年两国建交后突然“喜欢”印度的。印度古老的文化遗迹,众多的印度教神庙,丰富多彩的动植物品种,美丽富饶的自然风光,相对落后的社会面貌以及缓慢的生活节奏,都使以色列人感到心旷神怡。以色列是一个全民皆兵的国家,年满18岁的男女中学毕业后都要到军队服役两到三年,然后再上大学或求职工作,其中有些…  相似文献   

16.
以色列在哈马斯中间人埃及有意或无意的情报误导下,以雷霆之势对盘踞在加沙的哈马斯武装发动了毁灭性的空中突袭,坦克装甲部队陈兵加沙城下蓄势待发,海军则早已紧锁加沙沿岸。炫目的“武戏”过后,哈马斯的强硬派分子不是被肉体消灭,就是被内部温和派“和谐”。在习惯性遭受了各方“利益面具”下的道义谴责后,以色列终于单方面“鸣金收兵”,残垣断壁的加沙城又添新伤,  相似文献   

17.
开掘隧道酿悲剧9月24日深夜,以色列当局在重兵戒备下打通了位于圣殿山西墙下一条古代隧道的新出口。为抗议以色列当局的这一行径,从9月25日起,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连续几天与以色列军队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双方死70多人(包括15名以色列军人),伤近千人。这是自1967年以来巴以间爆发的规模最大的流血冲突。巴以和平进程由此处于空前危机之中。耶路撒冷隧道位于耶路撒冷圣城内圣殿山的西墙  相似文献   

18.
《世界知识》2023,(22):12-13
<正>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发起“阿克萨洪水”行动突袭以色列。当日,以色列宣布进入“战争状态”。随后,以色列国防军对加沙地带展开地面军事行动。双方每天迅速上升的伤亡数字令世界惊愕,加沙地带也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焦点。11月5日,以色列方面称,自当日起,加沙地带被分为南北两部分。近些年业已成为巴以冲突“新前线”的加沙地带在本轮冲突后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9.
大事记     
1994年11月1日—15日1日以色列开始逐渐取消对巴勒斯坦自治区和约旦河西岸的封锁。7日希布伦市易卜拉欣清真寺在关闭8个月后重新开放。11日加沙附近通往犹太人定居点的交叉路口发生炸弹爆炸事件。阿尔及利亚穆斯塔加奈姆发生炸弹爆炸事件。索马里全国联盟主席艾迪德和10多个政治派别的代表在首都摩加迪沙举行民族和解大会。4日安理会通过决议,将联合国索马里行动(第二期)的任务期限最后  相似文献   

20.
舒梦  刘中民 《世界知识》2023,(24):38-39+42
<正>自2023年10月7日以来,新一轮巴以冲突备受国际舆论关注,冲突已造成近两万人死亡,近200万加沙民众流离失所。11月24日至12月1日,冲突双方以色列和哈马斯短暂停火,尔后以色列重新发起军事行动并将地面行动扩展到加沙南部,导致本轮巴以冲突继续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