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99年中印缅孟四国学者在昆明举行了第一届"中印缅孟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国际研讨会",会上通过了《昆明宣言》,启动了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进程。从1999年至2012年,四国学者和官员轮流在四国举行研讨会(从第三届开始升格为"论坛")。2013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访问印度期间提出了共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倡议,得到孟印缅的积极响应,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机制终于上升到政府间的"一轨"高度。当年12月18日至  相似文献   

2.
中缅跨境马拉松对促进中缅两国创建中缅经济走廊,弘扬中缅传统胞波情谊,对深化“一带一路”倡议和铸牢中缅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远的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通过对中缅跨境马拉松举办赛事历史、项目、规模、奖项和保障等内容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认为中缅跨境马拉松的举办能拓宽中缅交流空间,创造良好边疆政治环境;打造体育旅游城市形象,带动边境地区经济发展;弘扬边疆地区民族文化,促进区域文化认同等立体价值.据此,应全面拓展赛事合作空间;推动两国边境地区经济发展;促进马拉松与民族文化融合;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健康理念.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周边国家建设“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周边外交战略的核心概念。中国周边外交的顶层设计不仅要大力推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中孟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一东盟高铁黄金走廊”等,形成活力四射的中国周边经济圈,“让周边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媵,使我国也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获得裨益和助力”,  相似文献   

4.
正自从2017年11月中缅经济走廊倡议得到中缅两国高层认可之后,沉寂了一段时间的中缅铁路问题再度成为学术界和媒体的热门话题。其实修建从云南到缅甸铁路的设想由来已久,并且一度几乎梦想成真,但又功亏一篑。而事实上,今天的中缅铁路的线路与抗战期间的滇缅铁路已有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5.
<正>"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中国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实现国际合作的战略大政。在此战略指导下,中国提出或强化了一系列建设经济走廊和经济带的倡议。如在北方提出中俄蒙经济走廊,在西南方提出中巴经济走廊、中缅印孟经济走廊,在东南方面,提出大湄公河次区域"三纵两横"五个经济带和中国与东盟"10+1"升级版。建设这些次区域经济走廊或经济带,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布点和组成部分,对于实施周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害怕?     
我国周恩来总理最近先后访问了印度和缅甸,和这两国的总理举行会谈,并发表了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和中缅两国总理联合声明.联合声明中强调的五项原则在亚洲各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中正越来越深入人心,各国公众普遍认为应使这种原则广泛应用到一般国际关系中去.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为了实现中国和印度的迅速崛起,两国积极推进中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在建立中印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两国必定存在激烈的竞争。从中国制造与印度服务等四个方面,分析建立中印自由贸易区过程中两国间的利益冲突,以期有助于两国在建立中印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求同存异",避免冲突、加强合作,最终实现"龙象共舞"。  相似文献   

8.
中国认为中印可在合作竞争中实现共赢,同时认为缅甸对中国“西进”印度洋意义重大。印度视中国为潜在敌手,重视缅甸在其抗衡中国的地缘战略价值。后冷战时期缅甸对中国在缅影响力上升的担忧逐渐加深,力图通过印度来实现力量的均衡。中印缅对彼此的不同认知使三国间的互动难以形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王鹏 《世界知识》2023,(22):39+42-43
<正>在2023年9月召开的新德里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上,美国、欧盟、印度、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以色列等国达成协议,将共同建设“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IMEC,简称“印欧经济走廊”)。从表面上看,“印欧经济走廊”是继“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后,美国参与主导的又一项难以落地的基建项目,但从深层看,该基建计划透露出美国全球地缘战略的逻辑和意图。  相似文献   

10.
1982年12月下旬,孟加拉国和印度两国灌溉部长在新德里举行会议,决定在一年半内达成关于恒河水的分配协议。这是近几个月来印孟两国改善关系的又一步骤。在此以前,1982年10月上旬,孟部长会议主席艾尔沙德访问了印度,两国成立了联合委员会,解决了孟进入印境内的“飞地”通道问题,签署了关于恒河水分配问题的“谅解备忘录”;11月,两国首次签订了科技合作协定。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印度:比较和为什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印的发展确实才刚刚开始。尽管当前两国的经济增长都很强劲,但是,还不能简单地说中印从此步入了平稳发展的大道。因为前面的道路还很长。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一体化大潮下,区域经济合作迅速发展并成为推动全球一体化的重要力量。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21世纪,中印经济要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实现两国迅速崛起,建立中印自由贸易区是其必由之路。依据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运作的经验和教训,结合中印经济等发展的实际情况,从中印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框架协议、时间表、市场准入等六个方面提出对策措施,以期有助于推进中印自由贸易区建立。  相似文献   

13.
中国、老挝的跨境民族的形成有两种情形:一是由于两国边境线划分之后才形成的,二是由于民族迁徙才形成的。中老跨境民族包括藏缅、苗瑶、孟高棉语族的民族,他们不只是从中国迁入老挝,也有从越南迁入的。尽管中老跨境民族有名称不对应的情况,但他们的联系是密切的。  相似文献   

14.
日内瓦会议以来国际形势发展中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日益深入人心。一九五四年六月下旬,即在日内瓦会议期间,我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访问了印度和缅甸。在中印两国总理和中缅两国总理分别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一致同意以(一)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二)互不侵犯;(三)互不干涉内政;(四)平等互利;(五)和平共处等原则,作为指导中印和中缅之间的关系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比较了中印两国利用FDI的情况,分析了东道国利用FDI的经济效应,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6.
自从中缅两国各自摆脱帝国主义的束缚、取得独立以来,两国人民的传统友好关系便在新的基础上不断获得巩固和发展。中缅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有悠久的历史。从古代起,我们两国人民就开始了文化上和经济上的友好往来。缅甸人民亲切地称呼中国人民为“瑞苗”(亲戚的意思)和“胞波”(同胞兄弟的意思)。到了近代,两国人民在反对殖民主义和各自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也是相互同情和相互支持的。缅甸是在1948年1月4日宣布独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则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之后,两国很快就建立了外交关系。自从1954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南亚之间的经济走廊建设最早起源于1998年。当年在菲律宾举行的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第八次部长级会议提出在本区域建设南北经济走廊、东西经济走廊和南部经济走廊。随后又出现了两廊(昆明—河内—海防—广宁和南宁—河内—海防—广宁经济走廊)一圈(2004年)、南(宁)新(加坡)走廊(2009年)等新倡议。党的十八大后,尤其是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南亚之间的经济走廊倡议不断涌现。最早出现的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2013年5月,李克强总  相似文献   

18.
在春节前后的愉快日子里,中国人民热情地接待了应周恩来总理邀请来中国访问的缅甸联邦总理奈温将军。中缅两国总理经过了亲切坦率的会谈,在巩固和发展两国友好关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1月28日,中缅两国之间的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和中缅两国政府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在北京签字。这两个文件的签订反映了中缅两国人民和平友好相处的共同愿  相似文献   

19.
没有中印合作,中印两国的大国崛起都将遭遇严重困难。中印合作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世界主要大国的力量对比,形成足以改变世界格局的巨大人口、经济与市场规模。中印合作也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障碍与问题,其中最根本的障碍是边界领土争端。中国要敢于大手笔、大气魄地主动实施一整套对印度的外交突破,才能真正推动亚洲一体化中印轴心和欧亚大陆中俄印轴心的早日成形。  相似文献   

20.
通过1980至2009年数据,考察日本对中国和对印度商品贸易中中印之间竞争与合作关系。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发现从日本出口看,2003年以后中印两国存在正的相关系数;从日本进口看,1991年以后中印两国则存在负相关系数。由此得出结论:在日本出口方面,中印在2003年后存在互补关系;在日本进口方面中印在1991年后存在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