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血料是古代建筑彩画中常用的地仗胶料。为了准确分析出古建彩画中残留的胶料种类,该文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了血料参考样品的氨基酸组成,并与其他常用胶料进行比较,发现血料中不含羟脯氨酸,且呈现谷氨酸/丙氨酸的比值较低,丝氨酸/脯氨酸的比值较高的特点。使用线性判别分析(LDA)拟合并验证了可用于彩画胶料种类判别的稳定函数。将该函数应用在两件颐和园仁寿殿上架彩画样品胶料的分析中,发现文物样品胶料的氨基酸组成兼具血料和皮胶的特征。得出了使用该模型可以实现血料的成功判别,以及颐和园彩画样品的颜料层胶料为皮胶且流失严重,其中血料是因下层地仗胶料的混入导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毗卢殿是山西柳林香严寺中的重要建筑,构架简明,却又在细节设计上存在独特和矛盾之处。本文基于三维激光扫描和手工补测,对毗卢殿的建筑平面、架道、材分°设计等大木尺度设计进行了解读和还原,发现毗卢殿的设计中采用了 310 毫米和 318~319 毫米两种不同长度的营造尺。两把营造尺反映出其建造年代的复杂性,毗卢殿始建于元代,明清时期经历修缮,但其斗栱仍然保留了元构的尺度和造型特征。  相似文献   

3.
“学宫”为古代学习场所,唐代以后逐渐与祭祀孔子的孔庙融合,形成庙学建筑群。芜湖学宫始建于北宋,几经损毁和重建,现仅存供奉孔子的主体建筑大成殿。大成殿为木架抬梁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建筑墙体与木柱的朱漆、屋面鸱吻与脊兽等装饰、建筑整体布局结构,均符合官式建筑的做法。建筑内部的苏式彩画、精美的镂空雕饰体现徽州地域建筑装饰艺术特征,局部结构以雕花撑拱、抬高的柱础适应地域气候特征。在不违背官方规制的前提下,将徽州地域建筑特色与儒家思想巧妙融合。这种将地域文化艺术与教学思想、办学宗旨融入建筑结构和装饰细节的设计手法,对现代教学场所的建筑设计、内饰创意等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鉴定嘉峪关戏台建筑彩画使用的胶料,使用氨基酸分析法测定了古代常用胶料鸡蛋、动物胶及奶类三种物质的氨基酸组成比.分析了嘉峪关戏台建筑彩画样品,通过将样品和标样的氨基酸组成比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了样品胶料的种类.得出了嘉峪关戏台建筑彩画是采用动物胶作为彩画胶结材料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青海热贡唐卡融会贯通了南亚健陀罗艺术、阿旃陀艺术、西藏艺术、甘孜木刻、敦煌艺术、汉族殿式彩画、中国画线描和染色方法,以及各地民族民间艺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造型规范、构图要求等方面具有引领诸如壁画、堆绣、泥塑、木刻、石刻等其他艺术门类的优势,并自成体系。文章分析了热贡唐卡绘制中颜料配制和色彩的象征意义,运用藏传工笔画法的基本理论阐释了以热贡为代表的安多藏区唐卡绘画的人文特色,揭示了其独特的艺术意蕴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原产于欧洲的钴玻璃颜料smalt,近年来在中国古代文物的科学检测中屡有发现。文献和实物证据共同揭示了这种进口颜料在清代的名称、来源与贸易历史。关于其中文名称,多种文献证明,smalt在清代中国被普遍称为“洋青”或“大青”,民国时期曾出现若干其他译名,包括“花绀青”,但此词实为20世纪初才进入中文的日语借词。关于其应用历史,文献揭示,smalt在清代中国有过较长时段的应用,其在建筑彩画中的应用至迟始自康熙年间,雍正时定为成规,而盛行于乾隆时期;地域范围遍及中国南北。它不仅作为颜料用于建筑彩画、彩塑、油漆和器物彩绘,也作为釉料应用于瓷器、珐琅等手工业。关于其来源和贸易,中国旧海关档案表明,清代smalt的贸易渠道覆盖多个主要港口,来源地以英国和美国为主,也包括丹麦、法国等其他欧洲国家。其贸易规模从清早期到清晚期迅速增长,在中国市场上的价格明显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天贶殿壁画上部的建筑画与“西洋景”、“布景画”这两种民间艺术形式有着紧密的关联,主要表现在画面中的透视方法和明暗效果的运用,这一点可以从它们所共同采用的畸变的透视效果上得到验证。也就是说,壁画上部建筑画中变异的透视造型恰如“西洋景”和“布景画”透视造型的翻版。  相似文献   

8.
“岩彩画”是近年来国内艺术界从材质的角度新命名的学术概念。岩彩画是中国最古老、最灿烂的文化艺术遗产。至今,我们仍然能从敦煌壁画中找到它的画法痕迹和发展脉络。古老的岩彩画不仅对中国绘画,而且对日本、朝鲜、越南等周边国家的绘画都有很大影响。20世纪70年代,国内艺术界对失传的岩彩画进行了重新研究和开发。现代岩彩画更加强调造型、色彩、肌理的相互交织,注重吸收西方的色彩成果及构成理论,将现代理念、敦煌壁画、工笔重彩和民间美术融为一个大的有机体系。  相似文献   

9.
煤矿瓦斯事故时有发生,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既有技术也有管理方面的原因.我们认为,对采掘工作面瓦斯涌出缺乏应有的研究,对其涌出的规律尚不清楚,无疑才是导致技术与管理上出现失误,并导致瓦斯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为此,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和湖南黑金时代有限公司携手合作,选择在不同瓦斯等级的煤矿开展了《湖南煤矿采掘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数的研究》项目研究. 研究地点 洪山殿矿业公司蛇形山煤矿位于涟邵煤田洪山殿矿区,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白山坪矿业公司龙塘煤矿位于郴耒煤田白沙矿区,属高瓦斯矿井.蛇形山煤矿选择在煤矿2344采煤工作面、1914巷道式采煤工作面、22W43风巷煤巷掘进工作面和2344石门外机掘进工作面进行.龙塘煤矿选择在2062、3765掘进(巷道式采煤)工作面和2065采煤工作面进行.  相似文献   

10.
影像志     
正华北协和女子大学。创办于1864年,初名贝满女塾,后发展为女子中学,1905年开设大学课程,1920年并入燕京大学。西德尼·甘博(Sidney David Gamble,1890—1968年)拍摄于北京,1917—1919年间。燕京大学,建立于1919年,是一所私立教会大学。其校舍以早年北京西郊的淑春园故址为中心,整体布局汲取了中国园林的空间处理,建筑群采用中国古典宫殿式样,单体建筑基本取庑殿、歇山及两者结合形式的屋顶,深红色壁柱、白色墙面、花岗石基、青色彩画成为燕园建筑的基本特征。西德尼·甘博(Sidney David Gamble,1890—1968年)拍摄于北京,1931—1932年间。  相似文献   

11.
陕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研究中心是设立在陕西师范大学,并与陕西省档案局、陕西省文物局共建的专业研究机构。研究中心主任、学科带头人李玉虎教授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第五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国家跨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他从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研究21年,先后完成了“褪变档案字迹恢复与保护”、“风化褪色的古代壁画、文物彩绘、建筑彩画的恢复与保护”等系列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12.
妙因寺几座佛殿保存了大量壁画、唐卡和平棋曼荼罗作品。学术界已经就该寺建筑、壁画和唐卡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成果颇丰。但到目前为止,对该寺曼荼罗作品的研究却仅有几篇文章,研究侧重于万岁殿曼荼罗,对于多吉強殿和大经堂所存大量曼荼罗作品只做了简要描述。文章通过实地考察,结合汉藏文献对该寺多吉強殿平棋曼荼罗进行了内容识别和风格研究,认为该殿曼荼罗作品不仅历史久远,而且在内容和表现方法等方面均凸显了自身特色,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陈海实 《广东科技》2006,(10):116-117
随着公共高大空间建筑向大跨度,轻结构方向的发展,膜材料作为一种轻型材料,广泛应用于体育馆,游泳馆,展览馆等大型公用建筑。根据结构不同,膜建筑分钢骨支撑式,骨架悬项式和气压支撑式。膜构造建筑具有大跨度,结构重量比实体屋面轻很多;施工容易,工期缩短;可透光性,节省照明费用等优点,因而逐步受到国内外建筑师的青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湿度对古建油饰彩画的影响.方法 选取中国古建油饰彩画常用的传统材料、遵循传统工艺,制作油饰彩画样板.检测33%~97%相对湿度范围内,油饰彩画样板的颜色、光泽度、老化产物.结果 保存古建油饰彩画的最佳湿度55%~66%.樟丹、群青、铅白等颜料对湿度比较敏感;在66%~85%的较潮湿条件下,樟丹表面变白,生成碱式碳酸铅.对光油紫外光谱分析表明,高湿可促使桐油分子中共轭双键的氧化降解.结论 在最佳湿度条件下保存油饰彩画有利于其寿命的延长.  相似文献   

15.
杨志波 《科技信息》2013,(23):340-340,355
<正>1中庭的概念建筑物中的中庭这个概念由来以久。希腊人早在建筑物中利用露天庭院(天井)这个概念。后来罗马人加以改进,在天井上加盖,便形成了受到屋顶限制的大空间——中庭。也有的称之为"四季厅"或"共享空间"。中庭是一种具有室外自然环境美的室内共享空间。它是以大型建筑内部上下楼层贯通的大空间为核心而创造的一种特殊建筑形式。在人员较集中的建筑中,如宾馆、商业大楼、多功能写字楼等,建筑师围绕建筑物外墙,常用大型建筑内部上下贯通的大空间为核心,以其丰富的想像力创造出室内类似外部自燃的美妙环境。通常见到的中庭有长廊式、贴附式、内嵌式等几种形式。长廊式通常指类似于两建筑物之间的街道加了顶棚形成的空间。贴附式通常指沿建筑物外围局部围成的竖向空间,多数在一层相通,二层及以上楼  相似文献   

16.
对南方地区古建筑彩画进行了区域性划分,并凝练其传统工艺之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南方地区古建筑彩画传统工艺和保护的科学化问题,提出了今后的主要研究任务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楼阁式古塔建筑夜景照明效果不良的现状,合理优化楼阁式古塔夜景照明色温表现视觉适宜性,在只考虑色温效果视觉呈现的基础上,结合古塔周边夜景照明实际环境特征、古塔照明设计色温应用现状及照明手册色温推荐,开展不同模拟场景下的楼阁式古塔夜景照明色温视觉舒适度主观评价实验,将视觉舒适度评价值作为标签,利用C-SVM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构建在不同色温及亮度工况下楼阁式古塔夜景照明色温视觉舒适性主观评价模型,并通过散点图及ROC曲线,对比不同分类模型的分类界面及结果,得到楼阁式古塔建筑最佳色温及亮度表现区间,在不同色温及亮度工况下与视觉舒适度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而对楼阁式古塔建筑照明设计色温表现情况进行评价和预测。将C-SVM分类算法与照明领域问题相结合,为设计者更好地利用照明手段还原人们心目中本质的楼阁式古塔建筑特性提供理论依据,改善楼阁式古塔建筑夜景照明效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比古今岩彩画在中国绘画史中的地位,从岩彩画的渊源、技法、材料及特点谈谈起源于中国旧石器时代的岩彩画之今日复新。  相似文献   

19.
<正>三、兔舍类型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各异,饲养方式不同,因而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建筑形式,主要有棚式(敞开式)、栅饲群养式、山洞式、地窖式、靠山挖洞式、室内笼饲兔舍、半敞开式和封闭式兔舍8种。 四、兔笼  相似文献   

20.
以厦门环岛路(鳌山路-高殿二号路段)工程桥梁B匝道桥梁满堂支架法施工为例,主要介绍了碗扣式满堂支架在城市桥梁施工中的施工工艺,达到安全、适用、高效的目标,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