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研究生奖助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促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以江苏理工学院“1234全方位立体化”奖助体系为例,探索地方普通高校工程硕士奖助体系的构建思路,关键在于统一领导、细化指标、丰富形式、拓宽渠道,实现高效率运作、多层次开展、广覆盖实施的目标,为专业硕士教育与培养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日前,在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开展的"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和"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领域"评选活动中,我校被评为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是福建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当前中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指出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制度设计的初衷和努力解决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问题是当前工科院校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点,详细探讨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与工程能力素质养成、职业资格认证暨就业对接”的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模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4.
刘家凰  吕春晓 《科技资讯》2010,(27):207-208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自1997年设立以来发展迅速,至今已经成为涉及面最广、规模最大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程硕士学生具有实践能力强、理论基础薄弱、学习时间保障性差的特点。统计数据与调查结果均显示,现行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考核模式、以及新技术与知识的教育等方面都存在着进一步改善的需求。从这些方面进行教学模式的改进,对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体的全日制工程硕士,旨在培养一批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应用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以适应国家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推进研究生教育结构的调整,要正确把握好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特点,通过制定适合全日制工程硕士发展的培养方案,建立切实可行的全日制工程硕士评价考核机制,尝试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落实好双导师制,建设好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实践基地,全面探索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赵良忠 《海峡科学》2015,(4):84-85,95
工程能力培养是工程硕士培养的根本目标,培养模式是保证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基石,实践教学体系是工程硕士工程能力培养的主线,邵阳学院食品工程领域按照"校企协同、项目承载"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理论-实践-理论-再实践"四螺旋"工程硕士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以实践为主导,以双导师为主责,师生协同创新"的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特色。  相似文献   

7.
结合当前地方高师院校在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了制约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探索性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地方高师院校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模式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刘广静 《科技资讯》2010,(8):153-153
文章首先分析了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发展及目前状况,指出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它为不同单位不同部门培养专门的人才。现针对工程硕士研究生目前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模的逐年扩大,传统在职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不能满足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本文阐述了制订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思路,探索了通过与企业建立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提升了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实现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工程硕士实践能力评价的基本要求和研究现状,指出工程硕士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在整个工程硕士教育的各个环节,一般以培养方案统携规范,并受课程实践、专业实践、学位论文和质量保障等多个重要因素影响。围绕工程硕士培养目标,提出了客观规范、可操作性强的工程硕士实践能力评价体系和指标标准且详细分解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主要观测点、参考权重等层级评价模式。同时,指出了工程硕士实践能力评价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个别化教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随着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的个体差异也越来越突出。文章探讨了在研究生课程学习之外实施特别培养计划的实施目标和实施过程,以此作为研究生个别化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从而满足社会对研究生的重创新、高素质、多层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的需要,针对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借助CDIO工程教育理念,从目标定位、方案设计、课程设置、实践操作等方面构建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达到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结合国家宏观战略和行业发展特点,以安徽建筑大学为例,分析了地方建筑类高校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从市场需求、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出发,联合企业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从而为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确立方向,同时也为地方建筑类高校机械工程专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主要针对西部院校材料类工程硕士的培养方案进行分析和优化,通过分析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培养单位在工程硕士的教育中,紧紧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结合经济需求和本学科发展水平,借助产学研教育模式,不断优化培养方案,确保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工程硕士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培养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连接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应用的桥梁,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与工学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学位层次,但工程硕士生的培养目标、学习方式与工学硕士研究生有所不同,因此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的双导师制度在企业导师选择方面有诸多问题需要优化分析。该文通过分析当前工程硕士企业导师制度存在的几点问题,提出了从企业导师库建立及遴选、业绩考核体系建立、实施企业导师激励措施、明晰企业导师和学术导师工作职责等几个方面对现有工程硕士研究生企业导师制度进行优化,从而保证工程硕士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建立与经济快速发展相适应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当前高职教育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从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指出,以市场为导向,以现代整合能力为中心,以培养综合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并依次开展教学和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建立与经济快速发展相适应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当前高职教育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从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指出,以市场为导向,以现代整合能力为中心,以培养综合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并依次开展教学和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工程硕士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的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音  宋建新  邓艳  范以宁  孔媛媛 《科技信息》2010,(35):I0008-I0008,I0012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本文介绍了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建设背景、建设途径和建设过程,分析了设站企业的条件,论述了在工作站建设、运行和管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采取的解决方法,对工作站的建设实践进行了总结。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为高校构筑了研究生实践教学平台,必将在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实践环节培养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实践综合能力不足的现状,结合工程训练实践教学课程建设目标,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指导,提出了基于CDIO的工程训练开放式教学创新培养方案,形成了由基础训练层、应用训练层、创新训练层和综合训练层组成的"四位一体"的开放式实践教学培养模式。通过开放式工程训练创新实践教学,实施基于CDIO培养模式彰显了学校"工学并举"的办学特色,提高了工程训练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有利于工科院校工程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实施学位条例后的一项重大改革。本文回顾了工程硕士教育的探索之路与改革历程,指出建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