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类对早期鸟类的认识,始于始祖鸟。因为最初羽毛只是在鸟类身上出现的,所以人们对鸟类飞行的了解,也仅仅凭借羽毛。后来,当人们发现有羽毛的动物遗骸化石时,自然就首先想到鸟类。但是,随着古鸟类研究的逐渐深入,以及世界范围内鸟类化石的不断发现,人们对于最早出现的羽毛和鸟类起源、演化等问题的看法发生了质的改变。事情源于发现于辽宁西部的尾羽龙、北票龙、中华龙鸟、中国鸟龙、小盗龙,以及树息龙等一批长羽毛的恐龙化石。起初,人们认为这些都是鸟类化石,但是后来经过形态学和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发现,羽毛最早是出现在体形轻巧、行动敏捷…  相似文献   

2.
刘东旭 《科技资讯》2013,(18):243-244
窃蛋龙类由一群白垩纪的手盗龙型尊脚类恐龙组成,它们善于奔跑,拥有细长的后肢和紧握的双手,并且很少超过两米的长度。窃蛋龙类是善脚类恐龙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类群,它们为善脚类恐龙的演化,和鸟类的恐龙起源假说提供了很多可靠的化石证据。至今为止,热河生物群中共发现了6种窃蛋龙类,它们分别是:郎氏尾羽龙,董氏尾羽龙、戈氏切齿龙.史县似尾羽龙、王氏宁远龙和粗壮原始始祖鸟,其中鄄氏尾羽龙和萱氏尾羽龙同属于尾羽龙属。从骨骼的解剖特征上分析,这六种热河生物群中的窈蛋龙都属于窃蛋龙类中较为原始的类群,而这些原始类群的窃蛋龙类的发现与研究也将会为窃蛋龙类的起源与演化提供十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鸟类的起源问题一直以来存在着多个假说和激烈的争论,近年来中国辽西热河生物群出土的许多带羽毛的兽脚类恐龙化石,为鸟类兽脚类恐龙起源说提供了直接的化石证据.  相似文献   

4.
鸟类起源问题及其相关问题是20世纪至21世纪最重要的演化生物学议题之一。随着辽西热河生物群及燕辽生物群带羽毛恐龙和原始鸟类化石的发现,鸟类起源于一种小型兽脚类恐龙的假说因证据充分而逐渐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而在此期间,曾经存在一个"时间悖论":已发现的大多数带羽毛恐龙所处的地质年代比迄今最早的鸟类始祖鸟要晚,这成为恐龙起源假说反对者的有力武器。而赫氏近鸟龙是人们第一种确定的比始祖鸟早的带羽毛恐龙,作为最早的带羽毛恐龙之一的赫氏近鸟龙便成为支持鸟类起于恐龙假说的有力证据。自近鸟龙发现后的10年间,古生物学领域在以近鸟龙为对象的研究中连续取得重大进展,涉及分子生物学、演化生物学以及动物行为学等领域,这些发现对于进一步理解近鸟龙行为习性、生理功能以及其在恐龙向鸟类演化过程中的关键地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2017,(5)
正海外漂泊20年后,中华贝贝龙,这件轰动世界的8 600万年前的恐龙胚胎和蛋化石标本,终于回到中国。它的发现,不仅增加了窃蛋龙的新种类,而且为了解窃蛋龙类的个体发育提供了重要线索。窃蛋龙属于兽脚类中、长羽毛的手盗龙类恐龙。它们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构造,比如一些原始的种类(切齿龙和尾羽龙)都有牙齿,尾羽龙的尾部生有与现生鸟类一样的羽毛;而进步的种类头骨高度气腔化、吻短、没有牙齿,可能有角质喙等,这些特征均类似于现生鸟类。因此,窃蛋  相似文献   

6.
科学触角     
<正>像蝙蝠一样飞行的恐龙鸟类的翅膀和其近亲兽脚类恐龙的前肢共用一套形体构型,而片状飞羽被认为是鸟类和能够飞行的兽脚类恐龙最关键的特征。2015年4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临沂大学郑晓廷带领的团队在Nature上报道了产自河北省中上侏罗统髫髻山组的一种新的兽脚类恐龙标本,命名为奇翼龙(学名Qi yi,这也是迄今最短的恐龙学名)。奇翼龙属于与鸟类关系密切的擅攀鸟龙类,其前后肢  相似文献   

7.
复原单个恐龙全身羽毛彩妆(图) 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研究人员与北京大学、耶鲁大学、得克萨斯大学、阿克伦大学的科学家合作,各自发挥其在恐龙、现代鸟类和古鸟类等领域的学科优势,对单个小型兽脚类恐龙——赫氏近鸟龙进行全身羽毛复原,  相似文献   

8.
王敏 《大自然》2011,(2):70-72
鸟类的起源问题是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领域,涉及鸟类的形态结构、飞行和羽毛等多方面内容。随着越来越多重要化石的发现,鸟类的恐龙起源学说已经逐渐为学术界所接受。特别是近年来,在我国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以及侏罗纪地层中发现了许多保存精美的带毛恐龙、中生代鸟类化石等,  相似文献   

9.
正科学世界:为什么中华鸟龙的发现如此重要?徐星:恐龙演化研究涉及的范围很广,比如主要类群的起源、多样性变化、绝灭、恐龙大型化等,都是很有意思的科学问题。但总体来说,向鸟类的演化是恐龙核心的演化事件。自始祖鸟的发现和赫胥黎提出恐龙来自鸟类的假说以来,恐龙变成鸟的理论框架逐步建立,并有了一些证据。但还是有很多具体问题亟待解决,其中最关键的就是羽毛是如何出现的。传统上,羽毛是鸟类与其他动物相区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恐龙化石非常丰富,属种之多,延续时代之长,举世罕见,堪称“恐龙王国”。最近几年,我国辽西地区下白垩统热河群产出的恐龙化石再次引起了世界瞩目。从分类上讲,热河生物群中发现的第一块恐龙化石,是产出于朝阳县梅勒营子的鹦鹉嘴龙化石。鹦鹉嘴龙是一种亚洲特有的恐龙,因其吻部长得像鹦鹉嘴而得名。这种恐龙是一类两足行走的植食性动物,是许多恐龙研究学者感兴趣的一类恐龙。不过,真正把世界的目光引向辽西的发现,是带羽毛的兽脚类恐龙化石。中华龙鸟发现于辽西北票,从形态上看,它处在向鸟类演化的一个相对原始的进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鄂托克旗查布地区恐爪龙类足迹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查布地区下白垩统中保存大量的兽脚类和蜥脚类恐龙足迹以及鸟类足迹化石,2014年再次对内蒙古鄂托克旗野外地质遗迹博物馆(8A和8B化石点)周边的地层进行系统考察,发现两个恐爪龙类恐龙(Deinonychosauria)的二趾型兽脚类足迹,这在鄂托克地区是首次发现。经对比研究,将其归入奔驰龙足迹属(Dromaeosauripus)。与奔驰龙足迹一起发现的还有其他两种兽脚类足迹(Asianopodus robustus和Grallator),反映了恐爪龙类恐龙的生活习性。此类足迹的发现不仅填补了内蒙驰龙足迹(Dromaeopodidae)的空白,增加了世界二趾型足迹的记录,也为鄂托克地区古生态与地层对比提供了素材。  相似文献   

12.
辽西是个神奇的地方。那里出土了各种长羽毛的恐龙的化石.为解开鸟类起源之谜不断地增加着新线索。不久前,新的发现再次震惊了世界——长着四个翅膀的顾氏小盗龙“飞”上了《自然》杂志的封面,解开鸟类起源之谜似乎近在咫尺了。  相似文献   

13.
《科技导报(北京)》2013,31(13):14-14
发现飞行恐龙化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等在辽宁省西部发现了令人震惊的飞行恐龙胃容物化石,首次确认小盗龙(Microraptor)会将鱼类列入食谱,这一发现对了解古生物的行为学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小盗龙是世界上最小的肉食性恐龙之一,生活在距今1.2亿前的早白垩世,常见体长约60cm,但身体只有鸽子那么大,并有着锋利的爪子  相似文献   

14.
《华东科技》2012,(6):76-76
一个古老的问题流传已久: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如果以进化的观点来回答这一问题,那么答案很明显:先有蛋。恐龙——作为鸟类的祖先,就是产蛋的,因此,在属于鸟类的鸡出现很早之前,就有蛋了。在化石证据与进化观点的辅佐下,回答这个问题很轻松。对恐龙进化的研究,会提供许多鸟类显著特征的进化路途,如中空骨骼、温血、羽毛及飞行能力等。  相似文献   

15.
谢飞 《科技资讯》2014,(36):217-217
恐龙是中生代最庞大的生物群,其中兽脚类恐龙种类繁多,化石数量发现的较少,但是其中的牙齿化石相对较多。由于带齿根的牙齿多与齿骨一同保存,很少有单独发现的牙齿,因此单个牙齿的研究并不多见。研究牙齿化石不仅可以对恐龙进行系统分类,而且对恢复古环境、古气候也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今天简单介绍几种大型兽脚类恐龙牙齿:阿贝力龙类,棘龙类,异特龙类和暴龙类牙齿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2017,(3)
正研究人员在琥珀中发现了一小截恐龙尾巴,上面还保存着栩栩如生的羽毛!由此证实了世界上的确存在过带羽毛的恐龙,现今鸟类正是由这类恐龙间接而缓慢地演化而来的。此外,研究人员还尝试分析恐龙尾巴中的微量元素组成,希望为化石的蛋白质分析提供依据。近些年,关于缅甸琥珀的研究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如在琥珀中发现了样子古怪的陷阱蚂蚁、全新的昆虫类群——奇翅目以及反鸟类的翅膀  相似文献   

17.
小菲 《小学科技》2013,(7):49-49
A:1861年,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动物化石,这种动物具有翼龙的基本特征,但是它却有着鸟类一样的羽毛。于是,科学家将其命名为“始祖鸟”。它的大小和形状与现在的喜鹊相似。不过,始祖鸟虽然长着羽毛,但它有着现代鸟类所没有的特征,例如,始祖鸟有牙齿,可以用来捕捉昆虫等;它的翅膀上还有三趾利爪,能够帮助它攀爬树木;它还有长长的尾椎。始祖鸟的这些特征与兽脚亚目恐龙相似。因此,科学家们一直为始祖鸟应该归为鸟类还是翼龙而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18.
<正>"华丽羽王龙是已知的、唯一带羽毛的大型暴龙。同时,它也是目前发现的个体最大、羽毛最长的恐龙。"发现"中华龙鸟"众多周知,身覆羽毛是鸟类共有的一个特征。自从1861年,第一枚始祖鸟化石的发现,让人们了解到了最古老的羽毛的样子,也让科学界相信远在一亿五千万年前地球上就出现了鸟类的踪影。其实,在遥远的中生代时期,身上长有羽毛的动物不仅只有鸟类。1996年,中国辽宁省西部距今约1.25亿年的地层中发现了一块重要的化石——一只鸡一般大小的恐龙,在这只小  相似文献   

19.
鹦鹉嘴龙作为亚洲东部地区早白垩世时期中所特有的原始角龙类群,对研究角龙类的起源和演化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在辽宁西部地区发现大量鹦鹉嘴龙化石,大大推进了该类恐龙的骨骼解剖学和古生物学研究。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对鹦鹉嘴龙科内的属种分异度进行了剖析,并对该科的地史地理分布特征和演化历史进行了讨论。此外,本项研究应用医学CT扫描和计算机辅助三维图像重建技术,对辽西新发现的一件完整的鹦鹉嘴龙头骨进行了CT扫描和三维图像的复原。这一手段的应用揭示了该头骨腭面的形态结构,为鹦鹉嘴龙类的解剖和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特征信息。  相似文献   

20.
一个由中美科学家组成的团队研究发现,一个距今一亿两千万年的小型兽脚类恐龙拥有一身光滑油黑的彩虹色羽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