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5年底和2016年初,在亚洲诞生了两个"新生婴儿",一个是东盟共同体,属于次区域共同体,另一个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为多边开发银行。表面上看,两者似无多少关系,但实际上他们不仅"沾亲带故",而且属"血缘亲属",其共同基因就是基础设施建设。一求一供,一拍即合2015年底诞生的东盟共同体包括政治安全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社  相似文献   

2.
<正>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建立三年多来,在中国、泰国、老挝、柬埔寨、缅甸、越南等流域各国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正在成为中国—东盟合作乃至中国周边外交的新亮点,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成果。湄公河国家是东盟重要组成部分,澜湄合作不仅有效平衡了东盟内部发展水平,也有力推动了次区域的多层次、高水平与可持续发展。澜湄合作见微知著地反映了中国与湄公河国家、中国与东盟友好合作不断深入的态势,成为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中国推进区域合作和周边外交的一项重要举措,"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于2015年11月12日正式成立。2016年3月,中国主办了首次澜湄合作机制领导人会议,预示着澜湄机制建设将进入全面推进阶段。但是,澜湄合作机制建设面临着诸多困难,我国应对此有所准备并积极面对。意义重大中国目前参与的次区域合作机制主要有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GMS)和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机制等,新建立的澜湄合作机制是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4月,不丹政府宣布暂不参加印度莫迪政府大力推进的"孟(加拉国)不(丹)印(度)尼(泊尔)次区域合作"(BBIN)框架下的"机动车辆(通行)协议",致使这一互联互通机制四角缺了一角,"BBIN"有变成"BIN"的危险。面对挫折,尽管印度政府信誓旦旦宣称将坚持不懈推进南亚次区域合作,但难以掩盖其雄心勃勃的区域合作战略面临的尴尬。从"增长四角"到"孟不印尼""孟不印尼次区域合作"是成  相似文献   

5.
<正>各个力量间重新洗牌魏玲:总体上看,东盟共同体对中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中国—东盟关系以及"一带一路"建设上(主要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海丝");对地区的影响则涉及地区的自贸体系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与东盟关系正由"成长期"转入"成熟期"。东盟所有国家都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与东盟及其成员国的很多合作属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双方合作存在诸多发展机遇,并已经在多领域取得初步成效。澜湄流域各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合作方面取得多项共识,双边和次区域合作取得务实而可喜的进展。南海局势暂时总体降温,"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迎来难得的机  相似文献   

7.
正澜湄合作是澜湄五国与中国合力自主推进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开展新时代周边外交的重要合作平台。历时不到两年的澜湄合作机制自成立以来备受关注,并已取得显著成果,从最初的"培育期"进入"成长期",机制建设不断完善升级,对次区域的发展建设影响深远。2018年1月10日澜湄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的召开以及随后李克强总理对于柬埔寨的访问,是十九大后中国周边外交的新开局,  相似文献   

8.
正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之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中老柬越缅泰六国在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合作等机制的同时,还共同建立了一个新的次区域合作机制——"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中国作为该次区域合作中最大的经济体和提供重要发展机遇的国家,有必要在相关战略,合作的准则、领域和次序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并重视基层的实践和创新,从而不断深化澜湄合作。  相似文献   

9.
<正>在"上海论坛"2017年会期间,作为子论坛之一的"转型中的中国与东盟关系:分歧管控与合作共赢"国际研讨会于5月28日在复旦大学举行。研讨会由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中国—东盟学术共同体、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来自中国与东盟十国的近30位学者与会。中国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中国与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0月7日召开的东盟首脑会议宣布,将于2020年建成东盟经济共同体,这是东盟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的重大步骤。此前,东盟经济合作的基本目标是建立较为统一的东盟大市场,其主要手段是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东盟宣布建立的经济共同体实质上有两大目标,一是要建立一个统一大市场,这是原有自由贸易区计划的基本目标;二是要将东盟建设成为一个统一的生产基地,这是此次合作宣言的深层意义所在。也就是说,东盟的经济合作将在市场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向促进产业合作的方向发展。为此,东盟在其建立经济共同体的行动计划中,一方面继续强调并充实市场整合…  相似文献   

11.
正7月30日,东盟负责经济共同体事务的副秘书长里洛接受笔者专访时表示,要力争年内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因为这不仅有助于本地区国家携手应对新冠疫情冲击,也有利于保持贸易和投资尤其是供应链的开放,更对中国与东盟通过增进"一带一路"建设协同性来促进地区增长、强化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是RCEP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朱青穗 《科技信息》2010,(20):60-61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东盟"合作机制实现了文化合作交流的快速发展.但是在全球文化大融合的趋势下.势必会产生各种文化的碰撞,"中国-东盟"合作机制文化安全受到了挑战.本文从全球化时代背景之下.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立论基础,阐述文化安全的重要性,分析影响"中国-东盟"合作机制文化安全的内、外部原因,提出未来"中国-东盟"合作机制文化安全发展的应对措施,建立"中国-东盟"合作机制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共同维护"中国-东盟"合作机制文化合作安全.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11月12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以下简称"澜湄机制")将在中国云南省景洪市举行首次外长会。这标志着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六国将启动次区域合作新尝试。以澜沧江—湄公河为主轴的次区域合作自上世纪90年代兴起以来,已形成包括"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在内的多种合作机制。那么,创建"澜湄机制"有何特殊意义?其未来发展方向如何?即将举行的外长会将会作出回答。"澜湄机制"的提出1992年成立的GMS机制,是由  相似文献   

14.
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应突出三个重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区域和次区域经济一体化正在不断加强。随着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与快速发展,环北部湾地区作为中国与东盟跨海联结的纽带,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广阔的开发前景,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特别是自贸区建设进程的加快,  相似文献   

15.
<正>"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中国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实现国际合作的战略大政。在此战略指导下,中国提出或强化了一系列建设经济走廊和经济带的倡议。如在北方提出中俄蒙经济走廊,在西南方提出中巴经济走廊、中缅印孟经济走廊,在东南方面,提出大湄公河次区域"三纵两横"五个经济带和中国与东盟"10+1"升级版。建设这些次区域经济走廊或经济带,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布点和组成部分,对于实施周  相似文献   

16.
2018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同时也是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共同确定的中国—东盟创新年。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杨秀萍特撰文,指出中国—东盟关系将不断提质升级,打造更高水平的战略伙伴关系,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国—东盟中心愿与中国和东盟社会各界抓住机遇,携手共进,为中国—东盟的美好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正>推动省部产学研合作,是广东省、教育部、科技部联合探索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重大创举。珠海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部产学研合作的决策部署,坚持立足珠海、面向全国、放眼港澳,围绕"一个核心目标",强化"两大推进机制",打造"三大服务平台",完善"四大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盟地区有着300多个民族。民族人才培养,对中国-东盟长远合作有着深刻的战略价值。中国-东盟政府和高校应在民族人才培养问题上,形成广泛共识,倡导并大力推动面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民族人才培养,克服各种障碍,从赋予孔子学院民族文化交流与民族人才培养新功能、建设友好学校或院系、推行"3+1"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合作以及提升互派留学生规模与层次方面,建立多元一体的民族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9.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东盟正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优先区域。当前中国和东盟的合作仍面临着一些障碍,高等教育合作能够沟通民心、增强政治互信、积累人才和技术、拉动经贸合作,从而帮助化解合作风险,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制定适应"一带一路"新形势的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政策,需回顾中国与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的历史进程。中国与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经历了1991年前的铺垫期、1991年至2010年的巩固期和2010年以来的拓宽期3个历史阶段,将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一以贯之。针对当前中国推进"一带一路"的新形势,未来的政策既要灵活利用双边和多边机制,对接东盟战略和东盟各国国情,还要保障人员流动的便利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经济合作是目前世界经济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发展模式,其中,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合作更是发展迅速.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应建立完善的争端解决机制.本文在分析<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协议>特点的基础上,借鉴了欧盟(European Union,以下简称Eu)与北美自由贸易区(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rea,以下简称NAFTA)中争端解决机制的相关规定,为完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