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孙阳俊 《广东科技》2012,21(11):36-37
现代语文教育的鼻祖叶圣陶先生曾说:“尝谓老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白求解决,故老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可见,如果学生能通过‘自为研索”而达到“自求解决”,那么,学生自行探索、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锻炼和加强。  相似文献   

2.
历来的教育研究,缺乏对教育者无意识产生的教育失误现象的探究。建立“误教学”,深入、系统地研究误教现象及误教问题,探讨误教规律,十分必要。构建设教学理论、研究误教的表现及成因、提出误教防范与矫正的措施,是这门学科研究的基本内容;综合性、交叉性和应用性,是这门学科的特点;研究内容的复杂性及因素的多变性,则使该学科的研究方法呈多样化。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首先是“语”,其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要把语文课上得象语文课,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  相似文献   

4.
一虽说学科教学论的前身是学科教学法,但是学科教学论与学科教学法又有区别。以往的学科教学法,从总体上来说,是以研究某一学科的教学方法为其主要任务,对教学过程的认识只局限于“教什么”和“怎样教”,从而忽视了学生“怎样学”的一些问题。学科教学论是把学科教学和教育结合起来,综合研究教育科学与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内在联系,力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一门学科。它是以研究某一学科的教育和教学规律为主  相似文献   

5.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对于中国人而言,既是思维的工具与交际的工具的完美统一,更是实现其他全部学科领域创新的最基础的工具。因此,当代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的创新,已成为创新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工作。围绕教育创新的“三个纬度”意义,开展以意识性创新为主体的创新能力教育,是加强语文教学籍其他相关学科教学创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一门综合类学科,是各类学科的基础,知识面比较广。中学语文教学,应该从小学语文教学那种死记硬背、枯燥无味的学“认字”、“写字”的方法中走出来,引导学生切合实际,根据需要灵活运用。“对话”就是一种比较好的“教”与“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素质教育的要义就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德、智、体、美、劳等),根据学生的身心规律,促其生动活泼地发展健康个性,培养创造活力。基础教育阶段,在各门学科中,语文是一门最基础的学科。时下,对语文教学,许多有识之士普遍认为,现在语文教材和教法存在教材过旧、内容过量、教学过细、作业过多等弊端。语文…  相似文献   

8.
袁玲 《科技信息》2012,(36):500-500
与其他学科一样,(5+2)高职模式的数学教育也面临着“教什么内容?采用什么方法教?什么模式更适合当前社会科技发展的需要?在新的形式下,在学科教育中应融入什么新的内容?……”等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本文作者根据多年从事高职数学教育的经验以及思考对上述问题作一定程度分析的同时对高职(5+2)数学教育作简单程度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教育家陶行知谈到培养目标时说:“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认为“真人”就是人格高尚的人。“先成人,后成才;既成人,又成才”,是教育的宗旨,而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担负起这一重任。语文教学是老师和学生之间活生生的人的关系,是用智慧培育智慧,用生命呵护生命,用创造栽培创造的事业。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将人文精神教育“伪圣化”的倾向进行了剖析与反思,论述了弘扬人文精神的价值和意义,提出语文教学必须克服人文精神教育的“伪圣化”倾向。由“关注教”、“关注学”转向“关注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语文课程功能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是与人的生命、生活及其他学科接触最密切的学科,服务生活是语文课的根本意义所在,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是实现语文教学意义的必然要求,我们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就必须树立“大语文”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美育 ,即审美教育 ,也叫美感教育。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一样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新世纪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就学校美育而言 ,除创设必要的美育设施和良好的美育环境之外 ,主要是通过学科教学来实现美育的目的。因此 ,探索语文美育的新渠道、新办法 ,自有它深远的现实指导意义。一、强化美育意识 ,突出美育行为自觉性。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 ,体现了中国语文教育的民族化特点。古代的孔子曾提出通过“诗教”来培育“温柔敦厚”的人性 ,后来 ,孟子的“养性”说 ,荀子的“移风易俗”说等 ,都对美育发展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近代的…  相似文献   

13.
语文在小学教育中,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语文是学好各门学科、掌握各种知识的基础。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认识学习其他事物。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文字是书面语言的符号,是记录语言的工作。教学生学习书面语言,首先必须掌握这个工具。因此,要十分重视识字教学。  相似文献   

14.
教育教学研究,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各种方针、政策和教育教学方案。都应该以教育教学研究为指导。都应该是教育教学研究的结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教育教学研究的品格对教育事业至关重要。就具体学科而言,每门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都与这门学科的学术研究密切相关。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笔者考查了当前比较著名的语文研究期刊如《中国语文》、《语文建设》和语文教学网站的有关论文及其作者。发现我们的语文教学研究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语文教学的质量是很难提高的。  相似文献   

15.
在多元语境中,诗教传统仍得到了隐性绵延。当语教理念成为独尊并罢黜多元之后,语文教育的诗魂就进一步迷失了。在“大一统”的格局中,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不可能异彩纷呈,更不可能形成流派。尊俗敌雅的偏颇不仅降低了语文教育质量,也降低了全社会的语文水准。在商业驱动和畸形评价的双重挤压下,语文无法不急功近利。语文教育需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到常识,续接传统。并在诗与语之间找到平衡,使雅与俗达成交融,全面实现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朱煜 《洛阳师专学报》1999,18(1):105-108
从本世纪80年代末产生的历史教育学,与历史教学法相比,不仅是名称的改变,而在于学科内涵的拓展,是教育科学属下的历史教育理论形态。它以历史教育为特定的研究对象,综合历史学科和教育学科的理论,来自教育实践并直接指导教育实践。建构和发展这一理论体系,需运用哲学、教育科学、历史学以及系统论等多种研究方法。哲学方法是基础,教育学原理为核心,着重展现历史教育自身的特殊规律。历史教育学一般包括四方面内容;(1)研究“为什么教和学”;(2)研究教和学什么”;(3)研究“怎样教和学”;(4)研究“由什么人教”。作为师范院校的一门课程,师范院校的历史系科,可开设一门《历史教育学概论》必修课程,同时有选择地开设几门选修课,如“历史教材研究”、“历史教育心理学”、“历史课堂教学艺术”、历史教育测量与评估”等。  相似文献   

17.
“为创造性而教”,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已经成为目前世界各国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语文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认为:学习主体意识的树立、学习主体能力的培养是基础;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是关键;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核心。紧紧围绕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中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新思路,才能使“为创造性而教”不成为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8.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但是,现阶段聋校语文教学仍然存在着低年级反复地学词学句,中高年级以“灌输—分析-训练”为主要方式的状况。教师以“学科为本”,忽视了教育对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艺术性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培养。须知,语文教学不只是认识,也是情感活动,它较之其他学科更具有浓厚的情感性。情感因素正是实现语文教学艺术化的关键因素,只有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的交流,才能奏出语文教学艺术经久不衰的美妙乐章。 一、加强情感交流的理论依据 20世纪60年代,西方兴起了现代人本主义教 育思想(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由于种种 原因,这一教育思想直到80年代,才被人介绍过 来,但却迅速地传播到我国教育的各个领域,产生 了一定的积极影响。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提出了一种“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Student —centered  Theory)及“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Nondirective Thaching Model)。它突出教学情 感因素,形成以知情协调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基本 模式。教学中应将学生从传统的“受纳器”中解放 出来,真正赋予其“自我”的中心地位,教学活动要 时刻考虑自我,而且作为整体性学习活动,应该是 知和情的统一。其理论对当前语文界所提倡的创 新教育具有指导意义。宏观上,有利于现代大语文 教学观的确立,学生主体性的张扬,师生地位角色 的进一步...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属母语教育的范畴,学生在学习前已经有了相当多的机会接触它,尤其是听、说和读的实践更多一些。因此,学生学语文时常常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课文似乎看得懂,若追问,又说不准,也说不清。教师如何把学生“似懂非懂”处教得“真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