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景观功能网络评价,提出城市复合空间优化方案,并选择常州市为研究区,实证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理念在空间优化过程中的操作性。由于城市为整合社会、经济与生态功能的复合生态系统,本研究首先依据城市景观功能与结构特征,将城市空间结构分为支持社会经济功能的红色景观,维持能源、资金、产品与信息传播、流通的灰色景观、保持生物多样性与调节区域环境的蓝色景观及绿色景观。其次由功能网络连通性及其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城市景观格局、功能流路径与不同功能流在空间上的相互作用,以获得生态功能冲突与环境敏感区域的空间位置。最后,从功能整体协调发展角度,将研究区分为优化开发、调整开发、限制开发及禁止开等分区,针对其存在的生态安全问题,提出符合城市生态安全的空间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2.
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的规划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玮  李莉萍 《江西科学》2012,30(2):157-163
兼具城市和农村双重属性的城市边缘区是处于城乡之间、城市和乡村的社会、经济等要素激烈转换的地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其景观生态问题和生态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出现了城市与乡村交互的界面逐渐模糊,乡村逐渐被城市所吞噬,景观格局混乱等问题。从城市边缘区的特征和功能入手,对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进行了特征、功能的定位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的整治方法以及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城市景观结构与功能、格局和过程之间的联系是当今人们关注的主题之一.本文选择福州市(小福州)为研究区域,应用RS与GIS技术对2003年、2007年、2009年三期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判读,并且利用景观分析软件深入分析了研究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研究表明城市扩展造成了生态绿地破碎化、景观连通性降低及景观单一等问题.同时结合景观组分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空间作用关系,研究了福州市景观结构紧密性和生态功能空间差异,进而构建源地、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等景观组分模型,以便实现区域生态网络的空间联系.最后本研究对区域景观格局优化提出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4.
城市景观生态建设初探——以开封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景观生态建设是城市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以河南省开封市为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分析了开封市景观生态现状和生态建设内涵,对开封市景观生态建设提出了一些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卫星遥感调查、地面调查与历史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手段,重点研究不同景观要素的变化情况,探讨景观结构和功能变化与青岛市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高强度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是青岛市景观变化的直接驱动因素,生物过程在景观动态变化过程中居于次要地位;景观演化的基本格局是城市要迅速膨胀,农业和自然要素则不断减少;由于缺乏必要的景观结构和功能的相互适应设计,在青岛市景观演化过程中,存在一些潜在的生态问题。本研究初步探讨了青岛市景观生态保护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迟翔 《科技资讯》2010,(34):220-220
城市河流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城市河流的改造,对与景观的提升以及生态保护性调节性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次对赤峰市锡伯河的景观改造工程,是结合城市防洪、城市交通、城市绿化的综合性改造工程,改造后的锡伯河,必将对赤峰市的各个方面发展起到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杨文婷 《科技信息》2012,(36):I0162-I0162,I0164
当前城市中出现的包括环境在内的各种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合理的景观生态格局所造成的。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城市的景观空间格局进行研究,可以有效地揭示城市生态状况及空间变异特征,把握景观空间格局的演变过程与驱动力,从而为景观生态安全评价和景观生态规划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8.
城市林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生态、防护、休闲、景观等方面。植物材料是城市林业景观要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材料的自然景观功能是其他材料无法替代的。我国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各地在发展城市林业时面临的植物材料选择问题也日益突出。着重讨论了山西中北部在城市林业景观构建中植物材料选择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城市森林具备调节气候、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净化大气、降低噪音等生态功能。文章以乌鲁木齐市为例,分析了该市的城市森林建设现状及城市森林景观对本市的生态、经济、社会贡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景观生态学以景观为研究对象,强调景观结构和功能对生态过程的影响,重视景观中生物群落与主要环境条件之间错综复杂的因果反馈关系.因此,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导入景观生态学的理念和方法,必将为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生态学原理主要包括斑块一廊道一基质模式、景观多样性和景观异质性、景观连接度及景观连通性以及景观生态规划格局原理等.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要从城市园林斑块的建设、席道的规划设计、城市绿色生态网络的构建以及大型的城郊森林斑块和环城森林带建设入手.  相似文献   

11.
伴随城市的发展历史过程,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如一柄双刃剑,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常常对城市与区域生态环境造成难以逆转的破坏.在此背景下,该文试图探讨基于生态景观系统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基本框架,力图通过对城市斑块的保护,维护城市生态景观系统的完整性,构建完善、有机的自然和人工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可持续的城市空间结构.并以福建省龙岩市为例,依据理想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结合市域景观生态系统结构,认为城市未来应按照“一城两区、一主一副”的总体思路,在完善现状老城区的基础上,向西南跳跃式拓展,构建多中心开敞组团式的新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12.
在简述国内外生态城市发展特点、趋势的基础上,针对贵州喀斯特山区特点,探讨了生态城市的生态景观建设的原则,以贵阳市为例提出了喀斯特山区城市生态景观建设(布局)的五种主要模式:生态社区、生态产业园、生态景观园、生态防护园和生态廊道,分析了贵阳市生态景观空间的拓展方向,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与方法,阐释了成都市生态系统调节气候、固碳释氧、保持土壤、涵养水源、净化环境和减弱噪声等生态服务功能,对其经济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成都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年总价值为11 524.79亿元,该市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2 185.7亿元.巨大的生态服务潜力,为成都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依据重要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固碳释氧功能、调节气候功能、涵养水源功能、保持土壤功能、净化空气功能与减弱噪声功能.污水治理与土壤重金属降解是成都市下一阶段景观管理与生态建设中需要重点保障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4.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复合人工生态系统,城市生态适宜度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笔者针对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逆生态”问题,从主城区资源消耗与支撑、主城区环境状况与污染负荷、主城区效率效益、主城区社会保障及福利和市域生态支撑5个方面提出了城市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推理与模式识别的方法构建了城市生态适宜度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扬州市1997—2007年的城市生态适宜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997—2007年扬州市城市生态适宜度为0437~0634,处在一般和良好之间,且适宜度值总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生态价值的核算是人类对自然与生态系统的认识应用于经济决策的桥梁,喀斯特山区面临环境恶化和经济贫困双重压力,揭示森林生态功能价值的空间演变特征是实现喀斯特山区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依据国家林业局发布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规范》(LY/T1721—2008)标准,基于不同时期遥感影像及GIS空间技术与相关统计成果,对喀斯特典型区域清镇市1973、1993和2007年的森林生态价值进行定量统计和分析,揭示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清镇市34年来森林生态价值呈先减后增态势,总价值仍处于减少状况,从1973至2007年减少了22 927.106 8万元;森林生态价值减弱区主要在暗流、麦格、百花湖、卫城、站街、红枫湖以及犁倭等区域,而增强区主要在中部和西部山区。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综合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景观生态风险评估,更好地为长江流域安徽段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也为跨江区域生态环境管护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基于1995年、2005年和2015年安徽省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景观生态风险评估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等方法,分析长江流域安徽段生态服务价值、生态风险时空变化及其关联特征。【结果】①1995—2015年研究区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减少趋势,减少率为0.54%;研究区以较高和中等生态服务价值等级为主,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大别山区及皖南山区。②近20年长江流域安徽段生态风险整体呈升高趋势,以中、较低和低生态风险等级为主;空间上,较高和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及巢湖区域,并由集聚分布趋于连片扩张。③长江流域安徽段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生态风险之间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主要关系为高价值-高风险相关,即生态服务价值高的区域也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区域,应特别关注。【结论】必须重视对湿地和林草景观的保护,加强以长江沿岸、巢湖区域为主的湿地生态保护和对大别山、皖南山区自然山体林草景观的保护与修复,将对提高长江流域安徽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保护长江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建设模式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分析城市及城市河流生态系统现状的基础上,运用“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五位一体的河流生态系统建设模式分析了城市河湖水体的生态功能和建设原理,并以连云港市城区水生态系统建设工程为例,研究了城市河流防洪排涝、供水、生态用水及水质安全的保障系统,制订了水环境保护方案,构建了城市河流湖库的水景观和水文化建设体系,提出了水经济开发方案,为城市的水生态系统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正>城市生态系统中诸因素是相互联系、影响和制约的。植物在改善城市生态系统中有着特殊的作用,这种作用是其他物质难以替代的。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人们利用植物作为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途径。自古至今,人们对造园的出发点,经游憩、观赏为主的历了从以阶段,发展到今天以改善城市生态系统为主的、融观赏、游憩于良好生态环境中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运用GIS技术,对厦门市域进行了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并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对土地利用的发展要求,分析了厦门市经济发展、城市景观及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厦门市域的景观生态规划方案。本项研究对促进我国沿海城市的景观生态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