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纳米相当于十亿分之一米。在这样小的尺度上对物质和材料进行研究和处理的技术被称为纳米技术。纳米技术不仅仅是尺度上的缩小,当材料尺度进入100纳米以内时,其物理、化学特性将发生重大变化,而这些变化可能是现有理论所无法解释的。纳米科技最显著的特  相似文献   

2.
气候突变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地揭示各种尺度的气候突变的事实,分析突变的性质,并进而了解各种尺度气候突挛规律及其形成的机制,将会对气候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就气候突变的现象,理论及其研究有进展作一概略的评述。  相似文献   

3.
肿瘤的能量代谢与饮食调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栋良  储维忠 《科学》2000,(12):41-42
机体及细胞的机能、形态与物质代谢三者是完整统一、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恶性肿瘤的生长有其独特的生化过程,因此50年代曾有人提出过肿瘤发生和生长的代谢障碍学说,只是现在已被人们淡忘了,似乎只要基因一发生癌突变,细胞内的DNA合成就快,忽视了与肿瘤生长发展密切有关的能量供应的重要性,似乎细胞的能量供应与肿瘤细胞的增殖特性是无关紧要的。  相似文献   

4.
天外来客     
张守忠 《世界科学》2004,(11):16-18
两个世纪以前,天文学家和地质学家就已认识到地球自诞生以来就不断遭到一种被称做流星体的小型地外物体的撞击。这种宇宙残骸环绕太阳运行,并有自己的固定轨道。由于某些流星体的运行轨道与地球相交,因而这些宇宙残骸就不可避免地在某一时刻某个交叉点上与地球相撞。 事实上,每天都有100多吨地外物质进入我们的地球,大部分天外物质都是些细小的尘埃粒,轻轻地漂浮而下,人不知鬼不觉地落在地球上。 人们因此会认为,流星体对人  相似文献   

5.
《超声激光联合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向我们显示了另一幅图景。罗列凡、吴存恺从事此项研究已积有多年,作者的这一成果不仅有其显著的应用价值,而且对于能量与物质相互作用这一基础性课题也可能作出其有意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人们的社交圈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缩水,这并非人类特有的现象。对于猴子来说,随着年龄增长,它们似乎同样也会在交友的时间以及同谁交往这个问题上,作出越来越慎重的考虑。我们几十年前就已知道,老人的社交面通常比年轻人的更窄,老年人似乎具有回避社交的趋势。作为一种普遍现象,人们似乎上了一定年龄就会选  相似文献   

7.
纳米技术的本质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尺度在10~(-9)~10~(-7)米范围内物质的结构及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所呈现的重要变化。其目的是对纳米尺度的物质进行操控,在探索其性质基础上构建自然界还没有的新材料和新器件。  相似文献   

8.
当我们上了年纪,时间似乎过得越来越快。这是为什么?每到年底,办公室会话已经演变成年度“时间向何方流逝”讨论会——邻居的小孩成为高校毕业生有多快?我们7月份的海滩度假怎么看起来就像在昨天?我们还没有烘烤饼干、寄卡片或者买礼物,为什么时间就已飞逝?  相似文献   

9.
有机超导体     
超导状态是由于电子的相互有效吸引作用所造成。现在从头来说明这一吸引作用是如何产生的。电子均具有同号电荷,似乎应该互相排斥。但在晶体中,由于每一个电子与正离子均有相互作用,故在电子间除了一般的库仑斥力外,还有吸引力作用着。某电子在晶体中运动时,它吸引着离子,即在其运动途径上形成剩余正电荷的区域。第二个电子就会被该区域所吸引,从而也就被第一个电子所吸引。我们通常就说,第  相似文献   

10.
如同我们中的许多人 ,星星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似乎都在试图缩小自身的半径 .而星星又不同于人类 ,在诞生之时 ,它们已被“喂饱“ ,而当它们所储存的能量用尽之时 ,便是它们的消亡之日 .在这不断收缩的进程中 ,有多次停顿及转变 .当星星从一种能源转变为另一种能源之时 ,它们就跨越了不同的年龄阶段 .这一过程的速度是质量的函数 :星星的质量越大 ,转变也就越快 .  《消失点》是一本极好的介绍星星奇妙一生的书 ,书中有许多精美插图 .该书不仅集中介绍了我们所熟知的星座中的星星 ,而且涉及到了星星世界的极端边缘之处 .这里为你分类列出了天…  相似文献   

11.
提到量子计算机,首先要对量子有一个粗浅了解。原来微观世界的某些物理量不能连续变化,只能取其分立值,而相邻两个分立值之差专业上就称其为该物理量的一个量子。对于原子、电子等微观运动而言,牛顿力学已不再适用,必须代之以从量子概念发展起来的量子力学。量子力学已被列为当今物理学  相似文献   

12.
以超光速掠过群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偶尔也能感受到似乎是物质在以光速传输,例如,当使用传真机时,对方输入一份文件,这边就会输出相同的一份文件。但这只不过是我们的一种错觉,文件本身并没有被传输,它甚至都没有被复制!通过电话线被传输的只是这份文件经扫描后获得的图像数据。 那么能否真的实现物体的光速传输呢?比如用光速来传递一个杯子,答案是可能的。但大概要采用一些特殊的方式来实现,因为我们恐怕无法直接以光速来传递一个杯子。  相似文献   

13.
三维非均质多孔介质渗透系数和孔隙度的上升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科学通报》2004,49(20):2113-2121
首先提出渗透系数场为非高斯分布、高方差条件下三维非均质多孔介质的渗透系数上升尺度的经验计算公式, 所考虑的因素包括砂质包裹体的体积百分含量、空间统计几何尺寸、空间连通性以及各水文地质相渗透系数的算术平均值. 系统对比结果表明, 该经验公式优于常用的传统计算方法. 然后提出三维非均质多孔介质的孔隙度必须提升尺度的概念. 这是因为在多孔介质含水系统中, 污染物趋向于沿着高渗透性物质构成的三维优势通道快速运移, 其有效运移速度与经提升尺度获得的单一渗流速度差别很大, 迫使我们对孔隙度进行尺度提升. 含水系统中高渗透性物质含量的变化引起孔隙度尺度提升特征的非线性变化, 其上升尺度值介于0.004~1.5之间. 当高渗透性物质含量低于30%时, 孔隙度的尺度提升对于正确求解污染物运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电子的发现     
正当历史的车轮快要进入二十世纪时,物理学也令人欣慰地放射出新时代的曙光.1897年,人们对物质结构的研究取得了一次重大的突破,比原子更深一个层次的电子被发现了!但当时谁也没能料到,这即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基本粒子”,人类对种类繁多的基本粒子世界的开拓,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如今,基本粒子大家庭的成员已骤然增加到三百多个,基本粒子物理学已成为一门人类探索物质世界结构的最前沿的科学.因此,我们追溯一下电子是怎样发现的,深刻认识这一发现的科学和哲学意义,对于了解基本粒子物理学的历史渊源,促进科学研究与发展,是有助益的。  相似文献   

15.
一、来自超新星的中微子 1987年2月24日凌晨,天文学家在南半球智利的拉斯坎帕那斯(Las Campanas)天文观测站首次发现在距离地球约16万光年的大麦哲伦星云附近有一颗比太阳亮几百万倍的星。这是近代所看到的最亮的一颗超新星,被命名为SN1987a。按超新星爆发模型,质量大于太阳的恒星当其上的热核反应能量已被耗尽(核聚变停止),没有力量与引力抗衡时,发生引力塌缩,强大的引力将星体上的物质压缩变成中子,同时放出中微子,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将星体外层的物质加热成火球,向外抛出且发  相似文献   

16.
被无数高手名师反复耕耘了两千多年的初等几何园地,似乎已不会有什么新的值得一谈的东西了吧?然而,当代数学教育改革的呼唤,使我们在这个园地中发现了一片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7.
是什么控制了我们的行为?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选择?似乎总有些我们无法了解的东西在影响我们的行为,总有些我们无法解释的力量左右了我们的选择。 数字13现象纠结的背后似乎有奇特的魔力:它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个人和世界的历史。 因为它。伊丽莎白女王延宕计划;罗斯福总统改变行程.就此,国家改变命运,家族改变未来。 13的魔力来自何处?13究竟如何实施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类人猿可以相互“交谈”,而且通过训练可以和人类说话,这似乎成了定论。可是在今年美国Time杂志上发表了不同意见,认为把类人猿看成有语言能力是“被猴子耍弄了”的胡闹,从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我们在这里刊登三篇文章,供读者们参考。既有这方面的实验报导,又有争论的概况,同时还有研究类人猿语言的实际应用文章。足可以了解有关这个问题的端倪.  相似文献   

19.
暗能量几乎占宇宙总物质能量的四分之三,但它的奥秘仍有待科学家们去探索——宇宙中被称为"暗能量"的一种神秘力量,发现已近10年了。在这期间,它就像一棵卧倒在地面的红杉树,横挡在科学家前进的道路上,使他们无法到达物理学中的那片神圣领地——关于物质及其基本作用力的根本理论。  相似文献   

20.
从我们对自然界微观尺度到宏观尺度的理解来看,自然规律和初条件是相互独立的,这种划分似乎是令人满意的.甚至从天文学现象来看,我们认为不同的行星系统以至星系,是按照相同的自然规律和不同的初条件演化的.在自然界尽头,亚核尺度、基本粒子尺度和宇宙尺度,宏观和微观的两极消失.当前的科学一致支持这样的观点,即我们的宇宙产生于遥远的过去的一次"大爆炸".那么,能够根据初条件和随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