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离骚》不同于"经",却受到刘勰经典般的重视,它作为屈原内心情感的真实阐发,可以说是先秦"文学之文"的代表,刘勰将《辨骚》列入到"文之枢纽",说明刘勰对"文"与"经"是同样重视的,即在重"质"的同时也要求重"文"。  相似文献   

2.
《心雕龙》一书广泛评论了历代作家、历代作品、学史以及历代批评家。刘勰的批评观是什么?一,他自以为是独立于作家的批评家;二,他要以学批评家的身份来实现“树德建言”的社会责任;三,他对学批评的重要意义有充分的认识;四,他正确区分了鉴赏与批评二;五,他具有批评家所应具有的自信;六,他具有批评家所应具有的职业素质;七,他具有批评家所应具有的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3.
刘勰的《文心雕龙》可谓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体大而思精的鸿篇巨制,以其作者独特的人生经历以及南朝儒、释、道三教合流的历史文化背景,历来关于刘勰《文心雕龙》的思想体系争议很多。就《文心雕龙》文本而言,作者的创作动机自述、体例结构的编排以及以经为评判标准来论文等无一不清晰凸现刘勰崇儒宗经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4.
陈怀志 《科技信息》2010,(4):160-160,162
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刘勰的《文心雕龙·通变》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文学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本文试图从"通变"观提出的时代背景、两者关系;"通变"思想的来源;文学历史建构中的继承和创新;通变观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等方面阐述刘勰的"通变"思想。  相似文献   

5.
《诗经》受到了刘勰的高度重视,在《文心雕龙》里,刘勰对《诗经》发表了精辟的见解。他充分肯定《诗经》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全面总结了《诗经》的艺术成就,认为《诗经》具有鼓舞天下的巨大精神力量和典雅美丽的艺术“风骨”。  相似文献   

6.
刘勰的《文心雕龙·知音》重点讨论的是如何正确鉴赏文学作品的问题。然而他对于文学鉴赏问题的论述,客观上也反映了他对文学创作的认识与要求:文学作品俨然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创作必须蕴含创作主体的性情和心灵,作品在外部风貌上要达到“文”与“质”的统一,同时在作品内容上也要体现出“文”与“情”的统一和“文”与“心”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从刘勰的思想基础与文学评价标准切入,根据《文心雕龙》的具体内容,将刘勰对曹植的所有评价内容进行梳理,整理出刘勰对曹植的总体评价,并试图深入分析刘勰所以对曹植有此评价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刘勰的比兴思想并非一般认为的那样仅仅是关于比和兴两种表现手法的阐释。刘勰的比兴观应有两个层面。即在第一个层面即比和兴的层面上 ,刘勰释兴为物我契合而起情的感受方式和表达方式 ;在第二个层面上 ,比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概念。这是刘勰对屈赋创作经验的理论总结 ,是对比兴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知音》篇是刘勰关于文学批评与鉴赏的理论专篇,也是我国最早的谈论文学批评与鉴赏的系统化、专业化的文学理论篇章。在《知音》篇中,刘勰从"知音难逢"入手,分析了造成"知音难逢"的原因,并提出了著名的"六观"说以指导文学批评与鉴赏的实践,对于今天的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重新阅读《知音》篇,系统地归纳和总结刘勰的文学批评观,并发掘刘勰文学批评观的现实意义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0.
先秦两汉以"小道"为核心标准的"小说"观念,学术性指向远大于文学性,"小说"表现形态驳杂,并不具备稳定的文体。以刘勰《文心雕龙》为代表的六朝文论,在理论层面继承了汉人"小说"观念,将"小说"视为一种学术体式而非文学体式,因此在20篇文体论中,没有将"小说"作为一种文体正面论述,仅仅是在探讨各种文学创作技巧时偶合了当时"小说"创作的一些特点,这符合"小说"创作的实际发展情况与"小说"观念的认知。  相似文献   

11.
“文果载心 ,余心有寄”是《文心雕龙·序志》的核心思想 ,亦为《文心雕龙》之精神线索 ;“心哉美矣”更是刘勰的灵魂慨叹 ,其中的“心”与“美” ,兼及儒家与道家。“树德建言”与“傲岸泉石”是儒道两家的人生志向 ;“振叶寻根”与“攀云采锦” ,则是儒道两家的审美旨趣 ;而儒家的“为仁由己”、“内圣外王”与道家的“为道日损”、“逍遥无待” ,作为刘勰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 ,为《文心雕龙》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由于儒家思想的重要影响,《文心雕龙》标举儒家音乐观。在审美本质论上,刘勰认为音乐的本质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尤其是社会政治生活的反映,音乐的发展变迁决定于现实政治的盛衰;通过音乐可以了解一个国家国势的兴废盛衰。在美感论上,刘勰认为音乐应该具有中和之美,应该是雅正的;他提倡的中和之乐,崇"雅"薄"郑"。在审美功能上,刘勰认为音乐具有重要的教化作用,应该发挥雅正音乐的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部伟大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文心雕龙》以其分体的详细,论述的系统周密,远远超过先期的文论作品,并对后世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产生深远影响。由于身处时代的思想文化多元发展.特别是释道儒三教并起共存,刘勰在创作《文心雕龙》时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在其论述中传统的儒家思想随处可见,兴盛于时的佛经更以其经典教义以及谨严缜密的逻辑影响作品的谋篇布局,同样,崛起当世的玄道思潮,也以其崇尚自然,理性思辨,成为其作品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灵感源泉。  相似文献   

14.
"意象"和"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两个重要范畴。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勰在总结前人对"言"、"象"、"意"关系的哲学讨论和文学艺术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在《文心雕龙》中首次提出了具有美学意义上的"意象"观点。刘勰的"意象"观不仅丰富了前人"意象"理论的内涵,也开了魏晋南北朝讨论"意境"理论的先河,并为促进中国古典"意境"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无论是论鉴赏还是论批评,他都十分关注接受主体,并非常重视接受主体──读者的关键作用。为了纠正不良的心理偏向,刘勰提出了接受主体必备的条件──“博观”,即“操千曲而后晓音,观千剑而后识器”。  相似文献   

16.
尝试将刘勰通变思想与混沌学作一对话,以求更深入地揭示刘勰通变思想的内涵。重新解读刘勰的《通变》篇,从世界观、认识论、思维方式的角度来把握“通变”论的主旨。刘勰以通变思想审视文学现象,洞悉文学发展无序中的秩序,揭示其“变而不变”的规律。刘勰通变论在思维方式层面上与混沌学有相契合之处,将给当代学术以深远的启迪。  相似文献   

17.
"体用"论是叶燮文艺思想的主导思想.它的产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它是在明清之际掀起的尊经复古思潮的历史语境中,在继承钱谦益、黄宗羲和申涵光等前辈对"温柔敦厚"新的阐释与认识的基础上,并在与汪琬的论争中,创造性地提出来的."体用"论是对儒家"温柔敦厚"诗教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它把艺术形式真正从儒家"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主文而谲谏"的中正和平的价值传统中解放出来,还诗歌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以真正的自由,从而在形式意义上完成了对儒家诗学的真正革命.这是其理论的进步性所在.  相似文献   

18.
侯爱华 《科技资讯》2010,(5):225-225
刘勰继承了孔子"思无邪"的观念,并从诗歌要抒发真情和为政治教化服务两方面阐释了"思无邪"的内涵。同时,又不拘泥于古人,提出自己独特的创作观——"惟才所安"、"随性适分",即主张据作家的个性才能来写诗。  相似文献   

19.
20.
魏晋南北朝时期崇尚浮华的文风致使文章偏离根本,重文轻笔的现象也流弊日深。为匡正时弊,刘勰在著书《文心雕龙》时主张文笔并重的观点。在《文心雕龙》中,刘勰对“用”的内涵定位主要体现在“功用”方面;在文体分类上注重功用型体裁的收录;在文体写作上,为文的功用要求和功用影响体现了文笔平等观点;文章功用原则的贯彻,是纠正重文轻笔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