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路拱的作用是横向排水。所以越是易渗水的路面路拱要大一些,反之则小一些。技术规范规定:混凝土路面为1-2%包粒料路面为2.5-3.5%,低级路面为3—4%。天然砂石路面虽然为粒料路面,但由于它是天然组成,不如级配砾石和泥结碎石密实,又不能加铺稳定保护层,所以抗渗水能力不如泥结碎石和级配砾石,应该采用路拱的最大值,即4%。路拱的型状有直线型和抛物线型两种。直线型施工比较简单,抛物线型施工比较复杂。但抛物线型拱的最大特点是I/4处比较高,以6米宽路面为例,抛物线拱的1/4处比直线型高3公分。这一点对破石路面,特别是天…  相似文献   

2.
(1)最近几年来世界各国(苏联、美国、瑞典、挪威等)其中也包括中国高价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道路基层强度不够而大量损坏。基层通常用碎石、大石块、砾石、泥结碎石和各种粘结料(沥青、柏油、水泥、石灰)改善的土壤建造。目前美国、西欧各国和苏联只有在偶而情况下才采用“大石块”基层。现在道路基层的材料主要是碎石、砾石、泥结碎石和稳定土壤。 (2)使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实践证明,只有在用碎石基层时这种路面的使用期限才能达到18—30年。采用其他柔性类基层时路面会出现大量损坏的现象,因为按混合料最佳级配原则来计设它们并不是适合的。最佳级配原则只有在由砾石、泥结碎石和其他相似材料构成过渡式路面时才是合理的。但是把它应用来建造沥青混凝土路面下的基层是不正确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临界挠度比砾石、泥结碎石或稳定土壤等路面小1/2 或3/4。因此对沥青混凝土路面下道路基层材料的要求应该比用于建造过渡式路面时来得高。 (3)莫斯科建筑工程学院城市建设与经营教研组和全苏道路科学研究院进行的研究证明:砾石、泥结碎石和其他相似基层在潮湿时对自己强度的改变敏感性很高,这是因为基层包含细土粒(颗粒小于0.5公厘)之故,即使其数量不大于15%也是如此。 (4)野外和实验室试验曾经确定,例如砾石材料的含水量由4%增加到6%(按重量计),则其形变模量将由600公斤/平方公分降低到180,但是在设计沥青混凝土路面时,设计师总采用砾石材料的最大形变模量数值为800,甚至有时E=1000公斤/平方公分,却不管在混合料内细土的含量常常超过20%(按重量计)的事实,并且砾石和其他当地材料一样,其质量是非常不匀一的。我们的试验查明,只有筛过的砾石颗粒大小从60—15公厘时,其形变模量为E=800公斤/平方公分。但是,同样的砾石如果不过筛,又包含小于0.05公厘的颗粒为3%和小于2公厘的颗粒为17—20%,而细土粒在饱和状态下的塑性指数达4的话,则其变形模量仅350—500公斤/平方公分左右,甚至更低。 (5)1948—1956年对苏联各种自然条件下沥青混凝土路面损坏地段进行研究指出,大多数砾石、碎石(采用抗压强度小于500公斤/平方公分的石料)和泥结碎石基层在秋季特别是春季处于极潮湿的情况下,其形变模量不是设计值800—1000公斤/平方公分,而是E≤500公斤/平方公分。 (6)采用强度弱的石料建造沥青混凝土路面下的基层,特别在加强原有次高级路面时,显然是不利的。抗压强度小于500公斤/平方公分的软石料,只有预先用沥青或柏油处理后才能用来建造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基层。 (7)在沥青或柏油处治的土壤基层上铺筑沥青混凝土路面,同样不是有效的。用水泥或石灰加固的当地土壤所建造的基层,此采用沥青或柏油处治的土壤时来得较为坚固。 (8)基层为混凝土甚至其中掺用碎砖的混凝土,则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工作情况很好。 (9)分析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期限方面所积累的经验可得出下列各点结论: A.有适当垫层的混凝土基层应该认为是最完善的一种基层; B.沥青混凝土路面可以敷设在形变模量为E=1000公斤/平方公分(单层式时)和E=800公斤/平方公分(双层式时)的材料所组成的柔性的基层上; B.只有抗压强度超过R=800~1000公斤/平方公尺的石料所造成的基层方能满足上述要求,这种基层可按碎石路、弹石路和大石塊形式敷设。石料强度很小,但不小于R≥400公斤/平方公分时,这种材料只准用于冰冻深度小于0.3—0.4公尺地区的干燥地段上; Γ.沥青混凝土路面不宜铺筑在沥青或柏油处治土壤基层上; π.砾石或泥结碎石材料只应该用于干燥地段的道路基层中,假如其中包含小于5公厘的颗粒不超过20%,小于0.5公厘不大于10%,小于0.074公厘不超过3%,并且在使用石灰岩时材料的强度(根据苏联规定的石料分类)应该是2—3级。在潮湿地方也可使用泥结碎石或不低于2—3级石灰岩或砾石,但其中包含小于5公厘的颗粒要在10%以下,要完全没有小于0.5公厘的颗粒,即实质上使用冲洗过的砾石。如泥结碎石或砾石材料的质量较坏,只有先用各种粘结料改善后才能使用,或者按表1的标准用于道路基层下层。 (10)第(9)项中所规定的建造沥青混凝土路面基层的砾石和泥结碎石材料的标准,和瑞典、美国的道路建筑实践是相结合的。只有这一种质量的砾石,不论其含水量如何(最大含水量可达到按重量计的4—5%),能在10次重复加荷的情况下不呈现“弹簧”状态。 (11)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和中国其他城市内,黑色路面的总厚度多为25—40公分,在这些路面上观察到无数裂缝和损坏,这些显然与道路的基层上层中包含细土粒过多有关。中国设计和建筑路面的专家们,必须参考世界各国用砾石或泥结碎石为基层设计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经验,再根据自己当地的特点来制订砾石或泥结碎石材料的适当的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3.
以新疆地区酸性天然砂砾石料路用性能为基础,对其应用于路面基层及路面面层进行一定的试验研究,得出砂砾石与碎石一样,当泰波公式中n取0.45时,其沥青混合料性能最佳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级配范围.另外,还研究了控制粒径对砾石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得出了粒径4.75,0.075mm两档含量宜多不宜少,粒径2.36mm档宜少不宜多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黑河市公路多为泥结碎石路面,这种路面雨天泥泞,行车打滑;晴天尘土飞扬,污染环境,影响视线,极易造成交通事故。随着交通量的增长,泥结碎石路面已经越来越不适应需要,养护工作极其困难,费用也不断增加,部分路段的养护费用已超过沥青路面。在资金紧张,无力将泥结碎石路大量改建为沥青路的情况下,我们对泥结碎石路面上加铺沥青表面层的适用性进行研究和探讨是有必要的。一、加铺沥青路面的优点1、提高路面等级,改善路面结构。砂石路是低级路面,简易沥青路使用上则可以达到次高级路面标准,同时路面结构完整,能保证行车荷载对路…  相似文献   

5.
王华 《山西科技》2009,(5):114-115,117
稀浆封层是将乳化沥青、符合级配的骨料、水、填料及添加剂按一定的设计配比搅拌成稀浆混合料,均匀地摊铺在待处理的路面上,与原路面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密实、坚固、耐磨的道路表面封层,大大提高路面使用性能,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王艳美 《广东科技》2011,20(12):132-134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城市人口及车辆不断增长,人们对道路的平整度及行车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作为道路基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混合料具有早期强度高、施工工艺简单、检测方便等优点,在提高路面整体强度,保证路面工程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十几年的施工实践,对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的施工工艺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李海岚 《广东科技》2011,20(14):239-241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城市人口及车辆不断增长,人们对道路的平整度及行车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作为道路基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混合料具有早期强度高、施工工艺简单、检测方便等优点,在提高路面整体强度,保证路面工程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1.材料控制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保证1.1集料的破碎面与粘附性集料的破碎面因现在已不再采用卵石,因此一般不成问题。而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在选材时应进行试验保证达到5级。保证在雨水或荷载作用下变形小,增强抗车辙能力。1.2集料的针片状由于热拌式沥青混凝土时采用碾压成型,由于细长扁平颗粒在碾压或荷载作用下容易出现断裂,造成断面上有料无沥青膜包裹,混合料抗水冲刷能力减弱,造成路面水损害。1.3粉料的塑性指数集料的粉料含量直接影响沥青含量,粉料过多,混合料中集料的比表面积增大,如果按配比设计时的沥青含量进行施工,将造成沥青含量不足,影响混合料质量直接影响路面质量。尤其细集料中0.075mm通过率大,而粉料塑性指数过大,表明粘土含量多,而粘土遇水即无强度,将造成路面损坏。  相似文献   

9.
在规范规定的混合料级配范围内,能够满足混合料级配范围有成千上万种级配,尽管其强度均能够满足规范的要求,但是其抗裂能力却有很大差别,也就是说产生裂缝程度不一样。本文旨在通过实践能够摸索出科学、合理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级配,以实现强度、裂缝双控的最终目的,保证路面的长期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0.
泥灰结碎石作为高级、次高级路面的基层,不仅有较好的整体强度而且有较好的水稳性,亦可减少路面产生不规则裂缝,在盛产石料地区仍然是一种常见的基层结构。对于泥灰结碎石的施工,以往常用灌浆法和拌合法。灌浆法需用较多的人力,进度较慢,又不利于机械化作业,拌合法可用机械化施工,但拌合后的整平工作困难,成型后局部平整度不好,而挤浆法可克服上述缺点。根据北安站八、九年以来施工经验,认为是可行的施工方法。泥灰结碎石是以碎石做骨料,石灰与粘土作为填充料和粘结料,以泥灰浆填充碎石的空隙,经压实养生形成的一种路面结构。…  相似文献   

11.
刘武昊 《科技信息》2011,(22):I0323-I0323
底基层是公路路面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次要的承重作用。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天然砂砾级配情况有所不同,特别对于天然砂砾级配不良的情况,设计与施工时应在级配砂砾底基层中掺配碎石调整级配以提高整体路面强度。本文针对底基层施工中级配砂砾掺配碎石施工工艺及其控制要点做以探讨,为类似工况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混凝土和沥青碎石的特点及性能进行分析,指出以间断级配组成的沥青混合料具有热稳定性、耐久性以及路面表面功能优良等优点,提出闻断叛配是一种理想的沥青混合料级配方式,它的出现和应用是我国沥青混凝土路面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研究路面裂缝与碎石基层材料的关系,首先就级配及成型方法对混合料性质的影响进行了广泛研究,采用上置式表面振动法与重型击实法对比,提出碎石材料较好的级配和成型方法,以期指导施工,减少路面的裂缝,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4.
赖仕贤 《科技信息》2007,(14):90-90,35
一、路面层概述沥青混凝土路面是严格按级配原理选配的矿料与适量沥青在一定温度下拌和成混合料经摊铺压实而成的路面,具有强度高,整体性和温度稳定性良好,抗磨、行车舒适以及耐久等优点,是理想的路面面层结构。  相似文献   

15.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的优化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为提高半刚性基层的抗裂能力,根据抗裂能力最佳、强度满足要求的原则,分别用静压法及振动法进行了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和配比的优化,并对优化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现场经振动压实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强度、抗裂特性与室内振动成型的混合料特性更趋于一致,用振动法优化的级配配比可显著提高半刚性基层的抗裂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以广东省广州市某产业园区加筋高边坡为研究对象,探究利用挖方碎石土混合料代替级配碎石作为填方加筋高边坡回填料的可行性。利用挖方碎石土混合料填筑加筋边坡试验段,进行现场压板载荷试验、室内大型直剪试验,获取试验段的地基承载力及填筑体碎石土混合料的抗剪强度参数。建立有限元模型,以强度折减法对加筋边坡进行稳定性安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碎石土混合料的土石质量比和碎石风化程度的减小,混合料的内摩擦角和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不断增大;在碎石土混合料的土石质量比不大于3∶7填筑时,其内摩擦角φ值和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是将不同等级的碎石、天然砂或机制砂等,按照一定比例配制成符合规定级配范围的矿砂混合料,将矿砂混合料加热后,与适当比例的热沥青及矿粉一起,在规定的温度下拌和成热拌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本文就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电子控制系统进行叙述,以期能与同行相互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多碎石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采用不同矿料组配条件下的沥青混合料类型,进行低温抗裂性、高温稳定性、路面渗水和路面抗滑性等项路用性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矿料组配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变化显著,其中多碎石沥青混合料因其良好的矿料级配组成,使其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质。  相似文献   

19.
刘尧波 《科技信息》2009,(6):254-255
将空隙率较高的最大粒径公称为26.5mm的大粒径沥青碎石混合料铺筑代替半刚性基层,解决半刚性基层补强中反射裂缝及排水问题。采用集料嵌挤方法进行级配设计,使用高粘度沥青增加沥青膜厚度,以析漏指标确定沥青用量。通过试验路提出大碎石沥青混合料柔性基层的施工工艺。试验路观测表明:大碎石沥青混合料柔性塞层用于旧路改造,能够满足道路结构强度及高温稳定性要求,起到路面结构排水的作用,有效地防止了反射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根据室内试验的结果,采用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了集料级配对二灰碎石混合料不同龄期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集料级配对二灰碎石的抗压强度有显著影响;采用偏粗级配时,二灰碎石的前期强度较高,而采用偏细级配时,二灰碎石的后期强度较高;当集料不含小于0.6mm的颗粒时,存在使二灰碎石强度达到最大的集料最佳含量;间断级配时间断区段的粒径越大,二灰碎石的强度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