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对阜新矿区生态安全问题进行评价,运用模糊数学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并研究得到的模糊矩阵.结果表明:根据模糊矩阵得到的结果,对照标准分值,得出阜新矿区土地复垦的生态安全性较高,说明该矿区土地复垦的生态安全性高.该方法对矿区土地复垦生态安全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矿区废弃地不同植被模式生态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阜新煤矿废弃地为例,采用专家评价系统确定植被生长因子、植被改良土壤因子和植被滞尘能力因子作为生态稳定性评价指标,建立生态稳定性评价体系,并对矿区废弃地不同植被模式的生态功能稳定性进行评价,确定出矿区生态重建最优植被模式.研究表明,生态稳定性与植被覆盖度密切相关,植被覆盖度越高,其生态稳定性越好.在矿区生态重建中,人工林地模式和人工覆土改良模式比自然恢复模式生态稳定性要好,多样性混植模式的生态稳定性好于单一模式.不同植被模式的生态稳定性排序为:刺槐和白榆混交林-草>火炬林-草>刺槐林-草>紫穗槐林-草>白榆林-草>天然草地.  相似文献   

3.
基于云模型的地下铁矿区生态风险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铁矿开采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从固有危险性、现状水平和控制状况三个方面建立地下铁矿区生态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能从宏观上反映矿区生态风险的主要矛盾,利于矿区间进行比较。针对评价过程中的模糊性和随机性,构建了基于云模型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利用云模型改进模糊评价的评语集和隶属度函数,有效体现了评价过程中模糊性和随机性的统一,同时引入模糊熵概念进一步表征风险评价结果的模糊性和所评矿区生态问题的复杂度。程潮铁矿实证表明,评价结果能较好地反映矿区实际情况。本文所提出的方法为矿区生态风险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4.
分析黑岱沟矿区、哈尔乌素矿区2000-2020年生态环境时空变化特征,掌握生态环境质量改变诱因,为矿区进一步的生态治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 (GEE) 平台筛选出2000-2020年8月份的共21期Landsat遥感影像,去除有云像元,掩膜水体信息,得到绿度指标(NDVI)、湿度指标(WET)、热度指标(LST)、干度指标(NDSI)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从而对2000-2020年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矿区扰动区及恢复区RSEI指数呈前期略有下降,后期整体上升状态(2)21年来矿区生态环境质量经历恶化-恢复-稳定的发展趋势,其中2000-2010年恶化面积占比较大,2010-2020年恶化面积占比减少,改善面积占比增加。(3)矿区生态环境质量重心迁移中,I、II级重心迁移轨迹大体一致,且迁移幅度较大;III、IV、V级重心迁移与矿区排土场位置关系密切。(4)利用GEE平台所开展的矿区尺度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工作不仅数据获取方便且节省计算时间,也可以及时准确掌握矿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且评价结果较为可靠,与矿区实际监测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玛纳斯河流域绿洲生态安全状况的问题,试图从根本上解决该流域存在的生态安全问题.根据生态安全评价因子的选取原则构建玛纳斯河流域绿洲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法对玛纳斯河流域绿洲进行生态安全评价,并用聚类分析法对评价结果进行等级划分.结论 认为:经济活动因子和荒漠化因子共同制约着玛纳斯河流域生态安全的发展程度;玛纳斯河流域绿洲生态安全状况可以划分为一级和二级水平表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的生态安全程度相仿;十户滩-安集海盐渍化防治区的盐渍化问题十分严重,应尽快实施有效的应对措施.本研究为玛纳斯河流域的管理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且对新疆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生态安全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徐州市为例,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选取18个评价指标,构建了生态安全评价体系;然后运用相关数学方法得到安全指数,并运用多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对徐州市的各个县市进行了分区综合评价.研究表明:新沂市生态处于较安全状态,丰县生态处于危险状态,其他县市处于预警状态.  相似文献   

7.
准格尔煤田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采取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重建等有效的生态安全对策,同时遵循生态安全原则,建立适宜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地完善和稳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预防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促进了矿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即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生态安全的研究逐渐成为当今热点研究问题.本文在学习和吸引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影响生态安全稳定与平衡的因素出发,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框架模型,结合达茂旗的自然条件、生态问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选取17个代表性评价指标,评价了该地区生态安全状况.评价结果为把达茂旗8个乡镇划分成3个生态安全等级:百灵庙镇和希拉穆仁镇在"较安全"的生态安全区,明安镇、巴音花镇、乌克忽洞镇、石宝镇、达尔罕苏木处在"安全过渡区"的生态安全级别,满都拉镇处在"较不安全"的生态安全级别.  相似文献   

9.
基于P-S-R模型构建海岸带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进行组合确定指标权重,结合综合指数法,分别对广西北部湾海岸带2005、2010、2015年三个年份的生态安全情况进行评价。对其进行生态安全评价结果显示的生态安全状态为:北海:较安全(Ⅱ)-较安全(Ⅱ)-安全(Ⅲ),防城港:安全(Ⅲ)-较安全(Ⅱ)-安全(Ⅲ),钦州:安全(Ⅲ)-较安全(Ⅱ)-较安全(Ⅱ),北部湾:安全(Ⅲ)-较安全(Ⅱ)-较安全(Ⅱ)。北海、防城港和钦州的生态安全评价综合指数虽然有波动,但是目前北部湾的综合评价指数在第Ⅱ级,处在一个较安全的状态,生态安全状况是比较好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城市生态安全问题评价方法进行研究,以重庆市为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从20个指标通过数据标准化处理、指标权重确定和生态安全评价模型的构建,分析重庆市自直辖以来的生态安全问题.利用主观赋权和客观赋权的优点,建立综合赋权法,使赋权更为合理.运用灰色关联度法、模糊物元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功效法等4种数学评价模型,对重庆市自直辖以来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并对评价模型进行对比探讨.结果表明, 运用灰色关联度法、模糊物元法、模糊隶属度法以及功效法评价重庆生态安全状况,均得出其生态安全自直辖以来到2007年处于不安全状况以下.4种评价模型最具优势的是模糊物元法,其次是功效法,再次是灰色关联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缺陷最大.  相似文献   

11.
发展西部地区矿业中的安全与环境治理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丰富的矿产资源是西部发展的基础 ,但西部矿区开采强度和效率低、经济落后、安全投入少、抗灾能力差、煤层自然和瓦斯隐患突出、矿产开发造成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西部矿区大多处于干旱、经济落后的沙漠地区 ,自然环境恶劣 ,矿业发展有其独特的性质 ,生态环境治理是西部开发的重要课题之一 ,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应把西部矿区开发和生态环境治理融于一体 ,相辅相成 ,应重点研究西部矿区高产高效路径、安全与环境治理关键技术 ,全面开展矿山安全与环境专题调研、研究矿山安全与环境评价技术和技术支持系统 ,建立技术工程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 ,保证西部矿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山西省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在分析煤炭开采对山西省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模式识别的方法,对煤炭开采中影响生态环境的几项重要指标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并系统评价了山西省内10个主要地市生态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13.
寿县八公山景区放牛山石料矿山生态恢复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牛山矿山位于寿县城北约1km处,是一个以石料开采、加工为主体的矿业实体。该矿山在开采过程中极大地改变了原生景观生态系统,导致矿区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地表景观破坏;水文干扰与水质污染;大气污染与微气候扰动;土地资源的破坏与占用;水土流失加剧等。对于正在开采矿区应科学划分禁采区和可采区,分门别类进行生态恢复工作;对于废弃的采石迹地的生态恢复可以分别采取石壁植被防护法、坑口迹地复垦绿化法、矿区景观再造法进行规划布局。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是矿产资源大省,矿产储量大,矿种多,矿业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导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日益增长,同时也导致了矿区环境污染和采空塌陷、土地占用、水土流失、崩塌滑坡、景观影响等生态破坏,安徽省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已成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笔者分析了安徽省矿山生态破坏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从建设生态安徽的角度,提出了安徽省不同矿山的生态恢复与建设措施和方案,并从生态环境管理的角度提出了矿山生态监管的要求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采矿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残留的大量尾矿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还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尾矿的物理结构很差,极端贫瘠、重金属含量高、具有极端pH值,致使植被难以覆盖,生态修复困难。丛枝菌根真菌在矿区生态恢复中发挥了较好的效应,能够促进宿主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提高植物抗逆性,尤其是对重金属的抗性。因此,丛枝菌根真菌对于尾矿库的生态修复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针对山西省矿区煤炭开采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以霍西煤田紫晟煤矿为例,进行了生态环境的成本分析,并结合"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探讨了实施煤矿转型的必要性及循环经济应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选取了河北省石灰岩矿山相对集中的2个典型矿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1987年和2007年两不同年份的遥感信息资料,结合实地调查,解译分析了2个典型矿区的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矿区开采面积扩展迅速,且主要占用了原有灌草地和未利用地,典型区受破坏面积所占比例和水土流失量增加,生态破坏强度和区域的环境敏感性逐渐加大,保护要求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8.
西藏自治区作为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点,对我国生态安全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对西藏的矿产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矿山迹地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西藏因其独特的高原气候和特殊的自然条件,其矿山迹地的环境治理有别于一般区域的治理经验.在深入西藏阿里、那曲等地区矿山迹地实地考察、测绘勘测的基础上,对研究区高分辨率影像进行遥感解译,以典型矿山为例分析说明了西藏自治区矿山环境现状及矿山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西藏粗放式矿山开发遗留的大量采坑和弃土弃渣等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及环境问题,增加了生态恢复难度.为保障西藏自治区矿山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根据藏北高原极度脆弱的生态环境特点,以藏北高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探讨适合西藏砂金矿山迹地治理的理论和技术支撑,在管理和政策上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态安全理念的我国铀矿冶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安全是矿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铀矿冶工业是核工业和核电事业发展的基础,但是铀矿采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较大的,主要包括尾矿与废石、废水、辐射影响等.本文通过分析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结合从生态安全角度对我国铀矿冶工业受制约因素的分析,就如何充分发挥生态安全理念对我国铀矿冶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进行深入探讨.我国铀矿冶工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建立生态安全理念:树立生态安全管理观;树立科学生态安全观;树立生态安全投入观;树立生态安全责任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