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碳纤维网格(CFN)加固系统对建筑结构进行加固修复,可在几乎不改变结构截面尺寸的前提下提升结构的力学性能.为了深入评估CFN加固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通过对4片无筋砌体墙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了不同加固方式对砌体结构破坏形态、承载力、滞回曲线、刚度退化、延性和耗能能力等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各加固墙体破坏时,CFN加固系统未发生明显剥离,能与墙体基面有效黏结、协同工作;未加固墙体与加固墙体破坏模式不同,未加固墙体呈脆性剪切破坏,单面加固墙体呈延性较好的剪切破坏,双面加固墙体呈延性优良的弯剪破坏;CFN加固系统限裂能力强,能有效抑制墙体主裂缝的发展,保障墙体的完整性,提高可修复性;与未加固墙体相比,各加固墙体极限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均有明显提高,其中双面CFN加固墙体的效果最显著,极限承载力提高87.0%,延性系数提高52.2%,加载后期同一位移下耗能能力最强;单面CFN加固、双面CFN加固和双面CFN加固并端部锚固墙体初始刚度大,分别为未加固墙体的1.11、2.38、1.64倍,各加固墙体刚度退化较未加固墙体有明显后滞且破坏刚度均大于未加固墙体;墙体双面加固并对CFN端部钢条压铆,抗震效果强于单面加固但弱于墙体双面加固.研究结果可为CFN加固砌体结构的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对3根不同足尺碳纤维片材的加固混凝土柱在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进行了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试验柱的抗剪承载力、柱顶位移、延性、滞回曲线、骨架曲线等抗震性能。结果表明:采用碳纤维环绕包裹粘贴加固柱对混凝土柱的抗剪承载力提高较明显,柱的初始刚度增加,柱的变形能力和延性明显提高,钢筋混凝土柱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增强,使柱的抗震性能得到显著改善;二层包裹与一层包裹碳纤维片材对比分析表明,这2种方法对结构影响区别不大,原因在于柱包裹碳纤维提高结构抗震性能主要是套箍作用增加了混凝土柱的约束,且增加层数对增加约束的效应有限。 相似文献
3.
4.
榫卯节点在地震中极易损坏,加固榫卯节点成为加固木结构建筑的关键。通过对3榀按照《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制作的透榫木构架,分别采用3种不同碳纤维(CFRP)布加固方案加固的构架进行水平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得到未加固构架和3种不同加固构架的破坏模式、拔榫量、P-Δ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及耗能能力等。通过试验研究表明:经CFRP布加固后,3种不同加固构架的CFRP布破坏程度不一样;拔榫值在加载后期较未加固构架明显减小;加固构架的承载力与刚度提高,其中双层分离式CFRP布加固提高的最多;节点的耗能能力稍有降低。3种CFRP布加固方法均取得了较好的加固效果,双层分离式加固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5.
碳纤维布用于墙体抗震加固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主拉应力破坏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墙体内一点的主拉应力方向与该点水平剪应力和垂直压应力比值之间的关系,试验研究表明碳纤维布能够有效分担部分墙体拉应力. 针对不同类别的建筑物墙体,建议按其主拉应力方向粘贴碳纤维布. 相似文献
6.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
为了深入研究碳纤维布加固震损型钢混凝土(SRC)柱的抗震性能,基于试验研究,采用材料性能折减的方法考虑震损的影响,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碳纤维布加固震损型钢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进行模拟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轴压比、碳纤维布加固量和地震损伤程度对加固效果的影响。分析表明,采用材料性能折减的方法是考虑震损对构件性能影响的一种有效可行方法;在轴压比0.2~0.5范围内,轴压比增加使型钢混凝土柱的极限位移减小;在碳纤维布加固层数1~3范围内,碳纤维布层数增加能提高型钢混凝土柱的极限承载力和极限位移;地震损伤程度达到0.6时,加固修复型钢混凝土柱抗震能力未能恢复至原构件。 相似文献
7.
根据已有的对高墩高塔结构地震易损性研究,薄壁高墩在地震作用下容易发生破坏的部位主要位于墩底和墩顶区域;也有文献表明,高墩高塔结构受到自身高阶振型影响,完全损伤发生在距离基础顶面3/4~1/3处.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不同的钢筋混凝土圆形空心高墩加固方案;考虑环向及纵向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的布置位置,布置数量及预应力大小等因素,通过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谱分析的结果,得到最优的加固方案;进一步通过地震时程分析,进行方案优选,给出钢筋混凝土圆形空心截面高墩的抗震加固的合理方案.结果表明,采用CFRP对圆形空心高墩同时进行环向及纵向加固能提高墩柱的抗震性能,并且纵向CFRP施加的预应力越大,墩柱的抗震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8.
利用ANSYS软件对一栋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抗震性能分析,研究了碳纤维加固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节点的受力和变形特征、梁柱纵筋的应力增长变化以及结构动力特性等,并与普通框架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加固后框架结构的楼层最大位移较普通结构明显提高,结构的延性显著改善,有利于结构的抗震。在节点处采用外包碳纤维布加固,可以提高框架柱的抗弯能力,使塑性铰首先出现在梁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破坏时更接近"强柱弱梁"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对采用2种不同的FRP粘贴方式加固砖砌体的抗震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并对开裂后加固墙体的抗震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加固后墙体的抗剪承载力有了较大提高,并提出有效的GFRP布加固墙体的计算公式,可供实际应用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根据碳纤维布优良的材料性能,提出了3种基于碳纤维布的节点抗震加固方法.通过6个混凝土T型外节点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所提出的3种节点抗震加固方法进行了检验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所采用的不同加固方法均能够有效增强节点核心区的抗剪性能,改变节点的剪切破坏模式;不同的加固方法对于节点组合体在滞回特性、延性性能以及承载力等方面抗震性能的改善效果存在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6):65-69
砌体结构是我国最悠久最广泛的建筑结构形式。在已有震害资料的基础上,论述砌体墙的水平裂缝、斜裂缝和竖向裂缝的破坏形式,给出各种裂缝的破坏形态和常见位置;砌体结构的倒塌破坏包括整体粉碎性垮塌,局部垮塌和整层垮塌,系统的阐述了各种倒塌破坏的特征;归纳分析了砌体结构的其他常见震害破坏形式,如变形缝处破坏、楼梯板破坏和结构突出物破坏。深入探讨砌体墙裂缝和倒塌破坏的产生原因,为了解砌体结构的破坏机制和抗震性能奠定基础。针对砌体结构在结构安全上的薄弱缺陷,提出在设计和施工时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外加剪力墙的体外加固方法,对一个不满足抗震要求的4层中小学框架结构校舍进行加固.通过对不同加固方案的加固结构进行弹性和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研究地震作用下不同加固方案对结构的抗震性能影响.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外加剪力墙可使原结构各榀框架所受的地震剪力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剪力墙越宽,降幅越大;可使各楼层层间位移角趋于均匀,...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砌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倒塌概率与人员疏散能力的关系,以一典型砌体结构居民楼为研究对象,采用增量动力分析(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IDA)方法,输入20条地震波对该结构进行分析,得到了地震作用下每层IDA曲线;同时采用FEMA 365评估标准估计该结构的抗震性能。根据砌体的最大层间允许位移及最大层间位移出现的时间,找出8度基本设防烈度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各楼层的倒塌时间;并得出各楼层人员安全逃生的概率。分析结果表明:砌体结构首层倒塌概率最大,而顶层最小;当遭受8度罕遇地震作用时,无法满足"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首层最先发生倒塌,顶层最后倒塌;位于低楼层的人员相比于高楼层的人员具有更大的逃生机会。 相似文献
14.
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做了拟静力分析。对普通梁柱节点和柱端用碳纤维加固节点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随着加载位移的增加,梁肋附近楼板钢筋应力有明显增加,说明楼板对梁的抗弯能力有增强的作用。在柱端粘贴碳纤维之后,柱端承载力明显提高,柱受力主筋屈服时间明显延后,梁端首先出现塑性铰,使节点在受到地震作用破坏时更接近梁铰机制的破坏特点。 相似文献
15.
碳纤维布提高高强混凝土柱抗震能力评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利用碳纤维布加固既有建筑中的高强混凝土柱,以及加固后抗震性能的评估问题,对7根高强混凝土柱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碳纤维布约束高强混凝土的影响因素和约束机理.通过理论推导和统计回归的方法.提出了碳纤维布加固高强混凝土柱位移延性比的理论计算方法和基于两个回归公式的简化计算方法.两种计算方法概念清晰,简便适用,分析结果与试验值的相对误差控制在20%左右,可以满足抗震加固设计的要求.两个回归公式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7和0.99,具有很高的拟合精度,可用于碳纤维布约束混凝土柱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6.
粘滞阻尼器加固的某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不满足抗震鉴定标准要求的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粘滞阻尼器对其进行加固,首先选取阻尼器数量相同但布置不同的4种加固方案,对比分析加固前后结构抗震性能的变化,得出最优的粘滞阻尼器空间布置方案.在此基础上,对粘滞阻尼器的数量和技术参数进行调整,通过对比结构的抗震变形,以满足规范变形要求和造价最低为目标,确定了经济合理的加固方案,得到了关于粘滞阻尼器的布置原则和建议,得到的结论对同类工程的设计和加固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往基于位移抗震设计方法多以平面分析为前提,不考虑平面外的影响,而这与实际中结构在地震下反应的多维性存在较大差异,尤其对于平面复杂的偏心结构。针对此问题,给出了偏心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验算及调整设计方法。将偏心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最薄弱的位置作为控制点,以该点在各地震设防水准下的限制位移为目标进行结构验算及调整设计。通过算例说明了该方法的使用程序,并初步证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带节能砌体填充墙的RC框架抗震性能,本试验设计了两个两层单跨的RC框架结构模型,分别为带填充墙的RC框架和不带填充墙的空框架,并对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对带填充墙的RC框架的裂缝开展进行了描述,研究了试件的滞回特性、骨架曲线、刚度退化和强度退化,并和空框架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填充墙能够提高框架的承载能力和抗侧刚度,但是相应地降低了框架结构的延性;填充墙的存在使得框架结构的强度和刚度退化加快,然而,带填充墙框架的极限刚度仍然较大,表现出较强的抗倒塌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促进国内地下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的发展和应用,详细评述了地下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首先,介绍了地震易损性的定义,总结了破坏指标、地震动强度参数的选取以及不确定性的影响,归纳了常用的2种地下结构易损性曲线建立方法。依据不同来源的分析数据,介绍了5种国内外常用的地下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归纳了每种方法的适用性及优缺点。最后,分析了当前研究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存在的局限性,对地下结构地震易损性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一榀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门架模型和一榀普通钢筋混凝土门架模型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整体抗震试验,对强柱弱梁型预应力混凝土门架的破坏过程、破坏机制以及变形能力、强度、刚度、延性、耗能能力等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编制了预应力混凝上门架结构的非线性滞回全过程分析程序,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具有良好的拟合性。本文成果为预应力混凝土门式刚架在地震区的推广应用提供了试验和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