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10%的传说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存在一种传说,“我们仅用了大脑的10%”,真的是这样吗?事实上没有任何科学证据支持这种说法。那么10%的传说又起于何处呢?  相似文献   

2.
我们应该怎样利用历史上的范例来增进妇女参加科学事业? 苦役与发现本讨论将科学研究分为两类。第一类包括对自然界的系统观察,作实验,结果的合理分类,寻找规则性和经验公式以及计算理论假设的结果。第二类研究将导致这样一种发现:一种不被预期的结果,并且可以迫使我们改变我们对于世界的观念。它可能是一种新的元素、化学化合物、彗星或者数学定理——但是,再多一个发现不见得对科学有重大的影响。因此,我将保留“发现”这个词乃指理论和实验结果是重要到足以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译自第15届国际科学史会议文集(1978年爱丁堡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次会议是在1977年8月11~19日在美国爱丁堡举行的,讨论的主题是:“科学进展对人类的意义”。本文是第一个专题《科学和人类价值》的第一篇文章。李约瑟博士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科学作为一种文化的征象,给今天的社会带来一些什么问题呢?在西方,科学已经象中世纪的宗教一样渗透到社会生活之中,这一方面大大提高了人民的物质生活,同时在资本主义下也助长了冷酷无情的利己主义、精神堕落以至于个人自由的丧失。科学的物质力量增长的同时,却引起了精神方面的危机。因此,甚至出现了“反科学运动”,它不仅谴责科学的社会后果,并进而怀疑科学是不是人类认识客观真理的有效途径。这样,它就把科学的社会后果和认识作用这两个不同的问题混淆起来了。文章结尾部分,李约瑟表达了这样一种期望:用东方传统哲学,包括伦理学在内,来解决西方科学所面临的认识危机和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4.
在每一篇报道空难事件的文章或者报刊特写中,都会提到“黑匣子”,而且给读者造成这样一种印象:调查的主要任务就是找到这种仪器,然后通过技术处理,把录存在“黑匣子”里的数据破译出来,就能直接查明飞行事故的原因了。事情果真是这样的吗?“黑匣子”究竟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艺术之美具有惊天地、泣鬼神,摄人心魄的魅力。殊不知科学之美不仅具有同样的魅力,而且还是一种智慧与力量的化身,具有别样博大而神奇的色彩。那么究竟什么是科学之美呢?科学之美是科学的一种外在表现形态;科学之美如同艺术美一样是美学的一个分支;科学之美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社会获得成功后,得到的带有一定理性与思辨色彩的,能引起人们某种愉悦与欢快的情感体验。下面让我们来谈谈科学美的具体特征吧。首先它有一种简约之美。科学美与艺术美都包含一种简约之美的特征。曾经有人问著名哲学家洛克,什么是美?洛克答道:“把多余的东…  相似文献   

6.
笔者最近查阅<南社丛刻>,发现十七期上刊登了中国科学社出版的<科学>杂志第一卷第一至六期的目录,十九期上又刊登了<科学>杂志第二卷第一至十一期的目录.<南社丛刻>,一种文学刊物,却为自然科学杂志<科学>月刊做广告,这种情况,即使在报章杂志多如牛毛的现今,也是很少见的.里面会有着怎样的玄机呢?这引发了笔者探讨南社和中国科学社间关系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在“飞碟”热开始以来的近三十年中,显然已从幻想和想入非非者的性质转变成真正的科学研究课题。“飞碟”这个耸人听闻的术语已正式被称为“不明飞行物”(UFO)。对这类报告的研究称为“飞碟学”。这种飞行物的本身,由于并不确实存在而不可能被研究。“飞碟学”这个词具有一门真正科学的全部特征,然而,这门特殊的科学分枝却还没被承认为科学。“飞碟学”能被认为是一门真正的科学,或者是一门未成熟科学,或是一门未来的科学吗?或者仅仅是歇斯底里的一种代名词?所有的研究工作究竟取得了什么成果? 飞碟学已被“传统”科学摒弃。这种对不落陈套的新思想的抵制,在飞碟学的许多参与者看来,这就  相似文献   

8.
正“看”似乎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只要睁开眼睛我们就能看到周围的世界。睁开眼睛,你可以看到川流不息的人海,你可以看到五彩斑斓的花朵,你可以看见车水马龙的大街。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不过你有没有思考过“看”是怎么完成的呢?我们是怎样把景色尽收眼底的呢?心理学家和认知神经科学家们其实在这个领域耕耘无数载,“看”的科学被他们称之为视觉研究。  相似文献   

9.
“天生的才干和才能”是《牛津通用词典》对“天才”一词的第四条释义。在这条释义前面 ,我们看到 (i)“每个人出生时就配予的神或相伴的精灵 ,” (ii)“魔鬼或精灵 ,” (iii)“特征倾向……或气质倾向。”在通俗的用法中 ,我们有“邪恶的天才”、“挨饿的天才”以及“疯狂的天才”等说法。我最喜欢的一种说法是由一位演员在由莫扎特 (Mozart)亲自指挥的《费加罗的婚礼》的早期演出中提供的。他在许多年后说 ,他永远也不会忘记由那位小个子天才在乐台上充满活力的指挥下演唱的经历。由科学史学家莉莲·霍迪森 (LillianHoddeson)和维基·戴…  相似文献   

10.
李翥 《世界科学》2004,(4):20-20
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说明:什么是意识?我们是否能把它输入计算机里?如果可以,我们又怎样验证它呢?与其他科学话题不同的是,意识(即对周围世界的主观认识)在旁观眼中是真实的。我知道我有意识,但是我怎样才能知道你也有呢?情况可能会这样吗——我的同  相似文献   

11.
今年,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的年会主题——“处于领先地位的科学”——给科学企业的发展方向及未来形象勾画了蓝图,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问题:我们是否能真正把握住我们所面临的机会呢?在过去的十年里,那些令人目不暇接的变化成就了今天的辉煌,那么,这些成就对于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又预示着什么?比如,所谓“大科学”在物理学开始大张旗鼓  相似文献   

12.
发烧有它的作用吗? 希波克拉底学派(HiPPocrates,古希腊医师)认为发烧是有益处的。一位十七世纪英国医学博士托马斯·雪登汉(Thomas Sydenham)也是这样认为的。他把“发烧”叫做“人体本能的手段,它进入阵地消除它的敌人。”但现代医学常常反对此说。那么,“发热”到底是一种疾病的症状还是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呢?  相似文献   

13.
<正>钱学森指出:"科学工作先是艺术,后才是科学。"科学家说:"艺术是我,科学是我们。"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科学发现的过程呢?爱因斯坦曾经把"制定中的科学"与"现存的和完成的科学"加以区分,他说:"科学作为一种现存的和完成的东西,是人们所知道的最客观的、同人无关的东西。但是,科学作为一种尚在制定中的东西,却同人类其他事业一样,是主观的、受心理状态制约的。所以,科学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在不同时期,从不同人那里,所得到的答案是完全不同的。"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彭加勒把科学发现与科学证明相区别,他说:"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明  相似文献   

14.
徐娜 《科学之友》2009,(8):54-54
一些动物会仰游,因此不少人也学会了这样一种本领。但是,我们几乎没有听说过哪种动物会仰飞。最近,英国一位摄影师意外地发现灰雁会仰面飞行,而且还把它的这一奇特姿态拍摄了下来。那么,灰雁为何要采取仰飞这种奇特而又费劲的姿势呢?  相似文献   

15.
谭西顺 《科学之友》2005,(10):71-71
味觉、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这是我们体验世界仅有的途径吗?学校仍在教导学生说人有5种感觉,但这种说法与科学不符。感觉有多种在某种程度上,答案取决我们如何对感觉系统分类。例如,我们可以按刺激物的特性把我们的感觉分为3类,而不是5类———化学的(如味觉和嗅觉)、机械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结构主义的科学观作了比较完整的论述。作者认为当代的科学哲学家对科学理论的性质没有作出恰当的说明,逻辑经验论的说法同样不高明。结构主义对整个问题进行重新考察,提出了新的探讨方法和新的看法。作者从对一般认识论的探讨,提出“中流原理”,反对认识论的终极物,把结构作为认识论的直接而完整的对象。结构是有组织的变换系统,这些变换受规律支配,而且自动调节。这就是结构的定义。把结构的观念应用于科学理论,从一种非传统看法阐述了结构主义对科学理论的说明。结构主义对科学理论分析的探讨方法不仅说明科学理论的静态的、逻辑的方面,而且说明它的发生的、历史的方面。  相似文献   

17.
在节日里,彩色气球迎风飘舞。放开了,它会冉冉腾空,直至云霄。为什么彩球会上升呢?因为球内灌的气体是所有气体中最轻的一种——氢气,人们称这种彩球为“氢气球”。人们早在16世纪就发现了氢。氢在“元素周期表”中坐在第一位。同坐在这个位子上的有氢的“三兄弟”:  相似文献   

18.
新达尔文主义进化论理论的价值所在?如何确切地给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乍看起来,这些问题似乎没有什么重要的政治意义,然而,里根总统在竞选美国总统期间曾向公众这样讲到:“进化论仅仅是一种科学理论,一种被科学团体、组织不再认为象过去那样有效的理论。不管怎样,要是决定在学校中讲授这一理论,那我认为,同样应该讲授创世说的  相似文献   

19.
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说明:什么是意识?我们是否能把它输入计算机里?如果可以,我们又怎样验证它呢? 与其他科学话题不同的是,意识(即对周围世界的主观认识)在旁观者眼中是真实的。我知道我有意识,但是我怎样才能知道你也有呢?情况可能会这样吗——我的同事、朋友、妻子、孩子,以及我所看到的纽约街上所有的人实际上都  相似文献   

20.
中原 《科学之友》2007,(1):18-20
月亮是地球的一个卫星,它的来历和结构本身就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谜。1970年,苏联有两个科学家大胆地提出了一个叫做“宇宙飞船月球”的理论。他们认为实际上月亮不是自然产生的一个卫星,而是某一种智慧的生命,也许把这个星球经过改造,可以把它变成一个人造卫星。这种说法太惊人了,科学家到底在月球上发现了什么,会让他们得出这样一种结论?就让我们跟着科学家的脚步一起来探讨有关月亮的未解之谜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