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河子科技》2003,(2):53-53
<正> 日本文部科学省热核科学研究所19日宣布,该所研究人员6日用大型螺旋装置把离子温度为8100万度的等离子体在磁场中成功封闭0.5秒钟,从而向在地球上实现热核聚变大大前进了一步。 大型螺旋装置是一种使用螺旋超导线圈产生磁场的装置,该研究所的螺旋装置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2001年12月研究人员曾通过这一装置使离子温度上升到5800万度,自此以后,一直保持离子温度世界最高记录。 太阳的巨大能量就来源于热核聚变,操纵热核反应使之造福于人类,一直是科学家们的宿愿。热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是热核聚变研究资历最深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首个托卡马克装置的诞生地。从最初的几十年占据世界受控热核聚变研究最先进的位置,到受经济衰退影响萎靡不振,再到21世纪后重振旗鼓,积极通过国际合作振兴本国核聚变研究事业,俄罗斯的所有努力都为推动世界核聚变事业贡献了力量。介绍了俄罗斯核聚变研究的发展历史、主要研究机构、主要装置沿革以及突出成果,分析了俄罗斯从最早开始核聚变研究至今各种变化的政治和经济原因以及经费投入,并简要阐述了俄罗斯未来的核聚变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3.
地球上的化石燃料已经所剩无几,人类如何找到理想的替代能源?50多年来的热核聚变研究一直围绕着一个主题,那就是要实现可控的核聚变反应,造出一个人造太阳,一劳永逸地解决人类发展的能源之需。国际热核聚变试验堆的即将启动为人类实现这个梦想带来了曙光。再用50年,人们能看到人造太阳吗?  相似文献   

4.
据《日本经济新闻》1989年9月16日报道,首先进行了室温核聚变的弗里希曼和庞斯,15日在会见记者时强调室温核聚变产生大量的热的反应确实存在。关于许多研究人员效法试验未成功,他们认为是由于实验技术有问题。这两位教授将于22日在京都举行的国际电气化学会召集的室温核聚变讨论会上发表最近实验经过的详细情况。两位教授说热的发生有两种方式,即常见的现象和突然喷出热的“爆发现象”。爆发时发生平均1立方厘米20焦耳的热,爆发最长持续2周时间。据大致计算,输出能量为输入能量的7倍以上。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冷聚变研究的争论,列举最近冷聚变研究的令人信服的实验证据,包括:反常核聚变——Fleischmann-Pons效应的实验;常温下的正常核聚变,热核聚变反应中的反常核产物的实验证据。实验证实:冷聚变是能够真实发生、可信的。  相似文献   

6.
<正>对世界各国来说,ITER计划是实现核聚变能源的渠道,促进全球核能研究快速发展。1985年,在美苏首脑的共同倡议下,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得以确立。目前,该计划由欧盟、俄罗斯、日本、美国、中国、韩国和印度——总人口占世界一半以上的七方共同实施。据了解,此大型国际合作计划探索利用磁约束方式来实现核聚变能源,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重大国际科学工程之一,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创举。  相似文献   

7.
据英《新科学家》1999年4月3日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最近展示了一种用小的激光器使原子发生聚变的反应堆。它虽然还不能解决世界的能源问题,但可以使科学家用相当少的费用来研究核聚变过程。核聚变过程是很难开始的,因为原子核相互排斥,需要花很大能量才能使它们聚合。过去,物理学家是用大量激光器汇集的能量来克服原子之间的排斥力,使它们进行核聚变,因此要花几亿美元甚至更昂贵的方法,如用磁场约束的超热气体反应堆。托德·迪特米尔和他的同事发明的桌面核聚变装置是将氘气充入真空室中,…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科幻影片《蜘蛛侠2》中,头上长着触角的坏人奥克博士差点实现了一个数千名科学家花了50多年的时间都未能实现的梦想一一建造核聚变反应堆。不过,科学家似乎能够挽回他们的声誉。一个由多个国家的科学家组成的小组正在计划建造一座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以证明核聚变能产生近于无限的电能,而且还不会像核裂变反应那样有巨大的风险以及难以处置、具有放射性的核废料。  相似文献   

9.
基础研究     
世界第一个热核反应堆将于2013年建成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计划参与各方2月19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作出决定,将于2013年前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热核反应堆,地点将在西班牙、法国、加拿大和日本4处候选地址中选择热核反应堆是利用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的原子核实现核聚变的核反应堆。与目前核电站利用核裂变发电相比,用受控核聚变的能量来发电具有能量释放大、实验资源丰富、成本低、安全可靠等优点。按照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计  相似文献   

10.
核聚变的箍缩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流体力学方程和电磁场理论出发,导出磁流体动力学方程组,从而清晰得出流体核聚变被磁场约束在一定域内的原理,并以太阳演变为“白矮星”过程为例,阐明箍缩效应在热核聚变反应中的作用.介绍四种典型的磁约束装置,其中无线长圆柱形导电体为理想状态,无法实现,JET是目前正在使用中的世界上最大的托卡马克装置,而未来最有发展前景的可能是串列磁镜组成的巨型马克堆.  相似文献   

11.
受控核聚变     
《苏南科技开发》2007,(9):49-49
近日,科技部万钢部长、程津培副部长参加了基础研究司组织的学习会,听取了“受控热核聚变能”专题讲座。我国核聚变专家、郑州大学霍裕平院士从国内外能源需求的紧迫状况入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原理、核聚变的优势、ITER计划的目标与任务、我国参加ITER计划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以及我国核聚变研究目前的状况等。受控核聚变反应作为获得可持续能源的一种方式,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能源问题日益成为中国和全世界面临的共同危机,而核聚变能是公认的可以解决人类未来能源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核聚变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其标志就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 Reactor.ITER)计划的正式签署并开始建造。这是国际上仅次于国际空间站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  相似文献   

13.
正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是我国的第一台高能加速器,1984年开工建造,1988首次实现了正负电子对撞。1992年τ轻子质量测量的精确结果,纠正了过去τ轻子质量约7MeV实验偏差,并把精度提高了10倍。2004年1月,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进行重大改造工程启动,采用国际先进的双环对撞技术,将对撞性能量大幅提高。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2009年,世界上首个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首轮物理放电实验取得成功,标志着我国站在了世界核聚变研究的前端。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装置,其运行  相似文献   

14.
核聚变能被视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最理想的未来能源,受控核聚变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聚变能的商业化应用。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聚变能研究战略,探索和发展能直接用于商用聚变堆的各种新技术和新概念,以加快这一进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世界各国已在磁约束核聚变理论方法、关键技术和实验装置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该文主要从国际相关战略规划、ITER计划现状、理论与实验工艺上的研究进展及关键前沿技术等几个方面对磁约束核聚变国际发展态势进行分析,从文献计量角度揭示出核聚变领域的主要国家、机构和科研人员特征,并提出了中国核聚变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安徽科技》2009,(1):31-31
本刊讯 2008年12月19日,将用于人类首座热核聚变试验堆ITER的高温超导大电流引线的研发获得重要进展,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的科研人员存高温超导大电流引线试验中获得了通过90干安电流的成果,这是目前世界各同获得的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人类一直努力不懈地试图驯服核聚变,这是维持太阳、星宿数十亿年发热发光的基本能源。这个任务至关重要,由于世界变暖现象迫使各国政府逐步放弃污染环境的化学能源而另辟环保能源。在这种情况下,驾驭核聚变似乎是解决能源问题的最佳方法。在地球上,海水供应量要多少有多少,而海水中的类氢原子,如氘和氚,就是热核聚变能源的基础,只要把它们燃烧至足够的高温,它们就会分解成电子和核子,这时再继续加热,其中带正电的核子猛力相撞聚合,释放出偌大能量:1公斤核聚变燃料所产生的能量。相当于8000吨石油!  相似文献   

17.
《合肥科技》2006,(9):15-16
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9月28日在此间进行的首轮物理放电实验过程中,成功获得电流超过200千安、时间接近3秒的高温等离子体放电。这标志着世界上新一代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已经正式投入运行,我国聚变研究向前迈出一大步。  相似文献   

18.
《安徽科技》2006,(10):30
9月28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研制的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成功实现首次放电。这标志着世界上首台由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新一代核聚变实验装置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行,我国磁约束核聚变研究已进入国际先进水平。在首轮物理放电实验过程中,这一实验装置成功获得电流200千安、时间近3秒的高温等离子体放电。据EAST大科学工程首席科学家万元熙介绍,目前放电实验还在进行中,各项实验参数正在不断提高,显示了EAST装置良好的整体性能。同日,EAST通过国家“九五”大科学工程专家组工艺鉴定。  相似文献   

19.
回顾了核聚变研究的进程,阐述了中国在可控核聚变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领先世界的重大突破,列举了可控核聚变具有的其他能源不可比拟的优势,指出了使用核聚变装置取代燃煤电厂的巨大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20.
人类第一次获得核聚变反应是40多年前爆炸的氢弹。氢弹爆炸过程非常猛烈,人们无法利用它所释放的能量作为生产建设及日常生活的能源。但是,根据现有科研成果积累的推测,可望下世纪中叶实现受控核聚变。为此,世界各国科学家正在不断努力,希望地球上实现可控核聚变,以解决人类的能源问题。我国科学家从60年代始,以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攻克精神,争速度,抢时间,攀登这项科学前沿领域,他们已经作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重大成果。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下称光机所)强光光学实验室的一群有志青年学者,接过老一辈科学家对科学事业奉献的接力棒,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