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理论研究自1912年至今已历经百余年,经国内外创新研究学者的努力,已逐渐形成跨学科、跨领域、系统性的知识体系,为全球各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关键性的理论支撑,成为社会科学一支重要的理论流派。当下全球化竞争越发激烈,国际冲突、地缘政治等问题接连涌现,新发展格局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更具系统观的创新体系,需要创新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并形成独立的创新科学。基于库恩的“科学共同体—范式—科学”的科学哲学框架,根据代表学者的研究成果,按照熊彼特创新范式、新熊彼特创新范式和后熊彼特创新范式的框架,梳理创新研究的知识体系,分析范式的演变和具体特征,并构建创新科学的基本概念图,为创新科学的体系化构建并最终形成创新科学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
从柯瓦雷开始,科学革命成为科学史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早期柯瓦雷对科学革命的分析主要是基于共时性的静态的语言分析,带有浓厚的结构主义特征。库恩将历史主义引入对科学革命的言说,从而确立了以范式和不可通约性为核心词汇的科学革命观。但是,由于英美主流分析哲学的大肆围攻和科学革命观本身的矛盾,库恩后期逐渐弱化不可通约性,向带有结构主义特征的语言分析靠拢。夏平则沿着库恩早期的思想,走向了彻底的历史主义之路,以一幅多叉的科学历史图景将科学革命消解于无形。结构主义与历史主义似乎遭遇了不可共存的局面。但是,扬弃其相对主义的一面,库恩早期的科学革命观有值得重视和捍卫的深刻洞见,其中结构主义和历史主义的方法论保持了合理的张力。  相似文献   

3.
文学本质观的发展史是思维范式的演变史。本文尝试从方法论层面对中国古代文学观作范式审视,从而确认其本质特异性和内在关联系统。一、文以显道的象天法地范式范式(Paradigm)是科学发展到某一时期形成的,被某一科学界公认的并指导科学家思想的观念、成就或范例。〔1〕依库恩,“范式”这个词用作两种不同含义。一方面,它意味着某个专业团体成员所共有的信仰、价值、技术等的总合;另一方面,它表示该总和中的一种因素,即用范式或榜样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2〕前一方面即价值标准或价值依据,“价值标准在更大程度上为人们所共有”…  相似文献   

4.
倪明红 《科技信息》2010,(24):161-161
库恩继承了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类似观念,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一种独特的相似性学说,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他的范式理论和概念学说。本文试图从相似性与范式的关系、相似性的分类两个方面来梳理库恩的相似性学说。  相似文献   

5.
本文引入库恩的范式理论,并从本体论角度对图书馆学范式的横向变迁和横向演进过程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图书馆学范式的当代转换以及图书馆学研究的一些必备意识。  相似文献   

6.
创新实践观是对创新实践的总体性认识和概括性反映,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深化。确立科学的创新实践观既要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理论基础,同时又要立足当代,面向未来,反映创新实践、形成创新实践的全球意识、人类意识和未来意识。  相似文献   

7.
试论库恩的不可通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可通约性在库恩的科学哲学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库恩看来,不可通约性也就是范式或理论之间的不可翻译性.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指不同范式之间不存在共同的评价标准,二是指在科学革命的前后,即使使用相同的概念和术语,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意义也都发生了变化:三是指不同范式的拥护者具有不同的世界现和立场.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探索,经历了三个前后相继的认识阶段,即毛泽东的矛盾动力观,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观和江泽民的创新动力观,反映了党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上认识的深化和推进;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而创新则是知识经济时代条件下社会发展动力的必然选择,是推动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不竭动力。矛盾-改革-创新的动力轨迹表明我党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探索历经艰辛,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9.
迪昂-蒯因问题是:在什么条件下,一个理论的某一假设可以被证据反驳?迪昂-蒯因论点对此给出否定的回答,即否认有这样的条件。仅仅承认迪昂一蒯因论点的逻辑合理性而否认其实用上的正当性,那就是所谓的“迪昂-蒯因弱论点”;如果同时承认迪昂一蒯因论点的逻辑合理性和实用正当性,那就是“迪昂-蒯因强论点”。波普尔所持的是弱论点而反对强论点,拉卡托斯和库恩虽然也反对强论点但却有条件地接受它。拉卡托斯的条件是:当一个研究纲领处于进步的问题转换;库恩的条件是:当一个范式处于常规科学。这里给出的贝叶斯方案是对拉卡托斯和库恩观点的逻辑重建。  相似文献   

10.
张莉 《科技信息》2012,(29):59-60
库恩范式理论的科学发展模式认为科学发展是由新范式不断战胜旧范式的科学革命推动的,并且范式的更替也展现了科学理论的深度与广度的拓展。这一理论因其内涵的特点逐渐被自然科学家及社会科学家等所接受,并用来论证所在学科的理论发展。  相似文献   

11.
倪明红 《科技信息》2010,(22):339-339
经典概念观(the classical view of concepts,以下简称为"经典观")在西方哲学传统中长期占有统治地位,根据经典观,概念是由一组"合则充分,分则必要"(以下简称"充要")的属性条件定义的。20世纪50年代,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提出了"家族类似"理论,使经典观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库恩继承了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类似理论,形成了以相似性为基础的概念观。本文从概念获得、概念表达、概念变化三个方面来挖掘和分析库恩概念学说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科研范式的内涵、学科会聚的发展和逻辑演进、第四范式的形成,梳理了国外创新汇聚战略和国内的科技创新实践。第四范式主要从工具、方法维度突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科研中的应用;要素汇聚从创新维度强调建设科技强国和创新高地的国家战略,属于数字时代与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科研范式变革和组织模式的创新。据此提出五点建议:以解决国家战略需求和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为导向,推动学科交叉会聚;以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为目标,加强全球创新要素汇聚;建设全球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培育战略科技人才,促进人才汇聚;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基础设施和大科学工程,带动创新要素汇聚;形成数字时代的数据思维模式,以组织模式创新统筹推进数字时代科研范式变革。  相似文献   

13.
面对互联网时代提出的新挑战,大学生如何形成新型的学习能力,实现学习范式的转型,是新时代教育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库恩范式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学习范式的概念,并从网络时代大学生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的角度,从学习观念的变化,知识特性的转变以及主要的学习方式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大学生学习范式的内涵及其特性。  相似文献   

14.
意识形态的内在结构探析--从库恩的"范式"理论谈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识形态的内在结构这一基础性理论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比照库恩的“范式”理论,可以说意识形态由知识要素、价值要素、实施要素构成;三者相互包容,又有主次之分;其中的任何一个要素失当,就会造成“非常态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5.
知识观是人们关于知识问题的总体认识和基本观点。知识观以哲学观为基础,与人类认识世界的时空观相关联。本文试图在时空观的哲学背景下,通过分析知识观的演变历程,得出知识观对教育观的基石作用,新的知识观的确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自1962年库恩(TKuhn)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范式”一词后,许多学科都借用这一概念来描述学科的历史发展,并试图寻求未来学科发展的走向。教育学也是如此,《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主编、瑞士教育学家胡森指出,教育研究在本世纪经历了两种范式间的冲突,“一是模仿自然科学,强调适合于用数学工具来分析的、经验的、量化的观察。研究的任务在于确立因果关系,并作出解释。另一种范式是从人文学科推衍出来的,所注重的是整体和定性的信息以及理解的方法”。①胡森对教育研究历史的考察,只是从本世纪初教育学作为一门经验科学为…  相似文献   

17.
西方教育研究范式的变革与发展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62年库恩(TKuhn)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范式”一词后,许多学科都借用这一概念来描述学科的历史发展,并试图寻求未来学科发展的走向。教育学也是如此,《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主编、瑞士教育学家胡森指出,教育研究在本世纪经历了两种范式间的冲突,“一是模仿自然科学,强调适合于用数学工具来分析的、经验的、量化的观察。研究的任务在于确立因果关系,并作出解释。另一种范式是从人文学科推衍出来的,所注重的是整体和定性的信息以及理解的方法”。①胡森对教育研究历史的考察,只是从本世纪初教育学作为一门经验科学为…  相似文献   

18.
作为后批判哲学家的波兰尼提出了意会知识,作为科学社会学理论先驱的库恩提出了范式优先性。两者的理论都包含有先在性、实践性和信念性的特征。这种共同的理论特征对于考察科学的本性和对科学研究和应用都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问题范式"内含于"哲学范式"中,以提问方式展现研究者的致思路径,通过对时代问题的总结归纳,从不同视角表达哲学范式及范式转换的主旨。从问题意识、问答逻辑、问题表征和问题域等方面展开对问题范式内涵的分析,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可能完全脱离主体作用的影响,亦无法彻底排除主观因素的渗透,由主体确定的观察角度,测量方式,观察目的四要素构成的研究范式,是主体把握客观对象的基本方式和框架,也是认识过程中主体作用的规范化,模式化,标准化,抽象地谈论不同范式的真理性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在确定的范式要素条件下,才有可能对命题的真理性做出判断,决定被决定理论,人民群众创新历史理论,价值理论的不同观点,相对于产生它们的研究范式,都是有其真理性的,也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