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最早提出了形声字的概念。他认为形声字就是“以事为名,取譬相成”,并选了江、河二字为例。这就是说,形声字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标志着这个字的读音,通常称为“声符”,另一部分代表字义,通常称为“义符”。声符有的是纯属标音的符号,有的兼有表义的作用。查《说文》全书9353字,形声字就有8038个,约占86%。在所有的形声字中,多数为一形一声,也有二形一声、三形一声、四形一声、一形二声和二形二声的字,我们  相似文献   

2.
“完”字本义考蔡松年一《说文》“完,全也。从元声。”段玉裁注对许慎把“全也”作为完字的本义,既无疑议,亦无进一步的说解。自许出以降,人们对此皆信而不疑。然而,完字所从之形符“与“全也”之字义并不相涉。完字在上古典籍中所使用的字义及旧注,大致有如下几项...  相似文献   

3.
《文史知识》1989年第10期刊载的蒋述尤同志“《说文解字》收字知多少”一文(以下简称《蒋文》),对《说文解字》所收正文9353、重文1163的字数提出了疑问,认为“‘许记’的字数,即9420字为《说文解字》所收正文的数目,1280为所收重文的数目,这是可取的。”立论新异,但所据欠当,特商榷如下:  相似文献   

4.
支声字考释     
依据王国维“补高邮王氏说文谐声谱”选取《说文解字》中从支得声的一组形声字作为考释对象,试图从中梳理出字族,旨在辨清母文和母文孳乳字之间的孳乳分化关系,把握汉字发展孳乳过程中的内在联系性,进一步探索汉字孳乳发展的内部规律,从而在动态发展中了解汉字,把握汉字。  相似文献   

5.
许君述贾侍中说字疑义举例朱季海大徐本《说文·部》:“,前顿也。从声,贾侍中说。一读若,又若郅”,《唐韵》:“北末切”。此字篆文作,段玉裁云:“,普活切,隶变作”(段《说文》“,行貌”字注,此篆有误,段不能正;然以为之隶变则是也...  相似文献   

6.
据统计,《说文解字》中"多形字"共64个。学术界对"多形字"的认识看法不一,有人肯定其存在的合理性,有人则反对。我们认为"多形字"是不存在的,《说文》对"多形字"的分析存在错误,许慎将本是象形、会意、形声字(一形一声)的字错析成了多形字,这是由《说文解字》成书的时代局限性导致的。  相似文献   

7.
此声字考释     
依据王国维"补高邮王氏说文谐声谱"选取《说文解字》中从"此"得声的一组形声字作为考释对象,试图从中梳理出字族,旨在辨清母文和母文孳乳字之间的孳乳分化关系,把握汉字在发展孳乳过程中的内在联系性,进一步探索汉字孳乳发展的内部规律,从而在动态发展中了解汉字、把握汉字。  相似文献   

8.
说《说文》中“个”字“宋”字陆忠发个、宋二字,是《说文解字》一书中非常特别的字,个字见于唐本《说文》,而今本无之。来字,许慎释其义为“居也”,此义不见于历代传世文献,连甲骨文中也找不到此义的用例。个、宋二字,可以看成为《说文》研究史上的两个谜。本文试...  相似文献   

9.
亦声字是汉语文字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古到今,许多语言学家虽作过探讨,但没有专题的论著。对于古代汉语的初学者来说,还比较陌生,有鉴于此,现就有关的种种问题,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0.
汉字“以形示义”的功能和汉民族“据形识义”的文化心理,使得人们总是试图对发展后的字形和字义做出新的诠释,以使其新的形义关系得到统一。然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的“小”部字的大部分形体与原始的构形已经不能吻合,其构形笔意义类大致有五类:其一,表示“细小”义;其二,“十”为“尚”字之构件,在整字构形中“尚”仅作声符的;其三,表示“光明”义的;其四,“小”用作声符的;其五,构形笔意不明的。通过考察分析与“小”部义类不相符的字族,进而探求其义类的成因,得出讹变和楷化以及部首的归并是造成“小”部义类分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说文》重文的简化与繁化林清书一、前言《说文解字》的重文实际上就是异体字。《说文》的字头之外,许慎还附上了古文、奇字、籀文、篆文、或体、俗宇、今文、通人说、转引等其他字体。许慎网罗天下的各种字体集于一书,为保存古文字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些异体字可分为三...  相似文献   

12.
根据形声字的生成途径可知,有这样两种形声字的声符可兼表音义:一是在表意字的基础上加注形符而构成的形声字,原表意字退居为新字的兼表意的声符;二是为了明确假借义,在原假借字的基础上加注相应形符而构成的形声字,原假借字退居为新字的兼表意的声符。文章选取《说文解字.人部》三个表示古代艺人的字:倡、僖、伶,对这三个字声符的示源作用进行分析,从而简要地论述了以上所说的形声字声符示源的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
本文拟就许慎关于形声和转注的界说粗略地谈谈看法。 《说文·叙》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段玉裁注云:“事兼指事之事象形之物言,物亦事也。‘名’即‘古曰名,今日字’之名。譬者,谕也;谕者,告也。以事为名谓半义也,取譬相成谓半声也。江河之字,以水为名,譬其声如工可,因取工可成其名。”这一说解似乎已成定论,今人亦多奉之为圭臬。  相似文献   

14.
词义探微·特①黄瑞云特,本义是公牛(雄性的牛)。《说文》:“特,朴特,牛父也。从牛,夺声。”《玉篇》:“特,牡牛。”牛父、牡牛,都是公牛。《广韵》徒德切(te),入声。《诗·鲁颂·宫》“白牡刚”孔颖达疏:“白牡谓白特,刚谓赤特也。”刚是的借字。《说文...  相似文献   

15.
“辛”,“ ”二字声近形似,意义相通,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分为两部。但历来各家争说纷纭,或谓“辛”,“ ”当为一字,或谓两字。关于二字的本义,各家又从甲骨文、金文等字形上加以分析,各有说法。本文从形、音、义三方面分析认为“辛”、“ ”甲骨文字形一致,古音相近,意义相通,本为一字,假借而为十干之辛。“辛”、“ ”为会意字。二字的本义当为“罪也。从干二,二,古文上,干亦声。”干之本义为盾,引申为“犯也。”犯上即罪也,“辛”、“ ”为会意字。  相似文献   

16.
李善注释《文选》时引书众多,就字书而言,《字林》虽条例不多,但它的辑佚价值吸引笔者研究。本文就《文选》李善注引《字林》中字、词,同《说文》进行比较分析。从《文选》李善注引《字林》同字解用《说文》引申义、《文选》李善注引《字林》同字解较《说文》更符合文本含义、《说文》本身释义的偏差使李善注《文选》引《字林》舍《说文》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结论:就李善注《文选》而言,引《字林》较《说文》的确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7.
同字相训材料散见于各个时期的文献典籍中,《说文》、《诗毛传》、《周易》、《孟子》、《释名》等中均有其例。前人主要从声训角度加以研究,认为训释字与被训字字形相同的背后,存在语音、语义等方面的联系,二者存在同源滋生关系。但这些研究比较零散,不成系统。本文以《故训汇纂》中的“同字相训”为材料,从词汇学和语言史的角度,理清训释字与被训字之间的各种关系,追踪其演变的轨迹,从而管窥语言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8.
“睛”字晚出,始见汉代典籍,《说文》不收,《玉篇》:“目珠子也。”其后之字典、辞书皆承用其说,即是新版《辞源》、《辞海》也不例外,似乎“睛”的本义就是眼珠子,然验诸书证,考诸词源,似觉未安。在古代汉语中,常用“眼”表示眼珠子,《史记·刺客列传》:“因皮面决眼,自屠出肠。”“决眼”即指抠出眼珠子。如果“睛”也指眼珠子,则“眼”与“睛”完全同义,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玉策纪》:“鹤瘦头朱顶则冲霄,露眼黑睛则远视。”文中“头”与  相似文献   

19.
"省声"是许慎在《说文》中分析汉字结构理论的一种条例,它主要是指某些形声字声符的部分形体的省减。"省声"历来争议颇大,有的学者认为"省声"的提出是许慎的功绩,有的学者却认为"省声"是许慎的臆说。本文拟从学者对省声的态度、省声字的数量、省声的类型和错释的省声字等四个方面入手来集中讨论"省声"。  相似文献   

20.
什么叫“书籍”:《史记·礼书》“礼书第一。”唐人司马贞《索隐》注释说:“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正字通·日部》解释说:“书,几载籍谓之书。”书、书籍,作为文化载籍的总名,是人人都知道的然而要问“书”字、“籍”字的最早字义(即本义)是什么?“书”字、“籍”字的书籍义是怎样演变形成的?这就需要有一些文字学、测站学的专门知识了。东汉著名文字学家许慎的《说文解字·叙》解释说:“著于竹帛谓之书。”许慎又在他的《说文解字·幸部》中解释说:“舍,着也。从章,着声。”“书”字属于“幸”部,幸字正是“笨(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