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淑杰 《科技信息》2009,(21):185-185,134
俄罗斯是个笃信宗教的国家,拥有深厚的宗教传统,俄罗斯的宗教文化丰富了俄罗斯文学的内容,本文从宗教与文学的关系,宗教对俄罗斯文学的影响两个方面阐述了宗教在俄罗斯文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藏族作家阿来的文学观一方面体现在他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上,其文学创作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但又超越了本民族的局限,并且更进一步地还借鉴和吸收世界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为自己所用;在另一方面,阿来的文学观又具有藏族作家独特的宗教情怀,其许多文本都打上了藏地宗教的烙印。阿来的这些文学思想和观念。在他的许多文学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相似文献   

3.
文学是文化意义的形象载体,研究文学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就是向比较文学的本性逼近和复归;人格力量对文学有着重大影响,各民族人格及其相互交融,是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特定视角;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对话、宽容、谅解,是减弱民族隔膜的唯一道路,但也决难完全弥合民族差异;一定的“隔膜”,反而增添了文艺鉴赏的韵味、魅力和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比、分析《尼山萨满》满文转写本、汉译本及英译本中的一些实例,研究了英译文本中几种宗教文化元素的翻译损失问题,提出了翻译补偿在少数民族文学典籍英译中的应用与作用。补偿翻译方法在英译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典籍中的宗教文化元素时较为常用,有利于忠实有效地传达原文的宗教文化信息,起到译介少数民族文学和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的地方性彝族史诗中鹿形象的呈现,揭示彝族的多样性。尽管这些形象和名称对于局外人可能具有完备的意思,但是作为一个民族集团,彝族对其却有着独特的理解。正是就这种意义而言,彝族在与其他民族的交互之中建立了自身的民族认同。因此,通过对口述文学中动物形象的分析以理解这个过程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从民族融合看骑士文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骑士文学是欧洲中世纪特有的文学形式。它伴随着民族融合的进程产生、发展,从民族融合中的宗教、战争中汲取创作内容和主题思想,印证着希伯来文化、拜占庭文化、十字军东征等宗教、战争这两种重要的民族融合形式对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数字漫谈     
贾其锋 《科技咨询导报》2009,(24):167-167,169
数字不仅仅是数学中的运算符号,在不同的民族、不同地域某些数字被赋予了特殊的甚至是神秘的内涵。这些内涵的形成与各民族的历史背景,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对各民族的宗教、风俗,文化艺术有着深刘的影响,同时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和这些数字也有密切的联系。本文首先对某些数字特殊内涵的形成作简单介绍,然后展示这些数字对宗教、文学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西文化鬼怪观相似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比较典型的文化现象,鬼神崇拜和鬼怪文学体现了人类或一个民族在某一阶段对世界和人类自身的认知水平。在研究鬼神文化的过程中,分析了中西方文化在鬼怪观上的相似点,发现这些相似点反映了人类在认识世界及自身时所遇到的共同困惑。作为鬼怪文化载体之一的鬼怪文学,虽然根植于不同的文化土壤,但都反映了人类对“人鬼关系”模式的推测。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古希腊罗马文化、希伯来文化特质的研究,挖掘出西方文化的基础和精神内涵;通过对宗教、战争在民族融合中的表现、影响,阐发二者在古代西方文明、文化互动、互补、整合中对文学的影响:体裁上以神话、史诗、英雄传说、英雄史诗和教会文学为主,文学的精神内核表现出世俗人本意识、宗教人本思想的特征,其合理成分——仁爱、宽恕、平等等观念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讨论新疆少数民族文学,伊斯兰文化的影响是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伊斯兰文化对新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一、烙有宗教信仰印痕的人生观念的表达;二、富含宗教习俗色彩的题材内容的书写;三、素朴而诗意的审美品格的确立。伊斯兰文化作为一种内在的、强大的文化心理背景,影响着新疆少数民族文学的主题确立、题材选取和风格建构,同时带给新疆少数民族文学独特的精神内涵和审美特色。  相似文献   

11.
中越跨境民族文学是指生活在中越两国的跨境民族的文学叙事,作为一种边缘文化呈现出对中心文化与异文化的吸纳与创造的民间自觉,具有多元内涵。中越跨境民族文学比较研究以“比较视域”和“文化间性”为理论指导,运用文学人类学和宏观比较文学等方法论,以求清晰把握中越民族文化发展演变的渊源与脉络i建构边境和谐共生的民族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多民族文学的共同发展研究》的研讨为话题,阐述了在国家日益重视中华文化之多元性与差异性的语境下,研究多民族文学的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描述了该项目的立项背景,并结合项目开题报告和专家评审,分别对"多民族文学"与"共同发展"两个关键词展开讨论,指出该课题采取的跨界与整合的研究方法以及提出"共同发展"的文化关系,可望为目前处于转折与瓶颈阶段的中国民族文学研究提供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3.
宗教信仰是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北方民族中,火是自然崇拜的重要对象之一。火神信仰在北方民族的传统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对北方民族火神信仰及其功能进行梳理与研究,是了解北方民族传统观念、传统信仰、传统生活方式及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加强民族文化交流、促进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具有很强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张琳琳 《科技信息》2008,(15):225-225
在中国译学界,翻译文学的归属成为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本文从翻译文学的性质出发,分析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国别文学的关系。笔者认为,翻译文学源于外国文学但不同于外国文学,而是属于国别文学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同时,由于翻译文学在传递文化、文学艺术再创造等方面的作用,其存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唐代制度的限定、都市生活风貌以及宗教思想的影响等文化背景入手,分析了晚唐庶族文人所书写的“自己的生活道路”和“情绪的历史”,从文学的主体精神、文人审美价值取向以及对现实的批评选择等方面,论述了晚唐文学的基本走向,肯定了“晚唐风情”的客观价值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学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是翻译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从简单回顾了归化、异化理论的生成及其演变。指出归化和异化都是重要的翻译策略,两者相辅相成,对文学翻译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时代发展角度考察现当代云南少数民族文学,可以看到四个明显进程,即现代文学的探索、新中国国家形象塑造、复苏后的选择和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背景下的写作。它所展示的乃是时代发展对文学发展的深刻影响力量。在丰富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学世界中,立足于时代变迁所形成的文化影响,在这种影响中看到文学的历史脉络,将有利于获得云南少数民族文学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修·阿诺德是第一位将"文化"这一概念明确地置于其理论中心位置的人。他生活在物质丰富但精神信仰缺失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面对精神断裂和社会巨变,阿诺德推崇以文化衔接新旧世界的裂痕,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阿诺德所言的文化与宗教有着错综的关系,这与其文化观也是不可分割的。从马修·阿诺德文化观产生的时代背景、其文化观中文化的品格及文化与宗教、文学的关系三方面来详细考察阿诺德对"文化"的阐述,由此来发掘文化概念的最初渊源,这对我们今天的文化研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副文学的研究,包括对中美说书的比较研究,既是同国际学界接轨的新研究方向,又是对振兴发展我国优秀1:2述表演文学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比较文学研究新领域.不仅如此,对口述表演文学的研究,还有更为重要的认知文化传统的深远意义.这活生生的文化传统,也就在这活生生的口述文学表演活动中,由参与各方共同遵守和运用而得以传承保留和运用发展。这就使之成为了解与掌握自身文化传统的有效途径与生动课题。而进一步作中外口述表演文学的比较研究,也就成为认知自我与他者文化传统的重要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0.
寻根文学是当代文学从启蒙立场转向多元化立场的重要表征,受到了世界文化寻根、反殖民主义以及文化启蒙各种思潮的影响,因此在表述和评价民族文化时产生价值分野,形成反思型、乡恋型和互补型这三种文学形态。其中,反思型寻根文学延续了新时期的文学启蒙立场,用启蒙理性烛照民族文化,带有明显的乡怨和乡愁意味;乡恋型寻根文学受到了世界寻根文学和反殖民主义潮流的影响,歌颂乡土中国和传统文化,带有明显的反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色彩;而互补型寻根文学则游走于两者之间,既正视乡土中国的痼疾,又彰显民族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