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合论述了铜在钢中的作用,包括铜引起的钢的脆性——铜脆,以及铜在钢中的各种有益应用:利用铜的耐腐蚀性能开发的较为成熟的含铜耐候钢系列,含铜抗菌不锈钢系列,以及近年来国内外开发出的一些含铜新钢种。铜不但是动物和植物所必须的微量元素,而且在铜制品表面各种微生物和细菌不易存活,对人类、对环境是非常有益处的,因此,开发含铜钢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综合论述了铜在钢中的作用,包括铜引起的钢的脆性——铜脆,以及铜在钢中的各种有益应用:利用铜的耐腐蚀性能开发的较为成熟的含铜耐候钢系列,含铜抗菌不锈钢系列,以及近年来国内外开发出的一些含铜新钢种。铜不但是动物和植物所必须的微量元素,而且在铜制品表面各种微生物和细菌不易存活,对人类、对环境是非常有益处的,因此,开发含铜钢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大自然》1999,(5)
铜自古以来一直是人类的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根据人类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的经验,以及近代特别是近几年来的科学研究结果,充分显示铜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极为有利,尤其是微量铜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人体中的铜铜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同锌、铁等元素一样,都是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所必须的。一般说,成人体内含铜70~100毫克,平均每公斤体重就含铜1.4~2.1毫克。铜存在于人体的所有器官和组织中,通常与蛋白质或其它有机物结合。肝脏是储存铜的仓库,含铜量最高。脑和心脏也含有较多的铜。健康人血液中的含铜量是每升  相似文献   

4.
甲醇铜、乙酰乙酸乙酯铜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醇铜、乙酰乙酸乙酯铜的合成条件温和,实验表明:甲醇铜是含甲氧基桥键的二聚物,乙酰乙酸乙酯铜是铜的乙酰乙酯络合物.甲醇铜的活性比乙酰乙酸乙酯铜高,但甲醇铜易水解和不易溶于有机溶剂,而乙酰乙酸乙酯铜在有机溶剂中溶解性比甲醇铜大得多,乙酰乙酸乙酯铜可以代替中醇铜用于溶胶-凝胶法制备功能材料.  相似文献   

5.
通过石墨渗铜喉衬材料的热传导结果分析以及石墨渗铜与发动机高温燃气的化学反应得出了石墨渗铜喉衬的烧蚀机理 :铜在石墨渗铜材料发动机喉衬烧蚀过程中仅能出现铜的相变和表面液态铜流失 ,而不能出现铜蒸汽的自发汗现象 ;石墨渗铜中铜元素不与燃气发生反应 ;石墨基材本身有热化学烧蚀 ;机械剥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石墨渗铜喉衬稳态烧蚀速率估算的公式  相似文献   

6.
铜转运蛋白hCtr1细胞膜内的C端区域对于细胞的铜转运过程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这一结构域对铜离子的捕获和胞内蛋白的铜分布机理尚不清楚.为了研究hCtr1蛋白的C端结构域与铜的结合方式,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等方法,对C端8肽(C8)与铜离子的结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一价铜离子对C8有很高的亲和力(log K=16.6).C8能够结合多个铜离子,其HCH基序中的组氨酸和半胱氨酸残基是铜结合位点,而另一个天冬氨酸残基也可能参与铜结合.进一步研究发现,铜离子能够从C8转移到Atox1.实验数据揭示了铜与hCtr1结合的详情,也有助于理解铜在细胞中的分布.  相似文献   

7.
目前,已试制出各种类型的铜离子选择性电极。本文报告用CuTe—Ag_2S制备的铜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铜的方法。研究了铜离子选择性电极的使用条件和干扰的消除,用于一些矿石和土壤中铜的测定,结果和铜试剂比色法一致。  相似文献   

8.
甲醇铜、乙酰乙酸乙酯铜的合成条件温和,实验表明:甲醇铜是含甲氧基桥键的二聚物,乙酰乙酸乙酯铜是铜的乙酰乙酯络合物。甲醇铅的活性比乙酰乙酸乙酯铜高,但甲醇铜易水解和不易溶于有机溶剂,而乙酰乙酸乙酯铜在有机溶剂中溶解性比甲醇铜大得多,乙酰乙酸乙酯铜可以代替甲醇铜用于溶胶-凝胶法制备功能材料。  相似文献   

9.
硫酸铜在电镀、染料、医药和农药方面需求量大,但国内铜资源缺乏,价格居高不下.本文介绍一种如何利用化肥生产中的含铜废渣来制取硫酸铜的方法.一、废渣的来源在氮肥厂合成氨原料气的铜洗精制工段,用醋酸亚铜氨溶液脱一氧化碳,在铜洗塔中发生副反应,产生废渣,主要成分是硫化亚铜和单质铜等,所以技术要求每生产一吨氨,要补充金属铜0.l—0.15kg.实验结果证明,铜液废渣出铜率为50%—80%,炼出铜的含铜率为99%以上.用一个80号石墨坩埚每天能炼88斤紫铜.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新化合物席夫碱N-2-羟在苄叉对氯苯胺及对甲基苯氧基二硫代甲酸铜。用红外光谱对所合成样品进行了表征。将席夫碱分别与丙二酸铜,邻苯二甲酸铜,对甲基苯氧基二硫代甲酸铜及与二乙基二硫代氨甲酸铜4种铜盐配位后溶于乙醇中生长晶体。通过对所得晶体进行元素分析后发现,该席夫碱与4种铜 盐的配位方式不完全相同,由于邻苯二甲酸铜的螯合性能较强,只有一个席夫碱分子与其配位,而其他3种铜盐与席夫碱反应时,有2个席夫碱与铜离子配位,且席夫碱上的羟基取代了原理铜盐上的阴离子。  相似文献   

11.
甘氨酸Schiff碱多核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3-羧基水杨醛缩甘氨酸Schiff碱的双核铜、三核铜和异三核铜锌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磁性测定表明,三核铜配合物的铜离子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反铁磁性自旋交换相互作用,而在双核铜和异三核铜锌配合物中,由于距离较远,两个铜离子之间基本上没有磁性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GM模型的铜市场供需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世宽 《甘肃科技》2015,31(2):103-106
铜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材料,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铜市场供需趋势备受关注。以历史数据为依据,对全球铜资源分布特点以及铜市场供需形势进行分析。基于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对我国及全球2014~2020年铜的市场需求量及供应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全球铜资源供需量在不断增加,其中又以中国铜资源消费量最大,国内市场供应不足,到2020年中国精炼铜消费量将占全球消费量的80%,而精炼铜和铜精矿产量分别占全球的65%和15%,市场缺口高达400万t。铜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严重制约着我国铜行业的发展,铜资源对外依赖度将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13.
基于彩色图像特征的铜成分软测量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再生铜熔炼过程中铜成分离线检测时滞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颜色特征的再生铜成分参数准在线估计方法.首先获取现场取样并固化再生铜样品的彩色图像,然后使用RGB颜色空间、色调和颜色向量角分别量化再生铜颜色特征,最后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LSSVR)对铜成分参数建立回归模型,进而实现铜成分参数估计.通过对再生铜样品的对比分析,该软测量模型能够准确快速地估计出测试样本的铜成分,既解决了铜成分参数离线检测时滞大的问题,又满足了工程要求的精度,验证了利用彩色图像特征构建铜成分软测量模型的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提高高炉炉腰及炉身下部冷却壁抗热变形能力是维持高炉长寿的关键.采用热态实验和数值模拟手段研究高炉炉腰及炉身下部区域铜钢复合冷却壁的传热及热变形行为,并与铜冷却壁进行对比分析.铜钢复合冷却壁热面无渣铁壳覆盖,煤气温度1200℃条件下,铜钢复合冷却壁最高温度为180℃,传热性能与铜冷却壁接近.铜钢界面最大等效应力约为114.45MPa,低于铜钢复合板的抗拉强度.铜钢复合冷却壁发生弯曲变形,中心z向位移为0.66 mm,较铜冷却壁低约25.8%;顶底端沿z向位移为0.13mm,较铜冷却壁低约50%;曲率为0.93×10-4 mm-1,较铜冷却壁低约51.81%.铜钢复合冷却壁抗变形能力优于铜冷却壁,可以避免铜冷却壁热变形过大导致的螺栓及冷却水管断裂破损问题.  相似文献   

15.
铜鱼属鲤形目、鲤科,成熟个体的重量可达2-4公斤,是珍贵鱼类之一.我国的铜鱼共有三种:铜鱼Coreius heterodon(BIeeker)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Sauvage et Dabry)和北方铜鱼Coreius septentrioalis(Nichols).铜鱼分布于长江和黄河水系,圆口铜鱼分布于长江上游的干流和支流中,而北方铜鱼仅分布于黄河水系,现今的北方铜鱼已达濒于灭绝的边缘.北方铜鱼体长形,圆筒状;头小,略扁平,吻较长,尖而向前突出;口小,下位,呈马蹄形,较宽;唇发达,在口角处有一对粗而长的触须,其末  相似文献   

16.
紫花苜蓿对土壤中铜的富集效应及其生理响应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依据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设置10个铜污染指标(1~400mg.kg-1),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铜污染对紫花苜蓿的生物量、铜积累、叶绿素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等的影响,探讨叶绿素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与紫花苜蓿铜积累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叶绿素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变化分别与紫花苜蓿的生物量和铜积累量的变化趋势一致.随土壤中铜含量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先增加后减小.游离脯氨酸含量在外源添加铜含量高于10mg.kg-1时与对照组相比增加显著(P<0.05).紫花苜蓿根系的铜积累显著高于地上部分.铜含量为400mg.kg-1时紫花苜蓿铜的总积累量达每盆617μg,是对照组的12倍左右,表明紫花苜蓿对铜污染土壤具有潜在的...  相似文献   

17.
湿地松对铜胁迫的生理耐性及富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湿地松幼苗为材料,于2016-2017进行盆栽试验,分析湿地松在铜胁迫下的生理响应及富集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铜处理浓度的增加,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持续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升后降,过氧化物酶(CAT)变化与POD一致,丙二醛(MDA)含量上升。根是铜主要的吸收器官,各器官对铜的富集能力表现为根茎叶,随着铜处理浓度的增加,转运系数表现为先减后增,且在铜处理为20 mmol/L时达到最大值为0. 64。表明湿地松对低浓度的铜具有较强的富集特征,对高浓度的的铜富集能力较弱,湿地松对重金属铜有一定的耐性,但不是超富集重金属铜的树种。  相似文献   

18.
采用干灰化法和化学试剂逐步提取法研究了铜和芘复合污染条件下铜在黑麦草体内的积累以及化学形态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0.1 mg/L的芘和不同质量浓度铜的复合污染均能影响铜在黑麦草体内的吸收和积累以及化学形态的分布. 铜和芘复合污染与铜单一污染相比,根中铜的积累质量和乙醇提取态所占比例明显增加,茎叶中铜的积累质量和去离子水提取态所占比例明显降低. 根和茎叶中铜的积累质量以及各化学形态的质量分数均随着铜处理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升高. 铜在黑麦草根中的主要存在形态为乙醇提取态,茎叶中则以多种化学形态共存.  相似文献   

19.
阿特拉津对土壤吸附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铜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探讨了阿特拉津与铜共存对铜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铜与阿特拉津共存时,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可以很好地描述铜的吸附速率,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方程比较理想地描述了铜的吸附行为(R20.99);随着阿特拉津浓度的增加,土壤溶液中溶解性有机碳的含量下降,K f和n增大,土壤表面电位变化不明显,土壤溶液pH值显著升高。阿特拉津与铜共存增强了土壤对铜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海底管线铺设时的环焊缝全自动焊过程中,一般采用带铜衬垫的内对口器配合大热输入焊接参数进行强制成形.由于高温熔池直接和刚性铜衬垫接触,焊根背面不能形成圆滑过渡的焊趾,应力集中较为严重;同时铜衬垫也烧损严重,存在焊缝渗铜和夹铜的风险,需要不定期进行更换.针对铜衬垫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研究提出在铜衬垫表面再放置一层很薄的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