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盼 《广东科技》2007,(1):31-32
说起瓷器,我们的记忆中或许只会冒出“景德镇”这三名字,殊不知,在岭南广东,早有潮州赢得了中国瓷都的美誉。位于潮州市西郊的枫溪,凭着近1300年悠久的制瓷历史,精湛的制瓷技艺以及当地蕴藏量丰富、品质上乘的飞天燕瓷土,在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十年来,瓷器制造业得到迅猛发展,成为我国十大陶瓷产区之一,而制瓷业也当之无愧地成为瓷都潮州的龙头产业,陶瓷工业产值占全区工农业总产值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宋五大名窑对景德镇窑瓷器在造型、装烧、装饰等方面的影响,其中着重分析了定窑和景德镇窑之间的生产、运输方面的对比,景德镇窑充分吸收了定窑白瓷的各项优点而赢得元政府在景德镇设置官窑,促使景德镇发展成为了全国制瓷业的中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的光山古瓷窑位住于城西39公里南向店乡天灯村,四个古瓷烧造区分布在大别山北麓的一片浅山区里。这四个古窑区相距远者约1000米,近者300米,据考证,天灯村这样规模的瓷器烧造区是豫南绝无仅有的古代瓷器工业基地。 通过对天灯村古代瓷器烧造区散存的大量窑具和瓷片分析,其兴业初期约开始于唐代,历经五代,北宋、南宋、金、至元代终止,该区瓷业发展达700年之久,距今一千余年,己称得上我国古代一大瓷区。据专家教授鉴定,天灯古瓷瓷质好,属河南独有的优质瓷,被誉为豫南明珠。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陶瓷工业的铜呈色发展史经历了唐以前的低温氧化气氛下的铜绿釉到宋以后高温还原气氛下的铜红釉两大阶段。宋代河南禹州钧窑铜红釉的烧成是瓷釉铜呈色工艺达到成熟的表现,并且改变了以往只有青釉、白釉、黑釉等单色釉的单调局面,将中国的制瓷业带入到色彩斑斓的新时代,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并对后世瓷器生产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提出我国古代陶瓷的输出很可能在汉代就已出现,指出景德镇在晚唐五代及宋初时瓷器的外销就可能已十分火爆且影响很大等猜想。根据已发现的资料指出元代的瓷器已经远销到西北非而非学界所说的非洲东海岸。论证了我国宋元以前的陶瓷输出与世界文化交流情况.  相似文献   

6.
黑城原为西夏所建,至元代从一座军事塞堡演进为商业城市。在这里宋元瓷器碎片遍布全城。可见当年的城市生活和商业活动是非常繁盛的,而多次发现元代纸币则是繁盛商业的直接反映。在额济纳见到了多种元钞,其中一张至元通行宝钞壹贯是国内仅此一张的文物,因而为我国文物宝库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平顶山市是北宋时期的制瓷中心,当时制瓷业规模之大、历史之长、技术之高、工艺之精、销路之广在全国是空前的。以鲁山段店瓷窑遗址、宝丰清凉寺汝宫窑遗址和张公巷瓷窑遗址为例对当时平顶山瓷业的发展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晚清民国以来,为了促进国家工业的发展,国民党中央和地方政府掀起了设立工业试验机构的潮流。同时,民国时期同官县传统的耀州窑瓷业处于低靡状态,亟需改良。在这种背景之下,同官县黄堡镇瓷业试验所应运而生。1935至1937年之间该所对当地的制瓷原料、燃料、窑炉和烧成工艺等多方面开展了试验并取得一定的成绩,恢复仿制宋代耀州窑青瓷也颇有成效。黄堡镇瓷业试验所在瓷业改良和恢复方面积累了经验和技术,培养了一批理论素养较强的学徒,这些均推动了民国后期耀州窑瓷业的改良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晚清民国以来,为了促进国家工业的发展,国民党中央和地方政府掀起了设立工业试验机构的潮流。同时,民国时期同官县传统的耀州窑瓷业处于低靡状态,亟需改良。在这种背景之下,同官县黄堡镇瓷业试验所应运而生。1935至1937年之间该所对当地的制瓷原料、燃料、窑炉和烧成工艺等多方面开展了试验并取得一定的成绩,恢复仿制宋代耀州窑青瓷也颇有成效。黄堡镇瓷业试验所在瓷业改良和恢复方面积累了经验和技术,培养了一批理论素养较强的学徒,这些均推动了民国后期耀州窑瓷业的改良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瓷业史上,制瓷业既促进了古代手工业的繁荣,又为我国文化和经济史写下了灿烂的篇章,本文对古彩陶瓷的形成、发展和生产过程,从“古”“彩”“法”三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1.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是江西乃至世界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千年窑火不断,瓷业内部分工日益细化,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手工制瓷工艺生产体系,手工制瓷文化生态延续至今,薪火相传。但是,随着科技进步,新材料新能源的出现,景德镇手工制瓷的部分工序发生改变,瓷业习俗逐渐淡化。针对危机,提出从生产性保护入手,完善景德镇手工制瓷的文化生态环境。利用生产性保护方式来促进景德镇陶瓷文化生态活态传承,以期达到使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良性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王国华 《景德镇高专学报》2012,27(4):125-125,129
中国陶瓷,源远流长,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先后就已经制造和使用陶器了。从商周时期,原始青瓷的发明,到东汉成熟青瓷的产生,经历唐宋的发展,直到明清制瓷业的繁荣,中国制瓷业由陶到瓷,由粗到精,由单色到多彩,走过了漫长的发展道路。墨彩描金是在墨彩的基础上,为丰富画面的色彩和亮度而发展的独特艺术形式,古老的图案技法与二十一世纪文化精神相结合,而焕发出雅俗共赏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钧窑是宋元时期非常重要的一个制瓷传统,同时也是中国古陶瓷研究中疑问较多、争议较大的一个窑口。为此作者主持进行了2001年对禹州神垕镇钧窑遗址的考古发掘。经过严格认真的考古发掘工作和初步的整理,使我们对钧窑的烧造时间、发展阶段和工艺技术等诸多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收获颇丰。通过发掘大体可以确认在禹州市神垕镇西南部的古窑场中,钧釉瓷器的生产大体始于北宋末期(12世纪前半叶);经过对刘家门窑址发掘资料的初步整理,可将钧窑的发展历史分为三个时期,即北宋晚期到金代前期,金代后期到元代初年,元代时期;发掘中清理出一批遗迹;在下白峪窑址发现了中晚唐时期的遗存,清理了一座窑炉,出土了大量瓷片和窑具。  相似文献   

14.
正寿纸千年: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铅山连四纸的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宪宗元和元年,明代高濂《遵生八笺》把"铅山纸"列为元代"妍妙辉光,皆世称也"的精品,《天工开物》中也有数处关于铅山连四纸的记载。在明清时期,铅山的造纸业与景德镇的制瓷业、苏杭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松江的棉纺织业齐名。2006年,连四纸制作技艺被纳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连四纸制作工艺十分考究,有72道工艺程序,原料为精选毛竹的嫩竹竿,在立夏前后嫩竹将要长出两对芽叶的时候砍伐取用。纸料  相似文献   

15.
江西宋代手工业经济发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宋代手工业经济在农业经济发展的条件下有一较大的发展,在瓷器、矿业、纺织、木材、造纸、制茶等方面表现尤其突出。这些手工业经济是农业耕作经济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6.
景德镇是有着千年制瓷业历史的瓷都,城市中也必然留有丰富的历史遗存,而作坊作为制作陶瓷的主要空间场所,更是大量存在于这座城市。但是在当代城市空间趋同化发展的影响下,许多优秀的历史建筑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本文结合景德镇城市发展的特点,分析了传统制瓷作坊在城市建设中的保护与再利用问题,从而提出传承景德镇千年制瓷文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考析《三国演义》正文中的“密州”、“中山府”、“滑州”等元代地名,“太史院”、“太常院”、“枢密院”等元代官制,以及“的实”、“军士不打”等元代俗语,论证《三国演义》原著必成书于元代。因为这众多例证表明,作者最熟悉的是元代社会生活;同时,假如《三国演义》为明代成书,那么作者不可能再使用这些早已废除的元代典制和早已过时的元代俗语。  相似文献   

18.
明代永乐、宣德时期,郑和下西洋以后,由于海路交通的拓展,促进了我国瓷器生产的发展。青花瓷在烧制上,得到了郑和下西洋从东南亚地区带回的"苏麻离青"为釉料,制品极为美观精致,出现了自元代末期青花瓷成熟以来的第二次发展高峰。这一时期的青花瓷被称为是青花瓷器的"黄金时代"。元青花在历史文献上没有明确的记载。1929年英国人霍布逊首次对传世的元青花瓷器进行了研究,几十年来,国内外古陶瓷专家、学者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元青花钴料产于何处,从哪条通道传入中国的至今没有令人信服的科学证据,在此前提下将元青花钴料和"苏麻离青"认定为一种矿物的论点是不严谨的。"苏麻离青"是郑和下西洋时期的特定产物,学术界没有理由将其混淆。  相似文献   

19.
袁晓 《科技资讯》2006,(7):233-234
瓷器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我国制瓷史的发展从未间断,窑址古迹的遗存极为丰厚。由于窑遗址中残存的历史信息最为丰富,是文物研究者们考察古代制瓷技术最可信赖的资料。窑遗址的历电价值和科学价值极为突出,是研究我国陶瓷相关研究的重要实证。保护窑遗址有助于促进我国陶瓷相关科学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20.
元代鲁国大长公主祥哥刺吉以其显赫的地位与权势,深受汉文化之影响,结交和提携了一大批汉族文人学士,召集了“天庆寺雅集”等,对元代蒙汉文化文艺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其进行研究,在整个元代蒙汉文化关系及元代艺术史研究方面具有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