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对于进一步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试验于1973年进行。采用品种:早造用“珍珠矮”,晚造用“广华”。1.在水稻幼穗第一苞原基分化期(广华)和第一枝梗原基分化期(珍珠矮)施用氮素肥料,能增加有效穗数、第二枝梗数和谷粒数,但千粒重稍有下降。2.晚造“广华”在幼穗第一苞原基分化期喷施赤霉素(5ppm.),并不增加有效穗,但可显著增加第二枝梗;喷施NAA(250ppm.),虽可增加有效穗,但第二枝梗和谷粒数下降,因此,这两种激素单独使用时增产并不显著,只有配合使用氮肥,才有显著的增产效应。早造“珍珠矮”在始穗期喷施赤霉素(10ppm.)或赤霉素加矮壮素(0.5%)增产效应明显。3.增产灵30ppm.在幼穗分化期和始穗期施用有增产作用,而以20ppm.在幼穗分化始期使用,增产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三十烷醇(TA)乳粉是一种广谱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1997年被农业部列入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项目后,五六年来在福建省水稻上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在水稻幼穗分化2—3期和孕穗期分别叶面喷施1~2 mg/L TA一次,能促进稻株生长发育,提高碳、氮代谢水平,增加有效穗、穗粒数、穗实粒数,提高结实率、千粒重和晒干率等。处理比对照平均增产干谷0.964 t/hm2,增产率为15.4 %,并能改善品质。据多年多点多次的验收、考种和测产的数据表明,其增产效果稳定,重现性好。不仅产出/投入比高,而且具有无毒害、无污染、成本低、效益高和使用方法简便等优点,对增加粮食产量和发展无公害农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水稻始穗期施用赤霉素(920)可以提高喂叶的输出率,促进叶内C~(14)同化物的转移,施药后1—10天效果明显。幼穗形成期处理,亦可提高输出率。赤霉素能促进C~(14)同化物流向代谢中心,提高分配率。在出穗过程中,可加速C~(14)同化物流向茎部;而在灌浆过程中,可加速C~(14)同化物流向穗部。在幼穗形成期,可减少同化物流向分蘖,而增强对主茎营养物质的供应。始穗期施用赤霉素,可使茎部纤维素、木质素的合成比率提高;也能使淀粉、糖等物质的含量增加,但其合成比率却有所降低。在灌浆初期,穗部的C~(14)同化物基本上是可溶性与稀酸溶物质,纤维素及木质素的合成极少,且与对照几无差别。本研究提出了赤霉素(920)在水稻应用上的生理效应。  相似文献   

4.
大穗小麦幼穗分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大穗小麦品系幼穗分化进行了2年系统观察,结果表明:大穗小麦幼穗分化速度快,比对照品种提高19.46%和22.82%;单棱分化时期短,比对照品种少42.5d,降低40.96%;进入二棱期早且二棱期长,比对照品种早50~86d,增加25.7d;护颖分化期和小花原基分化期比对照品种增长5.5d和5.7d,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和药隔分化期差异不大。其中,幼穗分化速度快是决定大穗小麦具有较多小穗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水稻幼穗第一苞分化期或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向土壤施速效氮肥、叶面喷施GA_35ppm加根外追肥(1%尿素)等,能明显地增加第二次枝梗和颖花数量,减少颖花和枝梗的退化,增加有效穗和每穗結实粒数,达到提高單位面积产量的目的。采用这几种控制措施所获得的增产效果与其所引起的生理效应相一致,它能促进植株在幼穗整个发育期的叶片含氮量增加,茎秆和叶鞘的淀粉和糖含量增加,植株各器官积累和分配光合产物C~(14)和P~(32)吸收量增多,尤以输送和分配到穗中部和穗下部的C~(14)和P~(32)的比例增加,幼穗呼吸强度增强,代謝旺盛,这些良好的生理性狀表現是揭发幼穗发育控制处理措施达到提高水稻單位面积产量的內部規律性的証据之一。本文还从采用幼穗发育控制所引起的这些良好的生理性狀效应出发,论定水稻生育中期施肥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当前生产上提供的可能条件。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小麦穗分化期,叶片及幼穗的糖含量和转化酶活力的动态变化与小花分化数的关系。叶片中的酸性转化酶和总糖含量随小花分化总数增加而增加,还原糖则逐渐下降。幼穗中酸性转化酶较稳定,其酶活力和成熟时粒数显著相关(r=0.7488~x)。幼穗的总糖含量及幼穗鲜重随小花分化进程加快呈对数曲线上升。孕穗期穗中各部位糖含量和转化酶活力,自穗顶向下递减。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别对五个陆稻品种(系)及两个水稻品种的幼穗分化过程进行了观察.按照丁颖对水稻幼穗分化期的划分方法,划分陆稻幼穗分化各期.结果表明:1.陆稻的生育期及幼穗分化期都比水稻短.2.一般大穗、多粒型品种,幼穗分化前期分化速度比较慢.3.幼穗分化后期分化速度较快的品种,一般空秕率比较高.  相似文献   

8.
有利因素有:降水分布比较好,雨热同季,分蘖及幼穗分化期气温偏低,有利于促穗增蘖;全生育期日较差较大。日照充足,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增强抗逆性。不利因素有:出苗期气温偏低,出苗期延长,幼穗分化期日照较长,影响了小麦穗粒数增加,但小花成花百分率大大增加。干热风属于中等发生年份,对穗粒数和千粒重有一定影响,由于水情较好。降低了干热风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验了四种不同配方药物对平菇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从中筛选出配方Ⅱ效果最好,将它定名为“食用菌增产灵”.拌料时将食用菌增产灵加入棉籽壳,可使平菇产量平均增加18.4%,用喷洒方法可增产11.93%,拌料和喷洒兼用,增产率可达24.9%.品质分析表明使用增产灵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平菇的质量.食用菌增产灵使用方便、安全、价格低廉,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随栽宽杂种幼穗发育过程的进程,其愈伤组织诱导率呈现由低→高→低的变化.通过愈伤组织阶段和幼穗直接分化培养均在第2期(第1次枝梗原基分化期)获得了最高的绿苗分化率.当第6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幼穗诱导的愈伤组织完全丧失分化绿苗能力时,而幼穗直接分化仍能再生绿苗,并且此法具有操作简单,获得绿苗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沈阳地区冬小麦的田间存活率、生育期、主茎春生叶龄等几个指标与冬小麦幼穗分化规律的关系.结论表明:田间存活率在品种间差别不显著,播期间显著.不同处理对全生育期及各个生育时期有很大的影响.叶龄可以作为反映幼穗分化阶段的辅助指标.各处理都没有观察到冬前生长锥伸长.返青后开始穗分,成穗分化历时一个半月左右.二棱期至小花分化期间隔日数长短决定能否分化更多的小穗数.  相似文献   

12.
小麦于幼穗分化的二棱期,叶面喷洒适当浓度的多效唑溶液,能显著地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每亩增产17.7%。对小麦生长和茎叶结构也有其明显影响,抑制了茎细胞的伸长生长,导致节间缩短,植株矮化。茎壁厚度增加,茎秆内维管束数增多,叶片变厚,叶肉内多环细胞数目增多。叶绿体的超微结构表现,基粒片层数目减少,基质片层也较稀疏,对叶绿体的发育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增产灵、增产素及苯氧乙酸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稻始穗期或灌浆初期,叶面喷施增产灵30—40ppm,增产素30—40ppm或苯氧乙酸80ppm,均能提高叶片含氮量,促进叶中C~(14)同化物的输出和提高在谷粒中的分配率,有利于谷粒的灌浆过程,从而提高水稻的结实率和千粒重,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4.
麦子是多花作物。据观察,大麦早熟3号每穗可分化40个左右的小花,由于在栽培过程中管理不当或因某些条件不够合理而不能满足它的生理需要,导致大部分小花在幼穗分化后期退化,结果每穗粒数只有20粒左右。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麦子高产栽培中增产潜力最大的问题。为了制定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夺取高产,需要探讨并掌握每穗粒数与剑叶长度、施肥时叶龄及幼穗分化阶段叶色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引用一九七二年至一九七四年试验工作的部分资料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家用洗涤剂和升汞设置不同的处理时间梯度,比较了家用洗涤剂和升汞作为消毒剂对小麦幼胚、幼穗组织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积分数为10%的白猫洗涤剂消毒处理20min与质量分数为0.1%的升汞消毒处理10min具有等同、高效的灭菌效果和组织培养效果,在单个组合中的抗污染率、愈伤组织胚性率、生根率、植株再生频率和绿点分化频率最高均可达100%,且显著高于所设置的其他各个梯度时间的处理效果;不同外植体的比较结果证实了幼胚的植株再生频率和每团愈伤组织的出苗数都显著高于幼穗.  相似文献   

16.
喷施宝在早稻上使用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喷施宝在当地使用效果,为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进行对比试验。分别在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结合防治病虫害用药,每亩各喷施20mL(1500倍液)喷施宝1次。施用喷施宝的处理比不施用喷施宝的处理(对照)平均每亩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有所增加,增产效果明显,增产率为7.10%。喷施宝对早稻使用效果较好,经济效益较高,投入产出比达1:8.96,可以在早稻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冬小麦的产量随着播种期的延迟而递减,适期晚播减产幅度不大,播种过晚产量明显下降。早、中播小麦冬前分蘖比例大,单株成穗多;晚播麦春季分蘖为主,分蘖成穗少。适期晚播主要使幼穗伸长、单棱和二棱三个分化期落后于早播。播期(除土里捂)对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似乎不大。  相似文献   

18.
小麦幼茎组织培养中的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小麦不同品种的幼穗幼茎在不同发育期,不同培养基上进行了2年的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实验,并将幼茎与幼穗作了比较。二棱末期至小花分化期是幼穗及幼茎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时期。不同品种对培养基的反应不一。不同时期的幼茎愈伤组织只有来源于二棱末期者能够在分化培养基上分化,其它时期者则不分化。品种间分化率差异较大。幼穗的一块愈伤组织可以分化多个苗,而幼茎的一块愈伤组织只发生一个苗。植株再生是通过器官发生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选用6 个不同生态类型小麦品种,采用完全双列杂交法,对亲本及杂种F1 的幼穗分化特点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小麦不同生态类型穗分化进程存在明显差异,单棱期和二棱期的持续长短可作为衡量小麦冬春性的一个内部发育指标。杂种的穗分化进程介于双亲之间,但存在“倾早现象”;正反交间存在显著差异。组合选配中要考虑品种的生态类型,并选择适当的正反交组合。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农科院作物所土肥系,为了解决水稻丰产栽培中存在的“四多四少”现象(肥料用得多,利用率少;分蘖多,有效分蘖少;总苗较多,穗数少;枝梗颖花退化和空壳多,结实率少),更好地发挥现有肥料的增产效益,去年采取攻中、顾两头的“山”字形施肥法,取得良好效果。“山”字形施肥法,就是按一般施肥水平施用有机肥作基肥,适量少施面肥和蘖肥,重施、巧施穗肥,补施粒肥,以确保幼穗分化和抽穗后同化器官对氮素的需要,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