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上世纪九十年代,学术界就提出了学术规范、学术传统重建的问题。但是,直到今天,学术违规的现象依然弥漫于整个学术界。在当今的学术领域,弄虚作假,剽窃抄袭,一文多用,一稿多投等现象蔚然成风;自我吹嘘、自我炒作的现象也时有所闻;更有甚者,拉关系、怕马屁、抢资源、买版面甚至制造“思想”等大手笔的“战略”举动也频频“露脸”。透视这些现象,笔者认为,造成这种学术违规与学术腐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其一,我国的学术传统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在“本土化”的过程中,与其自身的“规范化”之间出现了冲突,造成学术研究不独立;同时,由于我们没有建立起一套严整的学术研究制度,学术研究中的自律、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应成为重建学术规范的重要阵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十年代学术违规现象的时常发生 ,在一段时期内似乎已让人司空见惯 ,见怪不怪了 ,以至于其气焰嚣张 ,有愈演愈烈之势。学术研究中屡禁不止的作弊现象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价现实中的科学活动。现在 ,这种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现象终于引发众怒 ,引起阵阵声讨之声了。其实 ,从社会公平的角度看 ,违规者以其违规的行为获取了名望、地位和利益 ,这对于那些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 ,踏踏实实 ,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钻研学问的学人来说是极不公平的。重建学术规范已势在必行 ,且任重道远 ,而高等学校应成为重建学术规范的重要阵地。“知之为知之 ,不…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在重建学术规范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我国学术界存在的学术违规现象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学术现象,它与我们社会生活的其它方面(政治的、经济的等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整顿和重建学术规范的任务并不是学术界自身所能最终完成的。然而,我认为,学术界自身在重建学术规范中担负有不可推御的责任,而这种责任的覆行则有赖于我们充分认识自己的独立性,有赖于我们采取一致的行动和切实可行的措施,在学术规范的制定、学术规范的实行和对学术违规的制裁等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如果说通过外部的力量来改进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的前途是渺茫的,那么,学术界自身的力量则…  相似文献   

4.
一提到学术规范,人们的目光一般聚焦在“真”上,即从事学术研究的学人在研究过程中应该追求真实,既不捏造数据和事实,弄虚作假,也不将别人的成果据为己有,剽窃抄袭。为此,一方面要求学人洁身自好,严于律己,提高学术道德修养,克服自身的懒惰和卑下心理,勇于创新,敢于超越自身和他人,成为学术研究的主人;另一方面则要求我们的学术出版监督机构增强学术规范意识,制定并依据各项条例,揭露、批判并规范各种不规范的学术行为。 不过,仅有这些还不够。知识(当然包括科技知识)社会化的强劲趋势清楚地表明,知识不仅具有认识解释…  相似文献   

5.
可操作性学术规范是防止越轨行为之关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功利主义充斥学界已是不争的事实。从八十年代具有“国际影响”的“李赋斌剽窃案”到九十年代初“王同亿现象”为代表的“学术垃圾”以及近期某教授的“引用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越轨行为在我国学术界大量存在,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从社会环境和个人因素层面上找遍原因后,重新审视学术界的现状,我们遗憾地发现:当前学术界对学术规范的认识是模糊的、零碎的,尤其是可操作性学术规范的建设更是严重滞后,以至对越轨行为没有明确的认定标准和处罚措施。其实,越轨行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种行为失去社会控制。学术规…  相似文献   

6.
近二十年来,我国各项学术事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繁荣。但是,毋庸讳言,在学术界有一种极坏的风气正在迅速蔓延,突出表现为:抄袭剽窃;粗制滥造;弄虚作假(篡改史料或伪造文物);对待批评者进行人身攻击;以高价购买书号推销假冒伪劣图书。目前学术风气之坏,有人认为是商品经济浪潮冲击的结果。这样的解释,很难回答为什么商品经济比我们发达很多的国家和地区,这种极坏的学术风气并不比我们“发达”,可见商品经济是否发达与学术风气之好坏并不成正比。我认为,这是社会上的腐败风气在学术领域的反映。我同意杨玉圣先生的说法,可…  相似文献   

7.
关于论文一稿两投两发的学术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需要确定什么情况属于违规的或不违规的一稿两投两发。在报纸上发的不算违规同一篇文章在各报上同时登出是很正常平常的事。既在报纸上又在期刊上发表也不算违规 ,因学术界一般视期刊为首发。既在期刊上又在书中发表也不算违规 ,如向会议提交的论文 ,既收入会议论文集 ,又被某期刊相中发表 ;又如学者们将已发表的论文集结出版或作为专著的一章一节出版。时隔几十年后重新发表也不违规 ,因版权知识产权保护也有个时效。如杨志玖先生的《关于马可·波罗离华的一段汉文记载》 ,原载《文史杂志》一卷十二期 (1 941年 ) ,八十年代又在《南开…  相似文献   

8.
目前学术界抄袭剽窃成风,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从而严重地阻碍了学术研究的正常发展,不整顿将会带来可怕的灾难。为此,我们有必要从其产生的根源、表现的形式、惩治的可行途径来做简单的探讨。 从抄袭剽窃产生的根源来剖析,为什么要抄袭,大致而言都有其利益机制在驱动。从报章媒体揭露的事实来看,抄袭剽窃者很多来自做学问的群体之中。国家在制定相关的政策时,需要这些做学问者在晋升时要有相应的硬件,而具有了相应的硬件之后,就足以得到与之相应的房子、票子甚至车子,于是乎某些胆大妄为者就铤而走险去剽窃一把,肯定有得逞者,抓…  相似文献   

9.
学术规范与学术独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90年代,学术界提出重建学术规范的问题,最初着眼的是学术表达的技术层面,比如强调尊重前人的学术成果,反对抄袭和剽窃,批评不实的炒作等等,这都是有益的。但学术规范的重建,仅仅强调技术层面,有它的局限性。中国的学术传统可以上溯两千多年,而现在学术界心目中的规范,主要是20世纪从西方引进的。学术规范毕竟不同于工程技术规范。在人文领域中,学术和思想是互相渗透的。思想创造本身往往不受规范约束。有些形式上完全符合规范的论著可能因为思想的苍白而一钱不值,有些充满思想活力的论著又可能不合乎常规的表达范式。在人文…  相似文献   

10.
“管涌”之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8年夏天长江水患,数千万人的身家性命系于大堤。于是人们知道了一个惊心动魄的 词——“管涌”。管涌隐于地下,涓涓而出,若不及时封堵,便在表层之下迅速蔓延,直至汹涌澎 湃,将大堤摧毁,酿成一发不可收拾的大祸。 这里把学术界剽窃抄袭一类的做假行为比作“管涌”,绝非危言耸听。 中国的学术之堤,乃数代学人继往开来,推陈出新,用独立思考的精神勤奋探索垒筑而成。 学术研究的生命在于求真,动力在于创新。而剽窃抄袭一类行为,恰恰是对创造的否定,是对 学术“求真”本质的否定,这也是伪学术较之假冒伪劣商品更可怕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自然辩证法通讯》组织“共建学术规范 ,整饬学术道德”的笔谈 ,我认为十分必要。拙著《语言和文化评论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 997年初版 ,1 998年第 2次印刷 )和拙文《切盼 2 1世纪我国语言学界学风良好》(《外语与外语教学》1 999年第 3期和台湾《古今艺文》第 2 6卷第 4期 [2 0 0 0年 8月 1日 ]同刊 )对我国语言学界的伪科学和剽窃、克隆等现象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中国教育报》、《山西大学学报》、《学术界》、《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中华读书报》、《外语与外语教学》、《福建外语》等报刊也发表了不少文章批评上述现象。…  相似文献   

12.
学术失范和道德滑坡是学术界不争的事实。明眼人心中早就有数:这一事实在近十余年的凸现,是社会上的政治腐败和经济腐败现象在学术界的反映。真正的学人作为个体或小群体,由于人言微轻,的确一时难以挽狂澜于既倾(这并不意味学人和学术共同体可以听之任之,无所作为)。但是,我们毕竟还有自爱、自尊、自律、自持、自强、自立这最后一道精神防线──心灵自由和人格独立的铜墙铁壁。只要我们固守从道而不从势的“本心”,完全可以作到洁身自好,总不至于与丑恶的社会现实和丑陋的学术人同流合污、沉瀣一气吧!在这里,我想着重谈谈对待学…  相似文献   

13.
当前学术失范的主要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学术人的自身道德,另一个是学术激励机制。与亿万中下层民众相比,学术人总是接受了更多的教育,生存状况总是要稍好一些,而且民族在他们身上寄托着立德、立言的希望,学术人应当具备高于普通民众的道德操守。我们暂且不论学术人是否有责任攀登“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样的至上境界。学术人总应当有起码的自尊、自爱、自律。不作伪、不剽窃、不损人利己、不一稿两投等,可以作为在当前迷信权力、迷信金钱的委…  相似文献   

14.
学术规范应依法从根基上进行整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是我国学界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这就象多年淤疾,不治不足以正人心,不理不可以振社稷,不发不能兴学界之未来,已到再不整治将毁我千年学术基石之境地了。为重建我国学界形象,重整当今学界之风,近年来许多同仁已在多方面进行了批判、倡导或提议。然而,前20多年(指11届三中全会前)的禁锢给我国学术界带来的是抄袭成风,不“穿鞋戴帽”被视为恶逆之罪。虽然那时对“仅有”的精典著作还不敢有“剽窃”之心,但千篇一律,千文一面的现象,已使我国学界生机殆尽,新八股之调促成的一家之言在20余年前(指11…  相似文献   

15.
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形形色色的学术不端行为——剽窃、抄袭、伪注、一稿多投、伪署名等等——如病毒肆虐,绵延不绝。这既与社会大环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直接与学术界学术良心缺失、学术道德滑坡、学人自律松弛、各项制度不健全、诸多规章不合理、管理监督不力、处罚惩戒不到位等密切相关。十多年来,尽管学术界也花费了相当气力打击各种学术劣行,  相似文献   

16.
《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在世纪之交新增“共建学术规范整饬学术道德”专栏,我认为十分必要。这不仅因为近年来,我国学术界的失范、违规现象屡禁不止,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说明共建学术规范,确已势在必行,而且更因为在某些学术领域内出现了作者、编者、新闻媒体共同失范、违规的严重问题,甚至冠冕堂皇地诉诸法律,来保护他们的越轨行为。可见,整饬学术道德,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我是一名音乐工作者,也是贵刊的热心读者。由于我对文艺界的诸多越轨行为忧心忡忡,因此,想借贵刊专栏倾诉我的肺腑之言。在音乐创作上对于作者的劳动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学术失范现象已引起国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这表明各类违背学术规范的行为正演变为显在性的社会问题。学术界的越轨行为,不但会侵蚀科学研究事业,而且极大地危害到作为整个学术事业基础的基本规范和价值。故而加强对其控制刻木容缓。学术规范是维护学术界的普遍价值、促进知识创新发展的保证。这些规范主要有两类:一是认识(或技术)规范;二是社会(或道德)规范。前者是与知识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要求,如遵从真理、具备共同的专业基质或范式等。而后者是对科学研究人员行为的要求。如卜默顿提出了四个方面的重要社会规范:普遍…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观园》2011,(17):46-46
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是一门很大的学门,在人与人相处中难免会遇到别人有求于你的事,而遇到这样的情况时自己又不便答应时,想要说到"不"但是又害怕说出口,而对于这样一种现象的出现,我们应该要如何解释呢?这样的心理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一起来了解吧。其实,害怕说"不"的心理,是一种  相似文献   

19.
近来,读到一本有趣的书,名为《丑陋的学术人》,作者以笔名“东方善霸”出版。其实,这本书本身的质量也并非很高,明显系由书商操作的急就之作。但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此书仍非常值得关注,因为到目前为止,这是第一本最为大胆、全面、公开地揭露国内学术界种种丑陋现象的著作,其中也包括了大量学术界人士违反基本学术规范的恶劣作法。由于作者以笔名发表,不知原系何人,不过从书中内容可见,该作者对于国内科学史等界的情况也有所了解,且直言不讳、一针见血。因而,此书的内容颇为引人瞩目,关心学术规范者不可不读。当然,作者只…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学术界,除了剽窃、抄袭、伪注这样的违背学术规范的劣行屡禁不止外,伪署名也愈演愈烈。所谓“伪署名”,就是对相关论题没有进行实质性研究,对所完成论著没有做出实质性贡献,而在作品上作为作者而署名。伪署名可谓名目繁多,花样翻新:为评职称、混学位、敷衍考核和课题交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