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不起"似乎是每个人最难启齿的话,但现在专家能够解释其中具体的原因。虽然道歉能够减轻负罪感并帮助重塑犯错者的形象,但拒绝道歉似乎具有更强大的心理效应。根据澳大利亚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拒绝道歉有益于维护自身的自尊心,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开口说"对不起"总是那么艰难。"道歉"这个词起源于希腊语apologia——意为防卫或者解释,何时道歉这个问题让不少人感到非常恼怒。柏拉图的道歉,字面上最初来自他的老师、伟大的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被指责堕落雅典青年的审讯中发表的演讲,表达了这个词最经典的意思。"道歉"这个词在现代意味着承认犯  相似文献   

2.
微观妙论     
正任正非:要站在巨人肩膀上前行。——华为近些年的跨越式发展已经是民族高科技企业成长的典范,作为创始人,低调的任正非鲜少在公开场合露面,虽然越来越少参与公司具体事务,但他每一次出现,都能让华为内部"燃烧一次",是当之无愧的"精神领袖"。不久前,在华为新员工入职培训座谈会上,任正非发表讲话,他通过汉字改革的故事,勉励所有新员工要有开放的心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进,哪怕只前进一毫米,也是功勋。同时他也严肃强调,"如果总说从头做起,那是耗费公司投资,应该降级。"  相似文献   

3.
破茧(上)     
<正>一我大口大口地将空气吸到感觉要爆炸的肺里,并拖着疲累的身体以极限状态在奔跑着。身后秩序者的脚步越来越近。我抓紧背包,直冲向前方的两层小楼,手脚并用地爬上楼梯。在窗口前我站定,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把背包猛地向身后的秩序者砸过去,追上来的秩序者见状急忙闪躲。为首的那个秩序者恶狠狠地骂道:"你这个疯子!"  相似文献   

4.
学会低头     
记得曾有人问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据说你是天底下最有学问的人,那我想请教一个问题:请你告诉我,天与地之间的高度到底是多少?”苏格拉底微笑着答道:“三尺。”“胡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四五尺高,天与地的高度怎么会只有三尺?那人还不把天给戳出许多窟窿!”苏格拉底微笑着说:“所以,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要能够长久地立足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头呀!”苏格拉底可谓是深得人生的真谛:懂得低头。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和科学家、《独立宣言》起草人之一的富兰克林,有一次到一位前辈导师家拜访,当他准备从小门进入时,因为小门的门框过于低矮,他的头被狠…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寻觅新颖事物,但所求并不多。人类有吃的欲望、喝的欲望,以及繁衍的欲望。"人类的好奇心也是如此。"卡耐基梅隆大学经济学与心理学教授乔治·勒文施泰因(George Loewenstein)如是说,我们有着无限的求知欲——去创造、去探索、去孜孜不倦地学习——"求知欲足可与其他欲望匹敌。"那么,好奇心有什么稀奇的呢,难道是因为好奇心似乎并不与任何具体回报相关?"好奇心带来  相似文献   

6.
"我们带着问题入眠,我们在梦中处理问题。"——罗莎琳德·卡特莱特1900年,弗洛伊德在他的经典著作《梦的解析》中写道,"要了解人类的潜意识,最好的办法就是对梦进行解析。"弗洛伊德非常欣赏他的这个观点,称之为"一生唯有一次"的天才想法。在随后的整个20世纪,全世界都崇尚弗洛伊德。人们坐在精神分析学家们的沙发上不厌其烦讲述他们的梦。他们相信这些梦隐藏着他们压抑的欲望。梦就这样从超自然的神秘主义中解救出来,  相似文献   

7.
正"灵魂出窍"一直是热门的"超自然"话题,神秘学爱好者试图通过"灵魂出窍"现象证明"灵魂"的存在,而科学家们则试图探寻这一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一位医生通过电极刺激大脑诱导了"灵魂出窍",这一发现会成为解开"灵魂出窍"之谜的关键吗?1958年,美国人罗伯特·门罗第一次体验到"灵魂出窍"。那是一个周五的晚上,他躺在床上准备入睡,正当他迷迷糊糊地想着周末的出游计划时,忽然感觉自己的肩膀撞到了什么东西。门罗回过神来,发现自己居然"飘"到了天花板附近。他从高处  相似文献   

8.
文化     
荷马史诗中的蔚蓝色海面希腊神话中宙斯的故乡……希腊,世界文明的古国。雅典,欧洲文化的摇篮。那里充满了柏拉图的学院气氛。那里沉浸着"奥瑞斯芯亚"的悲剧色彩;晨雾中的维纳斯女神婀娜多情,夕阳下的巴特农神殿庄严雄伟。雅典的民主,斯巴达的专制,强盛一时的波斯帝国在这里烟消云散;苏格拉底的深沉,亚里士多德的广博。奥林匹克的圣火在欧洲盛传千年。面对这一片蔚蓝色大海,海浪拍打着这座欧洲文明的礁岩。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给希腊带来了向全世界开放自己的契机。八,全世界的眼球都投射到爱琴海,在奥运会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我们将文化的…  相似文献   

9.
婚礼上的甜蜜是暂时的,爱情要“保鲜”谈何容易。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曾描绘一个传说:在洪荒年代男人和女人本为—体,既会耕田狩措又会纺纱织布,还会生儿育女。山妖大王妒火中烧,遂施魔法把男女合一的人分开,变成现在的男人和女人。由此传说得出:男人(女人)的另一半是女人(男人),只有相亲相爱的男女结合,才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结合的正当方式是男女恋爱后依法登记结婚。婚姻家庭和人口危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  相似文献   

10.
一天,加拿大多伦多一家大百货公司男装部的生意格外兴隆,人群熙熙攘攘.一个小偷趁此机会,顺手牵羊地偷走了一件衣服.突然2名警卫一拥而上,将他抓住,小偷矢口否认,警卫不容分说地把他扭送到办事处.顾客看到这一幕,都不觉目瞪口呆.但是警卫把小偷扭送到办事处后,把门一关,便将小偷放开,并轻轻地拍着小偷的肩膀说:"干得真棒,半小时后在文具部表演下一场."  相似文献   

11.
千百年来,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大西国”的传说,像幽灵一样,在地中海、大西洋西岸乃至世界回荡着。它牵动多少人一次又一次地去大洋深处寻觅它的踪迹;它吸引了多少人写出成千上万本书来论证它的兴衰。它是当今世界留在海底最大的谜。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幼年的时候,博学多识的祖父曾经给他讲了“大西国”的故事。柏拉图长大之后,为了验证这个故事的可靠性,专程漂洋过海,前往文明古国埃及,访问了德高望重的僧侣,得到了肯定的答复。柏拉图就把这个故事,写在他的《克里齐》和《乞麦牙》等著作中。故事说,1.2万年以…  相似文献   

12.
镜头中不知何时出现了3只鹅喉羚,一只母羚和两只幼羚正在大口大口地喝水,它们神情疲惫,竟然如此悄无声息地来到仅离我30米的水边,我激动得浑身打颤,眼睛都有点湿润了……  相似文献   

13.
杨锋 《科学24小时》2006,(12):34-35
近来,正在读高三的小翼常做些荒诞的梦。昨晚他刚睡下不久,梦见自己沿着柳丝飘拂的河边漫无目的地走着,猛然间碰到一个打扮妖艳的妙龄女孩,朝他嫣然一笑,并对小翼诉说自己感到寂寞无聊,让他陪着坐在河堤上说说话。于是,俩人便不着边际地瞎聊起来,少女温情脉脉地抚摸着他的肩膀,  相似文献   

14.
被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前辈。年轻气盛的他,挺胸昂首迈着大步,进门撞在门框上。迎接他的前辈见此情景,笑笑说":很疼吗?可这将是你今天来访的最大收获。一个人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无独有偶,有人问过苏格拉底:"你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你说天与地之间的高  相似文献   

15.
多途径集能海水淡化器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日益紧缺,向海洋要淡水,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根本出路。但一般的海水淡化方法价格昂贵。我设想的多途径集能海水淡化器可以稳定地、大批量地提供淡水。多途径集能海水淡化器由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机和潮汐发电机等组成能源供给系统,为海水淡化器提供热能,使海水淡化器中的海水温度升高,蒸发加快;蒸发的水蒸气在冷凝器中凝结成淡水,再通过管道,输往缺水的地区。这种方法具有无污染、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对金贤敏来说,可谓是收获的一年。前不久他获得了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00万)的资助,支持他做光量子芯片研究。9月初,国内外媒体报道上海交通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院特别研究员、上海市"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专家金贤敏领衔的课题组完成世界首个海水量子通信实验,观察到光子极化量子态和量子纠缠可以在高损耗和高散射的海水中保持量子特性,这是国际首次通过实验验证水下量子通信的可行性,这意味着量  相似文献   

17.
海水到底能不能喝,这要看对谁而言。人类和陆生动物哪怕终年生活在海边,也不能以海水解渴。如果航海人员不携带淡水,尽管面对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水,也只能"望洋兴叹",因渴而坐以待毙。两栖动物和淡水鱼类不但不能喝海水,而且海水环境成了它们的禁区。原因是人类和陆生、淡水生动物的渗透压与海水差距甚大,又缺乏对海水的淡化处理系统和调节功能,致使对喝海水  相似文献   

18.
冶金房里热浪灼人,赵钛觉得自己全身都被烤软了.用来给模具降温的水箱正"大口"吐着蒸汽,空气中的湿度太高了,赵钛仿佛感到一簇簇猩红的锈迹正从他的身体里钻出来,占据他的齿轮,阻塞他的履带,连脑核也难以转动.但理智告诉他,那是不可能的.他身上用的都是最优质的合金,自家厂里生产,在圈里首屈一指,耐高温抗腐蚀,这种程度的湿热根本...  相似文献   

19.
刚才信誓旦旦地说"从今天开始减肥",为什么一到饭桌前又大开吃戒?明明被告诫"单反毁三代",为什么在各种新款器材前一次又一次hold不住?明明知道明天就要交策划书,为什么一打开电脑却迷失在微博上?你为什么无法战胜眼前的欲望?也许你对诱惑太敏感了,而且从小就是。40年前,心理学家瓦特·米舍尔和他的团队召集了60多个4岁的小朋友进行了一项经典的"延迟满足"实验。他把小朋友带到一个观察室,告诉小朋友他要离开屋子一会儿,桌子上的棉花糖暂时是不能吃的,而如果小朋友能等到他回来,便可以得到2个棉花糖。米舍尔发现,有些小朋友能够通过各种注意转移和自我控制策略战胜棉花糖的诱惑,而另一些小朋友则把持不住,还没等到米舍尔回屋子,便吃掉了棉花糖。早在4岁,小朋友们"高延迟者"和"低延迟者"便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20.
公元1912年,一个英国探险家首次进入遥远的西藏西部高原。这是一个极为炎热的正午,太阳的光线透过没有一丝云彩的天际倾泄到大地上,把山峦照耀得惨白耀眼,令人睁不开眼睛。地面的温度至少在40℃以上,一团团。热浪滚滚扑面而来,灼热的空气含杂着飞扬的尘埃让人感到喘不过气来。麦克斯·扬从肩上取下水壶,疲惫不堪地坐在沙地。上,肮脏的汗水顺着前额流进眼角,火辣辣地剌痛。水壶里的水已经不多了,猛喝一大口之后,他才感到似乎已经着火般疼痛的胸口稍稍好了一点。他大口大口地喘息着,眯缝着眼睛向远处望去。麦克斯·杨已经记不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