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星座图加权匹配的调制方式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现有基于星座图的调制识别法的局限性,提出一种改进方法. 首先计算信号的高阶矩,把11种数字信号归为3类,然后作模糊C均值聚类,将得到的重构星座图与相应的理想星座图模型进行比较,通过引入新的代价函数实现多种数字调制方式的识别. 实验表明该方法在识别率和识别范围上均有提高,在信噪比为10 dB时平均识别率提高25%以上.  相似文献   

2.
手背静脉识别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背静脉识别是一种新兴的非接触式红外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提出了一种静脉识别算法,算法首先对静脉图像进行分割,通过滤波有效地去除斑点噪声和水平条状扫描噪声,然后进行平滑细化和毛刺修剪,得到失真较小的静脉骨架,最后提取静脉骨架的7个修正的几何不变矩作为支持向量机的输入进行分类识别,在有500个样本的数据库上进行实验,获得了95.5%的识别率,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滤光片缺陷识别的精度,提出一种基于纹理特征和Hu不变矩的核极限学习机(KELM)滤光片缺陷识别算法。通过提取能量、熵、对比度和局部均匀性以及7阶Hu不变矩特征组成联合特征向量,将联合特征作为KELM的输入,滤光片缺陷类别作为KELM的输出,建立KELM的滤光片缺陷识别模型。通过KELM和极限学习机(ELM)、支持向量机(SVM)、BP神经网络(BPNN)的对比发现,算法KELM具有更高的识别准确率,提高了滤光片缺陷识别的精度,同时为滤光片缺陷识别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全天三角形星图识别法运行时间较长的问题,提高星敏感器测量飞行器姿态的实时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星体特征值的全天星图识别法。该算法根据星敏感器捕获星体的原理,分析了星体附近区域的特征信息,采用星体特征值作为星体的匹配因素,并建立了基于星体特征值的全天星图识别法模型。仿真过程选择标准天文星表来提供星体数据,并从中抽取13332颗星体构成候选星表,来对算法进行仿真。仿真结果显示:与传统的全天三角形星图识别法相比,该算法具有更短的运行时间和更高的星图识别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移动荷载识别(MFI)技术是通过采集桥梁动态响应来识别桥上动态车载时程的。由于车桥系统矩阵是不适定的,MFI需要求解这一典型结构动力学第二类逆问题。【方法】本研究通过对比研究共轭梯度最小二乘(CGLS)法和奇异值分解(SVD)法识别移动荷载的效果特征,总结CGLS法和SVD法识别移动荷载的适用范围。CGLS法为典型的迭代线搜索法,SVD法为直接正则化法,通过MATLAB软件数值模拟对比CGLS法与SVD法识别移动荷载的效果差异。【结果】CGLS法除上下桥时的误差较大外,其他时段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而SVD法在仅有单车轴在桥上时误差小。【结论】CGLS法识别多轴荷载更具优势,SVD法能有效识别单轴荷载。  相似文献   

6.
矩法估计是一种常用的点估计方法,具有一定的优良性和广泛的实用性.在矩法估计的基本内容之外,明确提出矩法估计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两类基于阶跃响应和脉冲响应的模型降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阶跃响应建模法和矩建模法的基本思想,将其应用于模型降阶,分别得到图解降阶法和矩降阶法;通过大量仿真,分析和比较了所得低阶模型的逼近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一种ELM_Adaboost算法:把ELM(Extream leanring machine)作为弱分类器,训练ELM预测样本输出,通过Adaboost算法得到多个ELM弱分类器组成的强分类器。利用MATLAB GUI编写一套手写体数字识别系统,采集大量的学习样本,提取数字样本的"十三点网格特征",使用ELM_Adaboost建立分类器。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达到98.5%的识别率,为手写体数字识别提供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人脸特征进行身份鉴别是生物特征识别中最直接的手段,而在人脸特征鉴别中,特征提取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对特征提取中最常用的算法——PCA(特征脸)算法进行了分析,归纳,并通过实验说明了不同投影轴对识别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用Zernike矩和感知机神经网络识别白细胞的方案.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模式识别技术实现了白细胞显微图像的自动识别.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白细胞显微图像不同阶Zernike矩形成矩向量作为特征,再利用感知机神经网络进行识别分类具有很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聚类神经网络的汉语耳语音声调识别方法.根据耳语音发音特点,以听神经平均发放率、幅值包络、共振峰、声道长度等构成的多维矢量描述声调特征,采用蚁群聚类算法将多维特征矢量聚类后,送入局部有监督特征映射神经网络进行声调识别.这一方法通过对特征参数的聚类压缩了神经网络的输入神经元数目,因而可以有效避免在大数据条件下神经网络不易收敛及速度慢的问题.对多人耳语音声调的识别实验显示,采用蚁群聚类神经网络的耳语音声调识别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性能明显提高,平均正识率达到87.5%.  相似文献   

12.
相同步及支持向量机在意识任务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提出一种衡量相同步方法,用于提取与想象运动相关的脑电信号特征量,并用支持向量机作为分类器对意识任务进行分类.特征提取与分类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在语占识别系统中,都是通过提取特征向量来计算待识语音与模型之间的概率或距离,然后根据最大概率或最小距离判断待识语爵的类别.对大量实验数据的观察发现:特征向量的各维对语音的表达能力是不一样的,同时特征向星在语音的时间轴上表达能力也不一样。根据这种特性,提出了三种训练算法:在训练中计算出加权矩阵,以此来加强易混淆数字间的本质区分特征,减弱随机特征,在汉语数字串识别实验中,得到了比较理想的实验结果,错误下降40.8%,系统识别率上升到94.08%。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基于二元结构特征提取的人脸识别算法. 该算法将所有类进行两两组合,以两类分类器为基础,为每个两两组合类间的识别挑选最适合分类的特征构成特征选取空间. 对未知样本进行测试时,在特征选取空间中计算测试样本与所有训练类的相似度,将未知样本判断为与之相似度最大的类. 运用AT&T和AR人脸数据库对该算法进行性能测试,与其他算法相比,该算法能在较小的特征维数下获得更高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15.
针对易混淆词特征差异小,分类决策困难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语音识别特征。该特征可以根据待识单词的发音特点,通过选用合适的基函数及加权处理,突出混淆词特征之间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有音素识别系统识别准确率不高、建模方法表征能力不强且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等问题,提出了一
种基于层次结构深度信念网络(deep belief network, DBN)的音素识别新方法. 该方法由基于层次结构DBN的瓶
颈特征以及基于DBN的音素分类器两部分组成:其中的瓶颈特征能够充分利用DBN能够处理长时段语音、监督
性的提取方法等特性;而基于DBN的音素分类器则具有更强的建模和表征能力. 因此,将两者结合在一起能够在
提取低维、监督性特征的同时,利用DBN更加有效地对音素后验概率进行识别. 在TIMIT数据库上进行的实验结
果表明,所提出的音素识别方法在识别正确率上相对于以往音素识别系统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7.
基于强化学习的多模态场景人体危险行为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多模态场景下,常规人体危险行为识别方法对人体危险行为的识别精度较低,于是提出了基于强化学习的多模态场景人体危险行为识别方法。首先根据强化学习的特征提取算法获取多模态场景人体危险行为特征集,其次基于强化学习数据决策提取多模态场景人体危险行为,构建人体危险行为模糊识别模型。最后将上述人体危险行为特征子集代入模型,计算不同感官下危险行为的隶属度,实现多模态场景人体危险行为的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危险行为的识别准确率较高,其识别延迟时间低于300 ms。  相似文献   

18.
据历史文献记载,中国最早的谱式是记载在汉代成书的《礼记·投壶》篇中的鼓谱;最具中国传统音乐特点的记谱方式,是集记录音响过程和演奏技法为一体的古琴专用的文字谱和减字谱。在欧洲地区,随着圣咏的传播而发展创立了一套五线谱记谱体系,从而成为当今记录音乐的通用谱式。从音乐记谱法发展史来看,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都经历了较为复杂的发展过程。20世纪音乐数字化的实现,使记谱法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方向,并将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取得全面而创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特征的弹性图匹配人脸识别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基于特征的弹性图匹配人脸识别算法(FEGM).它包括两个步骤,首先利用Gabor进行人脸特征(如眼、鼻子、嘴等)的检测、定位,提取一组Gabor小波系数矢量;然后在代价函数的约束下,对各个特征都执行弹性图匹配,并使总体代价函数尽可能的小,从而得到联合识别结果.在Yale人脸库上的实验表明,识别率确实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0.
摘要: 针对同时遭受离焦模糊退化和几何形变的图像,提出一种基于Legendre正交矩不变量的图像配准方法.采用Harris特征点探测算法提取图像特征点,然后构造Legendre正交矩的模糊和几何混合不变量作为衡量尺度以获得特征点的对应关系,通过该对应关系估计形变参数完成配准过程.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解决该类形变图像的配准问题,与其他方法相比能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