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丰富和拓展安徽乃至长江流域水旱灾害研究领域,通过对皖江地区各府县志文献资料关于水旱灾害的记载,使用数据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对该地区明清时期水旱灾害的发生特征、变化趋势及周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一是水灾居多且呈频次不断上升的趋势;二是区域间水旱灾害存在不均衡性;三是水旱灾害发生的交替性和长时段上的相对均衡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玉山县历史水旱灾害的概况进行了记述,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着重分析气候因素、地表环境等自然成因。希望能够从中找到其规律,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青弋江、水阳江流域的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给本流域的国民经济带来大损失。本文试图从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两方面着手剖析其成因,找出合理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水旱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季风气候是水旱灾害多发和分布广泛的主要原因;独特的阶梯状地形地貌也加剧我国空间上降水的不均匀,导致了西北多干旱、南方多雨涝的格局,进而会影响我国次一级的灾害发生.全球变暖和周边海气振荡周期变化导致的气候异常加剧我国降水量分布的时空差异,是引发各级水旱灾害的主要胁迫因子.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赣江中游地区的水旱灾害具有频繁性、时空性、连续性和多灾种并发等特征,造成人口死亡、饥民逃荒与社会骚动等严重后果,成为影响地方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防灾救灾过程中,地方民众形成多种灾害神灵信仰,体现出传统民众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复杂心态,也成为传统社会文化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6.
朱晓萌  商崇菊 《科技资讯》2014,12(21):212-212
在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繁,给人们的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造成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是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从而使得我国水旱灾害呈现出多发且分布较广泛的特点,而独特阶梯状的地貌特征则是进一步加剧我国空间降水不均的主要原因,并使之呈现出“西北多干旱,南方多雨涝”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文章就浙江近代报刊发展之概况,梳其演变之线索,探究始末之成因。  相似文献   

8.
揭示清代关中地区水旱灾害发生规律及对社会经济等所产生的影响。采用历史文献的整理、分析及小波技术运用的方法进行研究。清代关中地区水涝灾害共发生131次,旱灾114次,水旱灾害的发生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水灾具有50年、140年周期变化,其中50年为水灾变化的主周期;旱灾具有30年、60~70年、150年周期变化,其中旱灾变化的主周期为150年;西安和渭南两地水旱灾害发生次数最多,其次为咸阳和宝鸡,铜川地区则最少;局部范围受灾、粮食歉收等为特征的二级灾害发生次数最多;灾害的发生对人口、社会经济、社会道德、社会文化及社会矛盾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雨时空分布很不均匀,水旱灾害频发,对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目前吉林省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尚不完善,亟待加快水旱灾害的防御体系建设,实现中、小洪水可控制和利用,较大洪水安全行洪和过境,特大洪水能抗御和减少损失;一般旱情不成灾,中等旱情可控制,较大旱情少损失的目标。本文针对现有防洪减灾体系和防汛抗洪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水旱灾害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旱灾害是影响山西省粮食生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根据1990~1999年的灾情统计和数据分析,系统地研究了山西省水旱灾害的基本特征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旱灾的影响大过水灾。  相似文献   

11.
Droughts and floods are the two most costly climate disasters over China. However, our ability to predict droughts and floods is limited by poor understanding of the atmospheric response to long memory climate drivers such as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soil moisture.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 soil moisture feedbacks on summer droughts and floods over eastern China for the 1998 and 1999 cases using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WRF) model simulations. Soil moisture climatology, derived from a 20-year-long control run, is used to replace soil moisture evolution in uncoupled simulations for 1998 and 1999 summers. Eastern China experienced severe floods during the summer of 1998, while 1999 summer is characterized by a “southern flood and northern drought” pattern. The WRF model generally simulates relatively well the droughts and floods in the two summers. It is found that land-atmosphere coupling contributes substantially to both droughts and floods over northern China while it plays a relatively small role in precipitation anomalies over southern China.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soil moisture memory help contribute skill to seasonal prediction of droughts and floods over northern China.  相似文献   

12.
利用前人所得的各类农作物虚拟水含量标准,计算了1997—2002年浙江省各地市主要农作物的虚拟水含量和不同类型农作物的虚拟水含量、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农作物虚拟水含量有自东北向西南减少的趋势,与人均水资源空间变化趋势相反,作物耗水与水资源空间分布之间很不协调.调整各地农作物种植结构,并在区域内外加强农作物虚拟水贸易,有利于减轻部分地区的水资源压力.在舟山、嘉兴、宁波和绍兴等人均水资源缺乏区,可适当增加豌豆、番薯、柑橘、黄瓜、玉米、西红柿和西瓜等单位虚拟水含量小的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杭州、衢州、丽水等地区可适当增加粮食、油菜籽和棉花的种植面积,相应减少柑橘、西瓜等水果的种植面积、金华和温州的山地选择种植大豆、花生、柑橘、大麦、棉花等,平原地带则种植水稻等农作物是较为合适的、综上可见,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可以有效地提高水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3.
Evidence and modeling study of droughts in China during 4―2 ka BP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ang  ShaoWu  Huang  JianBin  Wen  XinYu  Zhu  JinHong 《科学通报(英文版)》2008,53(14):2215-2221
Four periods with predominated droughts are identified in 4-2 ka BP according to documentary data, namely 3.6-3.5, 3.1-3.0, 2.8-2.7, and 2.45-2.35 ka BP. Palaeo-environmental data indicated that droughts were predominated in 4-2 ka BP in the south of Northeast China, Inner-Mongolia, east of Qinghai-Tibetan Plateau, and South China. Modeling study shows that precession may be responsible for the occurrence of droughts in 4-2 ka BP, integrating the GCM with forcing of insolation.  相似文献   

14.
15.
400Oa前中国洪水与文化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环境演变及环境考古等方面给其一个较为精确的定位,从气候、地质学角度分析了4 000 a前洪水的形成原因.同时,在史前时期,古文化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环境条件,极端的水文事件或许会导致文化格局的重大调整,4 000 a的洪水对当时的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16.
2006年重庆特大旱灾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全国尺度和重庆局地尺度上分析了2006年重庆特大旱灾的灾情,在此基础上,从气候背景、环流特征、地形以及人文因素方面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此次高温干旱灾害是在全球变暖及重庆干旱易发期大背景下的一次极端气候事件.大气环流的异常是这次旱灾的主要原因,表现在副高偏北、偏西、偏强,青藏高压偏北、偏强,东亚阻高不明显,冷空气活动弱,台风的促进作用和水汽条件的不足,这些气候因子间相互作用、有机结合从动力和物质条件(水汽)两方面共同造成了高温干旱.地形和人文因素也促进了高温干旱,加剧了受灾程度.  相似文献   

17.
4000a前中国洪水与文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环境演变及环境考古等方面给其一个较为精确的定位,从气候、地质学角度分析了4000a前洪水的形成原因.同时,在史前时期,古文化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环境条件,极端的水文事件或许会导致文化格局的重大调整,4000a的洪水对当时的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18.
关于明代云南的人口数量究竟有多少,有的学认为直到明末崇祯时云南的人口仅240万.最高的估计也只有300多万。为此,在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明代云南军籍人口、民籍人口和少数民族人口献记载的基础上,通过详尽的考证,分别得出了万历时期云南军籍人口、民籍人口和少数民族人口的数量,由此推断出万历时期云南的人口数量应在500万人以上。这为从事云南移民、民族分布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比较可信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崇祯历书>最早引入了第谷的蒙气差修正,改变了我国天文观测不考虑蒙气差影响的状况.<历象考成后编>中进一步引入了卡西尼蒙气差理论和新的蒙气差表,这份蒙气差表为当时学者根据卡西尼理论计算所得.卡西尼蒙气差表比第谷之表有更高的精度,它的引入是中国在蒙气差的认识和修正方面的又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20.
一株淡水溶藻细菌的分离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武汉市东湖附近一个发生水华现象的池塘中分离出一株溶藻细菌,编号为M14,在液体培养基中对鱼腥藻(Anabaena PCC 7120)、鱼腥藻(Anabaena sp.595)、鲍氏织线藻(Plectonemaboryanum IU594)、坑形席藻(Phormidium foueolarum IU427)、伪枝藻(Scytonema hofmanni IUl581)、念珠藻(Nostoc sp.96)等丝状蓝藻具有强烈的溶解作用;经过多项形态、生理、生化特性测试,初步鉴定为一株欧文氏菌(Erwinia.sp.),细菌培养物的滤液对宿主蓝藻仍具有强烈的溶解作用,这表明菌株M14是通过分泌细胞外物质的方式进行溶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